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及练习(共18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案及练习(共18套)》 共有 1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1.(2019·湖北宜昌调研)材料 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模仿“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丰兵和步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摘编自扬波《商鞅变法和 ‎“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有何不足之处。(9分)‎ ‎[答案] (1)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威胁,需变法强国;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 ‎(2)意义:增强了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中的强国;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变革;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打破了华夷观念,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不足之处:商鞅变法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贵族政治,建立官僚政治(是一场全面的地主阶级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赵武灵王改革局限于军事方面,其服饰改革也是为军事服务。‎ ‎[解析] (1)根据“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得出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根据“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得出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威胁,需变法强国;根据“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分析得出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 5‎ ‎(2)意义:根据“‘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得出增强了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中的强国,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变革;根据“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得出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根据“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得出打破了华夷观念,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不足:根据材料和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从商鞅变法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均多方面,是一场全面的地主阶级改革,而赵武灵王改革主要在军事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2.(2019·安徽黄山质检)材料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8分)‎ ‎[答案] (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或答无为而治)③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 ‎(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③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④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解析] (1)根据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得出吸取秦亡教训;据材料“调整赋税政策”可以得出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据材料“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可以得出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结合汉朝初年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政权初建,经济凋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等方面回答即可。‎ ‎3.(2019·四川绵阳二诊)材料 唐朝政府深切关心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需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须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控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要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足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 ‎——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特点。(7分)‎ 5‎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8分)‎ ‎[答案] (1)特点: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唐朝的盛世与繁荣;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特点:根据“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得出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根据“唐朝政府设军置守”得出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根据“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得出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意义:根据“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根据“实行屯田”得出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所学,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唐朝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2019·福建南平期末)材料 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志。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使章程》,之后,又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质。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却任回国后,常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用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惜。‎ ‎——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 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 ‎[答案] (1)特点:从传统向近代外交转变;传统与近代外交杂糅(中西结合);人员选拔制度的随意性;人事组织的临时性;使节制度的不稳定性;制度化。‎ ‎(2)影响:有利于外交近代化;为中国对外交涉提供制度保障;开阔了视野;改善国家形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由于制度的缺陷,其外交效应是有限的。‎ ‎[解析] (1)问根据材料“……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志……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质……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只是临时的任务……常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采用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从使节制度化、近代化、选拔及组织的随意性进行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5‎ ‎(2)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使节制度改革为适应近代外交需要而产生,故可从推动外交近代、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形象分析其积极意义,同时应从使节制度的临时随意性认识其外交效能的不足之处。‎ ‎5.(2019·云南大理模拟)材料 1914~1918年,中国新兴民族企业总量达到534家,资本总额达到1.19亿元,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91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等问题。1919~1921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受邀来华讲学,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进行学制改革,改革后的学制被称为“壬戍学制”。壬戍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壬戍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壬戍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摘编自单增淳《壬戍学制对中学 教育发展的影响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学制改革的有利条件。(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制改革的特点。(8分)‎ ‎[答案] (1)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团体和知名人士的推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 ‎(2)特点:指导思想具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学制年限有所延长,特殊情况下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注重因材施教。‎ ‎[解析] (1)结合学制改革的时间是1922年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学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材料“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受邀来华讲学,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质及进步团体和知名人士的推动和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也为学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依据材料“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等问题。”、“壬戍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可知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具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和一定的科学精神;依据材料“壬戍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可知新学制年限有所延长,特殊情况下可以因时因地制宜;依据材料“壬戍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可知新学制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注重因材施教。‎ 5‎ ‎6.(2019·安徽A10联盟)材料 1998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政企不分、权责不清、“大锅饭”现象严重,粮食队伍庞大、费用高、效益差,市场体系和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调控手段不完备,企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深层次问题。主要改革内容是:一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二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坚持敞开收购,实行顺价销售,做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促进有序流通,国家制定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粮食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摘编自卢彦超《对我国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8分)‎ ‎[答案] (1)特点:侧重于解决权责不分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坚持市场取向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逐渐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 ‎(2)意义:规范了粮食交易行为;促进了粮食的有序流通;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等。‎ ‎[解析] (1)依据材料“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归纳出侧重于解决权责不分的深层次体制问题,依据材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坚持敞开收购,实行顺价销售”归纳出坚持市场取向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据“粮食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归纳出逐渐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 ‎(2)依据材料中改革内容和所学可知规范了粮食交易行为、促进了粮食的有序流通、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