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阅读指导
一、教材理解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
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
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
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
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快的马、很多的路费和驾车技术好的车夫,所以一
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之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
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
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及实际生活了解课文中的词
句,并读懂故事。
二、阅读目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明白要听取别
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相一致的道理。
3.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三、阅读建议
1.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导入课题解决如下问题:
(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说说知道的寓言故事。
(2)明确学习寓言时,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初读寓言,弄清题目的含义,对故事有个大体的了解,落实对“盘缠、把
式”的理解。
3.在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后,探究原因:
(1)那人这样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
(2)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那人的致命错误在于“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目标就越远了” 。
4.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1)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2)探究这个寓言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的道理。
5.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有意味深长,话里有话的
感觉。
6.补充阅读:《掩耳盗铃》,课外拓展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
(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
么道理。
四、课堂学习
(一)展示预习
1. 我会标小节序号,发现这则寓言共 个小节。
2. 我能认认真真读两遍寓言。自评:A、流利( )B、有感情( )
3.我给同桌读一遍寓言,请同桌签名。
4.我会用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1)南辕北辙:
(2)把式:
(3)盘缠:
5.我知道这些词的近义词。
盘缠—( ) 把式—( ) 本领—( )
7.我收集的资料古文《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
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
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
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二)我能读懂寓言意思。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
2.楚国在 ,他硬要往 走。他的 越好,赶车的 越大,盘缠带得 ,走得 ,就越 楚国。
(三)像南辕北辙这样包含反义词的词语还有哪些?
东奔西走 东拉西扯 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 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南来北往
南征北讨 南征北战 前赴后继 前因后果 前呼后拥 前俯后仰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推右挡
(四)达标测评。
1.学了寓言,我会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南辕北辙:
把式:
盘缠:
2.学了寓言,我懂得的道理是
3.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