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是:
A.道德 B.羞恶之心 C.法律 D.校规
2、下列能增强自控力的有:①不乱发脾气②不随便许诺③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④认真记录上网所用时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止于至善”出自:
A.《论语》 B.《孟子》 C.《道德经》 D.《大学》
4、下列不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羞恶之心,义这端也
5、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点的有( )
①心中有他人 ②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D.善良要见诸行动
7、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8、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
3
A.强者是没有缺点的 B.普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
C.当你有缺点时就不能成为强者 D.要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
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是说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
①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②一个小女孩在个人独处的场合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③一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吃垃圾食品
④非得在老师的监督下才完成作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习近平同志曾在《从政杂谈》一文中说道:“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这种气节,就是要从“行己有耻”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
(1)你是如何理解“行己有耻”的?
(2)从“行己有耻”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这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12、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现在,“微尘”
3
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1)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2)你是如何理解“止于至善”含义的?它对我们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1-5 BCDDA ,6-10 CADAA
11、(1)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2、(1) 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要求: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