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此类考题一般为文中原句的转述,或者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转述后有三种结果:①形同意同
(
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
;②形异意同
(
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
;③形似意异
(
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
。解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是选择
“
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
还是
“
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
”
。
第
2
页
答题技巧指导
考点一 内容转述
第二步,确定选项所在的位置,与文中内容进行比对。
一找:
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对应的段落,再从该段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
二比:
比较原文句、段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
第
3
页
转述形式
命题特征
对策
概括式转述
(
由详转略
)
从一大段文字或长句中抽取关键词,重组成短小的句子
①
判断是否符合作者观点;
②
判断是否符合原句整体大意;
③
判断是否符合原句的词句组合关系
具体式转述
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
①
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②
判断选项本身内容是否符合原文语意
同义变式
转述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因果倒置、条件和结果转换、条件减少、条件转换、长句与短句互变、说法变换等
①
判断语句关键词是否改变;
②
判断成分搭配或句间关系是否改变
对摘抄原文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述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
第三步,
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最终答案。
【
注意
】
①
每个错误选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②有些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否无中生有,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第
4
页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范围,是某句还是某段。
第二步,
根据关键信息或辨识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常考说明方法的关键信息及辨识标志:
第
5
页
考点二 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关键信息
辨别标志
打比方
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好像、仿佛、像
……
似的、当作
……
、好比
……
一样
(
有的
“
像
”
,并不是打比方,作答时注意辨识
)
作比较
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事物之间
比、而、较之、和
……
不同、相对于
……
、相比之下
列数字
具体的数字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
注意与年代区别
)
第
6
页
说明方法
关键信息
辨别标志
举例子
事例
例如、比如、譬如、据说
……
分类别
归类
一类
(
种
)
……
一类
(
种
)
……
,
(
一
)(
二
)(
三
)
,首先、其次、然后,
……
有几类
(
种
)
作诠释
解释性介绍
局部、某一方面特征介绍
下定义
概念性说明,判断句
……
叫
(
作
)
……
、
……
就是
……
引资料
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传说、故事、诗句
据资料记载、
……
曾说过
……
、
《
×××
》
中说
……
、引号内容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住说明对象及其语言标志,从这两方面判断:
第
7
页
考点三 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对象
常见语言标志
逻辑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首先
……
其次
……
再次
……
、因为
……
所以
……
时间顺序
时间变化的词。如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事物的历史发展等
①
朝代、年份:从古到今;
②
季节:从春到冬;
③
一天:从早到晚
……
空间顺序
表方位、行踪变化、事物的结构或布局等
东南西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内到外
(
从外到内
)
……
【
注意
】
一般情况下,如判断出文章不是时间、空间顺序,就基本可判定为逻辑顺序。
2
.从说明文类别来看,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3
.无法根据显性标志判断时,可在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后,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第
8
页
1
.从表达方式看。
生动说明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被说明的事物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无味。而平实说明主要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
2
.
从修辞手法看。
生动说明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也常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明内容的形象性。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分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其对说明内容产生的效果。
第
9
页
考点四 品味说明语言
3
.从限定意义的词语看。
(1)
限定时间:
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
限定程度:
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如
“
几乎
”
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的特例,说明
××
差不多是
××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表示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说明了
××
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
(4)
限定数量:
之一、多、多余、很多等。如
“
之一
”
起限制作用,表明
××
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
第
10
页
(5)
限定范围:
全、都、大多数、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
大面积
”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
“
大多数
”
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全部。
(6)
表频率:
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如
“
往往
”
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
××
大多是
××
,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
“
总是
”
表明
××
一定表示
××
,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
通常
”
起限制作用,表示
××
是一般情况,可能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
一般
”
起限制作用,表示
××
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
第
11
页
4
.从指示代词看。
这类题一般考查指示代词,如
“
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
同样道理
”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一般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指示代词大多指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分析判断。找到之后,可以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的位置读一读,看是否合适,加以验证。
也有少数考题考查特定名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只要结合该名词的意思,也能在该词的附近
(
前面或后面紧挨着的句子
)
直接找到答案。
第
12
页
辨析文章的结构。首先应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
或从属或并列或因果
)
;其次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
总分式:
即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部分之间存在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又可分为
“
总
—
分
”“
分
—
总
”
和
“
总
—
分
—
总
”
三种。
2
.
递进式:
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
3
.
并列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
注意
】
有时一篇说明文是几种说明结构综合运用,此时就需要特别关注题干,看清答题区域。
第
13
页
考点五 说明文的结构
1
.
从内容上看。
有的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有的标题还会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2
.
从表达效果上看。
如果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需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
;运用设问
/
疑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第
14
页
考点六 文章标题的作用
1
.
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
(1)
看题目,对文章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2)
抓段首、段尾关键句。
许多文章往往利用段首的首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要认真审读处于这些位置的句子,从中找出说明对象。
(3)
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第
15
页
考点七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
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了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
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方面特征,然后归纳总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需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