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必修1历史课时作业与单元试卷(人教版51份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必修1历史课时作业与单元试卷(人教版51份有答案)》 共有 5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下列关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煽动 C.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D.民主法制不健全 答案:A 解析:“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是毛泽东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所做出的错误判断。‎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特殊的集党、政、军、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革命委员会”一元化体制,它对中国民主的最大危害是(  )‎ A.维护和发展了个人崇拜 B.打砸抢非法夺权的专制机构 C.导致了“文革”的发生 D.冲击了中国的宪政 答案:D ‎3.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等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了(  )‎ A.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 B.“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再由“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砸烂公检法”等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当时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和践踏,A项正确。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说法错误,我国的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4.建国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文革”中A、B两项中的政治制度都遭到践踏,因此D项也相应被破坏;C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破坏情况。‎ ‎5.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文革”所反映出的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知识点二 ‎ 法制制度走向健全 ‎6.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 A.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B.平反“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 C.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答案:B 解析:“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恢复并加强民主法制的迫切任务。‎ ‎8.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新走上正轨,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  )‎ ‎①《选举法》 ②《行政诉讼法》 ③《行政复议法》 ④《民事诉讼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10.‎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决定,将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国家宪法日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设立目的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设立目的之一是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③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设立原因之一是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③排除。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对宪法的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正确。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是合适的,更具有现实意义。答案为B。‎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知识点三 ‎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82年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中国(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 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答案:A 解析: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B、C、D三项明显错误。‎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这部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98年”。A项颁布于1984年,B、C两项均于1986年通过,故A、B、C三项排除。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践踏表现。‎ ‎(3)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 答案:(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 ‎(2)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完善民主制度的典型做法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中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3)演变: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答案:A 解析:“民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曲解了民主的含义,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根本,被少数人错误地利用,打击大批党政机关及各级领导人和各界人士,是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和重要凭证。下图为某结婚证的正反两面,它(  )‎ ‎①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说明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打击 ④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一九七二年”可知,此证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正确;图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有时代印记,②④正确;③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为B。‎ ‎3.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 ‎4.“文革”后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表明(  )‎ A.要建设“有法可依”的法律体系 B.要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要营造“执法必严”的执法氛围 D.要增强“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答案:A 解析: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表明当时的迫切任务是要制定法律,所以A项正确;由“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的话突出表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上。B、C两项是在立法完备后要加强的工作。A项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 ‎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D 解析:注意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割资本主义尾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前者是“文革”时期的特色语言,后者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色语言。‎ ‎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答案: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由宪法内容可知,它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因而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8.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至1992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排除A项;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项;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答案为D。‎ ‎9.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 ‎①“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 ②“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③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④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还回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是“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的表现,而朱德所说的“迟早还是要还的嘛”表明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故①③正确;②与题干所述事实无关,④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②④。答案为B项。‎ ‎10.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 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恢复刘少奇同志的名誉体现了中共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符合题意。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项与材料中的“1980年”不符。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并未结束,排除C、D两项。‎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农村,村民依法享有自治权,民主选举出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事务进行指导而非领导。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村民自治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性 B.村级民主选举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C.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D.村民自治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得到恢复 答案:A 解析:本题B项是错误的,我国村级民主是直接民主,而非借鉴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间接民主;C项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D项是错误的,我国村民自治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 ‎1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B 解析: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C、D两项。城镇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开始得早,故A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如图)。‎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文革”期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斗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愤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1)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与材料一的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此材料表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什么愿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4)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相似性: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本质区别:三省六部制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与皇权,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限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黑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希望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政治体制的合理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始终追求的目标。‎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创新: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4)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解析:第(1)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中内外两方面因素归纳概括;回答斗争和探索时注意时间限制;“近代前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第(2)问注意问题中的要求“有自己特点”,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第(3)问分析特点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创新”时注意结合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回答;第(4)问可从民主政治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