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课件及练习(共16套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课件及练习(共16套沪科版)》 共有 1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两人比较身高的方法,会用测量法和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通过对线段加减的作图操作,引出线段中点的概念,并能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求线段的长.‎ ‎3.通过生活现象的讨论,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并能根据此基本事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目标一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4-3-1,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A′B′和AB的长短,其中正确的是(  )‎ 图4-3-1‎ A.A′B′>ABB.A′B′=AB C.A′B′<ABD.不确定 ‎【归纳总结】 线段AB,CD的长短有三种情况:‎ ‎(1)线段AB>线段CD;‎ ‎(2)线段AB=线段CD;‎ ‎(3)线段AB<线段CD.‎ 目标二 会计算线段的中点与和、差 例2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4-3-2,P是线段AB上的点,其中不能说明P是线段AB中点的是(  )‎ 6‎ 图4-3-2‎ A.AB=2APB.AP=BP C.AP+BP=ABD.BP=AB ‎【归纳总结】 从“数”“形”两个角度理解线段的中点:‎ ‎1.由形到数: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2AM=2BM,AM=BM=AB.‎ ‎2.由数到形:若点M在线段AB上,且AB=2AM=2BM或AM=BM=AB,则M是线段AB的中点.‎ 例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4-3-3,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3,M是AC的中点,N是AB的中点,MN=6 cm.求线段AB,CN的长.‎ 图4-3-3‎ ‎【归纳总结】 计算线段的和、差的方法:‎ ‎(1)逐段计算:求线段的长度,主要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展开.若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2)整体转化:巧妙转化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将线段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然后再通过线段的中点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将未知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 ‎(3)构造方程:利用各线段的长度比及中点关系建立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目标三 理解线段的基本事实 例4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4-3-4所示,直线l是一条平直的公路,A,B是某公司的两 6‎ 个仓库,位于公路两旁,请在公路上找一点建一货物中转站C,使仓库A,B到中转站C的距离之和最小,请找出中转站C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图4-3-4‎ ‎【归纳总结】 理解线段的基本事实的“两点注意”:‎ ‎(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形结合起来给出的定义,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本质上是长度概念;‎ ‎(2)勿认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指线段AB,应是指线段AB的长度.因为线段AB是图形,而距离是有单位的数值.‎ 知识点一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两种:‎ ‎(1)________法;‎ ‎(2)________法.‎ 知识点二 线段的中点 一点在线段上并且将线段分为相等的两段,这样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________.‎ ‎[点拨] 线段的中点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6‎ ‎(1)等分:分得的两条线段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原线段长度的一半;‎ ‎(2)倍数:原线段长度是分得线段长度的两倍.‎ 知识点三 线段的基本事实 ‎1.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______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 cm,求线段AC的长.‎ 解:如图4-3-5所示,AC=AB-BC=8-3=5(cm).‎ 图4-3-5‎ 以上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6‎ 详解详析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目标突破】‎ 例1 [答案]A 例2 [解析]C 因为P是线段AB上的点,所以当AB=2AP或AP=BP或BP=AB时,P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而当AP+BP=AB时,P可以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故选C.‎ 例3 解:因为M是AC的中点,所以AM=AC.‎ 因为N是AB的中点,所以AN=AB.‎ 因为AC∶CB=2∶3,所以AC=AB,‎ 所以AM=AB,‎ 所以MN=AN-AM=AB-AB=AB.‎ 又因为MN=6 cm,‎ 所以AB=6 cm,解得AB=20 cm.‎ 所以CN=AN-AC=AB-AB=×20-×20=10-8=2(cm).‎ 例4 [解析] 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因此,只需连接AB即可.‎ 解:如图,连接AB,与l的交点C即为所求,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知要使C到A,B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C必须在线段AB上.又因为点C必在直线l上,所以点C应是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 6‎ ‎【总结反思】‎ ‎[小结]知识点一 度量 叠合 知识点二 中点 知识点三 长度 ‎[反思] 不正确.错解只考虑了点C在线段AB上的一种情况,而忽视了点C也可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正确的解答过程如下:‎ 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3=5(cm);‎ 如图所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3=11(cm).‎ 因此线段AC的长为5 cm或11 cm.‎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