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7课 解放战争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内战的爆发
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题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其中说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社评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A
解析:1945年8月,正值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
2.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经发表演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表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共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维护两党合作,希望实现和平民主,C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A项说法错误;和平、统一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3.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它反映的时代焦点是( )
A.国共再次合二为一
B.实行何种国体、政体
C.实行普遍的土地改革
D.建立多党政治
答案:B
解析: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协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打着和平民主的幌子,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
4.国共重庆谈判中,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
A.人民的民主权利
B.共产党的合法性
C.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答案:C
解析: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威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利益,这是其实行专制独裁的障碍,因此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5.毛泽东在寻找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的策略时,发现拿下地理位置独特的某地,不仅是改变国共军队力量对比的关键,也是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为此毛泽东 ( )
A.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B.部署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亲自指挥三大战役
D.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大别山地处中原,西逼武汉、东扼南京,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与之对应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它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答案为B。
6.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地图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战略决战开始于辽沈战役;C项错误,淮海战役的战场以徐州为中心且结束于1949年;D项以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标志,发生于1949年4月。
7.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故宫、颐和园、雍和宫”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在北京,即此战役与北京有关,又据材料时间信息“1948年底”可判断,此战役为平津战役。
8.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大战役的解放军是( )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人民解放军
答案:A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东北解放军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参与了淮海战役;华北解放军参与了平津战役。故选A项。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9.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答案:D
解析: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又采取的“缓兵之计”。
1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断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D
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奴役的历史
答案:A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选项A说法很明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虽胜利了,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还有一些遗留问题。
12.美国《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教材在评价毛泽东时,认为他是结束外国占领、恢复国家秩序的英雄。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领导了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C.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赢得独立
D.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二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材料三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
上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
注:《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
材料四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2)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蒋介石的阴谋?
(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阴谋,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中蒋介石的“圈套”了吗?
(4)结合材料四,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是否为真和平而举行北平谈判。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什么?
答案:(1)①意图:a.如果毛泽东不去,就说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把内站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b.如果毛泽东去了,则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②原因: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2)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说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3)①策略: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政府谈判,签署《双十协定》。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4)①不是真和平,而是缓兵之计,目的是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划江而治。②策略: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材料二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如何?面对这一情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无论军队数量,还是军事装备,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
②战略上: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手中;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术上:重视敌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2)①必要性:减轻解放区的消耗;减轻陕北、山东战场的压力。
②可能性:土地改革使农民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作战,后方更加巩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层层顾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他的顾虑不包括( )
A.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建国
B.英、美两国不赞成中国内战
C.中共力量已经得到壮大
D.团结人心以利于建设新国家
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维护和平局面成为人们共同的渴望,英美等国也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而且中共的军队此时已有很大发展,这都是蒋介石所顾忌的。D项说法与之不符。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后的形势,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们渴望和平、民主。
3.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于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
A.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B.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等,可知是“避免内战,共商大计”,因此选B。
4.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二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迅速下降”。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
5.解放区的人们热火朝天地支援解放军,而国统区的人民怨声载道,哀叹“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这一不同状况可以概括为( )
A.人心向背定成败
B.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
C.国民政府的腐败丧失人心
D.中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答案:A
解析: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中材料无关,排除;C、D两项都只体现了其中的一方面,A项包含C、D两项。
6.如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大转折”,在当时具体是指(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B.由战略相持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答案:C
解析:本题用电视剧来呈现历史信息,体现了历史的丰富文化内涵。解答本题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对话提到的“大别山”,由此可以联系这与战略反攻有关,这是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故选C项。
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关键信息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通过这些信息即可判断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
8.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政协会议召开,筹建新中国
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D.中共七大召开
答案:A
解析: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可知这一时间为1949年,接着由“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后败亡”可知毛泽东以李自成自比,意在告诫全党成为执政党后要避免腐败、重视人民利益,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B项错误;C项时间为1945年,错误;D项时间为1945年,错误。
9.据说,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被蒋介石知道了,他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顺应了民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表述是对的,但归罪于“天意”是不合理的,是失民心、独裁统治造成的。故答案为A。
10.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持这一立场主要是基于( )
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性格
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
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
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答案:D
解析: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是由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故答案为D。
11.“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这首诗最可能出自( )
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
C.老红军 D.老知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可知诗句作者与亲人从此分离,难以相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A、C与“海角天涯梦”不符;D项与“结发夫妻尤似梦”“人间战祸何时终?”不符。故B项符合题意。
1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表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
A.民主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共产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人民”的范畴,从而确定国家性质。材料中“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依图分析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
答案: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较低,因为此阶段国共两党以抗日为重。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此阶段抗日的胜利使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双十协定》签订,使人们看到了民主的希望。1947年“民主”出现频率下降,因为此时内战爆发,国民党实行专制统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仔细观察图,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较低,结合史实可以分析得知这与抗战有关;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结合抗战胜利后有关史实回答;1947年“民主”出现频率下降,结合国民党实施专制统治的知识分析。
14.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五四运动;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