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优化课件及习题(共16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优化课件及习题(共16套广西版)》 共有 1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此类考题一般为文中原句的转述,或者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转述后有三种结果:①形同意同 ( 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 ;②形异意同 ( 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 ;③形似意异 ( 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 。解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是选择 “ 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 还是 “ 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 ” 。 第 2 页 答题技巧指导 考点一 内容转述 第二步,确定选项所在的位置,与文中内容进行比对。 一找: 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对应的段落,再从该段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 二比: 比较原文句、段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 第 3 页 转述形式 命题特征 对策 概括式转述 ( 由详转略 ) 从一大段文字或长句中抽取关键词,重组成短小的句子 ① 判断是否符合作者观点; ② 判断是否符合原句整体大意; ③ 判断是否符合原句的词句组合关系 具体式转述 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 ① 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② 判断选项本身内容是否符合原文语意 同义变式 转述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因果倒置、条件和结果转换、条件减少、条件转换、长句与短句互变、说法变换等 ① 判断语句关键词是否改变; ② 判断成分搭配或句间关系是否改变 对摘抄原文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述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 第三步,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最终答案。 【 注意 】 ① 每个错误选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②有些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否无中生有,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第 4 页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范围,是某句还是某段。 第二步, 根据关键信息或辨识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常考说明方法的关键信息及辨识标志: 第 5 页 考点二 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关键信息 辨别标志 打比方 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好像、仿佛、像 …… 似的、当作 …… 、好比 …… 一样 ( 有的 “ 像 ” ,并不是打比方,作答时注意辨识 ) 作比较 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事物之间 比、而、较之、和 …… 不同、相对于 …… 、相比之下 列数字 具体的数字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 注意与年代区别 ) 第 6 页 说明方法 关键信息 辨别标志 举例子 事例 例如、比如、譬如、据说 …… 分类别 归类 一类 ( 种 ) …… 一类 ( 种 ) …… , ( 一 )( 二 )( 三 ) ,首先、其次、然后, …… 有几类 ( 种 ) 作诠释 解释性介绍 局部、某一方面特征介绍 下定义 概念性说明,判断句 …… 叫 ( 作 ) …… 、 …… 就是 …… 引资料 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故事、诗句 据资料记载、 …… 曾说过 …… 、 《 ××× 》 中说 …… 、引号内容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住说明对象及其语言标志,从这两方面判断: 第 7 页 考点三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对象 常见语言标志 逻辑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首先 …… 其次 …… 再次 …… 、因为 …… 所以 …… 时间顺序 时间变化的词。如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事物的历史发展等 ① 朝代、年份:从古到今; ② 季节:从春到冬; ③ 一天:从早到晚 …… 空间顺序 表方位、行踪变化、事物的结构或布局等 东南西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内到外 ( 从外到内 ) …… 【 注意 】 一般情况下,如判断出文章不是时间、空间顺序,就基本可判定为逻辑顺序。 2 .从说明文类别来看,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3 .无法根据显性标志判断时,可在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后,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第 8 页 1 .从表达方式看。 生动说明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被说明的事物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无味。而平实说明主要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 2 . 从修辞手法看。 生动说明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也常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明内容的形象性。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分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其对说明内容产生的效果。 第 9 页 考点四 品味说明语言 3 .从限定意义的词语看。 (1) 限定时间: 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 限定程度: 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如 “ 几乎 ” 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的特例,说明 ×× 差不多是 ××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表示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说明了 ×× 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 (4) 限定数量: 之一、多、多余、很多等。如 “ 之一 ” 起限制作用,表明 ×× 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 第 10 页 (5) 限定范围: 全、都、大多数、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 大面积 ”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 “ 大多数 ”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全部。 (6) 表频率: 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如 “ 往往 ” 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 ×× 大多是 ×× ,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 “ 总是 ” 表明 ×× 一定表示 ×× ,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 通常 ” 起限制作用,表示 ×× 是一般情况,可能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 一般 ” 起限制作用,表示 ×× 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 第 11 页 4 .从指示代词看。 这类题一般考查指示代词,如 “ 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 同样道理 ”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一般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指示代词大多指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分析判断。找到之后,可以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的位置读一读,看是否合适,加以验证。 也有少数考题考查特定名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只要结合该名词的意思,也能在该词的附近 ( 前面或后面紧挨着的句子 ) 直接找到答案。 第 12 页 辨析文章的结构。首先应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 或从属或并列或因果 ) ;其次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 总分式: 即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部分之间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又可分为 “ 总 — 分 ”“ 分 — 总 ” 和 “ 总 — 分 — 总 ” 三种。 2 . 递进式: 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 3 . 并列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 注意 】 有时一篇说明文是几种说明结构综合运用,此时就需要特别关注题干,看清答题区域。 第 13 页 考点五 说明文的结构 1 . 从内容上看。 有的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有的标题还会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2 . 从表达效果上看。 如果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需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 ;运用设问 / 疑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第 14 页 考点六 文章标题的作用 1 . 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 (1) 看题目,对文章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2) 抓段首、段尾关键句。 许多文章往往利用段首的首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要认真审读处于这些位置的句子,从中找出说明对象。 (3) 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第 15 页 考点七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 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了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 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方面特征,然后归纳总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需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第 16 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