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试卷(共3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试卷(共30套)》 共有 3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五单元(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 未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B.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 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C.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是 1∶1 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 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占 5/8 2.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为 1:1:1:1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D.F2 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 3/8 3.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 4 种表现型和 9 种基因型 4.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 证明假说。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基础上的 B.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指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的过程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5.下列遗传现象中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A.两只黄鼠交配,所生的子代中黄鼠∶灰鼠=2∶1 B.粉红花紫茉莉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C.长食指和短食指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 表示短食指基因,TL 为长食指基 因),TS 在男性为显性,TL 在女性为显性 D.人的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等遗传病与线粒体 DNA 有关 6.某种昆虫的翅有斑点和无斑点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控 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雄性个体中 A 和 B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斑点翅,其他情 况均为无斑点翅,而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无斑点翅。下列不能通过子代翅有无斑点辨别性别的杂交组 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7.已知某个体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据此作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如果该个体只有一个亲本,其基因型一定也是 AaBb B.如果该个体有两个亲本,其基因型一定分别是 aabb 和 AABB C.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肯定是 4 种 D.该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定存在着 aabb 基因型个体 8.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形和纯种绿色皱缩豌豆进行杂交试验。得到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 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缩:绿色皱缩=9:3:3:1.则以下不属于得到这一实验结果必要条件的 是( ) A.Fl 产生的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控制豌豆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各种雌雄配子之间可以随机结合 D.豌豆产生卵细胞数量和产生精子数量的比例是 1:1 9.蝗虫的性别决定为 XO 型,即雄虫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 染色体)。染色体 A 和 B 为一对 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统计了 300 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下图示其中某一细胞)。发现 X 染色体与染色体 A 的组合出现 146 次,与 B 的组合出现 154 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2 (注:蝗虫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A.上述事实说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 B.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 C.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0.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 A、a 控制,长翅与残翅是另一对相对性 状,受等位基因 B、b 控制。现有 2 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雌果蝇:灰身长 翅雄果蝇:灰身残翅雄果蝇:黑身长翅雌果蝇:黑身长翅雄果蝇:黑身残翅雄果蝇=4:2:2:2:1:1, 不考虑其他等位基因且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亲本雌果蝇表现为灰身长翅,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 B.若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 C.子代黑身长翅中纯合子占 2/3,子代灰身长翅中纯合子占 2/9 D.若该亲本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 4 种表现型 11.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黑色素具有较好的延 缓衰老的作用。在一个现代化的封闭式养鸡场内,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研人员 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 都是浅色胫的;再让 F1 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 F2 中有 18 只鸡黑色胫,56 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黑色素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 C.F1 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 D.若 F1 雄鸡与这只雌鸡交配,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 12.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转基因育种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二对相对性 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抗病(抗)与易感病(感)选取若干某红果杂合子进行转抗病基因 (T)的试验后得到品种 S1、S2、S3、S4 分别进行自然种植得到 F1,统计数据如 表,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品种 F1 表现型及个体数 S1 450 红抗、160 红感、150 黄抗、50 黄感 S2 450 红抗、30 红感、150 黄抗、10 黄感 S3 660 红抗、90 红感、90 黄抗、160 黄感 S4 450 红抗、240 黄抗、240 红感、10 黄感 A.向二条非同源染色体分别转入 1 个抗病基因的品种只有 S2 B.上述品种形成 F1 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只有品种 S1 和 S2 C.S1 品种产生的 F1 红抗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红抗个体的概率为 25/36 D.S2 品种产生的 F1 红抗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1/15 13.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 B、b 和 Y、y 控制, 其中 B 基因控制产生蓝色素,Y 基因控制产生黄色素,蓝色素和黄色素混在一起时表现为绿色。两 只绿色鹦鹉杂交,F1 出现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四种鹦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相同 B.F1 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 C.F1 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1/2 D.F1 中蓝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个体占 2/9 14.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该二倍体植物花瓣颜色的基因型共有 9 种,表现型有 3 种 B.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突变成 Bb,其表现型可能不发生改变 C.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个体杂交,F1 中红色个体的比例为 5/8 D.基因 A 转录得到的 mRNA 只能同时与 1 个核糖体结合 15.某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假设这群牛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牛的毛 色有果色和黑色两种,且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B.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C.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率不相等3 16.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 上。两纯合亲本杂交,F1 全为绿色条纹,F2 的表现型比例为 7:1:3:1,研究得知 F2 表现型比例异常 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表现型是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 B.不育的雄配子和基因组成是 Ab 或 aB C.F2 中纯合子占 1/4,杂合子占 3/4 D.对 F1 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1:1:1 1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雌性,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 B.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大,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小 C.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8.人的直发和卷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d),DD、Dd、dd 个体的头发表现分别为非常 卷曲、中等卷曲、直发;高胆固醇血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HH 个体为正常人,Hh 个体 血液胆固醇含量中等,30 岁左右易得心脏病。hh 个体血液含高胆固醇,在两岁时死亡。控制以上性 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双方都是卷发的夫妇,生下一直发、血液含高胆固醇的孩子。下列表 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夫妇再生一个头发非常卷曲、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1/16 B.预测人群中 HH 的基因型频率将逐渐升高 C.预测人群中 h 的基因频率将逐渐降低 D.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 4 种,基因型有 9 种 19.已知决定人类血型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物质的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若红细胞表面没有 A 抗 原也没有 B 抗原,在 ABO 血型系统中都认定为 O 型血。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一个地区的人群中 H 基因频率为 50%,h 基因频率为 50%,IA 基因频率为 30% IB 基因资率为 10%,i 基因频率为 60%。该地 区有一对血型分别为 AB 型和 O 型的夫妇。两者都含有 H 基因,生了一个 O 型血的女儿,该女儿与该 地区的一个 O 型血的男子婚配。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这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HhIAIB 和 Hhii B.这个 O 型血的男子基因型有 8 种可能性 C.该女儿与该男子生一个 A 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9/200 D.若该女儿与该男子已生育一个 A 型血儿子,则再生一个 A 型血女儿可能性是 1/6 20.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 A 或 a 表示,乙病基因以 B 或 b 表示,两 对基因自由组合。I3 和 I4 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B.I1 和 I2 表现正常,但Ⅱ7 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Ⅲ13 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AaBb D.Ⅲ12 和Ⅲ13 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1/36 21.下图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控制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 其中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与乙病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 和Ⅲ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 C.若Ⅲ2 与Ⅲ7 结婚,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男孩的概率为 1/24 D.若Ⅲ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父亲 22.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庭中的遗传家谱图。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得知,该病在某地区 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1/25,但目前该病对人们的生活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下列情境下的分析判断错误 的是( ) A.如果 I1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理论上该病在该地区女性中的发病率是 1/625 B.如果 I1 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 II3 与本地一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患病的 概率为 1/184 C.假如 II2 是一个 XYY 患者,但不影响生育,则他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再生一个性染色体 组成为 XYY 孩子的概率为 1/4 D.如果 II2 患的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他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儿子的 概率最可能是 1/4 23.调查发现两个家系关于甲(A、a)和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携带 a 基因 的个体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含 a 致病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 1/2. I3 无乙病致病 基因,人群中男女比例为 1:1,且乙病男性的患病率为 1/200,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II7 和 II8 结婚,生下 III5 患乙病的概率为 1/202 B.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Ⅲ3 和 I2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63/161 C.III3 的性染色体来自 I2 和 I4 的概率不同 D.I1 和 I2 后代的表现型理论分析有 6 种情况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缺失第 5 号染色体导致的 B.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研究 C.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母亲也是该病的患者 D.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2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女儿都患病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染色体未正常分开导致的 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D.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软骨发育不全的发病率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 2 分,共 50 分) 26.(10 分)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A、a)家族中一个家庭调查的结果,对Ⅰ2 进行了 遗传分析,发现不携带致病基因。 (1)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这种遗传病为显性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致病基因在 常染色体上。 (2)Ⅱ1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可能不含有患病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3)Ⅱ1 与另一家庭患该病的男性(父母二人均为该病患者)结婚,该男性的妹妹健康。则Ⅱ 1 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Ⅱ1 怀孕后,需要采用的产前诊断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 27.(14 分)下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 X、Y 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 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 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____; 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 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 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____(填序号)交配, 在 F1 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 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交 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 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还是 2 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 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5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28.(16 分)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 和 a,B 和 b)控制,其遗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其中 A 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B 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 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花色表现为白花。科研小组做了甲、乙两组人工杂交实 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甲:品红花×白花→F1:品红花、红花 乙:品红花×紫花→F1: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 (1)甲组品红花亲本和乙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1 上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欲判断乙组 F1 中某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你为该科研小组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 案,并预测实验结果、结论: 让该品红花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9.(10 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 翅脉对小翅脉为显性、细眼对粗眼为显性,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研究灰身和黑身、大翅脉和小翅脉这两对相对性状,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 与一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换现象),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 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________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可供选择,甲:灰身大翅脉粗眼、乙:黑身大翅脉细眼和丙:灰 身小翅脉细眼,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若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 染色体上,请以上述三个纯合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 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6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 第五单元(B)答案 1.【答案】B 【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中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 是隐性性状,A 错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利用先杂交再自交,在 F2 中出现性状分 离,即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B 正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测交后代的 表现型比例是 1:1:1:1,C 错误;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 性状分离比为 9:3:3: 1,其中若占两个 3 份的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即重组性状类型占 3/8,若占 9 份和 1 份的表现 型与亲本类型不同,则重组类型占 5/8,D 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可知,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干扰的,A 正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1 为 YyRr,其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 比为 1:1:1:1,B 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C 错误;F2 中四 种表现型比例是 9:3:3:1,其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 3/8,D 正确。 3.【答案】D 【解析】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 正确;受 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B 正确;孟德尔发现分离 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 正确;若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发生交叉互换,该个体自交,后代有 3 种表现型 和 3 种基因型,D 错误。 4.【答案】C 【解析】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时,选用的是纯合亲本,且 F1 只有一种性状,而 F1 自交后代又 出现了两种性状,而后提出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A、B 正 确;演绎推理是指若用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杂交,预测其后代应出现高矮为 1:1 的分离比, C 错误;“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 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所以“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 正确。 5.【答案】D 【解析】两只黄鼠交配,所生的子代中黄鼠∶灰色鼠=2:1 而不是 3:1,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所致,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 错误;粉红花紫茉莉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涉及显性 的相对性,即红花为 AA、粉红花为 Aa、白花为 aa,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 错误;长食指和短食指由 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 表示短食指基因,TL 为长食指基因),TS 在男性为显性,TL 在女性 为显性,涉及从性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 错误;人的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等遗传病与 线粒体 DNA 有关,是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 正确。 6.【答案】B 【解析】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三个亲本组合的子代都含有 A 和 B 基因, AaBb×AABb 这一组合的子代是 A _B _和 A _bb,根据题干中信息:雄性个体中 A 和 B 基因同时存在时 表现为斑点翅,其他情况均为无斑点翅,而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无斑点翅,所以不能通过子代翅有无 斑点辨别性别的杂交组合是 AaBb×AABb,B 正确。 7.【答案】B 【解析】如果 AaBb 只有一个亲本,说明是无性生殖,其基因型肯定也是 AaBb,A 正确;如果 AaBb 有两个亲本,其基因型可能是 aabb 和 AABB,也可能是 AAbb 和 aaBB,B 错误;已知两对基因自 由组合,所以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肯定是 4 种,各占 25%,C 正确;AaBb 自交产生的后代 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9:3:3:1,故后代中存在着 aabb 基因型个体,D 正 确。 8.【答案】D 【解析】F1 的基因型为 YyRr,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 YR、Yr、yR、yr,A 正确;控 制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正确; Fl 产生的四种 配子比例相等,且各种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C 正确; 由于一个雄性个体能产生非常多的精子, 而一个雌性个体只能产生少量的卵细胞,所以在豌豆产生的配子中,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的数量要 少,D 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A、B 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 A 正确;A、B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发现 X 染色体与 A 和 B 组合的几率几乎相同,说明 A、B 分离的同时与 X 染色体进行了自由组合,故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C 正确; A、B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 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雌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AaXBY,都表现为灰身长翅, A 正确;灰身、长翅都是显性性状,若要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 (aaXbY)交配,B 正确;子代黑身长翅(bbXBXB、bbXBXb、bbXBY)中纯合子占 2/3;由于灰身纯合致 死,因此子代灰身长翅全部为杂合子,C 错误;若该亲本雌果蝇(AaXBXb)与黑身残翅雄果蝇 (aaXbY)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 2×2=4 种表现型,D 正确。7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伴性遗传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掌握显隐性性状的 判断方法,理解 ZW 型性别决定中伴性遗传的特点,熟练运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的推理、分析,是本 题的难点和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 都是浅色胫的,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再让 F1 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 F2 中有 18 只鸡 黑色胫,56 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说明黑色素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即偶然发现的胫 色为黑色雌鸡的基因型为 ZaW,与浅色胫的雄鸡(ZAZA)交配,F1 都是浅色胫的(即雌性为 ZAW,雄 性为 ZAZa),再让 F1 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 F2 中,ZAW:ZaW:ZAZA:ZAZa=1:1:1:1,即 F2 中黑 色胫:浅色胫=1:3,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B 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1 中的雄鸡(ZAZa)产生 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C 正确;若 F1 雄鸡(ZAZa)与这只雌鸡(ZaW)交配,则子代中 ZAW: ZaW:ZAZa:ZaZa=1:1:1:1,即子代黑色胫鸡中雄鸡:雌鸡=1:1,D 错误。 12.【答案】D 【解析】据分析可知,向二条非同源染色体分别转入 1 个抗病基因的品种只有 S2,A 正确据 分析可知,上述品种形成 F1 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只有品种 S1 和 S2,B 正确;设控制红果基因 为 A,S1 品种产生的 F1 红抗个体(1/9AATT、2/9AATt、2/9AaTT、4/9AaTt)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红抗 个体的概率为 1/9+2/9×3/4+2/9×3/4+4/9×9/16=25/36,C 正确;S2 品种产生的 F1 红抗个体中纯合子 (红果 1/3AA、抗病 1/15TTTT)的概率为 1/45,D 错误。 13.【答案】D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两只绿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 YyRr,A 正确;子一代绿色的 基因型共有四种,分别是 YYRR、YYRr、YyRR、YyRr,B 正确;F1 蓝色个体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BByy:Bbyy=1: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 By:by=2:1,因此 F1 蓝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蓝色个 体中纯合子占(2/3×2/3)÷(1-1/3×1/3)=1/2,C 正确;F1 中蓝色个体(B_yy)和黄色个体 (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个体占 1/3×1/3=1/9,D 错误。 14.【答案】B 【解析】该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该二倍体植物花瓣颜色的基因型共 有 9 种,表现型有红色、粉红色、紫色和白色共 4 种,A 错误;由分析可知,基因型 aaBB、aaBb 均 表现为白色,故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突变成 Bb,其表现型可能不发生改变,B 正确;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个体杂交,F1 中红色(A-Bb)个体的比例为 1/2 x1=1/2,C 错误;基因 A 转录得到的 mRNA 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D 错误。 15.【答案】D 【解析】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可能由于后代的数量较少,不一定 体现出特定的分离比,因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A 错误;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 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黑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B 错误;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为 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C 错误;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 个体数目,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 正确。 16.【答案】A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育的雄配子类型为 Ab 或 aB,而亲代为纯合亲本,故不可能为 绿色无纹(AAbb)和黄色条纹(aaBB),A 错误、B 正确;因雄配子类型 Ab 或 aB 致死,以 Ab 致死 为例分析,基因型为 AaBb 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 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 (1/16)四种类型的个体, F2 中共有 12 种基因型,纯合子占 3/12=1/4,杂合子占 3/4,C 正确; F1 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AaBb,因其配子均正常,故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aabb,表现型比例为 1:1:1:1,D 正确。 17.【答案】B 【解析】在 ZW 型性别决定中,含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 ZZ 为雄性,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个 体 ZW 为雌性,A 错误;在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大,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小,B 正确;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C 错误;雌 雄同体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豌豆,D 错误。 18.【答案】D 【解析】该夫妇(基因型均为 DdHh)再生一个头发非常卷曲、血液正常的孩子(基因型为 DDHH)的概率是 1/2×1/2×1/2×1/2=1/16,A 正确;因 hh 纯合在两岁时死亡,预测人群中 HH 的基 因型频率将逐渐升高,B 正确;因 hh 纯合在两岁时死亡,预测人群中 h 的基因频率将逐渐降低,C 正确;若该夫妇(基因型均为 DdHh)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 3×3=9 种,基因型有 3×3=9 种,D 错误。 19.【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他们女儿(O 型血)的基因为 hhIAi 或 hhIBi,进而可知这一对夫妇的 基因型分别为 HhIAIB 和 Hhii,A 正确;这个 O 型血的男子基因型有 8 种可能性,分别是 hhIAi、 hhIBi、hhIAIA、hhIAIB、hhIBIB、hhii、HHii、Hhii,B 正确;基因型 hh__在该地区占的比例为 50%×50%×1=25%,基因型 HHii 和 Hhii 在该地区占的比例分别为 50%×50%×60%×60%=9%和 2×50%×50%×60%×60%=18%。故该男子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 25%÷(25%+18%+9%)=25/52hh__、 9%/(25%+18%+9%)=9/52HHii、18%/(25%+18%+9%)=18/52Hhii。该女儿(1/2hhIAi 或 1/2hhIBi)与该 男子生一个 A 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9/52×1/2×1/2+18/52×1/2×1/4=3/28,C 错误;若该女儿与该男 子已生育一个 A 型血儿子,可知该女儿的基因型为 hhIAi,该男子基因型为 9%/(9%+18%)=1/3HHii8 或 18%/(9%+18%)=2/3Hhii,则再生一个 A 型血女儿可能性是(1/3×1/2+2/3×1/2×1/2)×1/2=1/6,D 正确。 20.【答案】C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 确;Ⅰ1 和Ⅰ2 表现正常,但生出患有乙病的女儿Ⅱ7,这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型都是 Bb,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等位基因(B、b)分离的结果,B 正确;Ⅰ3 和Ⅰ4 不携带有乙致病基因,所以Ⅱ9 也不携带该致 病基因(为 A_BB),由于Ⅲ14 不患甲病,说明Ⅱ9 基因型为 AaBB,Ⅱ8 没有甲病,其父母为 Bb,所以Ⅱ 8 基因型为 aaBB(1/3)、aaBb(2/3),所以Ⅲ13(有甲病、无乙病)的基因型是 2/3AaBB 或 1/3AaBb,Ⅲ12 没有甲病和乙病,其父母正常,但Ⅲ11 有乙病,所以其父母基因型均为 Bb,故Ⅲ12 基 因型为 aaBB(1/3)、aaBb(2/3),Ⅲ12 和Ⅲ13 结婚,生出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概率是=1/3×2/3×1/4 ×1/2=1/36,D 正确,C 错误。 21.【答案】C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病为伴 X 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错误;设 甲病致病基因为 b,正常基因为 B,乙病致病基因为 a,正常基因为 A,则Ⅱ1 的基因型为 AaXBXb,Ⅱ 3 的基因型为 AaXBXb,Ⅱ4 的基因型为 aaXBY,Ⅲ5 的基因型是 AaXBXB 的概率为 1/2,是 AaXBXb 的概率 为 1/2,则Ⅱ1 与Ⅲ5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2,B 错误;若Ⅲ2(基因型为 1/3AAXBXb、2/3AaXBXb)与Ⅲ 7(基因型为 AaXbY)结婚,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男孩的概率为 2/3×1/4×1/4=1/24,C 正确;若Ⅲ7 的 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根据其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为 XbXbY,根据其双亲的基因型可确定其母亲 AaXBXb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生殖细胞 XbXb,D 错误。 22.【答案】C 【解析】由遗传家谱图可知,II2 患病,其父母亲正常,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用 A、a 表 示,如果 I1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致病 基因的基因频率,致病基因 a 的基因频率在男女中相同为 1/25,理论上该病在该地区女性中的发病 率是 1/625,A 正确;如果 I1 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I2 基因型为 都 Aa,致病基因 a 的基因频率 1/5,A 的基因频率 4/5,II3 基因型为 2/3Aa、1/3AA,表现正常的男 性基因型是 Aa 的概率是 Aa/(Aa+ AA)=(2×1/5×4/5)/(2×1/5×4/5+4/5×4/5)= 1/3,所生男 孩中患病的概率为 2/3×1/3×/4=1/18,B 正确;假如 II2 是一个 XYY 患者,但不影响生育,其精子 类型及比例为 X:YY:XY:=1:1:2:2,则他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再生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 孩 子的概率为 1/6,C 错误;II2 患的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父母正常,应发生了显性突变所 致,其基因型为 Aa,他与一个正常女子 aa 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最可能是 1/2×1/2=1/4, D 正确。 23.【答案】D 【解析】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7 的基因型为 XBY,人群中乙病男性的患病 率为 1/200,所以 Xb 的概率为 1/200,XB 的概率为 199/200,所以Ⅱ-8 的基因型为 XBXb 的概率为 2/101,Ⅱ -7 和Ⅱ-8 结婚患乙病的概率为 2/101×1/4=1/202,A 正确;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含 a 致病基因 的精子成活率为 1/2,故Ⅱ-5(2/5AA、3/5Aa)和Ⅱ-6(2/5AA、3/5Aa),故Ⅲ-3(98/161AA、63/161Aa) 和 I-2(A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63/161,B 正确;III-3 的性染色体来自 I-2(祖母)和 I-4(外 祖母)的概率不同,C 正确;I-1 和 I-2 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 和 AaXBXb,后代的表现型理论分析有 2×1×2=4 种情况,D 错误。 24.【答案】B 【解析】猫叫综合征是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研究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研究,B 正确;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是该病的 患者,也可能是携带者,C 错误;无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错误。 25.【答案】C 【解析】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女儿不一定都患病,其中男患者的女儿都有病,女性患 者的女儿不一定有病,A 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因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其中染色体 数目异常可能是因为染色体未正常分开而导致的,B 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C 正确;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软骨发育不全属于显性遗传病,D 错误。 26.【答案】(1)Ⅱ1 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 Ⅰ1 患病,Ⅱ1 患病,Ⅱ2 不患病,则该患 病基因既不在 X 染色体上,也不在 Y 染色体上 (2)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 (3)5/6 基因诊断 【解析】(1)已知Ⅰ2 正常且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1 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为 显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 有病、Ⅱ1 患病,而Ⅱ2 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为伴 X 遗传或伴 Y 遗传,则该 致病基因应该在常染色体上。(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1 基因型 为 Aa,期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a。(3)根据题意分析,另一家庭 患该病的男性的父母都有病,而其妹妹健康,说明其父母基因型都是 Aa,则该患病男性的基因型为 1/3AA、2/3Aa,其与Ⅱ1(Aa)结婚,后代发病率=1-2/3×1/4=5/6;由于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因 此Ⅱ1 怀孕后,需要采用的产前诊断的手段是基因诊断。 27.【答案】(1)3/4(或 75%) 降低 (2)①② 100% (或 1) (3)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 斑纹 ①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9 ②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 【解析】(1)由于裂翅纯合致死,故群体中裂翅的基因型均为 Dd,裂翅个体杂交的后代:DD (致死):Dd:dd=0:2:1,子代中只有正常个体杂交后代总数的 3/4 能够存活,即一对裂翅果蝇 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 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果 蝇(dd)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后代 DD 纯合致死,所以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2) 由于黏胶眼纯合也致死,故群体中黏胶眼的基因型均为 Gg,所以①裂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 Ddgg,② 正常翅黏胶眼的基因型为 ddGg,③正常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 ddgg,若要子代出现裂翅黏胶眼 (DdGg)的果蝇,需要亲代表现型为①裂翅正常眼和②正常翅黏胶眼的个体杂交,由于两对基因均 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根据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知,d 和 G 连锁,D 和 g 连锁,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 DdGg 的个体可产生 dG 和 Dg 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后代基因型为 ddGG: DdGg:DDgg=1:2:1,由于 DD、GG 纯合均致死,故存活的子代只有裂翅果蝇。即 F2 中裂翅果蝇的比 例为 100%。(3)根据分析可知:若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 XAXA、XaXa、XAYA、 XaYa 共四种,若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 XAXA、XaXa、XAY、XaY 共四种,观察可 知,选择隐雌和显雄纯合体杂交,若基因位于 1 区段,则后代无论雌雄均为显性性状,而基因若是 位于 2 区段,则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为隐性性状,据此可判断基因的位置。所以可选择 的杂交方案为: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 部有无斑纹。①若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 1 区段;②若子代雌果 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 2 区段。 28.【答案】(1)AABb、AaBb (2)AaBb×aaBb 3∶1∶3∶1 (3)自交(自花传粉) ①品红花∶紫花=3∶1 AaBB ②品红花∶紫花∶红花∶白花=9∶3∶3∶1 AaBb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组实验亲子代品红花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组亲本品红花基因型为 AaBb,紫色花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分别是 杂合子测交和自交,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3∶1。(3)乙组 F1 中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 能为 AaBb 或 AaBB,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①若子代品红花∶紫花=3∶1,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②若子代品红花∶紫花∶红花∶白花=9∶3∶3∶1,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 29.【答案】(1)能 单独分析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同时分 析两对相对性状,(3︰1)×(1︰1)=3︰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控制两对性状 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2)减数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选择甲×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 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 F2 中 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 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解析】(1)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与一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 换现象),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 单独分析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同时分析两对相对性状,(3︰1)×(1 ︰1)=3︰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2)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 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存在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实验 材料和基本原则设计实验:选择甲×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 和 F2,若各杂 交组合的 F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 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