对外开放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1.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所以答案是C。
2.(2017·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期中)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 )
A.广东、海南 B.广东、福建
C.福建、海南 D.上海、广东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故选B。
3.(2017·厦门质检)下图是中国南方某市市政府门前的一座标志性雕像,名为“拓荒牛”,蕴含的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的雕塑与“一夜崛起之城”的美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率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且在这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的发展速度最快,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故选A。
4.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7月28日发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深圳经济特区特殊在( )
- 5 -
A.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故选B。
5.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所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较大,故选D。
6.(2017·泰州质检)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5 -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90年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选D。
7.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有( )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示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示意图中1980、1984和1992年三个时间点对应的内容可判断①②③正确。对整个示意图综合分析可知,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④亦正确。
8.(2017·南京质检)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
A.城市改革走向深入 B.实现现代化
C.农村改革全面实施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这些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逐步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C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B说法错误。故选D。
【思维拓展】
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的不同
(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 5 -
(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是不平等的。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原则的。
(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给国家带来耻辱;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发生在2001年,符合这一时间点的是C。A发生在1978年,B发生在1992年,D发生在1985年。故选C。
10.(2017·新疆学业考)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提取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然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第(3)
- 5 -
题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说明对外开放已深入到内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答案:(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
【备选习题】
1.(2017·寿光世纪学校月考)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开放青岛等沿海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让世界进入中国”,故选A。
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故选A。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