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课时训练专题检测(带解析共36套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课时训练专题检测(带解析共36套苏教版)》 共有 3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                                         ‎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  俞孔坚,生于1963年,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出任该中心主任。‎ 作品 ‎  《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 评价 ‎  一腔热爱,一生追求,无论是江南田间放牛的少年,还是徜徉在哈佛校园的学子,亦或是执教于课堂、俯首于图纸前的教授,他都在浮华喧嚣中脚踏实地潜行于世,未失根本。他倡导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平民的美,也就是自然的、平常的美。‎ ‎(二)人物轶事 一位博士的恋土情结 俞孔坚的童年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农村度过,那是一个“天地-人-神”完美结合的地方,俞孔坚长时间地徜徉于 小溪岸畔,茂盛的垂柳和灌丛绵延两岸,护卫着这片土地不受侵蚀;水牛在溪畔咀嚼嫩草,他在溪水中捕鱼,这成了他后来设计中的溪水原型。‎ ‎17岁离家时,母亲给他的一包家乡土,他一直带在身边,在北大读书时带着,到美国求学时带着,到欧洲考察时也带着。他还鼓励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访俞氏的家族史,看看当年他曾流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苇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背景链接 - 16 -‎ 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鼎盛时期的粤中造船厂,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凝结了中山人太多悲壮记忆的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 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圆满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设计。‎ ‎                                         ‎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歧江(Qí)    (2)淤泥(yū)   (3)栈桥(zhàn)‎ ‎(4)繁衍(yǎn) (5)茭白(jiāo) (6)菖蒲(chāng)‎ ‎(7)脚踵(zhǒng) (8)船坞(wù) (9)琥珀(pò)‎ ‎(10)烟囱(cōng) (11)椽子(chuán) (12)骨骼(gé)‎ Ⅱ.多音字 ‎1.组词辨音法 ‎(1)场     (2)拓 ‎(3)荫 ‎2.语境辨析法 ‎(4)合肥首届新年登山挑(tiǎo)战, 主办方特地挑(tiāo)选了合肥肥西县西南郊区的大潜山一带。‎ ‎(5)就在我们刚刚做稍(shào)息姿势失误的一刹那,二班就抓住这稍(shāo)纵即逝的机会夺去了冠军。‎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卓,卓越,高超。‎ - 16 -‎ ‎2.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3.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纵,放;逝,消失。‎ ‎4.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5.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6.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7.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8.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目,看;了然,清楚,明白。‎ ‎9.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东北抗联斗争历程,是一部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史诗,捧读这部不堪入目的史诗,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是赞叹。‎ 辨析:“可歌可泣”使用正确,“不堪入目”使用错误。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Ⅱ.易混辨析 ‎1.淹没vs湮没 课本原句 ‎  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了3—4道挡土墙,它们在不同时段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 辨析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湮没,埋没。指名声等被埋没。‎ 即境活用 ‎  一度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经典歌剧《国王》登陆国家大剧院。13吨水在国家大剧院台阶上汹涌而下的场景,将逼真地再现城邦被淹没的传说与奇观。‎ ‎2.熟视无睹vs视而不见 课本原句 ‎  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 辨析 ‎  熟视无睹,是看惯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视而不见,是睁着眼睛却没看见。形容不注意,不重视。引申为故意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即境活用 ‎  ①经常有人过马路找捷径,对警示牌熟视无睹,跨栏而过。‎ ‎②对节日浪费,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而要抓制度落实,抓专项督查。‎ - 16 -‎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快速阅读文本前四部分,在每部分中找出能概括标题内容的关键词,填写在下表中序号处。‎ 标题 关键词 理解场地 ‎①‎ ‎②‎ ‎③‎ 理解文化与传统 ‎④‎ 理解自然 ‎⑤‎ 理解设计 ‎⑥‎ 明确:①水体与变动的水位 ②古树保护与防洪要求 ③厂房、机器与历史 ④脚下的文化 ⑤野草之美 ⑥方案途径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理解“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 ‎2.学习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 ‎ ‎3.领悟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     ‎ 一、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文本,说说“脚下的文化”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答:  ‎ 明确:“脚下的文化”,即日常的文化或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在文中具体指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存在过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2.歧江公园的设计个性是什么?‎ 答:   ‎ 明确:歧江公园的设计与传统中国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同,而更多地是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手法,强调了创新设计,并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了人性和自然之美。‎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理解自然”,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一段中的“野草之美”该怎样理解?‎ 答:   ‎ 明确:“野草之美”是平常之美,是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4.第二段细致刻画了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它有什么样的作用?‎ - 16 -‎ 答:   ‎ 明确:因为放牛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园艺美的反思,强调了野草是美的,同样值得尊重和爱惜,景观设计应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 三、研读课文第五部分“几点遗憾”,回答下面的问题。‎ ‎5.思考并回答设计师有哪些方面的遗憾,表现了他的什么态度。‎ 答:   ‎ 明确:①废旧利用不够充分;出于安全考虑,原有结构没有充分利用;加入了一些现在看来有些过分的景观元素。②“几点遗憾”是作者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这体现了作者严肃认真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四、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答:   ‎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作者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和思路与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生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的手法,使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恰当安排说明顺序 ‎[写法领悟]‎ 全文是按照对“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这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岐江公园的设计的,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也得益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小标题。本文中作者分别使用五个小标题,使五个部分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序”,那么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把握这个“序”呢?‎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逻辑顺序具体有由主到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能、由一般到特殊等。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 16 -‎ 结合说明顺序,合理安排说明文的结构划分层次,以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层次;以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划分层次;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等。‎ 下面是杭州城市标志。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对它进行介绍,要求语言准确、简明。‎ 答:   ‎ ‎  ‎ 参考答案:‎ 杭州城市标志由汉字“杭”篆书演变而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杭”字的上半部分运用了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征;右半部分的“亢”,则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 标志下方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征。如果把标志拿得远一点看,整体好似航船。“杭”字古意即为“方舟”“船”;“杭”又通“航”,反映了杭州得名取自“大禹舍舟登岸”的历史典故,体现了杭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底蕴;又象征着今天杭州正扬帆起航,展现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而最下端的中、英文字体,标注了杭州的城市名称,笔画流畅飘逸,与图形相结合,浑然一体。‎ ‎                                         ‎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 16 -‎ 俞孔坚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因此岐江公园保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注意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注意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正如作者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也让我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上,获取诗意的栖居。‎ ‎2.从现实中积累 ‎80后小夫妻隐居深山 种菜、养鸡、纳鞋、制衣、做皂、发电、纺线织布……这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的田园生活似乎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了,然而,一对年轻的80后艺术家夫妻在崂山深处开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儿,还利用一间已经倒塌废弃的石屋建起一间实验室,打造了自己的理想王国。穿衣吃饭、吃喝玩乐……一切都是自给自足,唐冠华和邢振已经在崂山清凉涧“隐居”了三年。‎ 沿着李沙路向北行驶至汉河社区,拐上一条村中小路,就到了清凉涧,再穿过一片农宅和一片樱桃林,在这片农宅的最高处,就是唐冠华和邢振的“生活实验室”。这里民风淳朴、环境幽雅,夫妻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邢振负责生活用品的实验开发,做鞋、缝衣、做肥皂、熬糖、制盐,唐冠华则负责实验室的设计和基础建设,还要在自己的网站anotherland.org上分享成功的生活实验,帮助更多向往田园生活的人少走弯路。‎ ‎3.从名言中积累 ‎(1)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 ‎(2)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永远是生命最根本的需要,是人类幸福的永恒前提。——周国平 ‎(3)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20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4)我们得到了房子,却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俞孔坚 ‎(二)这样运用素材 ‎   诗意地栖居,要善待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和山水草木一样,都是大地的孩子,也必须扎根于大地,和万物生灵和谐共处,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花结果。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富有灵性,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我们只有怀着一份淳朴,带着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恩的心,像俞孔坚教授那样,阅读自然,善待自然,珍爱自然,与足下的野草对话,与身边的花鸟虫鱼交心, 才会从足下获得诗意的栖居。‎ - 16 -‎ ‎[领悟] 该作文片段论述的中心是“诗意地栖居,要善待自然”,围绕这一中心作者联想到课文中俞孔坚设计岐江公园的例子,俞孔坚正是怀着关注自然,重视足下的野草之美,才保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作者找到了课文素材和文章中心的契合点,巧妙地把课文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①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阕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图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 ‎④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16 -‎ ‎⑤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 ‎⑥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⑦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 ‎⑧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⑨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⑩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⑪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 ‎⑫可以说的当然不止写的这些,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我还没有看见风光画报出版社的这册《苏州园林》,既承嘱我作序,我就简略地说说我所想到感到的。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苏州园林》的继续,里边必然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 佳作赏析 - 16 -‎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语言很有特色,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首先,文章的结构层次十分严谨,总说和分说紧密配合,显示了语言的严密性。其次,文章在说明中融入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文章主旨是写苏州园林,开头却没有直叙其特点而由陈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让作者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通过比较点明苏州园林是全国园林的标本,从而指出它在园林中的作用。这种开头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2.学佳句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讲究……,讲究……,讲究……,讲究……”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点明了园林“如在图画中”的原因。‎ ‎3.学语言 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第④段和第⑥段都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园林是美术画”“自然之趣”“鱼戏莲叶间”等语句,令人感到如身临其境。‎ ‎4.学手法 第⑪段用对比的手法,将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作比较,衬托了苏州园林的极少使用彩绘,这些颜色和草木的绿色配合,能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5.学结构 纵观全文,文章的结构层次十分严谨,总说和分说相配合,如:第②段先说“如在图画中”的特点,“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③④段介绍对称的特点,第⑤段是讲假山池沼的配合,以下几个段落的分别介绍都是和第②段的总说遥相呼应。‎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自诚①明,谓之性;自明②诚,谓之教③。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第二十一章》)‎ 注释:①诚,诚心,诚恳。②明,明白。③教,教育,教化。‎ ‎[翻译]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作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明理知义] 不论是出于天性还是教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豫让①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②知己③,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④,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 16 -‎ ‎⑤,俾⑥身全⑦而主安⑧。生为名臣,死为上鬼⑨,垂光⑩百世,照耀简策⑪,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⑫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⑬,眩世骇俗⑭,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注] ①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事见《战国策·赵策一》。②名,声称,称说。③知己,谓了解、赏识自己。④善道,善加诱导。⑤销患,消除祸患。未形,指祸患还没有形成。保治,进行治理以使安定。未然,未能如此。⑥俾,使。⑦身全,生命得以保全。⑧主安,主人平安。⑨上鬼,上等之鬼。⑩垂光,比喻流传美名。⑪简策,即简册,本指编连的竹简,后代指史籍。 ⑫捐躯殒命,谓献出生命。⑬钓名沽誉,即沽名钓誉,谓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⑭眩世骇俗,谓欺骗、迷惑世俗。眩,欺骗。骇,迷惑,夸耀。‎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译文:  ‎ ‎  ‎ 参考答案: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参考译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林徽因:严谨求实 让“美”立体、升华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师、诗人、作家。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16 -‎ 如果说浪漫的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严密的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还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她和丈夫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的100多个县市,勘测了2 000多处古代建筑遗构和早期造像石窟。很多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建筑因而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等。她和丈夫还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林徽因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精确测量,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中国古代建筑,并且留下了思维缜密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人生教益] 从事科研工作,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林徽因作为知识女性,仍保持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她实地考察,精确测量,认真比较,科学分析,写出了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也让自己追求的事业有了社会价值。‎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俄勒冈州沿海村落亚查茨最近出现了一幕奇景,强风搅动大海形成的泡沫被吹上海岸,整个乡村的街道和房屋全部被泡沫__________。‎ ‎②海口市春运办决定,自2月26日起________海口市客货滚装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③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违建人员因心怀不满而驾车撞向执法人员,这种暴力抗法是对法治的________,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A.湮没 中止 鄙视    B.淹没 终止 鄙视 C.湮没 中止 蔑视 D.淹没 终止 蔑视 解析:选D 句①指洪水漫过街道房屋,该用“淹没”。句②句意是彻底停止“机制”,该用“终止”。句③暴力抗法是对法治的不尊重,该用“蔑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梁山中报国亭》以故事形式介绍了石践村众多革命英烈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B.中韩围棋队际赛落下帷幕,中国清华队的教练古力赛后说,队际赛中业余棋手随时有可能崩溃,也有可能一举击溃对方,机会稍纵即逝。‎ C.洪磊说,中方南沙岛礁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有关建设活动合法、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D.在政府部门依照规章管理的同时,每个公民也不能对这些流浪者熟视无睹,而应一有发现就立即报警或拨打当地救助站电话。‎ - 16 -‎ 解析:选C 中国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合法、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该用“无可非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场地内有许多古榕,集中分布在石歧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B.建成不到三个月的栈桥式护岸,基本都实现了在湖水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标。‎ C.城市建设更多追求的是足下的文化之美,这是由于设计师的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所决定的。‎ D.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 解析:选A B项,“基本”和“都”矛盾,去掉一个。C项,句式杂糅,“由于”和“……所决定的”杂糅,可将“由于”改为“由”。D项,语序不当,“毁灭”“迫害”调换位置。‎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重阳节到来,小李给老师打电话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欢迎叨扰。”‎ B.拜读你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你不要介意。‎ C.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专家的鼎力支持,吴阶平等专家忝列其间。‎ D.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解析:选D A项,“叨扰”,指打扰,谢人款待的客套用语。B项,“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C项,“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解析:选C 联系上文“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可知,下文所接内容应紧扣“精华”二字,③⑤②⑥都属于这一方面,④①属于另一面,可用排除法。‎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16 -‎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①            。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②             。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③          ,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解析:本题从补写角度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不仅”“更”前后是递进关系,谈论的是“传承”,“进一步说”,对前文补充说明,据此可知①处应填写与上文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以及下文“文化的传承”相关的内容;从后文看,②处叙写的话题是“社会”,该处应填写传承也包括社会的传承;“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强调“继承”的作用,从后文看,③处应填写从前一个社会“继承其中的因素”等内容。‎ 参考答案:①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 ②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 ③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 ‎7.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答: ‎ ‎ ‎ 参考答案:(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因为环境就是民生,所以我们要保证青山绿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没有被破坏,哪怕是经济不发展,也要保证青山绿水常在,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只要我们实行严格的制度,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只要环境不被破坏,我们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①保护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② 。‎ ‎③ 。‎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比如“哪怕是经济不发展,也要保证青山绿水常在”,这种说法就是非此即彼的说法,一般因为太过绝对而出现逻辑错误;再如“只要我们实行严格的制度,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说法过于绝对,实行严格的制度有可能保证环境不被破坏,但也不是其必然结果,有可能有些人顶风作案;还有“只要环境不被破坏,我们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说法也太过绝对,环境好只是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参考答案:②实行严格的制度未必就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 ③环境不被破坏未必就能够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 16 -‎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建筑的阅读(节选)‎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 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能指。‎ 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制,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地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 - 16 -‎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归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评论,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皇的暴政。‎ B.文中的“埃菲尔铁塔”指的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 C.“‘想象’应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D.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容存在的有机联系,引导读者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欣赏建筑的美。‎ 解析:选B B项,“埃菲尔铁塔”的意思理解有误,应是“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 ‎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每个方面的表述不超过30字)‎ 答: ‎ ‎ ‎ 参考答案: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①构思: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为内容服务,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②想象:创造需要灵感,灵感来自想象。③语言:都要倾诉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 ‎11.文章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有何用意?“文学家‘批’建筑物”和“‘想象’应是灵感之母”分别强调了什么?‎ 答: ‎ ‎ ‎ 参考答案: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前句强调文学家对建筑的鉴赏,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皇的暴政;后句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 16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