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测试(部编人教版67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测试(部编人教版67含答案)》 共有 6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词四首 ‎1.(山东泰安中考,18-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2分) (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术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湖南娄底中考,15-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黃,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 ‎1.(1)A (2)C (3)D 解析 题(1),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闻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词景物的特点。下面具体描写塞下秋景之“异”,即“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故A项“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题(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里的悲怆情调重在“思乡思亲”方面,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表达得很含蓄。因此C项中 “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有误。题(3),首先分析例句,“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D项,“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也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故选D。‎ ‎2.(1)上阕描绘了壮观(威武)的打猎场面;“狂”字贯串全词(是词眼),奠定了奔放、豪迈的感情基调(描绘了词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2)运用典故(比喻),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题(1)考查对意境的把握与用词的赏析能力。第一问,“左牵黄,右擎苍”“射虎”的描写,可见写太守出猎;“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描写出了壮阔场面。第二问,全词写出猎的装备、随行、队伍、胆气、愿望,都表现了“狂”,因此,“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奠定了感情基调。题(2)考查赏析修辞手法及内容的能力。第一问,这几句话运用了典故或比喻手法,指代敌人。第二问,作者认为“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他表示,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