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优秀的小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身临其境,让你感受某个时代的光怪陆离,聆听各种嘈杂的声响,嗅到千奇百怪的气息,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
小说人物都在各自的家园里生长。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能养育出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家园”,就能造就什么样的性情,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家园”就是小说的环境。有了环境,矛盾冲突才能充分展开,人物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故事情节才能按照既有的节奏不断向前发展、推进。我们阅读小说时,必须认真研究其环境(自然环境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当然对于作者写作、发表时的背景,作者自身的有关概况等背景资料也需要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去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本专题我们学习两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名作,它塑造了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南方贵族老小姐的形象,反映了新旧观念之间的冲突,为我们展现了爱米丽生活的社会环境。《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面世后曾引起过强烈反响,小说讲述了“高女人”和“矮丈夫”这样一对身高成反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在“父革”中的悲惨遭遇。学习时,要注意小说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一步了解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环境与主题的关系,了解作家描写环境的一般手法;要注意把握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基本手法。
第7课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纳是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派表现手法为一身的现代作家。他在小说形式和技巧上的探索与创新,使他获得了可以与乔伊斯齐名的艺术成就。他成功地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多元视角、时序颠倒、并置对照、象征隐喻等技巧来表现美国南方及现代西方社会中人心的压抑、精神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在他卷帙浩繁的“约克纳帕塔法”神话中,除炫目的长篇名著外,我们还看到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像一颗闪烁的明星,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诠释南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起着与长篇小说同等重要的作用。
(兰萍《崭新的悲剧意义》)
13
一、字音识记
(一)单音字
1.闭门羹(ɡēnɡ) 2.床帏(wéi) 3.悲怆(chuànɡ)
4.盥洗(ɡuàn) 5.一绺(liǔ) 6.岿然(kuī)
7.麋鹿(mí) 8.豁免(huò) 9.信笺(jiān)
10.坼裂(chè) 11.神龛(kān) 12.杳无音信(yǎo)
(二)多音字
1.量 2.胖
3.幢 4.丧
5.绷 6.拗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2.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3.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5.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
6.杳无音信: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7.执拗不驯:凶悍倔强,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
8.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二)熟语应用
1.拉德万斯卡认为阿扎伦卡故意夸大伤势,在场上的蹒跚是装模作样来迷惑自己。
2.在香港九龙狮子山下的龙翔道,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这就是驰名粤港澳的黄大仙祠。
3.7月7日,杭州警方宣布公交放火案告破,嫌疑人身份已被确定,系34
13
岁的甘肃省漳县石川乡人包来旭。可包来旭家境贫穷,离家6年杳无音信。
四、词语辨析
1.抱怨 报怨
例句
①储理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肯定美经济复苏状况,但欧洲央行执委兼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抱怨,欧洲央行所设定的基准利率水平对于德国而言已经过低。
②仙桃男子胡某在应城偷得一辆摩托车后慌忙逃窜,途中被人发现,他慌不择路之下摔倒撞断肋骨,民警将其控制后和被盗车主一起好心送其就医,车主以德报怨为其垫付千元医药费。
辨析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2.割断 隔断
例句
①郑州秦岭路与棉纺路交叉口附近一小区内,4楼住户嫌施工太吵,用刀割断了吊绳,导致工人坠落,重伤入院。
②沿江高层的出现,隔断了人们的视野,少数购房者独享母亲河的美丽,不公平,不合理。
辨析
“割断”指截断;切断。
“隔断”指阻隔;使断绝。
威廉·福克纳( 1897-1962),美国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加拿大空军服役。战后曾在密西西比大学学习。早年写作诗歌。192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反映了作者的苦闷情绪。此后作品多以美国南方为背景,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手法,叙述南方种植园主及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充满恐怖、犯罪和变态心理的描写。主要作品有《喧哗和骚动》《我弥留之际》《圣地》《八月之光》《村舍》和《押沙龙,押沙龙!》等。获1949
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美国产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过剩的牛奶倒入江河,街头却横着饥寒丧命的尸骨。这次经济危机始于美国,像一次强烈的大地震,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美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及人的心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大萧条的魔影尚未完全逝去的形势下,福克纳以南北战争后南方的一个虚构的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没落南方贵族女子爱米丽·格里尔森一生悲剧性的故事。她年轻的时候,父亲赶走了所有向她求爱的青年男子。父亲去世后,她开始与北方佬荷默交往,受到了全镇人的非议。当她顶住众人的飞短流长决心嫁给荷默的时候,却发现他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于是,她毒死了他,最后在封闭、破落的宅院里伴着一具死尸终了一生。这一短篇小说,使人们将大萧条时期楚歌四起的境况,同南方衰落的历史联系起来,产生多方面的思考。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短篇小说的名篇。小说写一位南方没落贵族的老小姐爱米丽死后,人们在她的卧室里发现了一具早已腐烂的尸体,这位原本是爱米丽年青时追求的对象,在他打算离开爱米丽时,被她用鼠药毒死了。爱米丽从此闭门不出,伴随这具腐尸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这是一部近似哥特式风格的恐怖小说,但作者的目的恐怕并不在于引起读者的恐惧和怜悯,而在于揭示美国南方贵族社会的没落。在这个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美国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作品充满了荒诞、怪异的气氛,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恐怖、疑惑的迷宫,随着作者对令人不可捉摸的小说主人公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揭示,渐渐地得到一点思维的线索,到最后情节急转直下,人物的形象才豁然明朗。
13
[赏情节]
1.小镇人对待爱米丽小姐的态度和方式主要体现在哪几件事上?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由此可以看出小镇人怎样的特点?
明确:(1)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上:纳税事件、气味事件、爱米丽的婚事。(2)以沙多里斯上校为代表的老一辈人极其尊重高贵的爱米丽小姐。沙多里斯上校免去了爱米丽小姐应纳的税款,斯蒂芬斯法官召开全体参议员会议来讨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们对贵族传统的崇敬竟然可以与他们对法律的遵从相抗衡。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小镇领导者在尊重传统和遵从法律之间,首先选择了后者,但最终还是被爱米丽小姐冷酷无情的威严所打败。对于爱米丽和荷默·伯隆的恋情,小镇人看法不同:一方面,他们不甘心看着爱米丽这样一座传统的“纪念碑”倒塌,另一方面,他们也期待着爱米丽放下贵族的架子,开始恋爱。(3)人们对于爱米丽在孤独贫苦中依然高傲、不近人情,持有理解和怜悯的态度。同时,他们正在经历着新旧观念的冲突,整个小镇都处在恐惧与挣扎之中。
[赏环境]
2.小说是怎样营造大木屋恐怖气氛的?
明确:(1)妇女们想看看屋子内部,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过这幢房子(第1节)——神秘。(2)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第2节)——衰朽。(3)阴暗的门厅,尘封的气味,空气阴湿而不透气,笨重家具的皮套已坼裂,冉冉上升的灰尘,爱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第5节)——没落、寂寥、令人窒息。(4)不钉门牌号,不设邮件箱(第51节)——与世隔绝。(5)灰尘弥漫,布置得像新房的房间却有着墓室般阴惨惨的氛围,腐烂的尸体、发霉的枕头、铁灰色头发(毒杀情人、与尸相伴)(第58-61节)——死气沉沉、恐怖。
3.爱米丽小姐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与环境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确:作者将之放置在一个虚构却极具典型的环境中,即庄园主贵族传统已经衰落的美国南方。爱米丽小姐正是在这种衰败又垂死挣扎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她既继承了贵族的风度和傲慢,也体现了这种衰败。
[赏形象]
4.小说以小镇人的口吻叙述了爱米丽小姐和她的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这些叙述中,你能推测出爱米丽小姐的父亲的性格特征吗?她父亲的性格和对待她的方式对爱米丽小姐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明确:小镇人对爱米丽小姐和他父亲的议论从侧面向读者交代了爱米丽小姐成长的家庭环境。小镇人把格里尔森一家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13
小镇上的人都记得爱米丽的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使她年近三十,还尚未婚配。人们也明白,爱米丽父亲的性格仿佛太恶毒、太狂暴,使她一生都因此平添波折。父亲的专横的庇护使年轻的爱米丽小姐失去了正常的情感生活,逐渐成长为孤傲专制的南方贵族传统的标准继承者。
父亲活着的时候,爱米丽在他的专制下活着,父亲死了之后,爱米丽依然在父亲的目光下活着,以父亲传承给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活着,直至死亡降临。
5.爱米丽小姐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爱米丽小姐是一个高傲、冷酷、保守、执拗的人。她我行我素,根本不在乎小镇的舆论。她是小镇上的最后一个贵族,是传统的象征,男人们把她当作“纪念碑”,女人们则对她充满好奇,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敬畏她。她是传统的美国南方庄园主贵族阶层的代表。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处在时代和社会的转折点上的人,从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来看,目的是展现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南方社会所经历的痛苦而艰难的变化。若突破背景的局限,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也可以反映出处在日夜变化的时代和社会中的人类的普遍恐惧。
[赏主题]
6.这朵纪念爱米丽的“玫瑰花”蕴涵了怎样的意义?
明确:玫瑰本是浪漫爱情的代名词,但在福克纳笔下却充满了悲剧色彩。爱米丽小姐由于受到封闭保守的传统压制,逐渐成为爱情的受害者乃至“谋杀者”,“玫瑰”也从浪漫的寓意逐渐蜕变为孤傲、凋谢、扭曲的象征。
[赏技巧]
7.福克纳创作这篇小说没有依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叙述,而是用了“颠倒时序”的手法,把过去和现在的事件糅合起来。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小说叙述的顺序来看,作者似乎随意地找到一个时间的起点开始叙述事件抒发感慨,而不顾及读者所习惯的先后顺序,并且事情发生的时间也是模糊的,并不确切。这造成了一种现在和过去相交织的时空图景,这不仅使爱米丽的故事变得更加神秘曲折,还似乎暗示着:爱米丽小姐虽然已经死去,但是她的种种往事却不时地跳跃进现在小镇人的记忆中,随意却又牢固地占据了集体记忆的一角。
1.时序颠倒
以爱米丽之死为叙述的起点,站在杰斐逊镇居民的视角上进行叙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爱米丽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①爱米丽拒绝纳税事件,②富有神秘气息的尸臭事件,③父亲之死,④与北方工头荷默恋爱及他与爱米丽发生冲突后爱米丽去购买砒霜,⑤荷默的消失,⑥爱米丽小姐长达四十年的隐居生活。而按照正常的时序则首先应是父亲之死,然后是恋爱冲突与买砒霜,再是荷默的消失,尸臭事件与纳税事件都于此后发生,最后才是爱米丽的死亡。
13
作者故意打乱的时序造成了情节上的跳跃与结构上的奇突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深化主题思想的艺术功效。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手法,把过去和现在直接放在一起,在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使读者深深地感到时代的变迁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
2.循环叙事
小说文本的叙事打破了线性时间发展的直线型模式,而呈现出一个封闭的循环模式。整篇小说以爱米丽的死亡为支撑视点,使叙事呈现出一个不断回退的过程。不同于传统小说在倒叙手法的运用时将谜底置于篇首以制造悬念气氛,我们在一开始并不知晓爱米丽于古屋之中竟藏有如此惊人之谜。作者正是在不断回退的叙事中将正常的时序打乱从而增添了小说情节上的崎岖之感。如尸臭事件与爱米丽购买砒霜及荷默的消失之间的错位创设了读者对于情节的期待心理。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叙述了爱米丽的死亡与古屋之谜,最终从过去回退到了“现在”的爱米丽之死。这样的写法体现了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福克纳对于事件的观点。
3.象征、比喻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的使用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点。爱米丽家的大木屋,“还装点着有19世纪70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房舍象征着行将灭亡的陈旧的事物,但这类东西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
文中还有许多地方使用了比喻。例如“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尸体,肿胀发白”“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动着”“她就这样把他们连人带马地打败了”“头发越变越灰,变得像胡椒盐似的铁灰色,颜色就不再变了”等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时间:40分钟 满分:56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郭德纲的相声,将自己的艺术视野________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
②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________,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③13日晚的巴西世界杯决赛中,尽管阿根廷最终0∶1负于德国,但阿根廷队主帅萨维利亚赛后没有一丝________。他说:“
13
我很自豪,我的孩子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伟大的比赛。”
A.聚集 证明 报怨 B.聚焦 正名 抱怨
C.聚集 正名 抱怨 D.聚焦 证明 报怨
解析:“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正名”,辩证名称或名分。“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种气味越来越厉害时,她们也不感到惊异。那是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的世界与高贵有势的格里尔森家之间的另一联系。
B.他们蹑手蹑脚地走过草坪,进入了街道两旁洋槐树树阴之中。一两个星期之后,气味就闻不到了。
C.有少数几位妇女去访问过她,但都吃了闭门羹。
D.她就这样与世长辞了。在一栋尘埃遍地、鬼影憧憧的屋子里得了病,侍候她的只有一个老态龙钟的黑人。
解析:A项,“普通平凡”与“芸芸众生”重复。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澳大利亚移民局近日宣布,将为中国公民的旅游或商务探访签证申请者开启优先审理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令澳大利亚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国家。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此次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不仅将推进中捷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D.长远地看,一家公司在留给社会乃至人类的价值中,物质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创新机制、价值关怀与长远抱负,才是最为宝贵的。
解析:A项,“中国公民”与“签证申请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公民”或“者”。B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项,中途易辙,“一家公司”缺乏谓语陈述,可将“在”移至“一家公司”前。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聆听!
B
13
.现在我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他们都是从上届毕业班中直接蹲班下来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王教授理解深刻,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解释,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我收获很大。
解析:A项,“聆听”使用对象有误;B项,“省油的灯”含贬义,“蹲班”一词不恰当;C项,“家父”使用对象有误,“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此句中“您”与“家父”矛盾。
答案:D
二、阅读鉴赏(34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参议员们开了个特别会议……把这些先生们请出去”,回答5~8题。(20分)
5.第1段对爱米丽家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段主要写出了爱米丽家里阴暗潮湿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令人窒息的气氛,用来揭示爱米丽小姐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性格,同时也为爱米丽在孤独贫苦中依然高傲、不近人情、尖酸刻薄的性格做铺垫。
6.第1段写到爱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了说明爱米丽还沉浸在过去贵族生活的高贵孤傲中(爱米丽以父亲传承给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活着,直至死亡降临),暗示了她固守传统的性格。
7.第2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爱米丽小姐进行肖像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写了爱米丽小姐的身材、穿着和眼睛(眼神);运用的手法是比喻,如:“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尸体”“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游移着”。
8.面对爱米丽,镇政府的官员们为什么说话结结巴巴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说明了镇政府的第二代领导虽然思想较为开明,但面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小姐时,也仍怀有畏惧之情,从而说明传统的力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
空中骑士
[美]安布罗斯·毕尔斯
月桂丛中沉睡的这个哨兵名叫卡特·德鲁斯,弗吉尼亚青年。他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家离他现在躺着的地方不过几英里路远。
一天,他安静而严肃地说:“爸爸,联邦军的一个团开到了格拉夫顿。我要去参军。”
父亲抬起狮子般的头,默默地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答道:“请便,先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弗吉尼亚没有你这个叛徒照样能打败北方佬。如果我们都能活到战争结束,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是非。”
德鲁斯就这样离开了童年的故乡当兵去了。凭着忠诚和大胆,他很快就赢得了同伴和长官的赏识,今天被选派到最前沿的岗哨执行这一危险任务。然而,疲倦比决心更强,他竟然入睡了。
他最初感到的是一种浓厚的艺术上的乐趣。就在那巨大无比的垫座——峭壁上,在那块高于一切的岩石的外沿,出现了一个庄严而惹人注目的骑士塑像。它一动不动,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轮廓分明。一个人的形体骑在马的形体上,直挺挺地,十分威武。骑士那灰色的服装与缥缈的景物和谐一致,他的右手满把握着枪,使它固定不动。马的侧面带有浮雕似的鲜明棱角,在天空的背景上投下黑色的剪影。骑士的脸稍稍偏向左侧,只露出额头和胡须的轮廓,此刻他正在俯瞰峡谷的凹底。瞬间,德鲁斯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若明若暗的感觉,他仿佛是一觉睡到了战争的结束,仰望着一件高贵的艺术品。这种感觉立刻被人和马的轻微动作驱散,他这时已完全清醒,强烈地意识到情况严重。
13
他把枪管从灌木丛中向前推出,枪托抵着面颊,从瞄准器中间望出去,对准骑马人胸部的要害部位。偏偏在这一瞬间,骑马人转过头来,朝着这个隐蔽的方向看,似乎是在端详他的面孔,他的眼睛,还有他那颗勇敢而富于同情的心。
德鲁斯变得面如死灰,四肢发抖,浑身虚弱。他的手从枪上坠下,头慢慢地耷拉下来。
顷刻间,他的脸又从地面上抬起来,双手恢复原来握枪的部位,食指凑近扳机。他没有俘获敌人的希望,开枪警告只会使敌人带着致命的消息奔回营地。但是也许这人什么也没有发现,也许他只是在欣赏这壮丽的景色。放他一条生路,他也许会转身沿着来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策马而去。
德鲁斯把目光从谷底折回,再一次凝视天空中人和马的组合,仍然是通过枪上的瞄准器望去。但是这一次他瞄准的是马。他的记忆中萦回着父亲临别前的话:“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现在他十分镇静,咬紧牙关但又不太僵硬;他的神情像睡梦中的婴儿一样安详,浑身肌肉不打一下哆嗦,呼吸均匀而缓慢,精神对肉体传话:“安静,别慌张。”
他开了枪。
一个男人骑在马上,腾空而起向山谷飞去……骑手端坐马上,挺拔、威武。他手握缰绳,以减缓军马下冲的速度。他的头发如翎子一般飘然而起。军马飘扬的鬃毛遮住了他的双手。马的身躯平稳,像是在平地飞奔一般。然而,瞬间,马儿四蹄腾空,冲了下去。不,是飞翔而下!
德鲁斯开枪以后,重新装上弹药,继续守望。不到十分钟,联邦军的一个军士小心地匍匐行进,爬到他身边。
“你开的枪?”军士低声说。
“是我。”
“对着什么?”
“一匹马。它刚才就立在那边岩石上,离这儿很有点路呢。你瞧,那匹马现在不见了,它掉下了悬崖。”
说话人脸色苍白,但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感情流露。军士没有听懂。
“听着,德鲁斯,别把事情搞得神神秘秘的。我命令你报告。马背上有人吗?”
“有。”
“谁?”
“我父亲。”
(有删改)
9.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情节很简单,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父子在战场不期而遇和互相残杀,儿子记取父亲的教诲,开枪射杀父亲的马,致使父亲坠崖而死。
B
13
.父亲有坚定的信念,虽不赞同儿子的立场,却不忘长者的责任,临行时赠给儿子做人的原则,但作为军人却是失败的,他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上。
C.作品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如德鲁斯准备向父亲射击时的犹豫不决,不仅加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而且使作品在情节上悬念迭起,更加真实感人。
D.德鲁斯射中父亲的坐骑后,又将枪膛的子弹填满,并继续认真观察敌情,没有丝毫的哀伤之情,表现了他刚毅和冷酷的性格。
解析:A项,父子“互相残杀”表述不当,父子之间没有互相残杀。B项,“作为军人却是失败的”表述不当,父亲作为军人失败的证据不足,不能说牺牲就是失败。D项,“表现了他刚毅和冷酷的性格”的表述不当,德鲁斯射杀父亲时犹豫不决,射击后脸色苍白,均可看出他并不冷酷。
答案:C
10.作品是怎样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试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为父亲的出现制造一个背景,缥缈的景物,陡峭的绝壁,让父亲这一空中骑士出现在这绝壁之上;再让儿子通过瞄准器再现父亲从容、英武的形象;最后借与军士的谈话交代父亲的结局。
11.你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试做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父亲身为敌军的侦探,儿子德鲁斯身处两难之中,既要为战争尽责,又要保护亲人,最终国家责任战胜亲情,儿子亲手杀死了父亲。小说通过儿子杀死父亲的故事,传达了忠孝难以两全的古老话题,赞颂了儿子为尽责而大义灭亲的行为。
(示例二)父亲虽是敌军侦探,但却是自己挚爱、尊敬和崇拜的对象,在情感和正义的矛盾冲突中,德鲁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亲手击杀父亲的马,致使父亲坠崖身亡。小说通过儿子杀死父亲的故事,谴责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
(示例三)儿子遵循父亲的教导,尽了该尽的职责,从而达到了人格境界的升华;父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时也在生命消逝的悲壮中获得了永生,小说通过人世间最残酷的情节,传达一种价值观: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尽你认为应该尽的责任。
三、语言应用(10分)
1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过世了。
全镇的人都对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充满敬慕和好奇。
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始终是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
13
(1)以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为主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全镇的人为主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镇的人敬慕和好奇的,过世的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始终是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
(2)全镇的人对过世的,始终是传统的化身和义务的象征的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充满敬慕和好奇。
13.请在下面所提供的五部作品中任选两部,仿照例句的结构形式,对其进行简要的评点。要求:①内容能体现该作品的特点;②表达准确、鲜明、生动。(6分)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高老头》 《巴黎圣母院》
例:巴金的《家》是一部激情澎湃、狂放恣肆的经典,像一股席卷大地的飓风,吹散了笼罩于千年历史的雾霾;如一场怒涛冲天的海啸,惊醒了沉睡于万里江河的巨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邪恶对立的名著,像一座巍然屹立的雕塑,彰显了崇高美与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一场公正无私的审判,宣扬了隐藏于历史深处的仁慈与爱情的新思想。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一部充满“崇高而荒谬”的父爱的悲剧,像一条布满“爱”的废墟的大道,引领人们走向充满人性美的宏伟新城;如一片弥漫着腐烂气息的道德的荒原,呼吁大家攀越富有人间真情的巍峨高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