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练习(共10套新人教版)》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时,该刊的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那么他是怎样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新课探究】‎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4 -‎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史料链接】‎ 材料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1977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继续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仍坚持“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重申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从而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 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问题探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背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意义: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材料二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 ‎(2)内容:‎ - 4 -‎ ‎(3)意义:‎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左”的错误的束缚,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②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从党的组织调整看,会议否定了中央“左”倾领导,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二、拨乱反正 ‎1.背景 ‎【史料链接】‎ 材料一 - 4 -‎ ‎  材料二 ‎1980年5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代表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为刘少奇同志隆重举行追悼大会。邓小平在会上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问题探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展的?‎ 答案提示:“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展示 ‎  【问题探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①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②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 【课堂小结】‎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当时党的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板书设计】‎ - 4 -‎ - 4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