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课时训练专题检测(带解析共36套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课时训练专题检测(带解析共36套苏教版)》 共有 3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逍遥游 (节选)‎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此小大之辩也 ⑤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⑦而御六气之辩 ⑧彼且恶乎待哉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⑥⑦‎ 解析:选D ③⑤⑧不含有通假字。①“垂”同“陲”,边际;②“知”同“智”;④“辩”同“辨”,分辨,分别;⑥“反”同“返”;⑦“辩”同“变”。‎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没有出乎人的意料 B.众人匹之 匹:比 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D.抢榆枋,时则不至 抢:集,着落 解析:选A 果然:吃饱的样子。‎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选C 例句与C项均属于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作动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我腾跃而上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解析:选B 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齐谐》者,志怪者也 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⑧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⑦⑧/④‎ - 7 -‎ C.①③⑤/④②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⑥⑦⑧/④‎ 解析:选B ①③⑥均为判断句;②⑤⑦⑧均为宾语前置句;④为状语后置句。‎ ‎6.名句默写。‎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             ,            。”‎ ‎(5)《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5)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 ‎ ‎(2)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译文: ‎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译文: ‎ 解析:古文翻译要注重分析关键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的用法。第(1)句:焉,于此;胶,胶着搁浅。第(2)句:适,去,往;宿,名词作状语。第(3)句:下,名词作动词;翱翔蓬蒿之间,省略句;至,最高限度。‎ 参考答案:(1)在堂中低凹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拿小草给它当船,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去百里远的地方,要舂捣一宿的粮食;去千里远的地方,要聚三个月的粮食。‎ ‎(3)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降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我飞行的最高限度了。‎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 7 -‎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峰,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知?”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精读设计]‎ ‎1.“日夜相击于前”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日夜于前相击”。‎ ‎2.“好之不厌”中的“厌”解释为“满足”。‎ ‎3.“太子悝患之”中的“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患,担忧”。‎ ‎4.“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中的“说”可解释为“游说”,“逆”可解释为“违背”。‎ ‎5.“太子乃与见王”是省略句,在“与”后面省略了“之(或周)”。‎ ‎6.“子欲何以教寡人”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欲以何教寡人”。‎ ‎7.“匡诸侯”中的“匡”是动词,解释为“匡正”。‎ - 7 -‎ ‎8.“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中的“上”名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在上面”,“法”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9.“无异于斗鸡”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鸡无异”。‎ ‎   ‎ ‎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B.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C.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D.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解析:选A 断句时注意标志词“曰”“夫”“者”,还有相同句式,如“示之以虚”“开之以利”。‎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即门客,其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都养有大批门客。‎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对古代君主、诸侯王的敬称。‎ D.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解析:选C “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0.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选B A项,只是庄子自己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 ‎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 7 -‎ 译文: ‎ ‎(3)夫子休,就舍待命。‎ 译文: ‎ 解析:翻译句子要注意抓关键点。(1)整个句式为判断句式;“所欲用周”:所字结构,想要用我的原因。绝:杜绝,终止。(2)宾语前置句式;得:得到 。(3)就:到。舍:馆舍。‎ 参考答案:(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参考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客居在宫门左右,有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划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大王,使他停止对斗剑之士的喜爱,(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庄子应该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金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大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使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父王,那样事情一定会很糟。”庄子说:“请为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备办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文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文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文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因此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文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对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滞留。”赵文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文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试。”‎ 赵文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残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文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文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平日所用的剑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 7 -‎ 赵文王说:“希望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五行的道理来支配,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在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在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文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冠帽下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坐拥天子之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拉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文王围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三、语言表达专练 ‎12.仿照下面关于孔子的一段话,写一段关于庄子的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句句式完全一致,不少于50字。‎ 例: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多年的山高水低,礼而闲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答: ‎ ‎ ‎ 解析:仿写时注意句式结构和内容,句式结构不要求完全相同,但也是越接近越好;同时内容要体现庄子的特点并且要运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庄子是一首悠扬的歌,从人的心灵深处唱起,响彻九万里的山山水水,恣情挥洒,浩荡奇警,教我们感慨世人之数数然,赞叹圣人之游无穷。‎ ‎1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的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里。‎ ‎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 7 -‎ 答:  ‎ 解析:⑤是提出论题的句子,应居于首位;①是阐释⑤的句子,应紧跟⑤后;从③④中的“因为”“所以”来看,④排在③后;②又是对④的阐释,排在④后。‎ 答案:⑤①③④②‎ - 7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