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第 1 课时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
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朝代更替(桀纣暴乱,汤武征伐)
朝代 具体内容
夏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奴隶制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制度 世袭制度,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
历法 夏朝制定的历法,称“夏历”
暴君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叫“桀”,统治残暴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史称“商汤灭夏”
商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都城 都城在亳,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基本稳定
暴君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的残暴统治加速了商朝走向灭亡(酒池肉林、助纣为虐)
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周军占领商都,
商朝灭亡,史称“武王伐纣”
西周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暴君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西周灭亡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他们都曾是奴隶制王国。
【特别提示】
夏商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政治制度
主题 具体内容
世袭制
起源
世袭制起源于夏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
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影响
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辛亥革命时终结。“世袭制”实现了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
子”的演化——这也是“世袭制”与“禅让制”的本质区别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知识回扣
西周的
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
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
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
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
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
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
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等级示意图
终结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难以维持;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西周的分封制正式结束
作用及
评价
(1)积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使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
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消极:后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野心膨胀,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为各自利益相互争战,出现诸侯争霸
局面,导致民不聊生
续表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相似的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采邑制)、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级制度”。这些制度
本质上都是等级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性质上都是奴隶制等级和政治制度。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战争和社会变化
主题 具体内容
东周
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平王东迁”)
分期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2)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
争霸
战争
原因
(1)周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主要
霸主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
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春秋
争霸
战争
评价
(1)消极:长期频繁的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因此是无道义的战争,故有“春秋无义战”之说
(2)积极: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大国进行了改革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
扩展,这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中原的“诸华”“诸夏”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
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战国
兼并
战争
战国
七雄
标志
“三家分晋”(韩、赵、魏)
和“田氏代齐”标志着“战国
七雄”形成,中国进入到战国时
期
成员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局 东方六国被秦国所灭,建立秦朝
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性质 因七国都有统一全国的雄心,故七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就自然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
续表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1)春秋时期有“晋国”,因为“三家分晋”,故战国时期无“晋国”。
(2)既是“春秋五霸”之一,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齐国、楚国。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思想解放
主题 具体内容
老子
简介 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
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要从正反
两方面思考问题。其最著名的是“福祸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著作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考点知识回扣
主
题 具体内容
简介 春秋后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大思想家、大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
其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
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要体贴人民;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
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
教学中,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孔子在晚年整理古代重要的
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论语》 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因此《论语》虽不是孔子的著作,但是后人研究
孔子及其思想的宝贵资料
评价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
远的影响考点知识回扣考点知识回扣
诸子
百家
思想
中值
得借
鉴和
弘扬
的部
分
(1)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而“非攻”思想,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墨子的“非攻”
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得到体现
(2)道家主张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法家所提倡的法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实施依法治
国
【特别提示】
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仁”,孟子的治国思想是“仁政”。易错分析
【易错对比】
1.夏商周时期重大战役及相关史实比较
重大战役 大体时间 关联史实 成语典故
牧野之战 商末
“武王伐纣”,商朝灭
亡
助纣为虐
桂陵之战
战国
齐魏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之战 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 秦赵交战 纸上谈兵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比较
项目 性质 特点 结局
春秋五霸 争霸战争
五霸在时间上是先后出现的;在
国家上有晋国
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这
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 兼并战争
在时间上七国同时并列,从“三
家分晋”开始,战国时期无晋国
六国为秦国所灭,建立统一的秦朝
备注 齐国、楚国既是“春秋五霸”之一,又在“七雄”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