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克和千克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例1和例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他们认识一些不能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黄豆、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教学流程】
↓ ↓
―→
↓ ↓
―→
↓ ↓
―→K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
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钟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质量的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质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质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质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1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有一个问题,1克黄豆有多少粒?
生猜一猜,师称一称。
学生拿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得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2)感受10克。
师:1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3)感受200克。
师:你们的桌面上还有一个果冻,你们掂一掂,估一估,这个果冻有多重呢?大家一起估一估。(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学生汇报。
师:到底谁猜得最接近呢?现在揭晓答案,(投影果冻的质量)只要你的答案接近准确答案就是对的。
(4)对比200克和500克。
师:现在如果让你一手拿着果冻,一手拿着一袋食盐,你能估出食盐的质量吗?试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师:哪个组估完,可以把食盐上贴的白纸撕下来,看看到底是多重,检验一下你估的对不对。
3.认识1千克。
(1)感受千克。
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生: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1000克)
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质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
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1千克)
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是1千克,他写对了。
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是1千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1000克=1千克。
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画上边框)
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
(2)教师教学如何读。
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师:我们比较熟悉几斤,其实1千克就等于两斤,两斤就等于1公斤。
(3)找一找 ,掂一掂。
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掂起来感觉差不多。
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
师:考考你们,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
引导说出:轻的东西多一些,重的东西少一些。
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质量,我们了解到 一般情况下,我们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
【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5页第2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作单位还是克呢?(生汇报)
2.比一比。
每一组发一张统计表,一盘物品,组长登记,小组合作让学生估重,把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填到统计表,看哪一组的学生最会估,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课堂小结】
提问: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我们要多留心观察。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1)
质量单位:克g 、千克kg
1000克=1千克
1000 g=1 kg
第2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调查1千克苹果、1千克梨、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
【教学流程】
↓ ↓
―→
↓ ↓
―→
↓ ↓
―→K
【情境导入】
1.填空。
1千克=( )克
1千克=1公斤=( )克
500克+500克=( )千克
2千克=1500克+( )克
一头牛250( ),一袋食盐500( ),
一本书500( )。
一把雨伞400( ),一袋大米50( )。
2.同学们做得真好。认识了克和千克,还能解决很多问题呢!要不要试一试?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让我们估计这20个苹果有多重)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1:苹果有大有小,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那么20个苹果的质量就有20÷4=5(千克)。
生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那么20个苹果的质量就有20÷5=4(千克)。
……
(3)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结果。但是结果对不对呢?怎样检验?
生1:用秤称一下就知道。
生2:苹果一般没有那么大,大多7、8个一千克。
生3:选一样大的苹果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我们在估量物体质量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估量。
(4)口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巩固应用】
完成第104页“做一做”。
(1)出示题目,学生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与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
【课堂小结】
提问: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知道估量物体的质量要根据实际来进行。计算购物的钱数时,采用了数数的方法,500克500克地数,看一共有几个500克,就可以算出购物的钱数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善于思考,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2)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重1千克,20÷4=5(千克)
如果5个重1千克,20÷5=4(千克)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