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
(时间:40分钟 满分:56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区病房,连续三天迎来了三对双胞胎。此种现象实属罕见,让护士长徐小芳等一众医护人员也情不自禁跟着乐。
B.江南公园里近半成IC电话成了摆设,有些两边的电话机都叫人拆走了,壁上留下几个圆圆的机洞,有的只有一边剩有一台电话机,另一边则空空如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解析:A项,“情不自禁”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应为“不由自主”。C项,此处本应表达“地位十分突出”之意,而“泾渭分明”比喻是非、好坏分明,界限清楚。D项,此处本应表达“接二连三”之意,而“拔出萝卜带出泥”却是“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也常用来比喻发现一个问题,而带出来其他问题”。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是破解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难题的重要途径。
B.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一个走向复兴的大国实现强军梦的决心。
C.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引发的地区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其间,俄罗斯处于经济趋向衰退、被西方大国集体敌视、在国际道义上陷于孤立。
D.韩国统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和以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的行动,韩国政府即日起决定全面中断开城工业园区的运转。
解析:A项,偷换主语,应在“是破解……”前加“这”。C项,成分残缺,“处于”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尴尬境地”。D项,语序不当,应将“决定”提到“即日起”前面。
答案:B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7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解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答案:D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解析: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句首;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的“丰富的单纯”,故句①紧随句④;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④①之后;⑤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丰富的复杂”。
答案:C
二、阅读鉴赏(34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全文,完成5~8题。(20分)
5.找出文中第17段和第19段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第17段和第19段有细节描写,“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作用:写出了人物行动迟缓,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似乎往事不堪回首。与以前的活泼、充满生气全然不同。甚至在外省谋生做的事情恰恰是年轻时致力反对、变革的事情。
6.第26段说:“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可以看出吕纬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何社会意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吕纬甫是由一个学生时代的革命闯将、热血青年变为一个意志消沉的“文人”。吕纬甫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
7.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遭遇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2)与后文顺姑的最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8.联系原文看,吕纬甫和顺姑两个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剧性的。(2)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二)课外阅读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噘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
“悁,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
A.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了呆头呆脑的老头子。
B.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解析:B项,“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错,应为“侧面表现了老子讲得太深奥、迂腐”。
答案:B
10.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作品的出处和题目中的提示语“典故”一词推知,是借古讽今。至于“讽刺”的对象,可以仅就节选部分内容分析,也可以结合《拿来主义》中人们对“国粹”的态度分析。
答案: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
11.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篇小说的描写方法可以从人物描写、情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多角度考虑,能举出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1)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2)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逼真形象。(3)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
三、语言应用(10分)
7
12.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4分)
(1)姓名:________ 作品名:________
(2)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夏瑜 《药》
(2)(示例)辛亥百年,让我们从英烈的热血中感受民族的觉醒。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人口的无序过快增长给北京带来了顽疾——“大城市病”。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出路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如果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并用,就一定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发展理念一转变,一些产业就会疏解出北京;产业转移了,相应的从业人员就会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转移;人口结构优化了,北京的“大城市病”自然就消除了。
①多种手段并用并不意味着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发展理念转变并不意味着一些产业会疏解出北京。 ③人口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能消除北京的“大城市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