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考前分类汇编(附解析2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百强校考前分类汇编(附解析20套)》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 一、【2019届广东汕尾高三1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义门。嘉奉二年,举进士。调莆田尉,会守令阙,台阃委以县事。时岁凶,部卒并饥民作乱,仲微立召首乱者戮之。籍闭粜,抑强籴,一境以肃。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然莫省为仲微也仲微见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质明,首僧无疾而死。寓公有诵仲微于当路而密授以荐牍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负县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迁海监丞。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改知崇阳县,寝食公署旁,日与父老樵竖相尔汝,下情毕达,吏无所措手。通判黄州,职兼饷馈,以身律下,军兴赖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辞曰:“职分也,何最之有?”迕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言罢。久之,起知惠州,迁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对,言;“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讽言者罢夺其官。久之,叙复。时国势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战之罪不专在于庸阃、疲将,君相当分受其责。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追悔既往尚愈于迷。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为也。转败为成,在君相一念间耳。”乃出仲微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迁秘书监,寻拜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选自《宋史·陈仲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B.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C.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D.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旌表,封建时代由官前府以立牌坊、赐匾额的方式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予以表彰。‎ B.轮对,宋太祖常令百官轮次面对,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后成为定制。‎ C.言者,即谏官,宋时称司谏或正言,是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叙复,宋朝官员罢官、责降、追停、停职者,遇赦恩得以恢复并晋升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仲微处事果断。他任莆田县令时,正赶上闹灾荒,士兵和百姓趁机发生叛乱,他处决为首的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人,使全县秩序井然。‎ 86‎ B.陈仲微体察民情。担任崇阳县令时,他吃住在县衙的旁边,跟下层百姓亲密无间,对民情了解得细致入微,从而使得下级官员无法弄虚作假。‎ C.陈仲微以身作则。他担任黄州通判的同时,还兼任运送军饷的职责,他以身作则,保证了军饷充裕,制置使想为他请功,他说不过职分而已。‎ D.陈仲微敢于直言。他曾说豪杰不会被利禄所诱惑,不能埋没英雄。为此得罪了丞相贾似道而被降职,但仍仗义执言,连皇上也敢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 ‎(2)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 ‎【答案】10.A11.D12.A ‎ ‎13.(1)陈仲微把推荐信归还了他,信的封口还和原来的一样,那个人惭愧地道歉离去,直到陈仲微任职期满再没敢因私事打扰。‎ ‎(2)邻县有一件疑案十年了没有决断,郡里命令陈仲微审理此案,他一次审问就马上裁决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是一个句意完整的分句,后面要断开,排除BD;“旦暮祝诅”是一个句意完整的分句,“然”是转折副词,要放在下一个分句前,排除C。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叙复,┄遇赦恩得以恢复并晋升官职”理解有误,叙复只是恢复官职,并不是晋升官职。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他任莆田县令时,正赶上闹灾荒,士兵和百姓趁机发生叛乱,┄”曲解文意,陈仲微在莆田时,只是县尉,原文说“调莆田尉,会守令阙,台阃委以县事”。故选A。‎ ‎【13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牍”名词,书信;“缄封”名词,封口;“谢”动词,道歉;“终其任不敢挠以私”状语后置;“挠”动词,干扰。(2)中的“狱”名词,案件;“按”动词,审理,审判;“问”动词,审问;“立”副词,马上;“决”动词,解决。‎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86‎ 译文: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曾被朝廷表彰为有义行的家庭。嘉泰二年考中进士。调任莆田县县尉,恰逢县令缺任,朝廷有关部分就把县里的政事委托给他。当时年成不好,士兵和饥民发动叛乱,陈仲微立刻招来首先闹事的人杀掉了他。登记那些囤积粮食不卖的人,抑制那些强行买进粮食的人,全县境内秩序井然。囊山的寺院与郡中的学校争水利,过了好长时间没有裁决,陈仲微查找法律说:“理亏在寺院。”后来有一天,按照公文办事经过寺院,寺院的僧人长期将这件事公布在钟上认为他们冤枉,从早到晚祈祷诅咒,但是不知道来人就是陈仲微。陈仲微见到他们说:“我的心思如何呢?我的心思如何呢?”天刚亮,寺院里带头祝诅的和尚就无病而终了。有一位居住在乡下的贵族,向当权者称颂陈仲微,并且还秘密地送给陈仲微一封推荐信,陈仲微接过信就收藏起来。过了一年,这位贵族家拖欠县里的租税,陈仲微最终逮捕了他的家奴。这位贵族有怨言,陈仲微把推荐信还给他,书信的封口还和原来一样,这个人惭愧地道歉离去,直到陈仲微任职期满再没敢因私事打扰。调任为海监丞。邻县有一件疑案十年了没有决断,郡里命令陈仲微审理此案,他一次审问就马上裁决了。改任崇阳县县令,一直吃住在县衙的旁边,每天跟父老乡亲打柴的人你我相称。下面的事情全都能了解到,手下的官史们不敢弄虚作假。担任黄州通判,还兼任运送军粮的职务,以自身的行为约束部下,军事行动依仗他而从不匮乏。制置使要上奏称赞他是官员中最好的,他谢绝说:“这是应尽的职贵曹责本分,哪里称得上是最好的呢?”触犯了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上书罢免了他。过了很长时间,才被重新起用,担任惠州知州,升任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值上殿策对时说:“以利禄作为诱饵可以招来天下中等才能的人,但不能使天下的豪杰来品尝;可以用名位之舟运载天下卑鄙之人,而不可以使天下的英雄埋没。”贾似道大怒,又劝说谏宫罢免削去他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当时国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陈仲微上奏密封的奏章,内客大略是说:“作战失败的罪责不只在无能的大臣、疲惫不堪的将领,国君、丞相也应当分担这件事的责任。天子如果说罪过在自己,大臣也应该说过错在臣等。对以往的过错感到后悔,胜似执迷不悟。只有国君和丞相幡然醒悟、改进,天下大事才有回旋的余地,转败为胜就在国君和丞相一念之间啊。”于是将陈仲微调出京城担任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升迁为秘书监,不久授予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益王在海上即位后,授予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过了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二、【2019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B.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C.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D.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郎中,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为尚书锜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C.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用以表示年份。‎ D.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纮体恤百姓,重视亲情。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渡过饥荒;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兄长的家人。‎ 86‎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懦弱无能的官吏,他建议朝廷加以惩处。‎ C.杜纮忠君爱国,不辱使命。担任夏国母祭奠使时不卑不亢,维护国格;面对西夏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严辞驳斥。‎ D.杜纮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有人妖言惑众,妄图引起民变,他以静制动,成功阻止了动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答案】10.C11.A12.D ‎ ‎13.(1)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 ‎(2)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像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医”是“视”的主语,排除A项、D项。“或”作为“以为嫌”的主语,“不自恤”是不顾惜自身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等待选官调职,在旅社中卧病,杜纮接他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马随最终死亡,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有的人认为犯忌讳,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啊!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错。结合文本内容“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分析可知,平息动乱的事情发生在杜紘担任郓州知州的时候。故选D。‎ ‎【13题详解】‎ 8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以”,介词,把;“对”,应答,引申为汇报;“翌日”,第二天;“语”,交谈;“嘉”,称赞;“其”,代词,指杜纮;“明白”,简洁明了(古今异义词);“果用”,最终采用。(2) “居”,过了;“无何”,不久;“乃”,是;“为”,扮为、装为;“所揣”,预料的情况;“遂”,连词,于是;“按诛”,查实处死;“之”,代词,指坏人。‎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86‎ 杜纮字君章,刚考中进士时任洺州永年县令。当时正值灾年,老百姓想逃往外地谋生,杜纮让人对老百姓说:“我不能一定不让你们出去,但假如你们能留下来,我一定让你们不挨饿。”老百姓欣然听从他的劝告。杜纮就让官府出面印制票据,平价向富豪大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于是老百姓都得到粮食,没有人逃往外地。第二年粮食丰收,向富户偿还借贷时不超过原来约定。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并负责撰修《武经要略》。杜纮就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汇报简洁明白,但最终没有采用。杜纮每次与人商议讼案,一定引经据典妥善办理。又说:“天下的囚犯应该被处死的,吏员软弱无能不能执法,总归结于疑难案件。杀人后而定为疑难案件,这是放任刁民去杀人啊。请求惩治胆大妄为的断案之人!”他的建议未被采纳。杜纮升任刑部郎中。宋哲宗元祐初年,他担任夏国国母的祭奠使。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贡品,杜纮来到夏国,夏国人态度十分傲慢,接待者身穿兽皮做得衣服,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并且不下跪接受诏书。杜纮斥责他们说:“宋朝皇帝吊唁礼物十分丰厚,今天就不能上礼了。”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后来,夏国使臣来到宋朝,请求归还宋朝占领之地。杜纮将他迎接到宾馆,夏国使者想入见宋朝天子并有所陈述,杜纮制止他,夏国使者出语十分没有礼貌。杜纮说:“夏国国王假如有所请求,一定会写在奏表之内,这是国家大事,朝廷怎能用使臣的口传决定能不能吗?”接着连续驳斥他,夏国使者才不敢发言。任郓州知州,曾有人在城角高举旗帜,并在旗上书写妖言,妄图引起民变,全州百姓都十分震撼。不久,草场大白天发生火灾,与妖言上所载之事相同,百姓更加恐慌。有人提出在城内大肆搜捕,杜纮笑着说道:“奸计正在此,他们希望趁着我们惊扰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呢?他们做不了什么的。”没过多长,就抓住了盗贼,原来为坏人妖言惑众,正如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后来杜纮又调任应天府知府,死到任上,终年六十二岁。杜纮对其兄杜纯十分敬重。在郓州任上听到其兄逝世的消息后,哭着说:“兄长教育我长大成人,今天他去世我不能亲自陪在他身边,我死不瞑目呀。”正赶上奉旨进京,于是在京门迎接其兄的灵柩,他的哀哭声感染到行路之人。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寡嫂,并向朝廷陈述其兄功劳,让其兄一个儿子为官。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等待选官调职,在旅社中卧病,杜纮接他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马随最终死亡,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有的人认为犯忌讳,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啊!‎ 三、【2019届吉林凌源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翟兴,字公祥,河南伊阳人。少以勇闻。剧贼王申起,兴与弟进应幕击贼,号大翟、小翟。金人犯京师,西道总管王襄檄兴统领在城军马。以保护陵寝功补承信郎。高世由以泽州降金,金以为西京留守。兴与进提步卒数百,卷甲夜趋洛阳,擒世由等斩之。盗冀德、韩清出没汝、洛间,兴以轻骑追袭,德就擒,清仅以身免。会进为叛将杨进所害,贼乘势击败官军,兴帅余众拒贼,保伊川。明年,诉进死事于朝,以兴代进为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贼王俊据汝州,兴引兵攻之,俊弃城去,退保繖盖山。兴进攻,免胄大呼曰:“贼识我乎?我翟总管也。”众皆披靡,遂破之。金人犯河阳、巩县、永安军,兴遣子琮与搏战,屡捷,追至渑池。时河东、北虽陷,土豪聚众保险,兴遣蜡书结约之,向密、王简、王英皆愿受节制。奏上,高宗嘉之,授河东、北路军马使,遍檄山寨,由是汾、泽、璐、怀、卫间山寨首领皆应命。金人入陕右,兴遣将邀击,俘五十余人。绍兴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时兴军乏粮,就食诸道,仅存亲兵自卫,人情震恐。兴授将彭玘方略,设伏于井首,侯敌至阳通,金众果追玘,伏发,金帅就擒。邓州人杨某拥众河北,伪称“信王”,兴遣将董先追获于商州杀之。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惮之,遣蒋颐持书诱兴以王爵。兴斩颐焚其书,豫计不行,乃阴遣人啖裨将杨伟以利,伟杀兴,携其首奔豫。事闻,赠保信军节度使。兴威貌魁伟,每怒,须辄张。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诸陵。诏赐军名“忠护”。‎ ‎(节选自《宋史·翟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B.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C.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D.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檄文晓谕、通告。‎ B.“补”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之一,指补充空缺官职。‎ C.“胄”指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如甲胃、介胃、贵胃、华胃。‎ 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6‎ A.翟兴嫉恶如仇。金人进犯京城,高世由投降金人,金人让他担任西京留守。翟兴兄弟二人率领几百名步兵,连夜奔向洛阳,擒获高世由并把他们斩杀了。‎ B.翟兴英勇善战。正当翟进被叛将杨进害死之时,贼人乘势打败官军,翟兴率领剩余的兵力抗拒贼人,保卫了伊川。‎ C.翟兴深得人心。金人进犯河阳之时,河东、河北失陷后,翟兴送蜡书和地方首领们联结相约,使得首领们都愿意接受他的节制,翟兴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D.翟兴大义凛然。刘豫因为害怕翟兴所以派蒋颐用王爵来引诱他。翟兴杀了蒋颐并烧了信。刘豫的阴谋没有得逞,又贿赂翟兴的副将杨伟,致使翟兴被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兴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时兴军乏粮,就食诸道,仅存亲兵自卫,人情震恐。‎ ‎(2)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 ‎【答案】10.A11.C12.C ‎ ‎13.(1)高宗绍兴元年春天,金人派重兵侵犯河南,当时翟兴的部队缺乏粮食,就地取得给养,仅仅留下亲兵用来自卫,人们都震惊恐惧。‎ ‎(2)部队的粮食供应不上,战士用粮食掺和着野菜吃,翟兴用忠义激励着他们,战士们没有一个不奋发勇猛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这段话是说“杨进屯住在鸣皋山北部,翟兴和儿子翟琮率领乡兵时常出来骚扰他,杨进害怕了,丢下所带的辎重向南逃走,翟兴在鲁山县截击他,杨进被流箭射中而死,其余的人都溃散离去,西京被平定”,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杨进”“名皋山”“北”“兴”“琮”“之”“进”“鲁山县”“余众”“西京”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弃辎重南走”的应是“进”,即“杨进”,而“邀击于鲁山县”的主语应是“兴”,这是两个句子,应在“走”和“兴”中间断开,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胄’指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如……贵胃、华胃”错误,贵胄、华胄中的“胄”为“后裔”“后代”之意。如《隆中对》:“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故选C项。‎ ‎【12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首领们都愿意接受他的节制”错误,原文是向密、王简、王英都愿意受他节制。翟兴被任命为为河东、河北路军马使后,汾、泽、潞、怀、卫间的山寨首领才听从他的命令。故选C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此处活用为动词,派遣力量雄厚的军队;“乏”,缺乏;“就食诸道”,就地取得给养;“人情震恐”,人们都震惊恐惧。第二句中,“继”,本是“连接”“继续”,可以意译为“供应”;两个“以”都是介词,用, “激以忠义”,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忠义激之”;“无不奋厉”省略主语“士兵”,“奋厉”,奋发勇猛。‎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86‎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翟兴,字公详,是河南伊阳人。从小以勇敢著称。大贼王申兴起,翟兴和他的弟弟翟进应募攻击贼人,号称大翟、小翟。金人进犯京城,西道总管王襄命令翟兴统领在城的军马。因为保护陵寝立功补为承信郎。高世由在泽州投降金人,金人让他担任西京留守。翟兴和翟进率领几百名步兵,卷上铠甲连夜奔向洛阳,擒获高世由等人并把他们斩杀了。盗贼冀德、韩清出没于汝、洛之间,翟兴用轻骑兵追赶袭击他们,冀德被抓获,韩清仅仅自身幸免。正赶上翟进被叛将杨进害死,贼人乘势打败官军,翟兴率领剩余的兵力抗拒贼人,保卫伊川。第二年,向朝廷回报了翟进牺牲的经过,让翟兴代替翟进任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杨进屯住在鸣皋山北部,翟兴和儿子翟琮率领乡兵时常出来骚扰他,杨进害怕了,丢下所带的辎重向南逃走,翟兴在鲁山县截击他,杨进被流箭射中而死,其余的人都溃散离去,西京被平定。贼人王俊占据汝州,翟兴带兵进攻他,王俊弃城离去,退保繖盖山,翟兴继续进攻,脱下头盔大声呼喊道:“贼人认识我吗?我就是翟总管”。众人都惊慌溃乱,于是打败了他们。金人进犯河阳、巩县、永安军,翟兴派他的儿子翟琮和敌人搏战,多次取得胜利,追击敌人到渑池。当时时河东、河北虽然失陷,土豪们聚众保守险要地带,翟兴送蜡书和他们联结相约,向密、王简、王英都愿意受他节制。禀报上去,高宗称赞他,授他为河东、河北路军马使,遍告山寨,由此汾、泽、潞、怀、卫间的山寨首领都听从他的命令。金人进入陕右,翟兴派将领截击他们,俘获五十多人。高宗绍兴元年春天,金人派重兵侵犯河南,当时翟兴的部队缺乏粮食,就食于各道,仅仅留下亲兵用来自卫,人们都震惊恐惧。翟兴授给大将彭玘谋略,在井首设下埋伏,等到敌人来到假装逃跑,金兵果然追赶彭玘,伏兵突然出现,金帅被擒获。邓州人杨某率众在河北,假称“信王”,翟兴派将领董先在商州追捕到他把他杀了。刘豫将要迁到汴梁,因为翟兴屯驻伊阳,怕他,派蒋颐带信给翟兴用王爵来引诱他。翟兴杀了蒋颐并烧了他的信,刘豫的计谋没有得逞,就暗中派人用利益引诱副将杨伟,杨伟杀了翟兴,带着翟兴的头投奔刘豫。事情被朝廷得知,追赠他为保信军节度使。翟兴相貌威严身材魁梧,每当发怒时,胡须就张起来。部队的粮食供应不上,战士用粮食掺和着野菜吃,翟兴用忠义激励着他们,战士们没有一个不奋发勇猛的。他在河南多年,金人不敢侵犯众陵。朝廷下诏赐予他的部队“忠护”的名称。‎ 四、【2019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高三下3月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知杭州府。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 86‎ 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 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虞谦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 B.“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与此处意义相同。‎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明时与刑部、 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 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 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 86‎ 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因此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 ‎【答案】‎ ‎10.C ‎11.D ‎12.A ‎ ‎13.(1)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 ‎(2)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比较四个选项,由“帝从之”可判断出前面是虞谦提出的建议,由此可确定“谦奏”后应断开,据此可知AD两项断句错误,当排除。再比较BC两项,“都察院”是官署,是“论”的主语,“论”的宾语应为“诓骗罪”,而不是“诓骗”,由此可知C项断句正确。‎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D项,文中“此秀才辟老、佛耳”意思是“这不过是读书人批判道、佛而已”,此处的“秀才”泛指读书人,不是选项中说的“荐举人才的科目”。‎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不当。由原文“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士奇因具白其诬”可知,虞谦“奏事不密”系他人诬告,不是事实。‎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即为减罪。(2)“极”,尽情享乐;“累”,拖累;“……者,……也”,判断句式,要译为“……是……”的格式。‎ 86‎ 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虞谦在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朱允炆听从了他的建议。永乐初年,虞谦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皇上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这不过是读书人批判道、佛而已。”不再过问此事,但僧道限田的规定还是被废除了。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朱棣听从了。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御史说主管官员盗用了许多粮食,自己放火来掩盖。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 永乐八年,虞谦与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安和凤阳,到达陈州灾区,免除该地田租,赎回百姓所卖的子女。第二年,虞谦请求赈灾,太子对他说:“军民极度困敝,而卿等还从容陈请,那汲黯算什么人?”不久,命虞谦督管两浙、苏州、松江等府粮米,输运到南、北两京和徐州、淮安。富民贿赂有关官员,他们都得运到近地,而贫民多要输运到远地。虞谦建议分为四等:丁多粮最少的运到北京,次少的运到徐州,人丁和租粮相当的运到南京和淮安,丁少粮多的就存留本土。百姓因此得享便利。‎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将虞谦召回,改任大理寺卿。皇上正慎重于用刑,虞谦等人也都悉心奏请,依罪定刑。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他曾对人说:“他们无憾,我也就无憾了。”虞谦曾响应诏令,上书议论七个事项,都切中时务。有人说他上奏言事不密,向外人示恩买好。皇上因此生气,把他降为少卿。有一天,杨士奇奏事完毕后,还不想退下。皇上问:“你还想说什么?不是为了虞谦吧?”杨士奇便从头到尾论说虞谦冤枉,并说虞谦历事三朝,很得大臣之体。皇上说:“我也后悔那么做。”于是命令他复职。‎ 明宣宗即位后,虞谦说:“按照旧制,犯了死罪的人,要罚终身服役。现在犯人所犯罪行不等,应依罪行轻重划分服役年限。”宣宗回书给虞谦说此事可行。宣德二年三月,虞谦在任上去世。‎ 五、【2019届宁夏银川一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86‎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答案】10.B11.C12.D ‎ 86‎ ‎13.(1)从此,(宪宗)一天天地看重、赏识萧俛,晋升他为朝议郎,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 ‎(2)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纵肆小忿轻动干戈”的意思是不克制小的怨愤,轻易地动用干戈。句中的动词“纵肆”“轻动”作谓语,“小忿”“干戈”分别作“纵肆”“轻动”的宾语,所以应在“小忿”“干戈”之后停顿。且“师出无名”是一个成语,结构固定,终将不可停顿。排除A.C.D项。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禁军”不负责护卫“近郊”。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时间搞错,不是“居官后”,是“退休后”。原文是“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补主语“宪宗”;“顾眄”:“看重、赏识”;“日隆”:“一天天地”;“绯鱼袋”:“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进阶”:“晋升”。第二句关键点:“斩祀”:“攻打祭祀场所”;“杀疠”:“杀害患疫病的人”;“二毛”:“年老的人”;“师之上也”:“是最好的军队”。‎ 86‎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萧俛,字思谦。在德宗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元和十三年(818),皇甫镈当权,向宪宗建议,委任萧俛为御史中丞。萧俛与皇甫镈和令狐楚同年考中进士,他们二人双双向皇帝举荐萧俛。从此宪宗对萧俛眷顾日重一日,晋升他为朝议郎,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穆宗即位的当月,下诏大臣议论宰相的任命,令狐楚举荐萧俛,穆宗授予萧俛中书侍郎、平章事官职,并赐给他标示二品官员的紫衣、金鱼袋官服。‎ 同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宫中使臣率领禁军前往泾原援助。穆宗询问宰相们说:“用兵打仗有必定取胜的法则吗?”萧俛回答说:“兵器是伤人的凶器,打仗是凶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迫不得已才用兵打仗。以仁爱之师讨伐残暴凶徒,以正义之军讨伐不义行径,务必事先以仁德感召、安抚招降,不乘人不备突然袭击。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前往援救,紧急之势超过救水火之灾。因此王者的军队,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这就是必胜之道。如若不克制小的怨愤,轻易地动用干戈,使敌人郁积怨恨,师出无名,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是自招危难之途。用兵打仗实在应当极其慎重!”穆宗认为这种见解很对。‎ 这时令狐楚降职任西川节度使,王播用钱财广泛行贿得宠有势的宦官,谋求担任宰相,而宰相段文昌还帮助他。萧俛憎恨邪恶,在延英殿(向皇帝)当面陈述王播的奸邪行贿劣迹,宫廷内外议论纷纷,不应容许这种人玷污宰相(的名声)。但王播谋求相位的事已快要成功,皇帝又不醒悟,于是萧俛接二连三呈上奏章请求免去自己的宰相职务。萧俛官居相位,孜孜不怠地循守恰当的准则,看重、慎守等级称号和车服仪制。每授予一个官职,总是一再考虑恰当与否,因此少有人被选拔而近乎陷入苛刻严厉,但一心憎恨奸邪,看轻高官显位,当时的舆论很称赞他。‎ 萧俛崇尚为人质朴、洁身自好,不为名利而玷污自己。在身居相位时,穆宗下诏让他撰写《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他回答说:“为臣器量狭隘,此事不能勉强。王士真的儿子王承宗在先朝时抗拒命令,没有可以炫耀的事迹,如果让我执笔撰写,不能违背实情夸奖。即或写成进献之后,按照例规给我赏赐,臣如公然拒绝,就将违背陛下抚慰进献的适宜做法;为臣勉强接受,却又不是微臣平素为人所立的志向。微臣不愿意执笔撰写碑文。”穆宗对他表示嘉许,并且免去他撰写这个碑文的任务。‎ 萧俛在家内尤其注重孝行。母亲韦氏贤明重礼,治家甚严。萧俛即使做了宰相,在母亲身边侍奉,与未做官时一样。其母故去,他守丧哀伤过度以致身体消瘦,超过通常的规定。文宗免去他遵制守丧,下诏征召任用,他以有病为由恳切推辞。辞官隐退在家后,因为东都洛阳的属下官吏、宾朋好友众多,为了躲开逢年过节这些人前来进见问候的烦劳,于是返回济源别墅,在草野生活中自在度日,在吟诗啸歌中终其一生。‎ 六、【2019届河南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 86‎ ‎。”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除吏部郎,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帝深相钦重,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司马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其后,帝将擢时望以为藩屏,乃以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恭乃遣使与殷仲堪、桓玄相结,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表至,内外戒严。道子收国宝,赐死,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道子乃以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庾楷豫州四郡使愉督之。由是楷怒,遣子鸿说恭曰:“尚之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恭以为然,复以谋告殷仲堪、桓玄。玄等从之,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朝廷使元显及王殉等距之。元显使使说恭司马刘牢之,啖以重利,牢之乃斩颜延以降。因恭曜兵,轻骑击之。恭败,收送京师,道子于建康倪塘斩之。临刑,神无惧容,谓监刑者曰:“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但令百代之下知有王恭耳。”恭自在北府,以简惠为政,家无财帛,唯书籍而已,为识者所伤。及玄执政,上表理恭,诏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 ‎(节选自《晋书·王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B.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C.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D.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舅,是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这里指谢安认为王恭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B.中书郎,官名,隶属中书省,中书省是皇帝直属中枢官署,负责撰作诏令文书。‎ C.魏晋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称号,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D.《黍离》,《诗经》中悲叹农桑、感慨民生之艰的一首诗歌,常用来指亡国之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恭自负才华,怀抱远大志向。他才能出众,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最初拜官佐著作郎,他认为不足以施展才华,称病辞谢不就。‎ B.王恭直言进谏,深得皇帝倚重。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司马道子,王恭上奏,孝武帝就杀了袁悦之,后因其有威望而委之以重任。‎ C.王恭为人刚正,痛恨权臣当道。他曾两次起兵清君侧,第一次迫使司马道子除掉王国宝,第二次则因部将颜延叛变而兵败被杀。‎ 86‎ D.王恭一生廉洁,治政简易仁爱。他为官多年,家中除了书籍别无钱财布帛;他身在北府,为政简惠,被朝廷追赠“忠简”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 ‎(2)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 ‎【答案】10.D11.D12.C ‎ ‎13.(1)等到孝武帝驾崩,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亲近王国宝,把大权交付给他。‎ ‎(2)谯王司马尚之劝说司马道子,藩镇诸侯强盛,宰相权势削弱,应多扶植(亲信)来保护自己。‎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曰”后面必须要断开;“后将军国宝”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因此“后”前面要断开;“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同一人,都是后将军,因此这几个分句前面分别要断开;“赵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昔”是句首的时间状语,因此“昔”前面要断开;动词“诛”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赵鞅,因此前面断开;“臣”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敢”是怎么敢的意思,前面省略的主语是说话者,即前句中的“臣”,因此前面要断开。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悲叹农桑、感慨民生之艰的一首诗歌”陈述有误。黍离之悲这个典故来表示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因部将颜延叛变而兵败被杀”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刘牢之便斩杀颜延投降朝廷。故选C项。‎ ‎【13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崩,指皇帝驾崩;宠昵,宠信亲近;以,介词,把;机权,大权。第二句中,说,劝说;树,扶植;置,安设;以,表目的连词,相当于“来”。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王恭,字孝伯,是光禄大夫王蕴的儿子,定皇后的兄长。他有过人的高尚节操,自负才能超拔门第高贵,一直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谢安常说:“凭王恭的才品和门第,将来可以做一方诸侯。”王恭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他感叹道:“做官不做宰相,才能志向怎么能得到施展呢!”于是称病辞谢不就。不久拜为秘书丞,转任中书郎。任吏部郎,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詹事。孝武帝十分倚重他,当时陈郡人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王恭将此情况告诉了孝武帝,孝武帝就诛杀了袁悦之。后来,孝武帝打算提拔当时有威信声望者为藩国长官,便任命王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等到孝武帝驾崩,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亲近王国宝,把大权交付给他。王恭前往皇陵祭拜孝武帝,祭拜完毕,叹道:“栋梁虽然还是新的,可已见亡国的征兆了。”有人劝说王恭趁入京朝拜之机起兵诛杀王国宝,王恭于是派使者与殷仲堪、桓玄联络,上书京师,直言道:“后将军王国宝凭婚姻连带关系多次身居要职,却不能感谢皇恩思图效忠,竟然邀宠逞威,将危及国家。从前赵鞅兴兵,诛杀国君身边的奸恶之徒。臣虽然才能低劣,但怎敢忘却这样的大义!”疏表传至京师,内外戒严。司马道子逮捕王国宝,赐他自尽,为自己所犯过失向朝廷谢罪,王恭才退兵返回京口。谯王司马尚之劝说司马道子,藩镇诸侯强盛,宰相权势削弱,应多扶植亲信来保护自己。司马道子就任命王愉为江州刺史,分割庾楷管辖之下的豫州四郡交给王愉统辖。由此引起庾楷的愤怒,庾楷派儿子庾鸿劝说王恭道:“司马尚之专弄权术,想借朝廷圣威削弱诸侯势力,乘其阴谋未成,应该尽早考虑对付他们。”王恭认为有理,又将自己的意图决策转告殷仲堪、桓玄。桓玄等依从王恭,共推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同奔赴京师。朝廷派司马元显及王殉等抵抗王恭。司马元显派人游说王恭的部将刘牢之,以重利诱惑他,刘牢之便斩杀颜延投降朝廷。趁王恭阅兵时,率轻锐骑兵攻击王恭。王恭战败,被捕送达京师,司马道子在建康的倪塘斩杀了他。王恭临受刑时,毫无惧色,对监刑者说:“我王恭误信他人,以致有今日败局,但我的内心,岂是不忠于国家社稷!只希望百代之后人们知道我王恭这个人。”王恭身在北府,以简易仁爱治政,家无钱财布帛,唯有书籍而已,为有见识者所感伤。及至桓玄执政,上表朝廷为王恭辩护申冤,朝廷下诏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号为“忠简”。‎ 七、【2019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86‎ 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早,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 ‎(选自《清史稿·王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 C.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照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土,做事忠诚勤恪。皇帝恩赐他父子同官。‎ 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 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改革政务。‎ 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和平宽大、休养生息的政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6‎ ‎(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 ‎(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 ‎【答案】10.D11.C12.B ‎ ‎13.(1)时三藩拥有兵力超过规定,吴三桂尤其桀骜不驯,擅自委任言员,逐渐傲慢,萌生叛离之心。‎ ‎ (2)第二年三月,采纳王熙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密本,汉臣参与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官吏、任意轻重、请、有、悉、其、亦。根据以上关键词语即可准确把握断句。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说法有误。应该是: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故答案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B.完成撰拟诏书任务。理解有误,并没有完成撰诏书的任务。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故答案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逾”超过、“尤”尤其、“擅”擅自、“署”委任、“浸”逐渐。(2)“明年”第二年“用”采纳“寻”不久“与”参与“始”开始。‎ 86‎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八、【2019届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马》、《书》、《讲》、《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最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日:“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佳、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 ‎(摘编自《元史.吴澄传》)‎ 注释:①福田:佛教以为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回亩,故称。‎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有司急/于行事竞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B.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C.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D.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经传,多是指偶家经典和注疏的合称,经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传是对这些经文的解释。‎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86‎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皇帝的先祖,夏称“世室”,股商称“重屋”,周称“明堂”,秦汉时称“太庙”。‎ D.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元中书省还有地方派出机构称行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澄博学有才能,尤长儒学经典。朝廷开经筵聘其为讲官,被儒家学子所推崇,左丞董士选曾邀请吴澄到家中并亲自侍奉其起居。‎ B.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齐谏而止。‎ C.吴澄要求遵守礼制办事,朝廷修建太庙,官员对皇帝的位次排列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依古制力争,但最终无效。‎ D.吴澄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大师,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成一家,对后世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至,且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2)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值。‎ ‎【答案】10.D11.D12.B ‎ ‎13.(1)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 ‎(2)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各有自己的撰述,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急”修饰后面“行事”,是急于办成此事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云”是动词,说、做;“时”是当时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错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是门下省,中书省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故选D。‎ ‎【12题详解】‎ 8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分析可知,不是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而是搜集擅长书法的人,用黄金为粉书写。群臣也没有反对。故选B。‎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至”,到达;“且燃烛堂上”,且燃烛(于)堂上(状语后置、省略句);“以”,按照,介词;“次”,次序;“难”,指疑难问题;“踵”,脚后跟;“而”,连词,表修饰。(2)补充句首主语“他”;“于”,介词,对于;“纂言”,撰述;“尽”,全、都;“破”,破除;“穿凿”,牵强附会;“以”,连词,表目的,来;“发”,阐发;“其”,代词,指前面讲的书,如《易》《春秋》《礼记》等。‎ ‎【点睛】参考译文:‎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 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数千言。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86‎ 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粉书写佛教《藏经》。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序。吴澄说:“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再上奏此事。”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泰定元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但是)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指皇帝驾崩),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提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 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述,(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 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 九、【2019届福建南平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擢制举,调管州录事参军。陈叔达荐仁师才任史官,迁右武卫录事参军,与修梁、魏史。贞观初,改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男子谋逆,有司捕支党,累系填狱,诏仁师按覆。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大理少卿孙伏伽谓曰:“雪者众,谁肯让死?就决而事变,奈何?”仁师曰:“治狱主仁怒,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愿也!”及敕使覆讯,诸囚咸叩头曰:“崔公仁怒,必无枉者。”举无异辞。由是知名。迁度支郎中。尝口陈移用费数千名,太宗怪之,诏黄门侍郎杜正伦持薄,使仁师对唱,无一谬。帝奇之。时校书郎王玄度注《尚书》、《毛诗》,抵孔、郑旧学,请遂废。招诸儒大议,博士以下不能话。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玄度报罢。迁给事中。时有司以律“反逆者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诏八坐议。咸言汉、魏、晋谋反夷三族,请改从死。仁师曰:“父子天属,足累其心,此而不恤,何爱兄弟?”遂不改。后密请魏王为太子,失帝旨,左迁鸿护少卿。稍进民部侍郎。及征辽东,副韦挺知海运,又别知河南漕事。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帝还至中山,起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宫,上《清暑赋》以讽。帝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被遇尤渥。中书令褚遂良忌之,会有伏閤诉者,仁师不时上,帝大怒,流连州。永徽初,授简州刺史,卒。‎ ‎ (节选自《新唐书·崔仁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师以漕运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B.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C.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D.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和潜运有关的事项。遭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 86‎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仁师才学出众,颇受重用。经人推荐,他参与梁、魏史的修撰;贞观初年,他改任殿中侍御史,皇帝下诏书让他前往审查核实谋逆案件。‎ B.崔仁师精于事务,记忆过人。担任度支郎中时,他曾经口述支出费用数千项;太宗责怪他,下诏让人拿账册提问,他的回答没有一处错误。‎ C.崔仁师治狱宽仁,敢于担当。处理青州谋逆事件时,他秉持仁恕原则,立场鲜明;有人担心判决时事情有变,他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承担责任。‎ D.崔仁师得遇恩宠,遭人忌恨。贞观二十二年,他升任中书侍郎,参与主持机要事务,得到太宗优厚的恩宠礼遇,引起中书令褚遂良的嫉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 ‎(2)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 ‎【答案】10.C11.D12.B ‎ ‎13.(1)(崔仁师)刚到(青州),除去所有囚犯的刑具,给(他们)准备食物,用感化的手段审讯他们,获罪的只有十多个带头作恶的人,其他的都免罪放回。‎ ‎(2)河间王李孝恭奏请与孔颖达、郑玄的学说一并推行,崔仁师认为王玄度的注解缺乏根据,列举不合大义之处上奏皇上。‎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恐”前面省略的主语是仁师,前面断开;“所输”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以便宜发……军”,是前句行为的目的,前面要断开;“坐”“除名”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仁师,这两个词前面分别要断开。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运送军粮”陈述有误。应是主要运送公粮。故选D项。‎ ‎【12题详解】‎ 86‎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太宗责怪他”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太宗对此觉得奇怪,不太相信的意思。没有责怪的意思。故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去,除去;为,给;具,准备;以,用;讯,审讯;之,代他们;坐,犯罪;止,只;它,其他的人;纵,放。第二句中,并行,一并推行;不经,缺乏根据;条,列举。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十、【2019届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予。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 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騃奴戍主。诏曰:“选曾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 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外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子绍珍,无他才用,善附会,好饮酒。袭子爵。天平中,坐子尚书郎洪业入于关中,率众侵扰,伏法。‎ ‎(节选自《魏书·刘藻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86‎ A.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B.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C.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D.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太和是魏明帝的年号。‎ C.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史上数度置废,后渐成虚衔或加官。‎ D.爵是贵族封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是第四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藻恩成并施,治理有方。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鲁暴烈甚至对抗朝廷,刘藻到任后,推行恩义与打击豪强并施,收效显著。‎ B.刘藻斩杀豪强,深得人心。他担任雍州城镇将时,擒获并杀了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震慑了氐人,雍州人上表请求刘藻担任騃奴主官。‎ C.刘藻才能卓越,朝廷倚重。由于才能显著,朝廷不仅多次任命他担任地方长官,皇帝南征之时,还先后任命他为东道都督和征虏将军。‎ D.刘藻一生荣耀,后代平庸。刘藻虽因饮酒过多而打过败战,但一生建立很多功劳;而他的儿子没有什么作为,孙子还因犯罪受到制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 ‎(2)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 ‎【答案】10.D 11.B 12.D ‎ ‎13.(1)刘藻登记他们的姓名户籍,征收他们的赋税,朝廷嘉奖了他。‎ ‎(2)我虽然才能比不上古人,但愿也不会把贼虏留给陛下,(到时)就应当斟满曲阿的美酒来招待百官。‎ ‎【解析】‎ ‎【10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运用排除法,根据对所断句子的大致理解分析选项的句读,把选项分为两组,根据句读的不同先排除一组,然后再排除某个选项得出答案。“恃险作乱”是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翻译为(他们)凭仗地势的险要叛乱,故不能断开,所以可排除AC。“奸暴之徒”作“并无名实”的主语,翻译为这些奸暴之徒,没有姓名户籍与资产,故不能断开,所以可排除B。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要加强积累,识记重要的文化常识,有时根据具体的题目可以适当地结合文章的语境进行推断。B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解说不正确,—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通读选项内容,勾画在文中对应的语句,然后进行选项内容信息和选项内容层次的比对。D 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饮酒至一石不乱”“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文中虽说他酒量大,但并未表明刘藻“与高聪等战败”和饮酒有关系。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审题环节要确定所译句子中的得分点,该得分点大多数情况是文言实词,有时也会是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原句省略的成分一定补写出来。第一句的得分点是“书”翻译为登记,“嘉”翻译为嘉奖。第二句的得分点是“遣”翻译为遣送,“待”招待。‎ 十一、【2019届福建漳州高三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逢时,字行之,嘉鱼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再徙宁津、曲周。擢户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宁国知府。广东、江西盗起,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之。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隆庆四年正月,移大同。俺答犯威远堡,别部千余骑攻靖卤,伏兵却之。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逢时告总督王崇古曰:“机不可失也。”遣中军康纶率骑五百往受之。与崇古定计,挟把汉以索叛人赵全等。遣百户鲍崇德出云石堡语俺答部下五奴柱曰:“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五奴柱白俺答,邀入营,说以执赵全易把汉。俺答心动,遣火力赤致书逢时。而全方从臾用兵,俺答又惑之,令其子辛爱将二万骑入弘赐堡,兄子永卜趋威远堡,自率众犯平虏城。逢时曰:“此必赵全谋也。”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逢时以示俺答,俺答大惊,有执全意。及战,又不利,乃引退。辛爱犹未知,奄至大同。逢时使人持把汉箭示之曰:“吾已与而父约,以报汝。”辛爱执箭泣曰:“此吾弟铁背台吉故物也,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乃遣部下哑都善入见。逢时晓以大义,犒而遣之。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辛爱大惭。逢时以功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甫拜命,以忧归。后崇古入理京营,神宗问谁可代者,大学士张居正以逢时对。寻代崇古为尚书,署吏部事。以平两广功,进少保。累疏致仕归,御书“尽忠”字赐之。二十四年卒。‎ ‎(选自《明史·方逢时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B.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C.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86‎ D.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 B.知县,文中指一县的长官。 知县官秩一般为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C.工部,官署名,我国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 D.忧,父母的丧事。我国古代,父母去世时,官员通常要停职回家守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逢时擢升军职,平定盗贼。广东、江西盗贼蜂起,他被朝廷擢升为广东兵备副使,和参将俞大猷镇守在那里;在程乡盗贼平定后,他调任惠州巡抚。‎ B.方逢时当机立断,抓住时机。隆庆四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前来投降,方逢时告诉总督王崇古机不可失,派遣中军康纶率领人马前往接受投降。‎ C.方逢时利用计谋,巧退敌兵。叛徒赵全怂恿俺答发兵,俺答被迷惑,举兵侵犯,方逢时就把赵全曾经给他的信给俺答,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 D.方逢时尽忠国事,得到褒扬。因为平定两广的功劳,方逢时升任为少保;他多次上疏,要求退休回去,于是皇帝写下了“尽忠”两字赐给他,以示褒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 ‎(2)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 ‎【答案】10.C11.A12.C ‎ ‎13.(1)想要回把汉那吉就赶快降服,如果发兵来,这是促使他死。‎ ‎(2)我来求取把汉,把汉既然封了官,又有已订立的契约,我们的计划应当重新考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辛爱喜,因使求币”的主语是“辛爱”,而“笑曰”的主语是“逢时”,所以可以排除A和B项;“区区”是小小东西的意思,作“爱”的宾活,应放在同一句,可以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进士,是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错误,这里指“贡士”;“进士”是中国古代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故选A。‎ 86‎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错在“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错,原文是“有执全意”,即“有捉住赵全的意图”另外,淹答是作战不 利之后带兵退回去的。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还”,要回;“纳款”,降服,归降;“以兵”,发兵,率兵;“趣”,“促”,促使;“是趣之死矣”,为判断句,这是促使他死。第二句中,“求”,求取;“授官”,封了官;“成约”,已订立的契约;“更”,重新;“计”,考虑。‎ 十二、【2019届甘肃兰州高三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用荫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转运使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度使还。庆历更用执致,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教,益柔上书论辩,言尤切直。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自泾原贬庆州。益柔讼之曰:“永洛一障耳,不足以拒贼。沪裨将,洙为将军,以天子命呼之不至,戮之不为过;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来见其有罪也。”不听。预苏舜钦奏邸会,醉作《傲歌》。时诸人欲遂倾正党,参政贾昌朝阴主之,张方平、宋祁攻排不遗力,至列状言益柔罪当诛。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出为两渐转运使。上言:“今考课法区别长吏能否,必明有显状,显状必取其更置兴作大利。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事之不举者日多,而虚名无实之凤日起。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不行。旧制,选人当改京官,满十人乃引见。由是士多困滞,且遇举者有故,辄不用。益柔请才二人即引见,众论翕然称之。直舍人院、知制语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中书熟扶加光禄大夫,而旧阶已特进,益柔以闻。帝谓中书曰:“非翰林,几何不为羌夷所笑。”宰相怒其不申堂,用他事罢其兼直。益柔少力学,通群书,为文日数千言。尹洙见之曰:“语淳而厉,气壮而长,未可量也。”时方以诗赋取士,益柔去不为。范仲淹荐试馆职,以其不善词赋,乞试以策论,特听之。‎ ‎——(节选自《宋史·王益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B.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86‎ C.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D.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论列/而同状攻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荫,指恩荫得官,是古代官宦子弟凭祖辈父辈的官阶功劳人学任官的待遇。‎ B.直抚,指宣谕诏令并安抚军民,也指遇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 C.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时候所用的朝堂。《木兰诗》“天子坐明堂”即为此意。‎ D.翰林,起初是指文章笔墨荟萃之地,后来发展成为翰林院和翰林官的专有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益柔腹有谋略,喜论天下之事。他在元吴叛乱时,上奏备战边防选将之策,又推荐了边防将领人选;尹洙贬到庆州,他为其辩冤,但未得到认可。‎ B.王益柔为人放狂,以致仕途不顺。他醉作《傲歌),遭人抨击,被列数罪状要置他于死地;他上官董毡之事,招致宰相怨怒,被宰相用他事免其职。‎ C.王益柔除弊革新,得到同僚拥护。他提出的考核职官的办法,有利于纠正虚名无实的风气;后又提出满两人可引见的京官推选办法,深得大家称赞。‎ D.王益柔少有才学,受到时人赏识。他年少时所写文章博得尹染的夸费;范仲淹举荐他应试馆职,因他不擅长诗赋,就请求朝廷考查他所擅长的策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救,益柔上书论辩,言尤切直。‎ ‎(2)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未见其有罪也。‎ ‎【答案】10.B 11.D 12.C ‎ ‎13.(1)与(执政者)意见不和的人被指控结集朋党,仁宗下诏告诚,益柔上书替他们论辩,言辞尤其恳切率直。‎ ‎(2)但(尹洙)不敢擅自捉拿刘沪而听从(朝廷)的命令,这是尹洙不滥用将军职权而尊重朝廷,没有看出他有罪过。‎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韩琦为帝言”句意完整为一句,后面要断开,排除AD;句中“一不为”是“都不替”的意思,前面“大事何限”意思完整,与“一不为”意思不连贯,排除C。故选B。‎ 86‎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翰林,起初是指文章笔墨荟萃之地”表述错误,翰林说的是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王益柔除弊革新,得到同僚拥护。他提出的考核职官的办法,有利于纠正虚名无实的风气”曲解文意,他提出的考核职官的办法没有得到拥护,原文说他的建议“不行”。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异意者”名词,与执政者意见不和的人;“指”动词被动用法,被指控;“戒”通“诫”,告诫;“言”名词,言辞。(2)中的“顾”副词,只是;“执”动词,捉拿;“是”代词,这;“伸”动词,展开,滥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86‎ ‎【点睛】译文: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转运使不可。”并推荐可胜任的人。杜衍、丁度完成使命回来后,庆历时执政者换人,反对派指认他是旧派的朋党,宋仁宗因此下诏警告。益柔上书辩论,言辞仍然切直。尹洙和刘沪在是否在水洛筑城上发生争执,被从泾原贬到庆州。王益柔为他辩护说“:水洛只不过一小屏障,不足以拒敌。刘沪只是个小裨将,而尹洙是将军,他以天子的命令呼刘沪而不来,就是杀了刘沪也不算过分;但尹洙却不敢专权而听命于朝廷,这是他不滥用将军之职而尊重朝廷,没见他有什么罪。”朝廷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参加苏舜钦在进奏院举行的宴会,醉酒后作《傲歌》。当时众人正想推翻正党,由参政贾昌朝暗中主谋,而张方平、宋祁、王拱辰则不遗余力地大肆抨击,甚至列举王益柔罪状,说他罪该杀头。韩琦对皇帝说:“王益柔的狂语何足深深计较。方平等人都是陛下心腹近臣,今西方边陲用兵,国家大事何等险阻,他们都不为陛下讨论,却一同来列状攻击一个王益柔,其心意如何由此可见。”皇帝觉悟,只将王益柔降黜做复州酒监。出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上书说:“今国家考察区别官吏能干与否,都必定要看他是否有明显的功绩政状,而看政状是否显著又势必依据他革旧更新和兴起的有大效益的措施。其实小政小善,积累不停,然后才能成其为大善。如果只取其大政而忽略小政,将导致竞利贪功,恐怕不做实事者日多,而虚名无实的风气日起。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此建议没有实行。旧制规定,选人应是改任京官,且满十个人才向皇上引见。因此士子多困滞不能晋升,且遇到推举官出了事,便一概不重用。王益柔请求,有二人以上便向上引见,舆论一致称赞此举。值班舍人院、掌管制诰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典,中书省拟状准备给他加封光禄大夫,而董的旧阶已是特进,王益柔将此告诉皇帝。皇帝对中书省说:“不是翰林提醒,怎么不会被羌夷讥笑呢?”宰相恨王益柔没事先向他申明,便以其他事将他兼值的职位罢免。王益柔少时努力好学,博通群书,一日能写数千言的文章。尹洙见到他后说:“语言淳厚而又严厉,气质威壮而又长厚,不可估量呀。”当时正实行以考试诗赋择取士子。王益柔却不为此事。范仲淹推荐他考试馆职,因他不善于词赋,乞请改以策论来考试,朝廷特别允许。‎ 十三、【2019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综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㵾,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于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几,孝宗嗣位,即上封事①,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更博选大臣,谘诹治理,推心委任,不复嫌疑,然后体统正而近习不得肆也。‎ 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祸唐,王安石持此以祸宋。远近骤闻,莫不惊骇。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如有所疑,请试面对。‎ 疏奏,宦官及执政万安、刘吉、尹直等咸恶之,数日不下。忽诏诣左顺门,以疏内有“中兴再造”语,传旨诘责。文祥从容辨析而出。谪授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论救,不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复请召文祥及汤鼐,纳崇文言,且召陈献章、谢枭等。时安已去,吉、直激帝怒,严旨切责之。廷臣多荐文祥,率为吉、直所沮。‎ 弘治二年以王恕荐召为兵部主事,监司以下馈赆皆不纳。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军功进,不可。”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B.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C.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D.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1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举于乡”的“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成化末登进士”中的“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古代科举殿试及第的人。‎ 86‎ C.“疏奏”中,“疏”指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比如《谏太宗十思疏》“疏”与“奏”的所指内容是一样的。‎ D.“弘治二年”中,“弘治”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很年轻就乡试中举,颇有才气,受到当权者的重视。‎ B.李文祥重视人才的选用。在给皇帝的奏疏里,他建议选用谦虚忠厚的人,还要广泛选择良臣,放心重用。‎ C.李文祥遇事从容不迫。在遭到执政者厌恶、责问、贬滴后,他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 D.李文祥正直无私。不接受赠送的财物,被贬后因军事才能而被举荐,可他坚决请辞。‎ ‎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 ‎(2)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 ‎【答案】10.D11.C12.C ‎ ‎13.(1)阿谀逢迎就交相引荐突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 ‎(2)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乃”作连词“于是”时,一般在句首,所以应在“乃”之前停顿,排除A.C项。“疏再上”的意思是:奏疏两次呈入。“疏”作主语,“上”是名词作动词“上奏,呈入”,语法合理,语意流畅,所以应在“疏再上”的前后停顿。排除B项。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二者有区别。疏是奏章的一种。奏的范围大些。比如,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故选C。‎ ‎【12题详解】‎ 8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因果不当,文中并没有讲李文详被解救是因为他的辩驳。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阿”:“阿谀逢迎”;“骤迁”:“突然升迁”;“忤”:“违背”;“窜”:“被流放”;“寒心”:“心惊胆战”。第二句关键点:“纵”:“即使”;“何害于国”:倒装句,“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戒”:“作为警戒”;“罪”:“加罪”。‎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亲李 ,任陕西参政。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成华末年考中进士。万安执掌国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孙子万弘璧和李文祥同列进士榜,便在家设宴款待,李文祥内心不满。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马上密奏皇上,大致内容是:‎ 祖宗设置内阁、六部,辅佐国家大事,处理各种政务,官职特别重要。近来执政者多非其人,权力转移到内侍手中。赏罚随其喜怒确定,祸福听凭其意志转移。敌视谏官,公然施行贿赂。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骤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万望陛下暗暗地访察首恶,使国家大法显明昭彰,选择谦虚忠厚的人以供使唤。更广泛选择贤良大臣,咨询治国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测怀疑,然后国家法制端正而亲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见陛下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不允许以传闻议论时事。但古代圣明的帝王曾悬鼓设木,自己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从前李林甫便如此,从而祸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从而祸害宋代。远近多次传闻,无不惊讶恐惧。望陛下再次颁布圣明诏书,广泛征求直言,希望不要堕入奸人的阴计,足以彰显圣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话决不会对小人有利,倘若询问他们,必定会放纵中伤。如有所疑虑,请求当面对证。‎ 奏疏呈入,宦官和执政大臣万安、刘吉、尹直等人都憎恶他,几天都不批示下发。忽然被诏令去左顺门,因奏疏中有“中兴在造”的话,传圣旨责问。李文祥从容不迫论辩析理而出。贬谪授任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采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请求召回李文祥和汤鼐,采纳夏崇文的建议,并召回陈献章、谢铎等人。当时万安已离任,刘吉、尹直激怒皇帝,已严厉圣旨严词斥责。朝廷大臣多推荐李文祥,大多被刘吉、尹直阻挠。‎ 86‎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荐召任兵部主事,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个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狱,贬官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伐苗人,向他咨询用兵之计,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想推荐他任监司。李文祥说:“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贬谪出京,现又因军功升官,不可行。”坚决请求辞官还乡。奏疏两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经过商城,渡河时冰沉陷,淹死于水中,年仅三十岁。‎ 十四、【2019届广东肇庆高三第一次统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署,民为刻颂其祥。徙襄州。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迁御史大夫,性恬淡,不喜为绳察,徙太子宾客,进爵伯。累迁吏部侍郎。复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代还,仍拜太子宾客。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 ‎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B.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C.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D.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级等。‎ C.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86‎ D.“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思复秉性恬淡,他经历过家族的富有生活,而遭遇家贫,又能甘居贫困;饥荒年两天吃一天的饭,但他都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B.韩思复为政行事仁恕爱民。任梁府仓曹参军时遇大旱,他不顾州府弹劾责备,开仓赈济民众。任汴州司户时不实行鞭罚。‎ C.韩思复敢于陈述时政得失,坚持己见。他曾上谏反对皇帝造景龙观,山东蝗灾时更是上疏让皇帝悔过责己,停止一切不急之务,任用公正之士。他的建议均被采纳。‎ D.韩思复为官治理有方,名满天下。他去世后天子亲笔为他题写墓碑,原属下卢僎、同乡孟浩然在砚山为他立石纪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 ‎(2)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 ‎【答案】10.B11.B12.C ‎ ‎13.(1)母亲对他讲述父亲死亡的情况,他感伤哽咽几乎气绝,因此韩伦特别喜爱他,曾说:“这孩子必将光大我宗族。”‎ ‎(2)刘沼迎合宰相意思,全部改变了先前的奏表上报,因此黄河以南几个州的赋税没有得到减免。‎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飞蝗”“苗”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洛”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且”表递进,“庸”表反问的句首语气词,前面断开。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迁谪”表示升职错误,“迁谪”表示降职。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他的建议均被采纳”错,他上谏反对皇帝造景龙观但没有被采纳。故选C。‎ ‎【13题详解】‎ 86‎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为语:对他讲述;状:情况;故:因此;大:形容词作动词,光大;希:迎合;悉:全部;河南:黄河以南;蠲:减免。‎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十五、【2019届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高三3月联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顾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也有使用。‎ 86‎ B.侯: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2)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 ‎【答案】10.A11.B12.C ‎ ‎13.(1)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 ‎(2)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句中,“数人”是“帅”的宾语,与全面不能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五太子”来援助的是“薛显”,“又败之”中,“败的”是“五太子”。因此,“薛显”与前句不能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A项断句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表述有误,五等爵位顺序不正确,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爵。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C项分析错误,“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与原文不符,在洪武七年,顾时曾被召回,中间有间断。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耀兵,炫耀兵力;获,俘虏;劲将,得力将领。(2)麾下,率领部下;引,退;获,缴获。‎ ‎【点睛】参考译文:‎ 顾时,字时举,濠州人。风流倜傥,有胆略。跟从太祖渡江,积功从百夫长晋升为元帅。攻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晋升为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占据濠州,顾时跟从平章韩政讨伐,使之投降。进攻张士诚升山水寨,率小船绕过敌船,敌人在船上俯视讥笑。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 洪武元年(1368),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副使并兼同知率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黄河南北,使舟师得以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攻下元都,和诸将分守古北各个隘口。跟从大军攻取平阳,攻克崞州,俘虏王信等四十六逃将。攻取兰州,围攻庆阳。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其击败,俘虏敌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又平定了庆阳。徐达班师回京,命令顾时带骑兵经略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得以全部平定。三年,晋升为大都督同知,赐封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 四年,担任左副将军,协助傅友德率河南、陕西的步、骑兵讨伐蜀地。顾时从兴元进克阶、文,在汉州打败了蜀兵,于是攻克成都。第二年协助李文忠北征,分兵进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士兵疲乏而不能作战。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镇守北平。十二年顾时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安葬于钟山。追封为滕国公,谥号襄靖,牌位附祭功臣庙。‎ 顾时能以少胜多,沉鸷不伐,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儿子顾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1382)继承侯位,担任左副将军,平定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党,榜列群臣,顾时名列榜首,顾敬受牵连而被杀,爵位被剥夺。‎ 十六、【2019届广东汕头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 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从肃宗于灵武,擢监察御史。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坐,笑语哗纵,勉 劾不恭,帝叹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迁司膳员外郎。‎ 86‎ 累为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进梁州刺史。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勉曰:“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谗杀郎吏乎?”即拘晬,为请得免。晬后以推择为龙门令,果有名。‎ 羌、浑、奴剌寇州,勉不能守,召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欲遂柄用。而李辅国讽使下己,勉不肯,乃出为汾州刺史。历河南尹,徙江西观察 使。‎ 部人父病,为蛊求厌者,以木偶署勉名埋之,掘治验服,勉曰:“是为其父,则孝也。”纵不诛。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鱼朝恩领国子监,威宠震赫,前尹黎干谄事之,须其入,敕吏治数百人具以饷。至是吏请,勉不从,曰:“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修具。”朝恩衔之,亦不复至太学。‎ 贞元初,帝起卢杞为刺史,袁高还诏不得下。帝问勉曰:“众谓卢杞奸邪,朕顾不知,谓何?”勉曰:“天下皆知,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 师罢。卒,年七十二,赠太傅,谥曰贞简。‎ 勉少贫狭,客梁、宋,与诸生共逆旅,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则君自取之。”勉许诺。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后其家谒勉,共启墓出金付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B.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C.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D.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尧典》中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的“朔方”、“幽都”和本文的“朔方”一样都是指北方。《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也是指北方。‎ B.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个少数民族,在唐朝时期,经常因与争夺资源而与唐朝政府发生冲突。‎ C.太学,即古代的大学,在汉朝时候设立,在唐朝,太学与国子、广文、四门一起隶属国子监。‎ D.逆旅,指住宿的地方,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勉指佞触邪,一身正气,面对毫无法度,背对天子而坐,大声喧哗笑谈的大将管崇嗣,李勉敢于向朝廷弹劾。‎ B.李勉刚正不阿,面对权贵不讨巧谄媚。既不肯阿谀讨好权倾朝野的权宦李辅国,也不愿意学 前任京兆尹专门置办宴席招待显赫一时的鱼朝恩,更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 C.李勉能体恤下属,宽以待人,他部下的父亲生病了,为了在下神祝祷时能够找到一个去妖除 病的人,就在木偶上写上李勉的名字,并埋在地下。后来事情暴露,李勉认为他是为了尽孝,就把这 个部下释放了。‎ D.李勉言信行果,不贪人财物,他不仅信守承诺,安葬了临死前留下银子请李勉代以安葬的儒 生,而且在安葬后,暗中将剩下的银子藏起来,等到与儒生的家属见面时交还给他们。‎ 86‎ ‎【答案】10.A11.D12.B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结合语感、语义和语法三种方法。可以先通过语感判断,再结合语义判断,语义不明或不通处再结合语法判断。本题中,由“调”是动词,“开封尉”是官职,作“调”的宾语,后面“汴州”另一陈述对象,“开封尉”后面断开,排除BC两项,“都会”是名词,联系上下文可知都在描述李勉所到之地,排除D项。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学习众多积累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地理、教育、民族等,而且有关地理方面的常识近年来出现,应引起重视。但是课内所学仍是学习的重点。如D项中的“逆旅,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错误,“逆旅”一词出自教材古诗文选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原文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逆,迎接; 旅,客。“逆旅”即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所以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并非学校的宿舍。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中的“更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错误,由原文“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惰具”可知,并非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惰具。译为:他过去太学见鱼朝恩,应该由鱼朝恩宴请他,只有鱼朝恩有到府衙,他才准备招待鱼朝恩。故选B。‎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地理:‎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86‎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少年时好学,内心沉静儒雅,外貌清洁整齐。一开始调任开封尉。开封是汴州水陆的一个都会,民俗杂乱,是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李勉以挫折奸邪、破除隐患知名。李勉跟随肃宗到灵武,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那时,武臣崛起,不守法度,大将管崇嗣背对天子而坐,且笑语喧哗。李勉弹劾他不恭敬。皇帝叹息说“:我有了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严。”升李勉为司膳员外郎。‎ 李勉累官至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的行军司马,又晋升为梁州刺史。李勉暂任王晬为南郑令。王晬遭权贵们诬蔑,朝廷下诏令诛杀他。李勉说:“现在正应该顾惜为民父母的州县长官,怎么可以因为谗言而诛杀官吏呢?”就把王晬拘捕起来待命。由于李勉的奏请,王晬得以免死。王晬后来被推优为龙门令,果然有好名声。‎ 羌、浑、奴刺联合侵扰梁州,李勉不能守住,朝廷征召他回去担任大理少卿。但是天子一向看重他的正直不阿,提升他为太常少卿,准备重用他。而李辅国暗示他必须讨好自己,李勉不肯,于是出京任汾州刺史。后来历任河南尹,转任江西观察使。‎ 86‎ 李勉的有一个部下的父亲病了,下神祝祷时要找一个能去妖灭病的人。就做了个木偶,上面写上李勉的名字埋在地下。后来事情被发觉,挖出木偶,审出实情,李勉说:“他是为父亲治病,是尽孝。”就放了这人没有杀他。李勉入京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其时,鱼朝恩管理国子监,威宠显赫,震惊一时。前任京兆尹黎干巴结谄媚,每当鱼朝恩来,就要办几百人的宴席接待他们。此时,官吏们请李勉也这样做。李勉没有答应,说:“我到太学来见他,应该他宴请我。如果军容使(指鱼朝恩)到府衙,那就准备招待。”鱼朝恩知道后,心中怀恨,以后再也不到太学来了。‎ 贞元初年,皇帝起用卢杞为刺史,令给事中袁高草拟制书。袁高认为卢杞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肯下笔拟制。皇帝问李勉:“大家都说卢杞奸邪,只有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李勉说:“天下人都知道,唯独独陛下不知道。这就是他成为奸邪的原因。”当时皇帝认为李勉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从此却渐渐疏远了他。李勉任宰相两年后辞去相位,此后又在太子太师的官位上被免去官职。死时七十二岁,追赠太傅,赐谥为“贞简”。‎ 李勉年轻时贫穷窘困,客居梁州、宋州,与另一些儒生同住客栈。有个儒生病危将死,拿出一块白金交给他:“旁边没人知道这件事,希望你用这钱为我埋葬,多余的钱就送给你。”李勉答应了。入葬后,李勉秘密地把剩下的钱放置在棺材下面。后来,那人的家属来拜见李勉向他道谢,李勉与他家人一同挖开坟墓拿出剩钱交还他们。‎ 十七、【2019届河北石家庄高三下3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86‎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答案】10.C11.A12.D ‎ ‎13.(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项、D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借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句意: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故选C。‎ 86‎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全军覆没”错。结合原文内容“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分析可知,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朔”,阴历月初的一天;“杨嗣昌誓师襄阳”,杨嗣昌誓师(于)襄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檄”,用檄文晓谕,发布公文;“受”,接受;“节度”,节制调度,部署,在前面需要加上代词“他”。(2)“士民哭送者”(定语后置句);“载”,满、充满;“得”,能够;“为”,介词,替,后面补充代词“他”;“疏”,上奏疏;“听”,被听取;“不听”,前面加上主语“朝廷”,被动句。‎ ‎【点睛】参考译文:‎ 86‎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蟹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读捉拿了奉婚,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金都御史接替他。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茶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动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延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十八、【2019届河北唐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阼,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86‎ A.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B.应天,在明代指南京,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北京),应天作为留都。‎ C.方面官,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职。明清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按察使等。‎ D.削籍,“籍”这里指官名册,“削籍”就是将官员名字从官名册中除去,意味着永不录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2)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答案】10.C11.A12.B ‎ ‎13.(1)改调巡按云南,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2)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 ,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86‎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巡抚都御史徐恪”“众”“莹”分别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曰”后面必须断开;“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耳”是句未语气词,后面必须断开;“恪”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旬日间”是后面分句句首的时间状语,后面要断开。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陈述有误。后世的御史只有监察的职责。故选A项。‎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百姓运粮辛苦”理解有误,原意是,运粮民夫苦于运输中的耗损。故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改,改调;按,巡查、巡按;为,作;驰檄,迅速传送檄文;寝,制止。第二句中,乃,原来是;侵,侵吞;官帑,公款;图,企图;因,凭借;罪,名词作动词,给……定罪。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年,考中进士,称病归家休养。过了很长时间,授予他“行人”,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建造“却金亭”来纪念他。‎ 成化八年,升任御史。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了贼人的首领。到江北整顿军队,上奏的条文多被定为例规。改调巡按云南,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出任松江府知府。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 对他们的要求,以此来优待他们。赋税徭役按 照周忱的旧法,稍加变通,百姓的困境大大缓解。服丧归家,后来起用为平阳知府。‎ 86‎ 弘治初年,皇帝诏令大臣举荐地方长官。侍郎黄孔昭推荐樊莹,尚书王恕也器重他,升任河南按察使。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失所。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四年升任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上奏相互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樊莹奉命追查审讯此事,最初好像没有查出什么,蒋琮非常高兴。然后樊莹上奏说他破坏孝陵龙脉的事,蒋琮于是被捕入狱,发配到净军。‎ 七年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 巡抚湖广。锦田的贼人勾结两广的瑶人、僮人作乱,樊莹告谕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樊莹在家赋闲七年,朝廷内外交相推荐,起用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连续七天白天昏暗,宜良地震声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也多有灾害异常,皇帝命令樊莹巡视。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访察得知景东的变乱,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樊莹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刘瑾以联合核查隆平侯争夺袭爵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他的名籍。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的事获罪,罚米五百石运输到边疆。樊莹一向贫困,到这时更加窘迫。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刘瑾失势后,恢复原官,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清简。‎ 樊莹性情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行走于田间,他说:“不单是看庄稼,而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他的后人遵从教导,大多朴实敦厚勤奋学习。‎ 十九、【2019届河南许昌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①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③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86‎ 注解:①彧,即元彧,字文若,鲜卑族,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②魏孝武,名元修,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③齐神武,即下文的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证明性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对古代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践阼,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冬至日祭祀天地这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文中即此意。‎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答案】19.C20.D21.B ‎ ‎22.(1)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隔阂),下诏书命令贺拔胜出京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以趁此(借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 ‎(2)(他们)背着(担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 ‎【解析】‎ 86‎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胜”“柔”“孝武”“东魏”“侯景”“穰”“梁”“武帝”“表”“辞彩”,虚词“而”“之”“其”,“柔年少”作“轻”的宾语,主语是“胜”,意思是“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结构完整,意思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东魏”作“遣侯景袭穰”的主语,意思是“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结构完整,意思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句子可以断开为: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践,履踏;阼,主阶;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此外,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祭天。从语境看,当指即位。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叔母待他严苛”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可知,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及”,等到;“隙”,嫌隙,嫌怨,隔阂;“出”,指出京;“牧”,管理;“谓”,认为;“因”,趁机;“著功绩”,指建立功业;“之”,动词,去,到。(2)中省略主语“他们”,翻译时补齐;“赢”,背着,担着;“经”,经过,这里指行走;“时”,当时;“属秋霖”,秋雨连绵;“冻馁”,又冻又饿;“死者大半”,死了一大半。‎ 86‎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养叔母,也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叔母。宗族的人都感叹并且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并且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 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贺拔胜让卢柔担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他让卢柔担任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率领士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使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武帝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问,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边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了丰阳地界,卢柔迷失了道路,独自在枯树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他几乎要冻死。‎ 大统二年,他到了长安。他被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二百户人家的租税作为其俸禄)。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多次传来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有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他被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被授任中书舍人。他升为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国君的言行录。后来担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他被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登位,他担任小内史,升任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他在官位上去世。他所作的在世间流传的诗颂碑铭檄表启有几十篇。‎ 二十、【2019届湖北黄冈、黄石、随州、仙桃、咸宁等八市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86‎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86‎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10.A11.D12.A ‎ ‎13.(1)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粮价一天天上涨。‎ ‎(2)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清约”是“莅官”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D项;“服玩”与“车马”是并列关系,都是“累积”的宾语,排除B项。故答案为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太祖,非谥号,是庙号。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故答案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原文说“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转”,改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故答案为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凋”,凋敝;“踊”,高涨;“成”,使……上涨。(2)“利”,好处,此处指“得到享受”;“资”,凭借,必备(之物);息游费:息,停止,指“杜绝”;游费,指“游资交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86‎ 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价格一天天上涨。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另外,因为淮河流域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襄阳北边的屏障,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强蛮之人,盘踞边疆之上。世祖任命沈亮担任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区强蛮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积极缴纳赋税,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他又派遣官员巡视各县,对县中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们的赋税并施以救济。他对年老者,每年都有馈赠。当时儒学兴盛,沈亮开办学校,收学生授课教化。‎ 郡内有个古时石堰,年久荒芜,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他说:“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堰,那一带土地肥沃,确是一块宝地,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我的意见,是应加以重新改造。”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沈亮又修造马人陂,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时,沈亮再当后军中兵,兼任义成太守。‎ 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前后无数。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二十七年,在任上去世,当年四十七岁。‎ 二十一、【2019届辽宁抚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灼然。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86‎ 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答案】10.D11.C12.B ‎ ‎13.(1)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 86‎ ‎(2)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这段话是说“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敦”“王含”“钱凤”“都下”“峤”“帝”“之”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构逆”是动词,主语是“敦”,而“奄至”的主语是“王含”“钱凤”,应在“构逆”和“王含”之间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危及”的宾语是“社稷”,而“何惜”的主语是“陛下”,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错误,《荆轲刺秦》中蒙嘉负责管理国君车马,故不相同。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错误,从文中来看,在平叛王敦时,“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可见他是果断烧桥以保“社稷”,能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在平叛苏峻时,文中说“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这里没有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这一特点。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知”,知道,明白;两个“其”都是代词,他;“悟”,悔悟;“谬”,伪装,假装;“为”后省略代词“之”,“为”,对;“综”,包揽;“干说”,进说,献计;“以”,目的连词,来;“附”,符合,顺从。第二句中,“遣”,派遣;“要”通“邀”,邀请;“赴”,投身;“恨”,恼恨,记恨;“受”同“授”,授予,“不受”是被动句,不被授予;“许”,答应。‎ 86‎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翻译 86‎ 温峤字太真,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学而有文才。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散骑常侍庾敳名声极大,但贪财聚敛,温峤上奏举报他,京师为之震动,人人肃然。后并举秀才、灼然两科。正值西晋倾覆,社稷崩危,宗庙祭祀将绝之际,元帝立足于江左,经略于南方。于是温峤以左长史的名义,传檄于华夷内外,上表劝元帝登基立国。后来升迁做太子中庶子。到了东宫辅佐太子,深得太子宠敬,两人建立了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后,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所以王敦对此很不满意,温峤因而自请为左司马。王敦拥兵自重,不上庭朝拜,恃强骄横不受约束。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正值丹杨郡缺少一个丹杨尹,王敦就上表让温峤补了丹杨尹之职。温峤以计回到京师后,向皇帝汇报了王敦将要叛乱的情况,请朝廷要有应变的准备。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敌兵逼进河边,果然因桥毁而不能渡河。温峤亲自率军背水与敌作战,攻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到江宁。等到事变平息,封为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明帝病重,温峤和王导、郗鉴等同时受诏委以后事。当时历阳太守苏峻收藏亡命之徒,朝廷对他不放心。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的消息,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作准备以防不测,朝廷没有答应。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反叛,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水军前往救援京师。等到京师沦陷,温峤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有人前来探望,他和探望的人相对悲泣。不多时庾亮逃奔而来,对他宣读太后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温峤说:“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怎好向天下人交待呢。”坚决不接受。当时庾亮虽是兵败投奔而来,温峤处处敬重他,分兵让他统领。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温峤开始依从了陶侃。后多次劝说陶侃,陶侃同意了,派都护龚登率兵见温峤。等乱平贼灭,温峤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二十二、【2019届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有删改)‎ ‎【注】①邝埜:kuàngyĕ②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86‎ A.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D.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监造北京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刺也先势力强大,邝埜请示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士兵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随皇帝大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 ‎【答案】10.A11.D12.C ‎ ‎13.(1)明成祖在北京时,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或: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就派邝埜前往调查。‎ ‎(2)皇帝驻扎在宣府,朱勇战败阵亡。邝埜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皇帝的回复。‎ ‎【解析】‎ ‎【10题详解】‎ 86‎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曰”后面必须要断开;“钞法”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倭”“戍守失律者”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皆应死”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戍守海防失职的人,前面要断开;“命”前面省略的主语皇帝,该词前面要断开;“具言”前面省略的主语是邝埜,该词前面要断开;“帝”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因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陈述有误。乡试在秋天举行,被称为“秋试”或“秋闱”。故选D。‎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被处死”分析有误。邝埜是被敌军杀死。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或,有人;为,表被动;廉视,前往调查。第二句中,次,驻扎;没,通殁,死亡,这里指阵亡;疾,快速;报,回复。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86‎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明成祖在北京时,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就派邝埜前往调查。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埜只是抓获一两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埜追究查办,邝埜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埜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埜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御驾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埜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埜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埜道:“皇帝亲自出征,我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皇帝驻扎在宣府,朱勇战败阵亡。邝埜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皇帝的回复。他就再一次到皇帝的驻地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就判你死罪!”邝埜道:“我替国家百姓说话,害怕什么呢?”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埜与王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埜被敌军杀死,时年六十五岁。邝埜为人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埜甚是严格。邝埜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监察官,而父亲做考官,拿什么来防备别人的闲话?”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埜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把衣服包好之后交还给他。邝埜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着接受父亲的教诲。成化初年,朝廷赐予邝埜 “忠肃”的谥号。‎ 二十三、【2019届山东聊城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现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合“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郃传》)‎ 86‎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D.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身无丧服或除去丧服后的深切悼念,如守丧一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博学却默默无闻。他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人知道。‎ B.李郃能依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李郃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送礼祝贺,李郃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被窦宪牵连。‎ D.李郃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的弟子冯胄独自制丧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賜策免。‎ ‎【答案】10.A11.C12.B ‎ ‎13.(1)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问他怎么知道的。‎ ‎ (2)第二年,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一再出现灾异而获罪,被皇帝赐予策书免了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这段文字是说“窭将军是皇亲,不注意礼仪品德,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危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了,希望您一心效忠于王室,不要与窦宪交往。””,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礼德”“ 危亡之祸”“明府”“王室”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椒房之亲”意思是“指皇帝的姻亲”, “椒房”和“亲”之间是修饰关系,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不修礼德”意思是“不注意礼仪品德”,语意完整;后句 “而专权骄恣” 意思是“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专权”和“骄恣”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王室成员之死”说法错误,“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错误,两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观采风谣”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默然”,默不作声;“何以”,怎么。第二句中,“明年”,第二年;“坐”,因为;“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病;“賜策免”,被动句。‎ 文言文参考译文:‎ 86‎ 李郃,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李郃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外表质补,没有人知道他。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派使者,都穿便服单独巡行。他们分别到州县,观察采集风俗歌谣。有两个使者将去益州,他们到李郃负责的客馆投宿。当时正是夏夜,露天而坐,李郃便仰望天上,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延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听说。”问他怎么知道的。李郃指着星星给他们看,说:“有两颗使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知道这件事。”三年以后,其中一个使者担任汉中太守,李郃仍做小吏,太守惊奇李郃有德却不外现,召李郃做了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都送礼庆贺,郡里也派了使者。李郃进谏道:“窭将军是皇亲,不注意礼仪品德,而专擅弄权,骄纵放肆,危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了,希望您一心效忠于王室,不要与窦宪交往。”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郃无法阻止,请求自己前往,太守同意了。李郃于是在路上滞留不前,以观察变化。走到扶风,窭宪回到封地自杀了,他的党羽全部被处死,凡与窦完有交往的人,都被免官,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李郃在这一年中被举荐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为太常。元初四年,他代替袁敞担任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他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安帝死后,北乡侯即住,李郃又担任司徒。等到北乡侯生病时,李郃暗地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没有显出来。第二年,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一再出现灾异而获罪,被皇帝赐予策书免了官职。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说李郃“暗中谋划重大事情,是为了安定社稷”,于是记下他暗中谋划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接受。八十多岁时,李郃死在家中。学生上党人冯胄独自制了丧服,在心中悼念三年,当时的人很诧异。‎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十四、【2019届山东临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暑事欲翼之大壁大多力争各拟以流性旨诗责竟论上年辟瘦死狱中。‎ 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绿,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辩。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需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裕愍。‎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请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86‎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土,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实为朋党。‎ 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在朝中朋党角力、正直之士备受摧残之时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致力解除危难。‎ 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不怕违背旨意替佟卜年极力争辩。‎ 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被杨维垣上疏弹劾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 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当顾大章受诬再次被移交刑部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酒未死,后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 ‎②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 ‎【答案】(1)D ‎(2)A ‎(3)C ‎(4)①自从辽阳失守,五城以及京营巡捕每天把搜罗奸细当作职责。稍微有点行迹,一律判处死刑。‎ ‎②顾大章很危险,依赖座主叶向高保护他,向下移交有关部门验查审问,都御史孙玮等为他受诬陷辩白。‎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侍郎杨东明”“事”“大辟”“大章”“流”“旨”“卜年”“辟”“狱中”,虚词“之”“竟”,“杨东明”为人名,作“署事”的主语,其后不可断,排除A项;“流”为“流放”的意思,作“拟”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项;“辟”是“死刑”的意思,为“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再结合本句意思:侍郎杨东明代理事务,想判处他死刑。顾大章极力争辩,最终拟定流放。违背旨意,遭到斥责,最终判佟卜年死罪,病死在狱中。句子可以断开为: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故选D。‎ 86‎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通过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说法错误,应该是“殿试”,不是“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果关系错误,被杨维垣弹劾的原因是怀疑王纪的奏疏出自顾大章之手,原文为“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辩”。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自”,自从;“失”,指失守;“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以……为”,把……当作;“逻”,搜罗;“事”,事情,这里指职责;“踪迹”,行迹;“率”,一律;“论”,判处;“论死”,指判处死刑。(2)中的“危甚”,很危险;“赖”,依赖,依靠;“保持”,保护;“之”,代词,他,指顾大章;“下”,向下移交;“所司”,指有关部门;“验问”,验查审问;“白”,为……辩白;“其”,代词,他,代指顾大章;“诬”,这里指受诬陷,被诬陷;“白其诬”,为他受诬陷辩白。‎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十五、【2019届四川成都高三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继隆宇霸围幼养于伯父处晚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闲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军,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成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失,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 86‎ ‎,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又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已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精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責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博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威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表來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萌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答案】10.B11.B12.D ‎ ‎13.(1)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 86‎ ‎(2)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于是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处畴”是伯父的名字,前面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长春节”,是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开宝九年(976年)间庆祝宋太祖赵匡胤诞辰的节日,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长春节时,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等分析可知,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结合文本内容“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分析可知,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当”。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按”,按照;“券”,凭证;“俾”,使(达到某种效果);“各”前面需要补充代词“他们”;“诣”,到;“益”,更加;“嘉”,赞赏;“其”,代词,他;“谋”,谋略。(2)“于”,介词,在;“王师失利于望都”(状语后置句);“累”,多次;“表”,上表;“阙”,泛指帝王的住所,此处指朝廷;“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陈”,陈述;“因”,连词,于是;“乞”,请求;“自效”,即“效自”,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乞自效”(宾语前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86‎ 参考译文:‎ 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长春节时,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乾德年间平定蜀地,选用为果、阆监军,年方二十,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李继隆说:“这次出行孩儿自然会有所建树,岂要用这些人,希望不要为此担心。”母亲抚慰之后送走他。征伐江南时,率领雄武卒三百人守卫邵州,仅供给大刀盾牌。蛮贼数千人排列在长沙以南,截住他们的道路。李继隆率领人马奋力作战,贼军逃走,李继隆的手脚都被毒箭射中,获得良药得以痊愈,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太祖听到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又跟随李符管理荆湖漕运,供应江南各军。吴人因为宋军不利于水战,经常派出水师切断运粮通道,李继隆多次与他们作战,粮食全部安全到达。又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梁迥身体肥硕,乘坐的船残破无法渡河,李继隆把自己的船换给他。后来李继隆坐的船果然翻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得以渡过。后来任镇州都监,契丹侵犯边境,与崔翰等将领抵御。起初,太宗把阵图传授给他,临阵时有不实用之处,众人认为皇上的命令不可违背。李继隆说:“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怎能预先确定,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当。”于是随机行事,在徐河打败他们。李继迁叛乱,朝廷命令李继隆率军攻打他。四月,从银州以北出兵,打败悉利各族,追击败军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俘获蕃汉老幼一千余人,将代州刺史折罗遇枭首。随从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左大腿,血流到脚跟,俘获契丹显贵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报他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他。不久傅潜、米信兵败溃逃,惟有李继隆所部振军回朝。任命李继隆为定州知州。不久下诏各军分头驻守,李继隆命令书吏抄录全部诏令。十多天后,有败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应该去何地,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真宗咸平二年,李继隆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未满被起用。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于是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真宗慰问劝谕他。景德二年春,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诏书刚下达,正遇李继隆疾病发作,皇上亲自前来问候他。李继隆去世时,终年五十六。皇帝亲临哭得很悲痛,为他穿丧服表达哀伤。乾兴初年,下诏配享真宗庙庭。‎ 二十六、【2019届广东六校联盟高三三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自束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字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哲宗立,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 86‎ ‎,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拜御史中丞,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C.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D.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发,古代男童束发为髻,表示成童。束发也可半束半披,与“垂髫”意同。‎ B.青苗即青苗法,也称“常平新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新法之一。‎ C.刺字,用针在皮肤上刻文字,并涂上颜色,使字迹明显,是古时一种肉刑。‎ D.赦恩,犹恩赦。指封建王朝遇皇帝登基或其他大典而赦免罪犯、减免租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常喜爱读书,藏书著述颇丰。他曾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留有所抄录的书籍九千卷;也为后世留下了《诗传》《元祐会计录》以及文集、奏议等。‎ B.李常忠于职守,多次上书言事。他做右正言时,上书反对青苗法收息;担任户部尚书时,对役法的修订表达看法;拜御史中丞后,建议优化取士制度。‎ C.李常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他捉盗贼,毁贼窝,杀齐州七百盗贼,保一方百姓平安;黄河决堤,他力主不要给京东、河北的饥困百姓摊派劳役。‎ D.李常群而不党,受司马光赏识。他与王安石关系友好,却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此举得到司马光支持,司马光认为他有才干气度,在哲宗面前褒奖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世无此风久矣。”‎ ‎(2)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 ‎【答案】10.C11.D12.D ‎ ‎13.(1)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赞叹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2)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为兵部尚书。‎ 86‎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此题注意“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结构的对称,“新陈”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AD项;“则”为转折连词,应断到它的前面,排除B项。故答案为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减免租赋”错,恩赦“指帝王登极等大庆时,下诏赦免罪犯”。故答案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错,原文说“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应是“反对青苗法收息”;“此举得到司马光支持”文中无据。故答案为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改秩”,升官;“推毂”,推荐;“击节”,赞叹。(2)“罪”,名词做动词,判罪;“所以”,用来……的办法;“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醇厚;“徙”,调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少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考中进士后,留下他所抄录的书九千卷,为他的住处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赞叹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一起推荐他们。‎ 86‎ 熙宁初年,任秘阁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让他任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实行青苗法收取息钱,到这时,上疏说:“条例司刚成立,已经导致朝廷内外的议论。至于均输法、青苗法,聚敛散钱收取利息,解析经书的义理时穿凿附会,人们又大为惊骇,这和王莽分割《周官》片言毒害天下有何差别!”王安石看到后,派遣亲近的人暗中表明意思,李常不因此而罢休。又说:“州县发散官方预储备供借贷的银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利息。”神宗责问王安石,王安石命令李常出具主要官吏的名字,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落职为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后恢复职务,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盗贼很多,没有一天不上报的。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半年间,杀七百人,让那些奸恶无处藏身。‎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有人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担心不能胜任,哲宗向司马光询问。司马光说:“使用李常主管国家财政,那么人们知道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可稍稍平息了。”李常陈述时政得失,上书七件事,分别是崇尚廉耻,保存乡举,区别守宰,废除贪赃,审理有疑问的案件,选择儒学师长,修改役法。当时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李常认为:“法无新旧,方便百姓的就好;论述不分他我,能够长久的就确认。现在让百姓都出钱,那么贫困的人难以办到;如果都出力,那么富裕的人难以忍受。分别听从他们的意愿,就可以长久了。”于是折中分条开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拖欠赋税不满二百缗的,李常请求利息超过这个数也不收取。‎ 被授予御史中丞,兼任侍读,加封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其所长。最初,黄河在小吴决口,议者打算从孙村口疏导黄河归还旧河道,如果这样,就要兴动劳役,李常说:“京东、河北饥饿困乏,不应该疏导黄河。”下诏命停止了这件事。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为兵部尚书,他辞谢不就职。出任邓州知州,移任成都,在走到陕西途中,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佑会计录》三十卷。‎ 二十七、【2019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 86‎ 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两畿,“畿”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2)澄奋然曰:“老臣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答案】10.C11.A12.C ‎ ‎13.(1)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 ‎(2)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 86‎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八月朔”是八月初一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王瓒”“顾清”是并列关系,“报”是回复的意思,主语应该是“武宗”,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官吏任免等事情”错误,礼部没有官吏任免的职能。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皇帝都没听从”错误。从文章中“及驾返通州”可知,皇帝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皇帝是没有听从“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的建议。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明年”,第二年;“驾旋”,回驾,返回京城;“戎服”,身穿军装(名词作动词);“郊”,到郊外(名词作状语);“命百官戎服(于)郊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请”,请求;“许”,允许。(2)“奋然”,愤激的样子;“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隳”,毁坏、崩毁;“去”,离开;“与”,参加、参与;“议”,讨论;“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86‎ 参考译文:‎ 毛澄,字宪清,江苏昆山人,擅长写文章。考取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参预编写《会典》成书后,进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登基以后,进升他做左庶子。曾当过礼部侍郎。十二年(1517)六月,被授予礼部尚书。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刚刚回到京城,就晓谕礼部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被派到两京,并前往山东瞻仰东岳,祭祀孔圣人,为百姓祈求幸福。”毛澄等大吃一惊,又和大臣们一起上书说:“陛下凭借天地的儿子的身份,继承祖宗的大业,九州四海只知道陛下有皇帝的称号。现在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因为皇储还没有确定,想求告普天下的名山大川,用以祈求神灵暗中相助,那么派遣使臣携带玉帛前去,足够表示您的敬意了。何必亲身捧着神像,献上香烛,像佛、老之徒那样做呢?”朱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以显示军威,后来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毛澄等多次请他回北京。等返回到通州时,武宗听从江彬的话,将要立即把朱宸濠赐死。毛澄根据汉庶人的旧例,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朱宸濠。武宗没听。宦官王堂在浙江镇守,请求为自己建立生祠;西番阐化王的使臣请额外赏赐他们九万斤茶叶。皇帝答应了他们,毛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不听。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到安陆迎接世宗。毛澄为人端正、诚信,很有学问、品行,议论事情侃侃而谈,不屈不挠。皇帝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遣宦官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所派宦官直至跪下来给他行稽首大礼。毛澄大吃一惊,急忙扶他起来。这个宦官说:“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谁没有父母,干什么让我不如意’,请先生您一定改个主张。”接着拿出一袋金子送给毛澄。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他接着抗言上书五六次,称病告退,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不允许他退休。二年(1523)二月,病得很重,又坚决请求,世宗才答应他。船走到兴济,他就病逝了。世宗向来敬畏毛澄,虽然(毛澄)多次违逆他,但对毛澄的恩典、礼遇并没减少。毛澄得病后,世宗派太医给他诊看,赏赐他的药物时常送来。对他的死,也深表哀悼、惋惜。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文简。‎ 二十八、【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徙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尝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策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悉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 86‎ ‎》。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洎罢宰相,而李吉甫恶洎,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未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 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 D.百家,原指秦汉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或持各种思想的人,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庚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家学习。‎ 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曾被引荐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图书,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二万卷。‎ 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时,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应对得当。‎ 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满足,严寒酷暑手不离卷,终成学问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 ‎(2)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 ‎【答案】10.D11.D12.B ‎ ‎13.(1)他的父亲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学士,正赶上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 ‎(2)蒋乂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没有漏掉一个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超不过蒋乂。”‎ ‎【解析】‎ ‎【10题详解】‎ 86‎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遇终”二字分属不同句子,应断开,排除AB项;“显官”是“不至”的宾语,不可断开,且“资质”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答案为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秦汉时代”错误,应是“春秋战国时代”。故答案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不到一年”说法错误,原文“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时间应是“一年多”。故答案为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关键词有:值,正赶上;殽舛,错乱;白,禀告;整比,整理排列。(2)中关键词有:诵补,背诵补充;失,漏掉;虽,即便,即使;不是过,宾语前置,不过是,不会超过这个(蒋乂)。‎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86‎ 蒋乂,字德源,是常州义兴人,移居河南。蒋父天性敏锐,七岁时,见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通。外祖吴兢任史官,蒋乂年幼时在外祖父家学习,得到他的书,博览强记。成年以后,融会贯通群书,有修史的才能,司徒杨绾特别器重他。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学士,正值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宰相张镒也很欣赏蒋乂,委任他在集贤院担任低等的官职。蒋乂整理编排图书一年多,分部别类,得到完善的图书两万卷。二次升迁为王屋县尉,担任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升任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视这一职务,先在延英殿召见他,随后就任命了他。(德宗贞元)十八年,调任起居舍人,转任司勋员外,都兼任史官的职务。皇帝曾登上凌烟阁,看见左面墙壁毁坏剥落,题写的文字模糊残缺,每行仅剩下几个字,叫人抄录下来去问宰相,宰相中无人知道。皇帝立即派人召来蒋乂,蒋乂回答说:“这是圣历年间的《侍臣图赞》。”接着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不漏一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超不过蒋乂。适逢有诏令询问神策军建置始末,中书省查考没有结果,当时集贤院学士很多没有能回答出来的。于是前去询问蒋乂,蒋乂逐条陈述十分详细。宰相高郢、郑珣瑜感叹地说:“集贤院有人才啊!”第二天,皇上下诏让蒋乂兼管集贤院事务。父子先后担任学士,儒者认为是很荣耀的事。不久,改任秘书少监,再次兼任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撰修《德宗实录》。因为有功劳升任右谏议大夫。裴洎被罢去宰相,而李吉甫厌恶裴洎,因裴洎曾任史馆监修,因此授任蒋乂太常少卿。过了很久,调任秘书监,多次受封为义兴县公。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蒋乂长期在朝廷任职,任史官达二十年。每当朝廷上议论重大政事,宰相不能裁决时,总要向他咨询,蒋乂依据经义或旧典来参议时事,他的应对得当确切详实。当初因这样做而受到礼遇,但最终也因此而触犯了权贵近臣,仕途阻塞不能升任显要的官职。然而生性纯朴正直,遇到权臣执政,常常多年不得升迁。曾上疏指责裴延龄的罪恶并抗拒王叔文,受到当时人的推崇。蒋乂刚成年时就立志学习,到老不厌倦,即使是严寒酷暑,书卷也不离开面前,因此能通晓百家学问,特別详知前代沿革。家中藏书达一万五千卷。蒋乂原名武,宪宗时因进见皇帝,请求说:“陛下今天息武治文,群臣应当顺承皇上旨意,请皇上允许我改名叫乂。”皇上很高兴。当时朝延讨伐王承宗战事刚刚结束,蒋乂担心天子锐意用武,也借此来委婉劝谏。‎ 二十九、【2019届山东潍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①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已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②,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86‎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盂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答案】10.C11.D12.D ‎ ‎13.(1)元孚兄弟各自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 86‎ ‎(2)在这时土大夫们,都前去观看听演奏,无不叹息佩服而返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同禁”修饰“五百人”,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B。“还除”修饰“冀州刺史”,“回去后元孚仍被任命为冀州刺史”的意思,所以“还除”后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C。‎ 句子翻译:于是将一起拘禁的五百人都放掉了。葛荣之乱平定,回去后元孚仍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颢到洛阳以后,任命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把元颢送来的策反书信封好送到朝廷,皇帝很嘉许他。‎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选项“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错,文中的“金石”指乐器。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选项“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错,原文“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是说元孚为了想把酒拿回家,就把酒说成是自己的兄弟,怎么能这样无礼,偷跑进大王家里,相对正坐,早些回家去吧,于是就把就带回了家。只是他把酒带回家的借口,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诬:诬陷。引:揽到。活:活命。(2)咸:都。咨嗟:叹息。叹服:佩服。‎ 86‎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元昌的弟弟元孚,字秀和,从小就有美名。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以后,都说:“这是位能够成为当代楷模的人物,可惜我们都已年老体衰,来不及看到了。”累升至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政,元孚便汇总了古今名妃贤后事迹,共四卷,上奏灵太后。改任为尚书左丞。‎ 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劝告和督促民众致力农桑,州内称呼他为慈父,邻州叫他为神君。在这之前,冀州人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人,都聚众山林,不听朝廷之命,州郡称他们为八王。元孚来到冀州以后,他们都请求到城里来,表示愿意以死为他效力。后来,冀州被葛荣攻破,元孚被葛荣抓住了。当时,元孚的哥哥元祐是防城都督,另一位哥哥子礼为录事参军。葛荣准备先杀害子礼,元孚请求让他先死,以救出子礼,他叩头直到流血,葛荣这才把子礼放了。葛荣又大举召集将士,商议处死他们。元孚兄弟各自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葛荣说:“这些人真是魏国的忠臣义士啊!”于是将一起拘禁的五百人都放掉了。葛荣之乱平定,回去后元孚仍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颢到洛阳以后,任命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把元颢送来的策反书信封好送到朝廷,皇帝很嘉许他。元颢被讨平之后,元孚被封为万年乡男。‎ 永安末年,乐器残缺,庄帝任命元孚监修仪器。元孚上表说:“以前在太和年间,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乐器,用数十年时间,终于成功。太常卿刘芳请求另行营造,很久以后才修成。又召集公卿大臣一起测量校正,看是不是合适,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当时传旨,同时使用。往年大军入洛,戎马交加,所有乐器,丢失将尽。我到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人,说是承接以前留下的东西,器象异位,调律不和。 我现在吹律以求声。叩钟以求音,去除繁杂,讨论并实际记录下来。现今钟磬的数量,各按十二架为定数。”上奏后皇帝认为可行。在这时土大夫们,都前去观看听演奏,无不叹息佩服而返回。太傅、录尚书事长孙承业善解声律,特别又表示确很完美。‎ 元孚性格机智而又善于权变,喜爱喝酒。周文帝特别对他优待,曾经在室内放了十缸酒,另外又剩下一斛,上面都盖上了盖子,想要和元孚开玩笑。元孚正好进室内,一见便又惊又喜,说道“:我家的兄弟们这样无礼,为什么偷跑进大王家里,相对正坐?应当早些回家去。”于是,他把酒拿回家去了。周文帝见了以后拍手大笑。后来改任为太傅。去世时,皇帝亲临吊唁,百官们也都参加追悼。‎ 三十、【2019届陕西师大、西安高中、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等八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也。父翻,魏朝赠大尉。岳幼时孤贫,人未之知也。长而敦直,姿貌嶷然,沉深有器量。初,岳家于洛邑,高祖每奉使入洛,必止于岳舍。岳母山民,尝夜起,见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觇之,乃无灯,即移高祖于别室,如前所见,怪其神异,诣卜者筮之,占之曰:“吉,贵不可言。”山氏归报高祖。后高祖起兵于信都,山氏闻之,大喜,谓岳曰:“赤光之瑞,今当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 86‎ ‎。”岳遂往,高祖见之,大悦。中兴初,除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武卫将军。尝与尔朱氏战于韩陵,高祖将中军,岳将右军。中军败绩,贼乘之,岳举麾大呼,横冲贼阵,高祖方得回师,表里奋击,因大破贼。以功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太昌初,除车骑将军,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时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留镇京师,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府。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咸以为美。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诣京畿。元象二年,遭母忧去职。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复本任。岳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出为藩,百姓望风敬惮,得绥边之称。后岳遇患,高祖令还治疗,疾瘳,复令赴职。初,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储甲千余领。世宗之末,岳以四海无事,表求上收纳之。世宗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来许。文宣之世,亦频请纳,又固不许。后触怒龙颜,身觉将死,遗表谢恩,并请上甲于武库,数目竟忧悸而薨,葬毕,方许纳焉,朝野叹惜之。世祖旌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诏大鸿胪监护丧事,赠物二千段,说日昭武,赠太师、太保。‎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遗人劳勉 B.后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遗人劳勉 C.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股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遭人劳勉 D.岳性至孝/尽力色养/母若有疾/衣不解带/及遭丧/哀毁骨立/高祖深以忧之/每日遗人劳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郡公爵位。周代有五等封爵,后代爵位因时而异。文中“清河郡”表明封地,被封“郡”说明其所赏爵位较低。‎ B.食邑,又称采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以此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 D.太保,为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太保、太师、太傅曾合称“三公”,后世又设“少保、少师、少傅”,合称“三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岳受母教海,善遇时机。其母山氏细心机敏,发现高祖夜有异象,并将卦辞告知高祖,后亲授高岳机宜,使之得高祖欢喜。‎ B.高岳见危不惧,勇猛破敌曾与尔朱氏交战,在高祖皇帝战败的情况下,他举旗呼喊,冲人贼军,进而合力攻击,力挽狂澜。‎ C.高岳威名远扬,责任于身。他出京为官,百姓敬畏;安抚边境,获得美誉;患疾被要求治疗却愈发病重,但他仍赴任担职。‎ D.高岳赤胆忠诚,一心为国。他与高祖共创天下,安定后欲上交私家军队与武器,但生前未获准。死后皇帝为之赞叹,朝野为之惋惜。‎ 86‎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光之瑞,今当验矣,汝可间行从之,共图大计。‎ ‎(2)岳辟引时贤,以为僚属,论者咸以为美。‎ ‎【答案】10.D11.A12.C ‎ ‎13.(1)红色光芒的祥瑞,今天当应验了,你可以从小道去追随他,一起保划大计。‎ ‎(2)他征召引荐当时的贤良人上,作为自己的下属,议论的人都把这件事情作为美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至孝”为“极尽孝道”之意,故不可再接“尽”字,据此排除AB;“哀毁骨立”为“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之意,是高岳“遭丧”的表现,也是高祖深以为忧的原因,据此排除C。故本题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本题A项,“郡”说明其“所赏爵位较低”表述错误,原文清河郡公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排列,为高等爵位,“郡”表明其封地不能代表爵位等级。故本题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答题区间,认真对比。本题C项,“患疾治疗却愈发病重,但仍赴任担职”错误,原文“疾瘳”意为“痊愈”。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之:助词,的; 验:应验;间:从小路;图;谋划 (2辟:征召;引:引荐;两处“以为”,都是以(之)为省略句,把……作为;咸;美:美谈。‎ 8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