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 对外开放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1.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他们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对外开放》,来追溯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 - 5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 ‎【史料链接】‎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时说:“还是办特区好……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 ‎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材料六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 5 -‎ 材料七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 ‎“25年,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还代表着关于时间的观念,代表着重若生命的效率。”‎ ‎【问题探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 答案提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 ‎2.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材料一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二 我国设置的5个经济特区 ‎  【问题探究】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答案提示:(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4)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5)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对外开放的过程。‎ - 5 -‎ ‎2.对外开放的成效。‎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见图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中国申请入世进程。‎ ‎(1)‎1995年11月28日,美方向中方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入世’的非正式文件”,罗列了对中国“入世”的28项要求。‎ ‎(2)‎1996年2月12日,中美就中国“入世”问题举行了第10轮双边磋商。‎ ‎(3)‎1996年3月22日,龙永图率团赴日内瓦出席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并在会前和会后与世贸组织成员进行双边磋商。‎ - 5 -‎ ‎(4)‎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美,在与克林顿总统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加快中国“入世”谈判,争取尽早结束。‎ ‎(5)‎1998年6月17日,江泽民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入世”3原则:WTO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中国毫无疑问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WTO;中国的“入世”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 ‎(6)‎1999年9月11日,江泽民与克林顿在APEC第七次会议上正式会晤。克林顿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尽早加入WTO,希望尽快地结束同中国的谈判,希望双方能为此进一步努力。‎ ‎(7)‎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达成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就此正式结束双边谈判。‎ ‎(8)‎2001年6月14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遗留问题的解决达成了全面的共识。‎ ‎(9)‎2001年7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就中国于今年11月正式入世问题达成一致,中国在提出申请15年后终将实现加盟。‎ ‎(10)‎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部长们还批准了中国台北入世文件,这些文件在‎12月12日签字。‎ ‎3.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经济特区,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板书设计】‎ - 5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