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课时检测试题(共36套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课时检测试题(共36套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共有 3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警察和赞美诗 朔风起,雁南飞,严冬将临,流浪汉苏贝躺在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盘算着如何才能进监狱待上几个月。他骗吃骗喝,小偷小摸,调戏妇女,扰乱治安,干了一连串违警犯法的坏事,警察却不加理睬,可是当他在赞美诗乐声的感动下,开始要向坎坷的命运奋斗,要把自己拔出泥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的时候,警察的手却落到了他的肩头。‎ 天上的月亮依然皎洁肃穆,冻雀仍旧在屋檐下啁啾,赞美诗悠扬的乐声还在回荡,但是流浪汉苏贝的命运已经经历了一番戏剧性的波折,刚见到一丝希望的亮光,又坠入绝望的深渊。‎ ‎(王仲年《含泪的笑》)‎ 一、字音识记 ‎(一)单音字 ‎1.别墅(shù)  2.筹备(chóu)   3.游弋(yì)‎ ‎4.棕榈(lǘ) 5.脚踝(huái) 6.撵(niǎn)‎ ‎7.暗忖(cǔn) 8.娴静(xián) 9.咫尺(zhǐ) ‎ ‎10.摇曳(yè) 11.搀扶(chān) 12.螺旋(luó)‎ ‎13.啁啾(jiū) 14.泥淖(nào) 15.肇事(zhào)‎ ‎(二)多音字 ‎1.宿      2.柏 ‎3.分 4.茄 ‎5.率 6.逮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2.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3.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4.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12‎ ‎5.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比喻高兴到极点。‎ ‎6.不名一文:名,占有。形容极其穷困。‎ ‎7.气急败坏:形容因恐慌或羞恼而狼狈不堪的样子。‎ ‎8.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二)熟语应用 ‎1.28年来,多少次幕天席地,多少次风餐露宿,平江几乎所有的村庄都留下了黄兵才不悔的足迹。‎ ‎2.“他对自己将来的打算守口如瓶,我也不好打破砂锅问到底。”穆里尼奥的一位密友说。‎ ‎3.他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学生,到如今的千万身家,也算是颇有心得。‎ 四、词语辨析 ‎1.干涉 干预 例句 ‎  无论是在叙利亚还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美国都曾态度强硬,但真到事到临头却采取了不干预政策,美国在中东和东欧的表现并不代表退出干涉主义,美国要搞的是有选择的干涉主义。尽管美国以后可能不会轻易军事干涉东欧、中东等地区冲突,但美国会以亚太为重点实行干涉主义。 ‎ 辨析 ‎  “干涉”,动词,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动词,过问(别人的事)。‎ ‎2.轻率 草率 例句 ‎  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的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可是他做事太草率,不能把重要的研究工作托付给他。‎ 辨析 ‎  “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常形容做事的态度。‎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做过药房学徒、银行出纳员、杂志编辑。擅长写短篇小说,作品近300‎ 12‎ 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但有时过分追求效果,流于做作。著名的短篇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我们所选择的道路》《猪仔的伦理》等。通过对美国社会生活的片断描写,暴露上流社会的虚伪丑恶,对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唯一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反映美国垄断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掠夺。‎ 坎坷岁月、不幸遭遇、流浪生活、监狱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物接触,给了欧·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在他笔下,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处于底层的所谓小人物。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警察和赞美诗》就是一篇典型的“欧·亨利式”作品。‎ 一无所有的苏贝却有着一个高傲的灵魂,在选择冬季寓所时,他宁愿失去肉体上的自由也不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整个夜晚在街上游荡,伺机“追求被捕”的苏贝,却坐监不得,入狱无门。受赞美诗感化,大彻大悟,痛下决心,悔过自新的苏贝却偏偏厄运降临。总之,悲惨的生存境遇下留有高贵的尊严,尴尬的街头遭遇来自本人的神思妙算,锒铛入狱的偏偏是一位无罪的“罪犯”。作者的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 ‎[赏情节]‎ ‎1.小说写了几次苏贝故意惹是生非?结果如何?‎ 12‎ 明确:六次想办法进监狱。(1)想在豪华餐馆白吃,好让警察抓去,结果被人推到人行道上。(2)用石块砸玻璃,借此被捕,结果警察错把别人当犯人。(3)在小饭馆白吃一顿,结果让侍者推倒在人行道上。(4)在街上装流氓调戏妇女,想落入法网,结果碰上的却是妓女。(5)街上吵闹,想扰乱治安,结果警察错把他当成狂欢的大学生。(6)店中偷伞,结果被偷者是小偷。‎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许多巧合,如何理解这种巧合?‎ 明确:小说情节上安排了许多巧合,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苏贝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莱克韦尔岛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过巧合为苏贝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 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他作恶的对象,“正巧”也是些心术不正的人: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女子,捡了别人的雨伞就据为己有的买烟者。作者就此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饭店的侍者直接用拳头教训吃白食的苏贝,“恰好”没有去报告警察,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势力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制可言。苏贝用石头砸商店的橱窗,反而没被逮捕,原因仅仅是他“留下来了”,而“半条街前面有一个人跑着去赶搭一辆街车”却被当作嫌疑犯。他在街上醉鬼似的大吵大闹,“刚好”被认为是“耶鲁的大学生在庆祝胜利”,这种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正是美国的社会现状。‎ 再次,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都具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事件,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反动、腐朽的本质。‎ ‎3.小说在结局安排上有何特色?‎ 明确: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 ‎[赏形象]‎ ‎4.如何理解小说中苏贝的形象?‎ 明确: 苏贝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穷困潦倒之际,曾经落入泥潭,有过堕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的堕落行为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不是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可以说,苏贝是个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 12‎ 青年,有着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 ‎[赏主题]‎ ‎5.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作者没有直说的现象和没有直接表达的情感?‎ 明确:(1)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苏贝一次次地想通过违法遭到逮捕而去监狱度过冬季,结果都没有引起警察的注意,这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事实:在美国的警察和法律面前,许多罪恶,许多恶行,他们是允许的,不予过问的,是可以任其蔓延滋长的。甚至有些他们认为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衣衫破旧者不能走进豪华饭店、普通饭店对吃白食者犯不着惊动警察等等。再如,街头游荡着的妓女,年轻人在马路上像酒鬼似的乱嚷嚷,这些都是纽约闹市区司空见惯的现象。‎ ‎(2)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使人感到无奈,可见美国社会是一个是非不明的社会。‎ ‎(3)作者对主人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赏技巧]‎ ‎6.苏贝多次招惹是非,写得有详有略,手法富有变化。请简析。‎ 明确:从详写与略写角度看,第一、二、五闹事写得较简略,因为肇事手段较简单,过程短;第三、四、六次闹事写得较详细,因为肇事手段较复杂,过程较长。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反映苏贝为实现入狱目的,迫不及待寻机闹事,且越演越烈的心态;从阅读角度看,避免了叙述的单调重复。‎ 从描写手法上看,有的侧重心理描写,如第一次闹事;有的侧重行为描写,如第三次闹事;有的侧重语言描写,如第六次闹事。各种描写手法各有侧重地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赏语言]‎ ‎7.举例说明小说语言幽默的特点。‎ 明确: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了深刻意义的讽刺。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如“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弗罗斯特”是对“寒霜”的拟人的称呼。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把“枯叶”比作“名片”,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有些幽默的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轻松幽默,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蕴涵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辛酸。‎ ‎1.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集中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1)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贝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2)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3)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4)‎ 12‎ 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贝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5)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题目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题目和情节。‎ ‎2.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1)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不仅表现在一些细节描写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方面,有时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联系整篇作品,又会让人觉得这种夸张十分符合生活逻辑。人物形象的诙谐、幽默:苏贝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以幽默的笔调写他。“在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苏贝明明处于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作者却写其因乐观、诙谐的性情而常常自我解嘲。如他动不动就称自己“大爷”等等。‎ ‎(2)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欧·亨利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人惊叹不止,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独运。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合乎情理:苏贝为非作歹六次,并没有进监狱,当他幡然醒悟时,却被抓,看似矛盾而实则顺理成章的结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出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3)含泪的笑。欧·亨利常以其辛辣俏皮的讽刺使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立即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即“含泪的笑”,使读者的情绪在悲喜之间激荡,酸甜苦辣,感触至深。‎ 这篇文章“含泪的笑”是指将下层人民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在苦笑中感受下层人民的苦难。‎ ‎(4)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渲染出悲剧的喜剧情调。‎ 例如:把布莱克韦尔监狱比喻成“冬季寓所”,并运用拟人手法,说“好客的”;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房”(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把被侍者推倒在人行道的苏贝描写成“像打开一支木工曲尺似的,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这些都是令人发笑,又催人落泪的。‎ ‎(时间:40分钟 满分:56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三个月不愁食宿,既能摆脱玻瑞阿斯和巡警的干扰,又有意气相投 12‎ 的朋友共处,在苏贝的心目中,再没有比这更美满的事了。‎ B.最愉快的莫如在一家豪华的饭店里大模大样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文,就可以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地交到警察手里。‎ C.苏贝跨进这家饭馆,他那罪孽深重的鞋子和暴露了隐秘的裤子倒没有被人注意到。‎ D.当他再见到另一个警察神气活现地在一家灯火辉煌的戏院门前巡逻时,他突然想到了那个穷奢极欲的办法——扰乱治安。‎ 解析:D项,“穷奢极欲”是“任意挥霍,尽情享乐”的意思,不合语境。应换成“穷极无聊”。‎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B.《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C.天津市决定自今年5月31日起,停止外省市户籍人员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办理蓝印户口。‎ D.几个月间,兰州自来水连续两次出状况,这一次水污染的情况尤其严重,不仅惊动了省里,甚至惊动了中央;至于说给兰州市民带来的不便、造成的恐慌,更是有目共睹。‎ 解析:A项,“见诸”跟“于”重复,去掉“于”。B项,“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在“外省市户籍人员”后添加“通过”。‎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主持人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刚因病逝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主持人向小朋友讲述她的旅行见闻:“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多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可好看了!”‎ D.一位到养老院采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我就放心了!”‎ 解析:A项,“家父”改为“令尊”。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B项,“久仰”改为“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D项,“您们”的称谓错误,“耄耋之年”“精神矍铄”过于书面化,“我就放心了”不合语境。‎ 答案:C 12‎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目,应关注各句子之间的联系,寻找有关联词语、代词或者列举事例的语句,分析与之联系密切的其他语句。为总分关系的可先找出总说句,经过分析,本题的总说句应为⑥句,而③句中的代词“它”指的是⑥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③应紧跟⑥。②是对⑥中说法的反面论证,应接③后。①④列举两个事例,证明⑤中观点,故为⑤①④。‎ 答案:C 二、阅读鉴赏(34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苏贝走到一条通向东区的路上……在布莱克韦尔岛上监禁三个月”,完成5~8题。(20分)‎ ‎5.选文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选文前两段的环境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它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它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6.作者说苏贝“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这个“奇妙的变化”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变化是奇妙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奇妙的变化”是指苏贝猛然对自己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之所以说“奇妙”‎ 12‎ 是因为这种变化与他不久前龌龊、低俗的心理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7.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联系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烘托气氛,显示出赞美诗对苏贝的影响。‎ ‎8.联系前文中发生的几件事,思考警察及法庭是依据什么判苏贝三个月囚禁的?这表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警察及法庭判苏贝三个月囚禁的依据就是他们的主观推断。这表明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什么法制可言,人的命运根本就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 改邪归正 ‎[美]欧·亨利 监狱制鞋工场,吉米·瓦伦汀正在那里勤勤恳恳地缝着鞋帮。典狱长把赦免状给了吉米,办事员给他一张火车票和一张五元的钞票,法律指望他重新做人,成为安分守己的好公民。‎ 火车把他带到一个小镇。他到了迈克的咖啡馆,拿了钥匙,上楼打开房门。吉米推开墙壁上的暗板,取出一只手提箱。他打开箱子,喜爱地望着那套最好的盗窃工具,一套样式俱全、特种硬钢制造的、最新式的工具,他花了九百多元定做的。‎ 一周后,印第安纳州里士满发生了一件保险箱盗窃案,失窃了八百元。两星期后,洛根斯波特失窃一千五百元现款。接着,杰斐逊城一只老式银行保险箱损失了五千元现款。侦探本·普赖斯调查了失窃现场,说:“这是‘花花公子’吉米·瓦伦汀的手法,我得逮住瓦伦汀先生。”本·普赖斯了解吉米的习惯,他把追踪吉米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一天下午,吉米带着他的手提箱搭了邮车来到小镇艾尔摩尔。吉米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向旅馆走去,一位年轻姑娘走进挂着“艾尔摩尔银行”招牌的门。吉米直勾勾地瞅着她,忘了自己是谁。她是安娜贝尔·亚当斯,这家银行就是她爸爸开的。‎ 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瓦伦汀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拉尔夫·斯潘塞先生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兴隆。一年后,拉尔夫·斯潘塞先生的情况: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他的鞋店很发达,他和安娜贝尔已经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亚当斯先生是个典型、勤恳的乡间银行家,他器重斯潘塞。安娜贝尔爱他,为他骄傲。‎ 吉米写了一封信,寄往他在圣路易斯的老朋友。‎ 亲爱的老朋友:‎ 12‎ 我希望你在下星期三晚上九点到小石城沙利文那里去,我想把那套工具送给你,我知道你会乐于接受的。比利,我不干那一行了,一年前歇手的。我开了一家店铺,两星期后,我将同世界上最好的姑娘结婚。这才是生活——正直的生活。即使给我一百万,我也不会去碰人家的一块钱了。结婚后,我打算把铺子盘掉,到西部去,那里被翻旧账的危险比较小。她简直是个天使,她相信我,我不再干不光明的事了。到沙利文那里去,我非见你不可。工具我随身带去。‎ 你的老朋友:吉米 星期一晚上,本·普赖斯到了艾尔摩尔。他在镇上闲逛,在斯潘塞鞋店对面的药房里看清了拉尔夫·斯潘塞。‎ 第二天早晨,斯潘塞在亚当斯家里吃过早饭,要到小石城去订购结婚礼服,替安娜贝尔买些好东西。一家人到商业区去——亚当斯先生、安娜贝尔、吉米、安娜贝尔的姐姐及她的两个女儿梅和阿加莎。他们路过旅馆,斯潘塞上楼去拿手提箱,之后便去银行。斯潘塞的马车停在那里,一会儿由多尔夫·吉布森赶车送他去火车站。‎ 银行最近安装了一个保险库,亚当斯先生非常得意,要让大家见识。亚当斯先生得意扬扬地解释它的构造,斯潘塞彬彬有礼地听着,但好像不很感兴趣。‎ 本·普赖斯逛了进来,胳臂肘支在柜台上,有意无意地向里望去。突然间,女人当中发出了尖叫,在大人们没有注意的时候,梅把阿加莎关进保险库,扭动了暗码盘,暗码没有对准,门打不开了。‎ 他们可以听到那孩子吓得狂叫的声音。“我的小宝贝!”她母亲哀叫道,“她会吓死的!开门!把它打开!”她母亲发疯似的用手捶打着保险库的门。安娜贝尔转向吉米,眼睛里充满了焦急:“你能想些办法吗,拉尔夫?”‎ 吉米脱去上衣,卷起衬衫袖子。拉尔夫·斯潘塞消失了,代替他的是吉米·瓦伦汀。他把手提箱往桌子上一放,敏捷地打开,把那些工具井井有条地摆出来,照他平时干活的脾气轻轻地吹着口哨。周围的人屏声静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不出一分钟,吉米的钢钻顺利地钻进了钢门。十分钟后,他打开钢闩,拉开了门。阿加莎没有任何损伤,平安地回到她妈妈的怀抱。‎ 吉米穿好上衣,向前门走去。门口有一个高大的人挡住了他的去路。“喂,本!”吉米说道,脸上还带着那种古怪的笑容。“你终于来了,我们走,我想现在也无所谓了。”本·普赖斯的举动有些古怪。“你认错了人吧,斯潘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本·普赖斯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一个专撬保险箱的窃贼吉米,从监狱释放后,重操旧业,盗窃金额越来越大,使得侦探本·普赖斯不得不决定重新逮捕他。这是小说情节的开端。‎ 12‎ B.吉米到了艾尔摩尔小镇,看见安娜贝尔·亚当斯,得知她的父亲是银行家,为了钱而爱上安娜贝尔,经营鞋店,改换姓名,骗取了她的信任。‎ C.从灰烬中重生的拉尔夫·斯潘塞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爱情甜蜜,生活幸福,并给他的朋友写了信,此时吉米和本·普赖斯双方还没有正面冲突。‎ D.以本·普赖斯不认识吉米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谓意味深长,匠心独运,令人叫绝,表现出独特的“欧·亨利笔法”,是“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解析:B项,“为了钱而爱上安娜贝尔”“骗取了她的信任”错,吉米爱上安娜贝尔是真心的,不是为了钱,也不是“骗取”信任。‎ 答案:B ‎10.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明线是吉米从监狱出来后,重操旧业,因爱上安娜贝尔得到感化,不再做窃贼而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救孩子开启保险库,感化了侦探。暗线是侦探本·普赖斯想要抓捕吉米,看到吉米救人的情景而被感化。‎ 第二问:①设置侦探本·普赖斯抓捕吉米这一暗线,着墨不多,但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11.作家给主人公两个不同的名字,不同地方用不同名字,有何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区别不同身份,刻画人物性格。作案时用“吉米·瓦伦汀”;不再作案、悔过自新时用“拉尔夫·斯潘塞”;救保险库的孩子时露出原形用“吉米·瓦伦汀”。②展现曲折情节。从“吉米”到“斯潘塞”是主人公重新做人、改邪归正的发展变化。③表达主题的需要。吉米为了爱而不再做窃贼,表现了吉米善良的心地;侦探放弃逮捕吉米,给了他改邪归正的机会,赞扬了侦探的善良,表现了人间的温情和人性之美。‎ 三、语言应用(1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2014年1月7日6时55分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他祖籍浙江宁波镇海,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首屈一指的大慈善家。同时,他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近50亿港币,加之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额捐赠,他在古今捐资助学史上堪称第一人。‎ 请为邵逸夫写一则颁奖辞。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心光影世界,见证中影历史,书写人生传奇;秉持爱国情怀,投身慈善事业,造福世界各地。古今捐资助学第一人,泽被后世千秋万代,胸怀广阔,风范永存!‎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作为一个作家,提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毕飞宇说,作家的写作不是盲目的,写作一定有它的指向,这个指向无非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理性诉求,第二个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写 作,就是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学标准靠近的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的美学标准遗传给自己的子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学标准怎么建立?写是建立不了的,只能是通过读,从五六岁读唐诗开始,到中学、到大学,通过无穷多的作家作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飞宇举例说,比如一个人如果脑子里面有一百部长篇小说,他一定会建立起一个经典小说的标准。‎ 解析:①处,上文介绍写作的指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诉求”,下文主要讲美学标准的建立,可知此处应填“美学标准”。②处,上文说母亲不能将美学标准遗传给孩子,下文说“只能是通过读”,因此,此处应填类似于“必须是这个人自己去建立”的内容。③处,上文说“从五六岁读唐诗开始,到中学、到大学,通过无穷多的作家作品”,可见美学标准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故此处应填类似于“在心中逐步建立起个人的美学标准”的内容。‎ 答案:①美学标准 ②必须是这个人自己去建立 ③在心中逐步建立起个人的美学标准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