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3 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探析
1.简化后的价键分析模型
化学变化意味着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常从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来分析,因而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若E1>E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1<E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1)概念: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或原子)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活化能(Ea)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2)有效碰撞的条件:
①反应物的分子必须相互碰撞;②分子具有一定能量,必须是活化分子;③活化分子碰撞时,相对取向合适。
3.基元反应过渡状态理论
基元反应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A+BC
反应物 过渡态 生成物
过渡态极不稳定,只是反应进程的一个中间阶段的结构,不能分离得到。
(1)如图1所示是一完成的化学反应:AB+C―→A+BC,其中ΔH是反应热,Ea
是正反应的活化能,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经过过渡态变成生成物,都必须越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2)图2是两步完成的化学反应
上述A和B反应,在反应进程中首先经过第一过渡态,形成活性中间体C,中间体处在能量谷底时,中间体有一定的寿命,从A、B生成中间体C为吸热反应。从中间体C形成生成物D时,又需经过第二过渡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B到生成物D的总反应是放热反应。这两个过渡态相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a1和Ea2,其中到达第一过渡态的活化能较高,第一步为慢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因而决定总反应快慢的是第一步反应。
1.(2020·山东等级模拟考,13)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H+、O2、NO
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 mol Cl时ne=a 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10H++8e-===NH+3H2O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ZVI的投入量,可使nt增大
答案 B
解析 B选项,三氯乙烯脱氯时发生的反应为CHCl==CCl2+3H++6e-―→CH2==CH2+3Cl-,故ne=2a mol。
2.(2018·海南,12改编)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0.29 eV的能量
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 eV
C.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来源:学科网]
D.炭黑颗粒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根据能量变化图分析,最终结果为活化氧,体系能量降低,则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0.29 eV能量,故A项错误;根据能量图分析,没有水加入的反应活化能为E=0.75 eV,有水加入的反应的活化能为E=0.57 eV,所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75 eV-0.57 eV=0.18 eV,故B项错误;根据图像分析,氧分子活化过程中O—O键断裂,生成C—O键,所以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故C项正确;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而炭黑颗粒可以活化氧分子产生活化氧,所以炭黑颗粒是大气中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故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Ⅰ,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答案 D
解析 观察图示知,第一层只存在HCl分子,HCl没有电离,A项正确,D项错误;在冰表面第二层中,假设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n(Cl-)=1×10-4mol,n(Cl-)=n(H+
),冰的体积V==20.00 cm3,c(H+)==5.0×10-3mol·L-1,B项正确;第三层中水分子结构不变,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C项正确。
4.(2020·山东等级模拟考,15)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有温度差可超过100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N≡N的断裂过程
B.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
答案 BC
解析 ①为N2被催化剂吸附,②为形成过渡态过程,③为N≡N断裂过程,④为N原子传递过程,⑤为N—H成键过程。
题组一 反应过程与能量转化(不定项选择题)
1.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完成的。在反应物分子生成产物分子的过程中,首先生成一种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再进一步转化为产物分子。按照过渡态理论,NO2(g)+CO(g)===CO2(g)+NO(g)的反应历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一步:+C—O―→(慢反应)
第二步:―→N—O+O—C—O(快反应)
A.第二步活化配合物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活化配合物的能量越高,第一步的反应速率越快
C.第一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第二步反应
答案 C
解析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反应,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A项错误;活化配合物的能量越高,第一步反应速率越慢,故B项错误;第一步反应是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项正确;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反应的速率,故D项错误。
2.汽车尾气处理存在反应:NO2(g)+CO(g)NO(g)+CO2(g),该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该反应生成了具有非极性共价键的CO2
C.使用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反应物转化为活化络合物需要吸收能量
答案 D
解析 通过图像分析可知,题中所给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项错误;CO2分子中只存在C===O键,为极性共价键,B项错误;使用催化剂,只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也不会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项错误;通过图像分析可知,反应物转化为活化络合物时能量升高,因此需要吸收能量,D项正确。
3.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 ℃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已知200 ℃时:
反应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
反应Ⅱ: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①、②都是放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C.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200 ℃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答案 AC
解析 由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知,图1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由反应Ⅰ、Ⅱ计算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2(g)+3H2(g) ΔH3=+92.5 kJ·mol-1,②是吸热反应,A错误;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热化学方程式相符,B正确;由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知,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C错误;200 ℃时,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 ①
2NH3(g)===N2(g)+3H2(g) ΔH3=+92.5 kJ·mol-1 ②
①+②得: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D正确。
题组二 物质转化的过程与实质(不定项选择题)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B.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
D.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AB
解析 催化剂a表面是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故A项正确;N2与H2反应生成NH3,反应物参加反应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故B项正确;催化剂b表面是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错误;催化剂a、b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D项错误。
5.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AP能提高HCHO与O2的反应速率
B.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
D.该反应可表示为:HCHO+O2CO2+H2O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知,HAP在第一步反应中作反应物、第二步反应中作生成物,所以为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A项正确;HCHO在反应中有C—H键断裂和C===O键形成,所以甲醛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项正确;根据图知,CO2
分子中的氧原子一部分还来自于甲醛,故C项错误;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甲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HAP为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HCHO+O2CO2+H2O,故D项正确。
6.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
B.过程Ⅰ中每消耗116 g Fe3O4转移2 mol 电子
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答案 B
解析 过程Ⅰ利用太阳能将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选项A正确;过程Ⅱ实现了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选项C正确;根据流程信息可知,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选项D正确。
选择题特训
(15分钟)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赤峰月考)自然界中氮元素部分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②⑤均属于氮的固定
C.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D.向水体中大量排放NH及NO能引起水质恶化
答案 B
解析 上述六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氮从游离态到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图中只有⑤属于氮的固定,故B项错误;由图示知,两者发生归中反应,故C项正确;氮是植物的营养元素,过量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植物疯狂增殖、水体缺氧,从而使水质恶化,故D项正确。
2.(2018·重庆二模)Ge的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转化。已知0<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能最终转变为太阳能
B.温度低于1 050 ℃时,GeO2比GeO2-n稳定
C.在过程1中Ge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D.两步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BC
解析 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相当于在GeO2催化作用下,利用太阳能把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温度低于1 050 ℃时GeO2-n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GeO2,GeO2比GeO2-n稳定,B项正确;在过程1中GeO2分解,G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O2,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GeO2既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C项正确;过程2不属于分解反应,D项错误。
3.一种借用CeO2/CeO2-δ的转化,利用CO2和H2O合成燃料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转化的实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若得到三种产物H2、CO、CH4各1 mol,共放出O2为1 mol
C.利用上述转化有利于遏制温室效应
D.上述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B项中氧原子不守恒,故不正确;C项,图示中CO2被转化,能遏制温室效应,正确;上述转化过程每步变化中均有单质生成,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正确。
4.三元WO3/C3N4/Ni(OH)x光催化剂产氢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EOA→TEOA+为还原反应
B.Ni(OH)x降低了H+→H2的活化能
C.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D.WO3没有参与制氢反应过程
答案 B
解析 TEOA→TEOA+为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A项错误;如图所示,Ni(OH)x是H+→H2的催化剂,故其可以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故B项正确;如图所示,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化学能,故C项错误;如图所示WO3作为催化剂,参与了制氢反应过程,故D项错误。
5.用还原法可以将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2Ce4++H2===2Ce3++2H+
B.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反应前溶液中c(Ce4+)一定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的c(Ce4+)
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Ce3+和Ce4+的总数一定保持不变
答案 B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Ⅰ为2Ce4++H2===2Ce3++2H+,A项正确;反应Ⅱ的反应物为
Ce3+、H+、NO,生成物为Ce4+、N2、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4Ce3++4H++2NO===4Ce4++N2+2H2O,在该反应中NO是氧化剂,Ce3+是还原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2,B项错误;反应前后溶液中Ce4+的物质的量不变,但由于反应后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反应后溶液中c(Ce4+)减小,C项错误、D项正确。
6.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总反应:C6H6O+7O26CO2+3H2O
B.该过程中BMO表现较强氧化性
C.降解产物的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 B
解析 通过图示可判断发生的总反应为苯酚的氧化反应,故A项正确;该过程中BMO变为BMO+,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B项错误;降解产物为CO2和H2O,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项正确;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来分析,①中O转化为-2价O,可以得到3e-,②中BMO+转化为BMO可以得到1e-,BMO经光作用后得到等量的O和BMO+,故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项正确。
7.Fe3O4中含有、,分别表示为Fe(Ⅱ)、Fe(Ⅲ),以Fe3O4/Pd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H2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NO,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B.Fe(Ⅱ)和Fe(Ⅲ)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C.反应过程中NO被Fe(Ⅱ)还原为N2
D.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降低
答案 D[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解析 通过图示可以得出,P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e-===2H+,A项正确;通过Fe(Ⅱ)和Fe(Ⅲ)的相互转化实现了电子的传递,B项正确;反应过程中NO被Fe(Ⅱ)还原为N2,C项正确;NO被Fe(Ⅱ)还原为N2的反应为2NO+6Fe2++8H+===N2+6Fe3++4H2O,该过程中转移6 mol电子时,消耗8 mol H+,而根据电子守恒中Pd上提供6 mol H+,整个过程H+不断被消耗,故水体的pH应该升高,D项错误。
8.磺酸树脂催化下的烯烃二羟化反应历程的示意图如下:
(R1、R2、R3、R4均表示烃基或H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H2O2作氧化剂
B.过程②中,有碳碳键、碳氢键断裂
C.过程③中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在反应历程中,有水参与反应
答案 B
解析 过程①中H2O2中的氧元素由-1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H2O2作氧化剂,故A正确;过程②中和生成和,断裂的是中的碳碳键和
中的硫氧键、氧氧键,故B错误;过程③中只生成了,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正确;过程③中有水参与反应,故D正确。
9.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以Ni/Al2O3为催化剂,由CO2和H2转化为产品CH4的反应历程,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B.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反应历程中,H—H键与C==O键断裂吸收能量
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CO2和H2转化为产品CH4,还生成水,则总反应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A正确;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使用催化剂时转化率不变,B错误;化学变化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反应历程中,H—H键与C==O键断裂吸收能量,C正确;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该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10.(2019·北京高考模拟)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N2[来源:Zxxk.Com]
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2N2+3H2O
C.NH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NH3、NH中的氮原子均是sp3杂化
答案 BD
解析 由氢原子和氧原子守恒可知,X是N2和H2O,故A错误;由分析可知,NH3与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分别为N2、H2O。则总反应为:2NH3+NO+NO22N2+3H2O,故B正确;NH的电子式为,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NH3、NH中价层电子数均为8,因而为sp3杂化,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