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篇练习(共24套遵义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篇练习(共24套遵义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 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题号 涉及内容 分值 2017 选择题、非选择题 10(B)、15(2)(3) 红磷燃烧、燃烧尾 气 0.5+2 2016 选择题 8 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0.5 2015 非选择题 13(2) 不完全燃烧 1 2014 选择题 10AB 燃烧与爆炸 2 2013 非选择题 11(1) 防水与灭火的原理 1   燃烧与灭火是中考的常考内容,分值在 0.5~2.5 分,主要考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安全知识, 常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题型考查,预计 2018 年中考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很大,分值有 1~3 分。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1)定义:一种__发光__、__发热__的剧烈的__化学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2 Error! 三者 缺一 不可 (3)实验突破: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实验装置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4P+5O2 =====点燃 2P2O5__。 ②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 b.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同 时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探究其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一个条件)。 ③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 现象 燃烧条件 铜片上白磷 铜片上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 __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__ 铜片上白磷 水中白磷 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 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没有与足量的氧 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足量 氧气接触,说明__燃烧需要与 氧气接触__   ④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__与空气(或氧气)__接触、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三者缺一不可。 ⑤实验装置的改进 ⑥实验结论的拓展 通过该实验还可说明铜具有导热性,对装置加以改进还可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与灭火原理结合起来。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破坏 燃烧 条件 ― ― →原理 灭火 ― ― →方法 {①清除 可燃物 或使 可燃物 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 氧气 ③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 以下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3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以碳为例)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条件 ①__氧气__充足 ②__氧气__不充足 特点 燃烧速率③__快__, 放出的热量④__多__ 燃烧速率⑤__慢__,放出的热 量⑥__少__ 产物 ⑦__CO2__ ⑧__CO__ 化学方 程式 ⑨__C+O2 =====点燃 CO2__ ⑩__2C+O2 =====点燃 2CO__   2.C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O+O2 =====点燃 2CO2__; ②还原性:如 CO+CuO =====△ Cu+CO2; ③剧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 氧; ④用途: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 【特别提醒】碳三角如图所示。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2C+O2 =====点燃 2CO (2)C+O2 =====点燃 CO2 (3)CO2+C =====高温 2CO (4)2CO+O2 =====点燃 2CO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爆炸 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_有限的空间__内,短时间聚积__大量的热__,使气体的体积__迅速膨胀__,就会引 起爆炸。 2.一些与燃烧有关的图标4 3.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 (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__开灯检查__,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__严禁烟火__。 (4)室内着火,不能__立即打开门窗__,因为会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5)遭遇火灾的自救方法。 ①如果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它扑灭; ②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求救; ③当被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中考重难点突破)  燃烧的条件 【例 1】(2017,原创题)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用热水加热不可达到此温度,红磷不能燃烧,错;B.白磷的着火点较 低,白磷能燃烧,正确;C.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正确;D.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减少污 染,正确。 【答案】A 【方法指导】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使样本的其他条件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只保持一个条 件不同进行比较,找出样本燃烧需要的条件。这是初中化学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通常做法。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5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C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灭火原理和措施 【例 2】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蜡烛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 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的新鲜 空气,增大了氧气供应量,所以越扇越旺。 【答案】C 3.(2017,雅安)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 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17,徐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隔绝氧气6  与燃烧有关的安全常识 【例 3】(2017,湘潭)每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C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A.身上着火,就地打滚隔绝氧气,使火熄灭,正确;B.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着口鼻低姿行走到安 全通道,正确;C.人员被火围困在高楼,不能从电梯撤退,错误;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 窗,向门窗浇水,发信号求救,正确。 【答案】C 5.(2017,遵义航天中学期末考试)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6.(2016,遵义北关中学期中测试)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经典考题冲关) 1.(2017,遵义七中中考一模)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 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2.(2017,海南)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2017,内江)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7 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4.(东营中考)(多选)“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 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5.(2017,自贡)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 ) A.不必检验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6.(昆明中考)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化学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水中起火”的实验,如图所示,该 实验中白磷能在热水中燃烧是因为: ①白磷是可燃物;②白磷与__氧气__接触;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__着火点__。 7.(2017,正安七中中考二模)林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中 放置仪器 a,请回答: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烧杯__。 (2)罩上仪器 a 的作用是__防止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__。 (3)对照①和③,能获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温度达到着火点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在 水下切割,避免白磷自燃__。 请完成精练本第18页作业8 课时 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 ,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题号 涉及内容 分值 2017 选择题、 非选择题 6、7、12(3)、 13(4)、 14(2)(3)、 15(3)、16(3) 化学方程式书 写,质量守恒定 律 2+2+1+1+2+ 1+1 2016 非选择题 12Ⅰ(1)、 Ⅲ(1)、13(2)、 15(1)(5)、17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根据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 1+2+2+2+5 2015 选择题 5D、8 质量守恒定律 2+2 非选择题 15.方案 (一)(1)、18.方 案(二)(1) 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根据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 2+4 2014 选择题 8AD、9 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 及计算 2+2 非选择题 16.方案 3、17 根据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 1+5 2013 选择题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 2 非选择题 12(2)、14(4)、 15(2)(3)、17、 18 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化学方程式 的简单计算 2+1+4+5+5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近几年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它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课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考查分值在 4~17 分,它几乎分布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既考查方程式的书写,也考查它的 应用。预计 2018 年中考中,考查此内容必不可少,且份量较大,仍将分布在各种题型中,分值仍占 4~10 分,同 学们在学习中必须高度重视此内容。 ,知识网络)     9 ,考点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__参加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__质量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质量总和__。 【特别提醒】 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反应:化学反应 质量:反应物、生成物的 质量 总和: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的总和 (2)宏观与微观解释 五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① 总质量 不变 ② 元素 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③ 种类 不变 原子④ 数目 不变 原子⑤ 质量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⑥ 种类 微观:⑦ 分子(构成物 质的粒子)的种类 两个“可能改变”{⑧ 分子的数目 ⑨ 元素化合价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化学变化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及化学式前的系数。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装置10 (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要求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没有气体参与或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续表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3)现象分析 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天平的平衡情况(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③对天平不平衡的解释(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外界物质是否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 响等)。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定义 用__化学式__来表示__化学反应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 以__客观事实__为依据,符合__质量守恒__定律。 3.书写步骤 ,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①__化学式__    ↓ ,标)—标明化学反应的②__条件__,标出产物的 ③__状态__,把短线改为④“__===__”    ↓ ,配)—⑤__配平__化学方程式     11 ,查)—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步骤 煅烧 100 kg 的石灰石,最多可得到氧化钙多少千克? 分析过程 ①按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④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 ⑤计算 x,并作答。解答格式 解:设最多可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 x。 CaCO3 =====高温 CaO+CO2↑ 100 56 100 kg x 100 56 = 100 kg x ,x=56 kg 答:最多可得到氧化钙 56 kg。 ,中考重难点突破)  用配平方法判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的化学式 【例 1】(2013,遵义)“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的转化,二氧化碳在该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有机物AO2 CO2碱 酸 无机盐 某有机物 R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3 =====点燃 2CO2+3H2O,R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R 除外,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 6,反应 后氧原子个数为 7,碳原子个数为 2,氢原子个数为 6,由此推导出,R 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1 个,碳原子 2 个,氢 原子 6 个,则 R 的化学式为 C2H5OH。 【答案】C2H5OH 【方法指导】熟练掌握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 子的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12 1.(2017,广东)现有反应:2Cu(NO3)2 =====△ 2CuO+O2↑+4X↑,则 X 的化学式为( B )               A.NO B.NO2 C.NH3 D.N2O3 2.(2017,鄂州)煤油中含有噻吩(用 X 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 表示为:X+6O2 =====点燃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B ) A.C4H6S B.C4H4S C.C4H4S2 D.C8H8S 3.(安顺中考)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 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H3OH+12O2+6NH3 =====细菌 3N2+5X+19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B ) A.NO B.CO2 C.H2 D.CO 4.(2017,兰州)“84 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 2NaOH+Cl2===NaClO+X+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B )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例 2】某物质 W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 W 组成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只含 C、H 元素 C.含有 C、H 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 D.含有 C 元素,可能含有 H、O 元素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 W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表明 W 中一定 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是由于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根据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推断 W 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答案】C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题中提 供了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的,要根据化学式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由数值来判断某元素在未知物中是否含有。 5.4.6 g 某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8.8 g 二氧化碳和 5.4 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6.(2012,遵义)完全燃烧 2.8 g 某有机物,生成 8.8 g CO 2 和 3.6 g 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D ) A.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CH4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D.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13 7.(2017,遵义十中模拟)物质 X 在 4.8 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X+3O 2 =====点燃 RO2+2SO2, 测得 RO2 和 SO2 的质量分别为 2.2 g 和 6.4 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参加反应的 X 的质量为 4.3 g B.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C.X 中含有 R 元素、S 元素和 O 元素 D.X 中含有 R 元素的质量 1.2 g  用微观粒子表示的化学反应 【例 3】(2017,乌鲁木齐)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3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4∶5 【解析】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甲为 NH3,乙为 O2,丙为 NO,丁为 H2O,由此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4NH3+5O2===4NO+6H2O。A.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错误;C.甲物质为氨气,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不为 1∶3,错误;D.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甲、 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4∶5,正确。 【答案】D 【方法指导】用微观粒子表示的化学反应,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 再用方程式求解;特别注意的是:要按照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将化学方程式写完整。 8.(2017,河南)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9.(2017,汇川中考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丁的化学式为 H2O2 B.丙中 C、H、O 的质量比为 12∶3∶8 C.甲有毒性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14 【例 4】(2017,郴州)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A.a 等于 10 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 等于 12 【解析】从图表可看出:甲物质反应前为 12 g,反应后为 0 g。变化量为 12 g,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前的 质量为 26 g,反应后质量未知;丙物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物质反应前为 0 g,反应后为 28 g,变 化量为 28 g,是生成物。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算出乙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28 g-12 g=16 g,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可表示为甲+乙→丁。A.a=26-16=10,正确;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错误;C 丙可能为催化剂,错误;D 如果反应中同一时间测定,b=(12-3)+(26-22)=7,错误。 【答案】A 【方法指导】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量,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由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未知物的质量, 写出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容易判断答案的正误。 10.(2017,兰州)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X、O2、CO2、H2O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 32 B.X 中一定含有 C、H、O 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 CO2+H2O 的质量比为 11∶9 12.(连云港中考)有机化合物 R 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CO2 和 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 量如表: 物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则 x 为__88__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 R 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3 ,R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46__ 。 ,经典考题冲关)                 1.(2017,眉山)10 g 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 4 g D,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 为( D )15 A.1∶1 B.2∶1 C.4∶1 D.5∶1 2.(2017,遵义汇仁中学一模)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4 C.反应中乙、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1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3.(衡阳中考)FeS2 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 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 =====高温 2X+8SO2, 则 X 的化学式为( B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4.(2017,哈尔滨)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C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Hg+O2 =====△ HgO 化合反应 B.甲烷燃烧 CH4+2O2 =====点燃 CO2+2H2O 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CaCO3↓+H2O+CO2↑分解反应 5.(孝感中考)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 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 1:不相等。猜想 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同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续表 甲组 乙组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的指针向右 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 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天平的指 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 1 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Na2CO3+2HCl===2NaCl+ H2O+CO2↑__ 猜想 2 正确 【反思与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 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密闭__容器中进16 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B__(填序号),从另 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A 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 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或 C 中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 2 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 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参加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 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铜、碳、氧、氢__四种元素组 成。 请完成精练本第20页作业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