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
单篇阅读
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文中的“冽”“澈”,也有版本写作“洌”“彻”。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二、(2018·梧州)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9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4.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们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对比阅读
三、(2018·百色)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宣城太守济阳①江淹②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③,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④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
【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②江淹:南朝文学家。③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④踬: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世隶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且为众人 年且九十
C.后梦一丈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D.可以见还 此人可就见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 /自尔/淹文章踬矣/”。
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
9
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
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尝梦人授以五色笔。
曾经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
四、(2018·贺州)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③之阳,其占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③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④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忭(biàn):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9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的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乙文以一件久旱逢甘霖的喜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在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于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2)官吏相与庆于庭。
官员们一起在庭院中庆贺。
5.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们告诉我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能结合实际,言之有理,表达完整即可)
五、(2018·桂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9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六、(2018·玉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9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9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七、(2018·贵港)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
(2)请广于君 广:增广、扩充
(3)而君逆寡人者 逆:违背
(4)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5.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言外之意:唐雎将与秦王同归于尽。
作用:突出了唐雎机智果敢;把故事推向高潮。
6.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
用自己的号给亭命名,与民同醉,乐享山水,早出晚归,沉迷于山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