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7 原电池和电解池
角度一 原电池原理及化学电源
1.构建原电池模型,类比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
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个角度”
3.化学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思维模板
(1)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来源:学。科。网Z。X。X。K]
(2)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
(3)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注意 ①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②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③
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1.(2019·浙江4月选考,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B.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C.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答案 A
2.(2019·全国卷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和题意知,电池总反应是3H2+N2===2NH3。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A项正确;观察题图知,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MV+-e-===MV2+,为负极,不是阴极,B项错误;正极区N2在固氮酶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C项正确;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左侧(负极区)向右侧(正极区)迁移,D项正确。
3.(2015·全国卷Ⅰ,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 A
解析 根据微生物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可知,C6H12O6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6O2+24H++24e-===12H2O,A项错误;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B项正确;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C项正确;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
+6H2O,D项正确。
4.(2017·全国卷Ⅲ,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答案 D
解析 A项,原电池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全固态锂硫电池工作原理图示中Li+移动方向可知,电极a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总反应可知正极依次发生S8→Li2S8→Li2S6→Li2S4→Li2S2的还原反应,正确;B项,电池工作时负极电极方程式为Li-e-===Li+,当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时,负极消耗的Li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其质量为0.14 g,正确;C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以提高电极a的导电能力,正确;D项,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此时电解总反应为8Li2Sx16Li+xS8(2≤x≤8),故Li2S2的量会越来越少,错误。
题组一 原电池工作原理
1.(2019·武汉二模)Zn-ZnSO4-PbSO4-Pb电池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从右向左迁移
B.电池的正极反应为Pb2++2e-===Pb
C.左边ZnSO4浓度增大,右边ZnSO4浓度不变
D.若有6.5 g锌溶解,有0.1 mol SO通过离子交换膜
答案 B
解析 装置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即SO从右向左迁移,A项正确;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B项错误;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产生ZnSO4,左边ZnSO4浓度增大,右边ZnSO4浓度不变,C项正确;6.5 g锌溶解,转移0.2 mol e-,电解液中有0.2 mol负电荷通过离子交换膜,即有0.1 mol SO通过离子交换膜,D项正确。
2.下面是利用盐桥电池从某些含碘盐中提取碘的两个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中石墨Ⅰ和石墨Ⅱ作负极
B.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还原,在装置②中被氧化
C.①中MnO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
D.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
答案 D
解析 装置①中碘离子失去电子,石墨Ⅰ是负极,装置②中碘酸钠得到电子,石墨Ⅱ作正极,A项错误;根据A项分析可知,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氧化,在装置②中被还原,B项错误;①中MnO2得到电子,溶液呈酸性,则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C项错误;①中1 mol碘化钠失去1 mol电子,②中1 mol碘酸钠得到5 mol电子,则装置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D项正确。
3.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来源:Zxxk.Co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a气体为氧气,b气体为甲醇
C.甲池溶液pH增大,乙池溶液pH减小
D.若有1 mol CO2生成,则有6 mol H+从甲池透过交换膜进入乙池
答案 D
解析 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故M电极为负极,a气体为甲醇,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甲醇在负极被氧化生成CO2。有1 mol CO2生成,则有6 mol H+生成,甲池溶液pH减小。N电极为正极,在其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电池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H+从甲池通过交换膜进入乙池。
题组二 新型化学电源的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4.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能,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答案 B
解析 因为原电池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A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Cu2O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正极反应式应为Cu2O+H2O+2e-===2Cu+2OH-,B错误;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C正确;由C项分析知,Cu先与O2反应生成Cu2
O,放电时Cu2O重新生成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Cu相当于催化剂,O2为氧化剂,D正确。
5.锌-空气电池由活性炭(空气扩散极)、锌、苛性碱溶液构成,其中活性炭部分浸泡在苛性碱溶液中,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负极产物是Z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
B.原理图中的隔离膜为质子交换膜
C.负极反应式为Zn+H2O-2e-===ZnO+2H+
D.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3.2 g O2
答案 A
解析 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选项A正确;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苛性碱溶液,负极消耗OH-,正极产生OH-,OH-从正极移向负极,故隔离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选项B错误;电解质溶液显碱性,H+不能稳定存在,正确的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选项C错误;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0.05 mol O2,即1.6 g,选项D错误。
6.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在700~900 ℃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产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B.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
C.当电极甲上有1 mol N2H4消耗时,电极乙上有22.4 L O2参与反应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答案 AB
解析 该装置中电极甲为负极,电极乙为正极,所以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A项正确;反应产物为无毒物质,判断产物为N2和H2O,即可写出方程式,B项正确;当电极甲上消耗1 mol N2H4时,电极乙上就有1 mol O2参与反应,在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22.4 L,但题目没有指明该过程是否处于标准状况,C项错误;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甲)移向正极(乙),D项错误。
7.一种钌(Ru)配合物光敏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X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光能
C.电池工作时,电极Y上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断减小
答案 C
解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X为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B项错误;电极Y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正确;通过信息③、④可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变,D项错误。
解答新型化学电源的步骤
(1)判断电池类型→确认电池原理→核实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2)确定电池两极→判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充电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4)电极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减去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
角度二 电解原理及应用
1.构建电解池模型,类比分析电解基本原理
2.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1)根据所连接的外加电源判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子流动方向为从电源负极流向阴极,从阳极流向电源正极。
(3)根据电解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4)根据电解池两极产物判断(一般情况下)
①阴极上的现象是析出金属(质量增加)或有无色气体(H2)放出。
②阳极上的现象是有非金属单质生成,呈气态的有Cl2、O2或电极质量减小(活性电极作阳极)。
3.电解池中的三个易误点
(1)只有水被电解时,不要误认为溶液的pH不变或一定变化。若电解NaOH溶液,pH增大;电解H2SO4溶液,pH减小;电解Na2SO4溶液,pH不变。
(2)在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阴极区显碱性。不要错误地认为阴极上产生的OH-因带负电荷,移向阳极,使阳极区显碱性。
(3)电解MgCl2和AlCl3溶液时,虽然放电离子和电解NaCl溶液一样,但总的电解离子方程式不同。
1.(2020·山东等级模拟考,11)工业上电解NaHSO4溶液制备Na2S2O8。电解时,阴极材料为Pb;阳极(铂电极)电极反应式为2HSO-2e-===S2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电极反应式为Pb+HSO-2e-===PbSO4+H+
B.阳极反应中S的化合价升高
C.S2O中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
D.可以用铜电极作阳极
答案 C
解析 A选项,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选项,S2O的结构为,S为+6价,O为-2、-1价;D选项,若用铜电极作阳极,则铜失电子。
2.(2018·全国卷Ⅰ,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
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石墨烯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则ZnO@石墨烯电极为阴极。阳极接电源正极,电势高,阴极接电源负极,电势低,故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高,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A项正确;将阴、阳两极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项正确;Fe3+、Fe2+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D项正确。
3.(2016·全国卷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的O2生成
答案 B
解析 电解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阳离子向负极移动,即SO离子向正极区移动,Na+ 向负极区移动,正极区水电离的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H+留在正极区,该极得到H2SO4产品,溶液pH减小,负极区水电离的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OH-留在负极区,该极得到NaOH产品,溶液pH增大,故A、C项错误,B正确;该电解池相当于电解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 mol的O2生成,D错误。
题组一 电解原理的理解
1.如下图所示a、b装置分别用来电解氯化铜溶液和饱和食盐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阳极失电子的离子相同、产物相同
B.阴极产物因得电子的离子不同而不同
C.电解后两装置中溶液的pH都减小
D.电解后只有a装置阴极的质量增加
答案 C
解析 都是Cl-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因而产物相同,A项正确;a中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b中水中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B、D项均正确;b中水中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生成氢氧根,pH增大,故C项错误。
2.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为负极
B.通电使氯化钠发生电离
C.c出口收集到的物质是氯气
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pH降低
答案 C
解析 a口加入的饱和食盐水变成稀食盐水从左上排出,则电极反应为2Cl--2e-===Cl2↑,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M为电源正极,A项错误,C项正确;氯化钠溶于水或熔融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不需通电,B项错误。
3.某实验小组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如图实验,实验观察到: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并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极为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B.b极为阳极,涉及的反应有:2Cl--2e-===Cl2↑、Cl2+H2OHCl+HClO
C.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电源负极→a→c→d→b→电源正极
D.若将铁丝改成铜丝,其余条件相同,电解一段时间后,能发现c处附近变蓝
答案 C
解析 a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选项A正确;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且产生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涉及的反应有:2Cl--2e-===Cl2↑、Cl2+H2OHCl+HClO,选项B正确;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电源负极→a、d→c、b→电源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选项C错误;c处为阳极,若将铁丝改成铜丝,铜失电子产生铜离子,其余条件相同,电解一段时间后,能发现c处附近变蓝,选项D正确。
题组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不定项选择题)
4.(制备新材料)铝表面在空气中天然形成的氧化膜耐磨性和抗蚀性不够强,控制一定的条件,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氧化法,可在铝表面生成坚硬的氧化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阴极上有金属铝生成
B.电极A为石墨,电极B为金属铝
C.OH-在电极A上放电,有氧气生成
D.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l-6e-+3H2O===Al2O3+6H+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电池装置和题目信息可知电解总反应为:2Al+3H2OAl2O3+3H2↑,电解质为硫酸溶液,氢氧根离子不可能参加反应,阳极反应为:2Al+3H2O-6e-===Al2O3+6H+,阴极反应为:6H++6e-===3H2↑。
5.(制备新物质)利用电解法制备Ca(H2PO4)2并得到副产物NaOH和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膜可以为质子交换膜
B.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C.可用铁电极替换阴极的石墨电极[来源:学科网ZXXK]
D.每转移2 mol e-,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71 g
答案 C
解析 根据装置图各室的物质成分可知,产品Ca(H2PO4)2中的Ca2+来源于阳极室,H2PO来源于原料室,为了保持原料室中溶液为电中性,原料室中Na+移向阴极室,故C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项错误;阴极室中为碱性溶液,不会产生H+,发生“放氢生碱”的反应:2H2O+2e-===H2↑+2OH-,B项错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可用铁电极替换阴极的石墨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若用铁电极替换阳极的石墨电极,Fe失电子,无法得到副产物氯气,C项正确;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每转移2 mol e-,生成1 mol Cl2,同时有1 mol Ca2+移向产品室,因此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111 g,D项错误。
6.(节能减排)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稀H2SO4中利用电催化可将CO2同时转化为多种燃料,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
B.铂极上的电势比铜极上的低,且一段时间后铜极区溶液质量减小
C.铜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
D.若铜极上只生成0.34 mol CO和0.66 mol HCOOH,则电路中转移2.5 mol电子
答案 BD
解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铂极为阳极,铜极为阴极,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A项正确;阳极(铂极)上的电势比阴极(铜极)上的高,且根据碳原子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进入阴极区的H+和CO2的质量之和大于从阴极上产生的气体(CH4、C2H4和CO)的质量之和,故一段时间后铜极区溶液质量增大,B项错误;铜极上产生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C项正确;若铜极上只生成0.34 mol CO和0.66 mol HCOOH,则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D项错误。
7.(环境治理)酸性废水中的NH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硝酸盐菌转化为NO,再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除去N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该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电解池的右侧NO转化为N2,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为0价,说明右侧为电解池的阴极,因此b为电源的负极,a为电源的正极,A项错误;该装置是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项错误;左侧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为保持电荷平衡,产生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右侧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O+12H++10e-===N2↑+6H2O,D项正确。
1.常见的离子交换膜及作用
种类
允许通过的离子及移动方向
说明
阳离子交换膜
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或原电池的正极
阴离子和气体不能通过
阴离子交换膜
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或原电池的负极
阳离子和气体不能通过
质子交换膜[来源:学科网]
质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或原电池的正极
只允许H+通过
2.阴、阳离子交换膜的判断方法
(1)看清图示,是否在交换膜上标注了阴、阳离子,是否标注了电源的正、负极。是否标注了电子流向、电荷流向等,明确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2)根据电解池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结合题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找出物质生成或消耗的电极区域,确定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推知离子交换膜的种类。
角度三 二次电池充电与放电分析
可充电电池的有关规律
(1)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放电时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
(2)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阴极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将负(正)极反应式变换方向并将电子移项即可得出阴(阳)极反应式。
(3)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原负极必然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原来消耗的物质),即作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同理,原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简记为负连负,正连正。
1.(2019·全国卷Ⅲ,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 D
解析 该电池采用的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可以高效沉积ZnO,且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根据题干中总反应可知该电池充电时,Ni(OH)2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iOOH,其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H2O(l),B正确;放电时Zn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电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电池放电过程中,OH-等阴离子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2.(2018·全国卷Ⅱ,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ClO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池的总反应知,放电时负极反应:4Na-4e-===4Na+
正极反应:3CO2+4e-===2CO+C
充电时,阴(负)极:4Na++4e-===4Na
阳(正)极:2CO+C-4e-===3CO2↑
放电时,ClO向负极移动。根据充电和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知,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3.(2018·全国卷Ⅲ,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4Li-4e-===4Li+,正极反应为(2-x)O2+4Li++4e-===2Li2O2-x(x=0或1),电池总反应为(1-)O2+2Li===Li2O2-x。充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互为逆反应,故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D项正确;该电池放电时,金属锂为负极,多孔碳材料为正极,A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B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向锂材料区迁移,C项错误。
4.(2019·天津,6)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溶液中有0.02 mol I-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可知放电时a电极上I2Br-转化为Br-和I-,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A项正确;放电时正极区I2Br-转化为Br-和I-,负极区Zn转化为Zn2+,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B项正确;充电时b电极发生反应Zn2++2e-===Zn,b电极增重0.65 g时,转移0.02 mol e-,a电极发生反应2I-+Br--2e-===I2Br-,根据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相同,则有0.02 mol I-被氧化,C项正确;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充电时,a电极为阳极,接外电源正极,D项错误。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B.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负极
C.充电时,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外电路通过0.2 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增加2.4 g
答案 BD
解析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Mg箔作负极,Mo箔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故A项说法正确;充电时,电解池的阴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项说法错误;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Na+应从左室移向右室,故C项说法正确;负极上的反应式是2Mg-4e-+2Cl-===[Mg2Cl2]2+,外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0.1 mol Mg,质量减少2.4 g,故D项错误。
2.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利用氢镍电池为钠硫电池充电。已知氢镍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NiO(OH)+MH===Ni(OH)2+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氢镍电池的正极
B.氢镍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MH+OH--2e-===M++H2O
C.充电时,Na+通过固体Al2O3陶瓷向M极移动
D.充电时,外电路中每通过2 mol电子,N极上生成1 mol S单质
答案 C
解析 利用氢镍电池为钠硫电池充电时,氢镍电池为直流电源,钠硫电池放电时,活泼金属Na在负极失电子,故M极为负极,充电时M极作阴极,故a极为氢镍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由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H+OH--e-===M+H2O,B项错误;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项正确;充电时,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2e-===xS,故充电时,外电路中每通过2 mol电子,N极上生成x mol S单质,D项错误。
3.锂离子电池又称为“摇摆电池”,广泛使用于电动自行车等,其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即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返运动而形成电流。其装置结构简图如图所示(电解液为溶有LiPF6的碳酸酯类溶剂,隔膜为仅有锂离子能通过的高分子膜),工作原理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M代表过渡元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时,正极为石墨
B.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质量小,电容量大,可重复多次使用
C.电池充电时阳极的反应为LiMO2-xe-===Li(1-x)MO2+xLi+
D.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不能是水溶液,因为锂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答案 A
解析 由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放电时,石墨电极上锂失去电子,为电池负极,A项错误;根据生活常识及已有知识可知锂离子电池为二次电池,具有质量小,电容量大,可重复多次使用的优点,B项正确;由反应原理及装置结构图可知,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MO2-xe-===Li(1-x)MO2+xLi+,C项正确。
4.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快速充、放电的超性能铝离子电池,其中Al、Cn为电极,由有机阳离子与阴离子(AlCl、Al2Cl)组成的离子液体为电解质。如图为该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Al作阴极,Cn作阳极
B.充电时,每生成1 mol铝,同时消耗4 mol Al2Cl
C.放电时,电解质中的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移动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n[AlCl4]+e-===Cn+AlCl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电池放电时,Al作负极,Cn作正极,因此充电时,Al作阴极,Cn作阳极,A项正确;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Al2Cl+3e-===Al+7AlCl,B项正确;放电时,电解质中的有机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C项错误;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n[AlCl4]+e-===Cn+AlCl,D项正确。
5.如图所示,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通过,该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K2S2+KI3K2S4+3KI。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K时,K+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B.闭合K时,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I--2e-===I
C.闭合K时,电极X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D.闭合K时,当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L
答案 AD
解析 X附近溶液先变红,则X为阴极,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极A为负极,K+从左向右移动,A正确;负极反应式为2S-2e-===S,B、C项均错误;当有0.1 mol K+通过离子交换膜时,则转移电子0.1 mol,电极X生成0.05 mol H2,即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D项正确。
角度四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判断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对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腐蚀速率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2)对同一金属来说,在不同溶液中腐蚀速率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溶液中>非电解质溶液中。
(3)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
2.根据介质判断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正确判断“介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分析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关键。潮湿的空气、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发生吸氧腐蚀;NH4Cl溶液、稀硫酸等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
3.金属的电化学保护
1.(2019·江苏,10)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 C
解析 A项,铁和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2+,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错误;B项,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还可转化为热能等,错误;C项,构成原电池后,铁腐蚀的速率变快,正确;D项,用水代替NaCl溶液,Fe和炭也可以构成原电池,Fe失去电子,空气中的O2得到电子,铁发生吸氧腐蚀,错误。
2.(2017·全国卷Ⅰ,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 C
解析 钢管桩接电源的负极,高硅铸铁接电源的正极,通电后,外电路中的电子从高硅铸铁(阳极)流向正极,从负极流向钢管桩(阴极),A、B正确;C项,题给信息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不损耗,错误。
3.(2018·北京,12)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 D
解析 K3[Fe(CN)6]可将单质铁氧化为Fe2+,Fe2+与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附着在Fe表面,无法判断铁比铜活泼,D错;实验②中加入K3[Fe(CN)6],溶液无变化,说明溶液中没有Fe2+;实验③中加入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2+,A对;对比①②可知,①中K3[Fe(CN)6]可将Fe氧化成Fe2+,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B对;由以上分析可知,验证Zn保护Fe时,可以用②③做对比实验,C对。
1.在远洋轮船与接触海水的船侧和船底镶嵌一些金属M,以提高船体的抗腐蚀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M宜选择化学性质比铁稳定的银、铜等
B.金属M发生氧化反应
C.海水pH一般为7.5,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上述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A
解析 建造船体的主要材料是钢铁,船体与弱碱性的海水接触时会发生钢铁的吸氧腐蚀,为了保护船体免受海水的腐蚀,可在与海水接触的船侧和船底镶嵌一些比铁活泼的镁、锌等金属,使活泼金属、船体与海水构成原电池,镁、锌等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船体上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使船体得到保护,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A项错误。
2.2018年10月24日,使用寿命达120年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钢铁防腐工程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埋在大海里的桥墩中的钢材,在海水和水泥中的硫酸盐作用下被腐蚀,腐蚀过程中,SO转化为H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尽钢筋混凝土中的空气能达到防护效果
B.桥墩中的硫酸盐导致钢材腐蚀时正极主要的电极反应为SO+5H2O+8e-===HS-+9OH-
C.大桥的钢结构上刷富锌油漆可以延缓其腐蚀
D.在此环境下桥墩钢材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 D
解析 排尽钢筋混凝土中的空气可有效防止形成原电池,能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A项正确;由题意知,SO在正极获得电子转化为HS-,故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O+5H2O+8e-===HS-+9OH-,B项正确;在大桥的钢结构上刷富锌油漆,可形成Zn-Fe原电池,Fe作为正极被保护,可延缓其腐蚀,C项正确;在SO作用下的钢材腐蚀不是吸氧腐蚀,D项错误。
3.下面两套实验装置,都涉及金属的腐蚀,假设其中的金属块和金属丝都是足量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在反应过程中只生成NO2气体
B.装置Ⅱ开始阶段铁丝只发生析氢腐蚀
C.装置Ⅱ在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氢气
D.在反应结束时装置Ⅰ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Cu2+
答案 C
解析 装置Ⅰ中,铁被浓硝酸钝化,铜与浓硝酸反应,在这种条件下,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铁作正极,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因为金属是足量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随后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稀硝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NO,因金属过量,溶液中的Cu2+会被铁还原为Cu单质,故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只有Fe2+,A、D两项错误。因为装置Ⅱ中充满氧气,一开始发生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导致左边液面上升,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发生析氢腐蚀,B项错误、C项正确。
4.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的醋酸溶液中发生的腐蚀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像,当pH=2时,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发生析氢腐蚀,当pH=4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说明气体被消耗,发生吸氧腐蚀,A、B两项正确;根据图像,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氧腐蚀需要的时间更短,故吸氧腐蚀的速率大于析氢腐蚀,C项错误;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负极上发生的反应均为Fe-2e-===Fe2+,D项正确。
选择题特训
A组(10分钟)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目前发明的电动势法检测溶液中OH-浓度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式为Cu+Ag2O===Cu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Cu电极附近溶液的c(OH-)增大
B.该电池反应说明Ag2O的氧化性比CuO的强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2Ag+O2-
D.该电池也可以测量盐酸中c(OH-)
答案 B
解析 电池工作时,Cu电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应为Cu-2e-+2OH-===CuO+H2O,Cu电极附近溶液的c(OH-)减小,A、C两项均错误;根据总反应式可知,在反应中Cu作还原剂,Ag2O作氧化剂,CuO为氧化产物,所以Ag2O的氧化性比CuO的强,B项正确;该电池的电解液必须为碱性溶液,在盐酸中不可行,D项错误。
2.最近,科学家研发出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C.该电池总反应是H++OH-===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向左移动
答案 A
解析
由电子的流动方向可以得知左边吸附层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边吸附层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B项正确;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根据正、负极的反应可知总反应为OH-+H+===H2O,C项正确;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项正确。
3.对如图装置(铁的防护)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乙装置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一段时间后甲、乙装置中pH均增大
D.甲、乙装置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2H++2e-===H2↑
答案 B
解析 A项,甲装置中C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Fe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错误;B项,乙装置中Zn为负极,Fe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Fe不参加反应,Fe被保护,所以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C项,甲装置中电解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的pH增大,乙装置中负极Zn失电子,正极氧气得电子,最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溶液的pH几乎不变,错误;D项,乙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Fe电极上没有氢气生成,错误。
4.科学家尝试用微生物电池除去废水中的有害有机物,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极电极反应式为+2e-+H+===+Cl-
B.B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2HCO+9H+
C.溶液中的阴离子由A极向B极移动
D.该微生物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无法正常工作
答案 C
解析 根据微生物电池的原理,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B极向A极移动,说明A极为电池正极,B极为电池负极,A、B选项中的电极反应式都正确;由于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能让H+通过,故溶液中的阴离子无法由A极向B极移动,C项错误;高温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故微生物电池无法正常工作,D项正确。
5.如图是电化学还原CO2制备草酸铜(CuC2O4)的反应原理,电解液不参加反应,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B.草酸铜在阳离子交换膜右侧生成
C.该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每生成1 mol CuC2O4需要标况下44.8 L CO2
答案 B
解析 Cu2+在阳极生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阴极(左侧),草酸铜在阳离子交换膜左侧生成,B项错误。
6.肼(分子式为N2H4,又称联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由题图信息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B.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
C.d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D.c电极质量变化128 g时,理论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约为112 L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信息可知,甲为乙中的电解提供能量,A项不符合题意;水溶液中不可能存在O2-,B项符合题意;d电极与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C项不符合题意;铜质量减少128 g,减少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转移 4 mol电子,由N2H4+O2===N2+2H2O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为-2价,故转移4 mol电子时,参与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即消耗空气的物质的量约为=5 mol,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 mol×22.4 L·mol-1=112 L,D项不符合题意。
7.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制备Na2S2O5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电解后,a室的NaHSO3浓度增大,b室的Na2SO3浓度增大。将a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阳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B.两个离子交换膜均为阴离子交换膜
C.a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O
D.a室增加0.1 mol NaHSO3时,两极共生成0.9 g气体
答案 B
解析 电解池阳极放氧生酸,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A项正确;“a室的NaHSO3浓度增大”表明阳极生成的H+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a室,与SO结合生成HSO,反应为H++SO===HSO,“b室的Na2SO3浓度增大”说明b室中发生还原反应,放出氢气,2HSO+2e-===2SO+H2↑,由于SO浓度增大,吸引a室中的Na+
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故两个离子交换膜均为阳离子交换膜,B项错误,C项正确;a室增加0.1 mol NaHSO3表明有0.1 mol H+穿过离子交换膜,此时外电路中有0.1 mol e-通过,该电解池相当于电解水,每转移4 mol e-时,两极共生成36 g气体,故转移0.1 mol e-时,两极共生成0.9 g气体,D项正确。
8.水产养殖户常用电解法净化鱼池中的水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极是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工作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Ⅰ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6H12O6-24e-+6H2O===6CO2↑+24H+
D.当电路中转移10 mol e-时,Ⅱ极上产生22.4 L N2
答案 C
解析 电极Ⅰ和电源X极相连,而电极Ⅰ上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Ⅰ是阳极,故X极是正极,A项错误;电极Ⅱ是阴极,电极反应式:2NO+10e-+12H+===N2↑+6H2O,故在工作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增大,B项错误;在阳极区,C6H12O6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结合酸性介质,可得阳极电极反应式:C6H12O6-24e-+6H2O===6CO2↑+24H+,C项正确;根据阴极反应式:2NO+10e-+12H+===N2↑+6H2O,可知转移10 mol e-时,产生1 mol N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D项错误。
9.(2019·华文大教育二模)利用碳呼吸电池为钠硫电池充电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多孔碳电极
B.充电时,Na+通过固体氧化铝陶瓷向N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每得到1 mol Al2(C2O4)3,N极上可生成3x mol S单质
D.随着反应的进行,碳呼吸电池中C2O浓度不断减小
答案 C
解析 从图示可知活泼金属钠为钠硫电池的负极,根据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可知a极为“碳呼吸电池的负极”,Na+应向阴极M移动,A、B项均错;碳呼吸电池放电时,负极:2Al-6e-+3C2O===Al2(C2O4)3,正极:6CO2+6e-===3C2O,因而C2O浓度不变,D项错误;钠硫电池充电时,N极(阳极)3S-6e-===3xS,依据电子守恒,生成1 mol Al2(C2O4)3,转移6 mol e-,可生成3x mol S,C项正确。
B组(15分钟)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如图装置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选项
连接
电极材料
分析
a
b
A
K1、K2
石墨
铁
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B
K1、K2
锌
铁
模拟钢铁防护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
K1、K3
石墨
铁
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
D
K1、K3
铁
石墨
模拟钢铁防护中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D
解析 A项,在中性条件下,铁作负极失电子,石墨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Fe发生吸氧腐蚀,正确;B项,Zn、Fe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被腐蚀,Fe作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C项,Fe作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石墨作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正确;D项,Fe与正极相连,Fe作阳极,Fe失电子,被腐蚀,Fe不能被保护,错误。
2.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的反应为HS-+4H2O-8e-===SO+9H+
B.电子从b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极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若该电池中处理0.1 mol HS-,则有0.8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
答案 AD
解析 由图可知,负极上硫氧化菌可以将HS-转化为SO,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SO+9H+,正极上发生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4H++O2+4e-===2H2O,A项正确;b是正极,a是负极,所以电子从a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极,B项错误;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会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等,因此能量的利用率会有变化,C项错误;若该电池中处理0.1 mol HS-,有0.8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电子守恒,则有0.8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D项正确。
3.原电池原理在消除SO2造成的空气污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SO2转化除去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电流由A极流向B极
C.内电路中质子自右向左通过质子交换膜
D.A电极上的反应式:SO2-2e-+2H2O===SO+4H+
答案 D
解析 原电池工作中,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项错误;电流由B极流向A极,B项错误;工作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质子是移向B电极的,C项错误;由图可知,电池工作时,SO2是还原剂,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SO,D项正确。
4.工业上一般采用惰性电极电解锰酸钾溶液制取高锰酸钾,可用阳离子交换膜分隔两极区进行电解(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口加入的溶液为稀KOH溶液
B.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以提高Mn元素利用率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D.当有1 mol KMnO4生成时有2 mol 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 D
解析 惰性电极电解锰酸钾溶液制取高锰酸钾,锰酸根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高锰酸根离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阳极电极反应式:MnO-e-===MnO,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根据阳离子移动方向可知,左侧电极为阳极,右侧冒气泡的电极为阴极,左侧溶液中的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为提高溶液的导电性并提供反应物H2O,应从A口加入稀KOH溶液,A项说法正确;阳离子交换膜可以防止锰酸根进入阴极区被还原为MnO2,所以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以提高Mn元素利用率,B项说法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C项说法正确;由MnO-e-===MnO可知,当有1 mol KMnO4生成时有1 mol e-转移,所以应该有1 mol 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D项说法错误。
5.(2019·辽宁高三高考模拟)氨硼烷(NH3·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装置如图所示。未加入氨硼烷之前,两电极室质量相等,电池反应为NH3·BH3+3H2O2===NH4BO2+4H2O。已知H2O2足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正、负极分别放出H2和NH3
D.工作足够长时间后,若左右两极室质量差为1.9 g,则电路中转移0.6 mol电子
答案 BD
解析 右侧为正极,H2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故A项错误;放电时,阳离子(H+)向正极移动,故B项正确;电池工作时,负极产物为NH4BO2,正极产物为H2O,不能放出H2和NH3,故C项错误;未加入氨硼烷之前,两电极室质量相等,通入氨硼烷后,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H3·BH3+2H2O-6e-===NH4BO2+6H+,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H2O2+6H++6e-===6H2O,假定转移6 mol电子,则左室质量增加31 g-6 g=25 g,右室质量增加6 g,两极室质量相差19 g,则理论上转移0.6 mol电子,工作一段时间后,若左右两极室质量差为1.9 g,故D项正确。
6.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原理为Fe3++Cr2+Fe2++Cr3+。图2为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的质子膜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电池放电时,Cl-从负极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正极
B.图1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Fe3+浓度降低0.1 mol·L-1
C.用图2电池给图1装置充电时,图2中电极a接图1的正极
D.用图2电池给图1装置充电时,每生成1 mol S2(s),图1装置中就有4 mol Cr3+被还原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内电路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项错误;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Fe3+的物质的量减小0.1 mol,但其浓度降低多少由溶液体积决定,B项错误;图2中在电极a上,H2S失去电子生成S2,所以电极a为负极,应连接图1的负极,C项错误;在图2中每生成1 mol S2(s)转移4 mol电子,则图1中就有4 mol Cr3+被还原为Cr2+,D项正确。
7.HIO3是强酸,其水溶液是强氧化剂。工业上,以KIO3为原料可制备HIO3。某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碘酸。M、N为惰性电极,ab、cd为交换膜。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光伏电池的e极为负极,M极发生还原反应[来源:学+科+网]
B.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C.在标准状况下收集6 720 mL X和Y的混合气体时KIO3溶液减少3.6 g
D.制备过程中要控制电压,避免生成HIO4等杂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本题关键是物质流向及浓度变化。由图示知,电解过程中,左室增加KOH;右室增加HIO3。暗示:M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物有OH-,N极发生氧化反应同时生成了H+。由此知,M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与光伏电池的负极相连,A项正确;Y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提供氢离子。IO向右室迁移,cd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项正确;X为H2,Y为O2。2H2O2H2↑+O2↑,n(H2、O2)=0.3 mol,n(e-)=0.4 mol,理论上0.4 mol K+向左室迁移,0.4 mol IO
向右室迁移,KIO3减少0.4 mol×214 g·mol-1=85.6 g,C项错误;如果电压过高,阳极(N)区发生副反应:IO-2e-+H2O===IO+2H+,D项正确。
8.我国科学家利用透氧膜,一步获得合成NH3的原料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空气中N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按4∶1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膜2侧向膜1侧迁移
B.膜1侧相当于电池的正极
C.若膜2侧所得气体=3,n(CH4)∶n(H2O)∶n(O2)=14∶12∶1
D.膜1侧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e-+O2-===CO+2H2
答案 CD
解析 观察图示知,CH4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H2O和O2被还原,作氧化剂。即该原电池中膜1侧为负极,膜2侧为正极。电子由膜1侧向膜2侧迁移,A项和B项都错误;令膜2侧的气体中n(N2)=4 mol,则n(O2)=1 mol,n(H2)=n(H2O)=12 mol,正极(膜2侧)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e-===H2↑+O2-,O2+4e-===2O2-,所以正极得电子总物质的量:n(e-)=24 mol+4 mol=28 mol,由电子守恒知,膜1侧参与反应的甲烷:n(CH4)=14 mol。综上所述,参与反应的CH4、H2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2∶1,C项正确。
9.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和锂,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增加
D.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答案 A
解析 当其为原电池时,负极材料为石墨和锂,锂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故A项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项错误;充电过程为电解池,阳极反应为LiFePO4-e-===FePO4+Li+,电池的正极材料质量减少,故C项错误;因为锂可以和硫酸反应,则电解质中不能加入硫酸,故D项错误。
10.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铝锂-石墨烯电池具有耐热、抗冻等优良特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池反应原理为AlLi+C6(PF6)Al+C6+Li++P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向铝锂电极移动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6(PF6)+e-===C6+PF
C.充电时,应将石墨烯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D.充电时,若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则阴极质量增加9 g
答案 B
解析 放电时,铝锂电极为负极,石墨烯电极为正极,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向石墨烯电极移动,A项错误;充电时,应将石墨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C项错误;充电时,阴极反应为Al+Li++e-===AlLi,若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则阴极质量增加7 g,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