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必修1历史课时作业与单元试卷(人教版51份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必修1历史课时作业与单元试卷(人教版51份有答案)》 共有 5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www.ks5u.com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 B.巩固了分封制度 C.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 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 C.促进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答案:B 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5.《全球通史》中载:“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下列属于秦汉时期实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图①依据齐、鲁、宋、卫等分析可知其为西周时的分封制;图②依据长城和咸阳、九原郡等分析可知其为秦朝的郡县制;图③依据“济南郡”“高密国”等分析可知其为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图④依据“中书省”“大都”等分析可知其为元朝的行省制。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 ‎6.“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削弱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7.汉景帝中期,“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表明(  )‎ A.汉代已解决王国问题 B.汉代改王国为郡县 C.此时王国出现郡县化倾向 D.“推恩令”的实行取得一定效果 答案:C 解析:依据“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可知,中央控制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但王国并没有被废除,因此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D项与题意不符。‎ ‎8.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答案:B 解析:随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藩王的权力日益萎缩,对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控制力逐步减弱,渐渐沦落为仅仅“衣食租税”。由此可知,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项。‎ ‎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答案:B 解析:A、C、D三项虽然都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是却没有起到增强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行政效率的效果,B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增强了决策的合理性,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10.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门下省负责宰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据此可知答案为A。宋朝的枢密院主管军事,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明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均无封驳权,排除。‎ ‎11.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集权削弱 C.政治局面不稳 D.郡县制度取消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朝收地方之权尽归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意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说明当时的选官只重才学;“不悉其行,至后败职”强调选官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滥用职权,危害百姓。‎ ‎13.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  )‎ A.家国同构的建国理念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封建君主专制深入人心,得到普遍拥护 C.封建剥削沉重,民众处境艰难,民不聊生 D.君民关系和谐融洽,统治稳固 答案:A 解析:由“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具有鲜明的家国一体的理念,所以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传教士明恩溥的记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学子坚持不懈参与科举考试的情况,而“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表明,明恩溥认为学子的目的不是为追求名利,而是他们天生的忍耐性,这反映了学子的价值追求,A项错误,C项正确;该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学子对考取科举的价值追求,并未体现学子的愚昧无知和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B、D两项错误。‎ ‎15.一个王朝几百年中绝大部分君主“非暴即暗,非暗即僻,非僻即懦”。一方面需要最杰出和最有能力的君主,另一方面“产生”的却是大量的平庸无能之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君权至高无上 B.君权不可转移,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君主立贤不以长 D.君主立嫡不以长,立长不以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特点。在君主制下,君主实行“家天下”,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故较少贤能。A项不是后世君主无能的原因,C项说法错误,D项并非普遍适用且从属于B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 ‎16.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下列关于开皇年间选官、用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下诏举“贤良”等说明隋朝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②重视官员的品德和修养等 ③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等选拔方法 ④能促进尚学学风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依据“下诏举‘贤良’”“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可知,①②正确;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由此可知③错误;由“志行修谨、清平干济”可知,④正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17.据《历史大脉络》载:14世纪以后,中欧和西欧……建立了民族国家的列国体制。中国却丧失了走向改弦更张的方向……中国始终是一个整体。中国在政治上不能“改弦更张”的主要表现为(  )‎ A.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化和发展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中央各机构分权制衡,体系稳固 答案:A 解析:14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较大的变动: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思想上表现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与西方相比在政治上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和强化,A项正确。14世纪,中国处于元末明初,B项说法错误;C项体现的是统治者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政策;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18.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D.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答案:A 解析:依据“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可知,中央把地方主官的任免权控制在中央,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B项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不是其根本目的。‎ ‎19.“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  )‎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C.行省制的普遍推广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解析:由“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可知,这体现了家天下,私天下;由“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可知,这体现了君主在权力上的独占性、排他性,势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由“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可知,君主排斥对政治资源的分享,恐惧分享权力,最终只能导致君主将所有权力完全操控在自己手中。“这种现象发展到顶峰便出现了”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故本题选D。‎ ‎20.元朝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由此可知,元朝设行省的根本目的是(  )‎ A.开拓疆域,藩卫中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C.维持治安,发展经济 D.确保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设置行省的目的。依据“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可知,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 ‎21.朱元璋在国家祭祀天地时曾提出,合祀的神灵的位置应该由已故的皇考来顶替。这样一来,皇帝的祖先们也在皇帝的祭典中被抬升到了重要的地位。朱元璋这样做(  )‎ ‎①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②把皇族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③进一步神化皇权 ④有助于推动本土宗教信仰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朱元璋将皇帝的祖先放到国家祭典上,并取代神明的位置,体现了鲜明的家天下、以天下为一己私产的特点,将皇家祭祀国典化、神明化,提高了皇族的地位,有助于神化皇权,故①②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 ‎22.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答案:B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文武二柄”,掌握宋代行政权的是中书门下,掌握军事发兵权的是枢密院。‎ ‎23.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时期无丞相,故可判定为明朝。‎ ‎24.《旧唐书·王起传》中载:“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酧(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然后下当司放榜。”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  )‎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的地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杜绝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有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酧(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等信息说明此时仍有豪门把持科举考试的现象存在,故本题选D。‎ ‎25.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至少在理论上,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表明,中国的官僚系统 (  )‎ A.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唯一使命 C.有助于形成清廉政风 D.对君主的苛政、暴政有一定制约作用 答案:D 解析:依据“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可知,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是保持国家平稳发展。而“至少在理论上”“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则赋予了官僚体系维护“生民”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A项较片面,B项说法绝对化。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本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8分)‎ ‎26.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在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过程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4分)‎ ‎(3)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分)‎ ‎(4)材料三中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5)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制定严刑峻法。‎ ‎(2)运作过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3)具体措施: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只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看法:在防止地方割据方面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利。‎ ‎(4)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5)主要职能: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解析:第(1)问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过程,其作用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具体措施需注意只考查收兵权和财权方面,切忌泛泛而谈;看法一方面“州郡遂日就困弱”,防止了地方割据,另一方面“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在面对少数民族进攻时处于不利地位。第(4)问可从元朝政权的性质与辽阔的疆域等方面分析。第(5)问,军机处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需注意语言简洁。其设置反映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说明中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一 《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5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7分)‎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5分)‎ 答案:(1)原因:西周实施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少数民族的侵扰。措施: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加强君主专制;北击匈奴,南伐百越,开拓疆域;焚书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强对全国思想、军事的控制。意义: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开拓了疆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原因:不实行分封制,在民众起义汹涌时没有支持辅助力量。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封国得到发展,成长为可以与朝廷对抗的力量,危及中央集权。消除影响的措施:推行“削藩”政策,颁布“推恩令”。‎ ‎(3)基本矛盾: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历史阶段:明清时期。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主将全国军政大权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患周之败……四夷交侵,以弱见夺”分析作答;“措施”依据“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分析作答;“意义”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开拓疆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作答。第(2)问,“原因”依据“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分析作答;“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影响”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依据郡国并行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汉朝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作答。第(3)问,“基本矛盾”依据“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分析作答;“时期”与“原因”依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特征分析作答。‎ ‎28.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4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于哪一朝代?特点如何?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2)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3)朝代:清朝。‎ 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意义: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