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1.(2019·安徽A10联盟)材料 颜师古(581~645),祖父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著有文集30卷、《颜氏家训》20篇,父亲颜思鲁,以儒学显名,撰有《汉书决疑》。颜师古不论为官还是赋闲,都能遵循家训坚持读书,研习学问,所以能胜任经史的考定和注释。太宗尝“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颜师古多所厘正。贞观年间,颜师古还参与了《五礼》的修撰。后又奉太子承乾之命,为《汉书》作注。颜师古在广泛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解释翔实明晰,深受时人称许,誉其为班孟坚忠臣。颜师古所注《汉书》《急就章》大显于时,又有文集40卷传世。永徽三年,其子颜扬庭将其遗作整理成《匡谬正俗》8篇奏于朝廷。
——摘编自《唐朝史学家颜师古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颜师古的重要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师古取得重要贡献的原因。(8分)
[答案] (1)贡献:参与考定“五经”和修撰《五礼》,推动儒学发展;为《汉书》作注,促进了《汉书》的解读;著有文集40卷等。
(2)原因:唐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与推动;家学渊源深厚,自身好学,学问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前人成果奠定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颜师古多所厘正。贞观年间,颜师古还参与了《五礼》的修撰”归纳出参与考定“五经”和修撰《五礼》,推动儒学发展;依据“后又奉太子承乾之命,为《汉书》作注”归纳出为《汉书》作注,促进了《汉书》的解读;依据材料“有文集40卷传世”可知著有文集40卷等。
(2)依据材料“祖父颜之推为南北朝时的著名学者”“颜师古在广泛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和所学从唐初社会安定、统治者推崇以及颜师古个人学识等回答。
2.(2019·广东揭阳模考)材料 周瑜,子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凤,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瑜在巩固东吴政权中的作用。(8分)
[答案] (1)原因:家庭环境的熏陶;周尚的教诲与支持;周瑜本人在历练中逐步成长。
5
(2)作用:树立了孙权的权威,增强了东吴政权的凝聚力;举贤荐能,为东吴政权的兴盛提供了一批人才;讨伐山越,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提拔本土将领,笼络了当地的士族豪门,有利于巩固政权。
[解析] (1)原因:根据“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得出家庭环境的熏陶;根据“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得出周尚的教诲与支持;根据“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等得出周瑜本人在历练中逐步成长。
(2)作用:根据“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得出,树立了孙权的权威,增强了东吴政权的凝聚力;根据“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得出,举贤荐能,为东吴政权的兴盛提供了一批人才;根据“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讨伐山越,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根据“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得出提拔本土将领,笼络了当地的士族豪门,有利于巩固政权。
3.(2019·安徽宣城期末)材料 王韬从19世纪70年代起逐渐关注他所倡导的富强运动中人的问题,他认识到“国之强弱何由哉?……人材之盛衰为之也。……治国之要,曰举人才”。
王韬对自古至今中国社会的人才状况进行了反审。传统人才观带有浓重的伦理至上的色彩,片面地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灵至善。王韬认为这些人除了怀抱“圣贤之典籍”和所谓道德修养以外,别无所有,是一种“伪才”。他认为富强运动不仅需要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技术员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
同时传统人才观坚持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凡是沾一点“夷”边的学问、技能、人才,在传统人才观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王韬则突破了民族本位主义的藩篱。他以世界意识和多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才问题。他既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学之才,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
——摘编于张海林著《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王韬的人才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韬人才观形成的原因。(7分)
[答案] (1)人才观:人才盛衰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反对传统的伦理至上的人才观,强调专门人才;反对中国中心主义的人才观,提出多中心主义人才观,强调西方之学、西学之才。
(2)原因:西学的传播和影响;洋务运动实践对近代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王韬对传统人才观的反审及富强中国的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王韬的人才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
(1)王韬的人才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之强弱何由哉?……人材之盛衰为之也”“王韬认为这些人除了怀抱‘圣贤之典籍’和所谓道德修养以外,别无所有,是一种‘伪才’。他认为富强运动不仅需要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技术员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王韬则突破了民族本位主义的藩篱”“他既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学之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王韬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西学东渐、洋务运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王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回答。
4.(2019·福建南平期末)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中西悬差的现实,郭嵩焘认为,要正视中国与西洋关系的新格局,承认并接受这种新的中西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求外交上的自处之道。曾纪泽对西洋文明有着和郭嵩焘一样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新的中西关系下,提出了“酌情据理”的外交对策。但是,郭嵩焘与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郭嵩焘认为列强来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商求利,与列强开战毫无必要,且只会“贻患日深”,主张“通商—自强—独立、近代化外交”。而曾纪泽认为《南京条约》以来一切中外和约,“有伤自主之体统”,必须“设法改订”。提出加强国内军事备战,阻遏列强侵华野心,从而为外交求得和平解决提供便利,形成“自强、外交独立—近代化外交”的模式。
——摘编自张浩《郭嵩焘曾纪
泽外交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和曾纪泽外交思想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纪泽的外交近代化模式。(9分)
[答案] (1)同:平等交往的观念;近代化外交;维持中西现状,避免外交冲突;反对传统“华夷观”。
异:郭嵩焘主张通商求和;曾纪泽提出“备战求和”。
(2)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冲击传统的外交观念;推动外交近代化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在当时背景下,其外交近代化模式无法实现。
[解析] (1)根据材料“曾纪泽对西洋文明有着和郭嵩焘一样的态度……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新的中西关系下……‘酌情据理’的外交对策……主张‘通商—自强—独立、近代化外交……形成‘自强、外交独立—近代化外交’的模式。 ”可知,郭嵩焘与曾纪泽皆主张与西方平等外交,建立近代化外交模式,反对传统外交观念,维持当下中西关系。根据材料“郭嵩焘认为列强来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商求利,与列强开战毫无必要……曾纪泽认为……‘有伤自主之体统’,必须‘设法改订’…加强国内军事备战”可知,二人在对外求和上区别在于通商与备战两种手段。
(2)根据题干可知曾纪泽提倡“自强、外交独立—近代化外交的模式”,可从外交观念的更新、推动外交近代化、激发爱国思想分析积极意义,同时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阐述曾纪泽外交模式难以实现的局限性。
5
5.(2019·安徽黄山质检)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致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9分)
[答案] (1)思想:①反对政府干预,否定重商主义;②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③肯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反对无限制的经济自由。
(2)简评: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②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③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英国及欧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④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⑤容易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引发经济危机。
[解析] (1)据材料“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可以得出反对政府干预,否定重商主义;据材料“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得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据材料“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可以得出肯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反对无限制的经济自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英国及欧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容易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等方面回答。
6.(2019·云南大理模拟)材料 埃比尼泽·霍华德是一个英国皇室记者,城市规划是他的爱好。他观察了19世纪晚期伦敦穷人的生活状况,他认为让如此众多的人拥挤在一起是对自然的亵渎。霍华德开出的城市改革药方是推倒重来,重新分布城市周边乡村的人口,方法是建立花园城市。在那儿,城市中的穷人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因此工业要在花园城市中建立起来。花园城市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着,工业被部署在规定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城市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由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控制。人口应控制在3万以内。二战以来,英国和瑞典按照花园城市的原则已建了不少卫星城市,美国大萧条时由政府资助的绿化带城镇也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建的。那些对花园城市概念没有兴趣的城市规划者在思想上也深受其无处不在的原则的影响。
——摘编自黄小凡《百年前城市病的拯救者们》
5
(1)根据材料,概括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积极作用。(9分)
[答案] (1)思想特征:主张问题城市推倒重来,改革理念比较彻底;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关注城市的居住生产、消费和文化功能;城市与政府管控有密切联系,城市建设规模较小。
(2)积极作用: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丰富了城市改革、规划的思想和理念;对欧美国家的城镇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霍华德开出的城市改革药方是推倒重来,重新分布城市周边乡村的人口,方法是建立花园城市。”可得出霍华德主张问题城市推倒重来,由此可见他的改革理念比较彻底;依据材料“因此工业要在花园城市中建立起来。花园城市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着,工业被部署在规定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可知霍华德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且关注城市的居住生产、消费和文化功能;依据材料“城市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由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控制。人口应控制在3万以内。”可知霍华德认为城市与政府管控之间有密切联系,而他的这种花园城市还有建设规模较小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战以来,英国和瑞典按照花园城市的原则已建了不少卫星城市,美国大萧条时由政府资助的绿化带城镇也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建的。那些对花园城市概念没有兴趣的城市规划者在思想上也……”结合第一问中花园城市的特征可知这种城市构建模式是对自然的尊重,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花园城市模式被一些国家采用,对欧美国家的城镇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该模式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这种理念影响了城市规划者的思想,丰富了城市改革、规划的思想和理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