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山市坦洲镇永一小学 胡志云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练习(课件出示)
底/cm
6
5
1.2
高/cm
5
1.4
0.4
三角形的面积/cm2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大家还记得吗?(齐答,师板书)请大家利用这个公式完成这个表格。
1、学生口答汇报。
2、师:同学们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掌握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新知
师:学校有一块三角形的空地,打算开垦出来做花圃。
例一、 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边是20米,高是底的1.5倍,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高:20×1.5=30(米)
面积:s=ah
=20×30÷2
=600÷2
=300(平方米)
答:这块花圃的面积是300平方米。
练习:
师:老师有2道这样的练习题,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
1、三角形的底是8cm,高是底的一半,面积是( )。
2、一块三角形的菜地,底是10m,高比底少1m,这块菜地的面积是(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校园花圃设计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将课内学习和课堂外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实际意义,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师:在这一块花圃中开辟一块三角形的地种玫瑰。
例二、 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10米,
高是15米,平均每平方米产玫瑰40枝,
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玫瑰多少枝?
学生尝试完成,稍后汇报。
师:要求这个花圃一共产鲜花多少枝?要先求什么?
生:先求三角形的面积。10×15÷2=75(平方米)
师:再求什么呢?
生:求一共产玫瑰多少枝?75×40=3000(枝)
师:在这道题中,求一共产了玫瑰多少枝求的是总数,每平方米产玫瑰40枝,这是每份数,三角形面积是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板书)。
练习:
师:在这一块花圃中开辟一块三角形的地种向日葵。
一块三角形地种向日葵,底是12米,高是15米,如果每平方米收葵花籽2千克,这块地可以收葵花籽多少千克?(课件出示题目,不用出答案,学生独立做,然后汇报,教师投影学生答案。)
师:他先求的是什么?
生:齐答。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实践因素,将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为实际的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题,也出题目纸给学生)
在这一块花圃中开辟一块三角形的地种菊花和树苗
1、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8米,高是15米,共产菊花600枝,那么平均每平方米产菊花多少枝?
2、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10米,高是15米,每棵树占地2.5平方米,这块花圃可种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依次请学生评讲,教师再对应给予帮助。
(课件同时出示这两题,然后师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两题有什么区别,再一起做一做,小组汇报。)
评讲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说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我们的规划图吧。
四、拓展:
一个三角形的果园,底是40米,底是高的2倍,如果每8平方米栽果树一棵,这个果园栽果树多少棵?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将本节课的两道例题融为一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各位同学,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总数=每份数×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