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元检测(二) 第四、五章
(考试用时: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山西中考)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旅游,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
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如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
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2 mm B.2 cm C.6 mm D.6 cm
答案 B
解析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在 2 cm 左右。由图知,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所以在 2
cm 左右。
2.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
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静止的足球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故 A 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相互接触的两个
足球之间没有弹力,如果存在弹力,两个球水平方向受力不平衡,不可能静止,故 B 错误;踩在脚下的
球可能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脚的压力这三个力,故 C 正确;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网发生了
形变,足球发生形变会对网产生力的作用,故 D 错误。
3.通过力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答案 D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 A 的说法正确;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
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 B 的说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
则会损坏测力计,故 C 的说法正确;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总
是竖直向下的,故 D 的说法错误。
4.(2019·江苏无锡中考)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
匀速行走,1 min 后两人相距 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2 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2 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答案 A
解析以小明为参照物,1 min=60 s 后两人距离 120 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 v= =2 m/s,故 A
正确;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 1 min=60 s 行走 =60 m,所以其速度是 1 m/s,故 B 错误;以小明
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 C 错误;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
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 D 错误。3
5.(2019·山东潍坊中考)2019 年 4 月 28 日,第 5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结束,中国
乒乓球队时隔八年再度包揽单项赛全部五枚金牌。如图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击球时,球和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D.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立即竖直下落
答案 B
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乒乓球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惯性不变,A 错
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球拍击球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会使乒乓球和球拍的形状发生形变,即
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故 B 正确;球在空中运动时,其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则运动状态发
生改变,故 C 错误;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将沿水平方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6.(2019·湖南益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 G 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
棒受到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 G
B.大小大于 G
C.方向竖直向下
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
答案 A
解析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静摩擦力等于重力 G;握棒的力(压力)变大
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竖直向上。故 A 正确,B、C、D 错误。4
7.(2019·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选质量为 10 g 的卡片作为研究
对象,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等质量的重物,对卡片施加两个拉力,为探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
平衡,则所挂重物质量合适的是( )
A.5 g B.10 g
C.200 g D.任意质量均可
答案 C
解析由题知,质量为 10 g 的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当卡片受到的拉力远大于卡片的重力时,卡片的重
力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卡片可以看作只在两个拉力的作用下平衡,故应选质量大的重物来拉卡片。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8.(2019·广东中考)如下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 1.95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 1 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 cm=1 mm,即此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 1 mm;木块左侧与 1.00 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2.95 cm 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
为 L=2.95 cm-1.00 cm=1.95 cm。
9.“水上飞行器”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水上表演项目,通过操纵水柱喷射的方向,人可以实现
悬停、翻滚、飞行等各种复杂的动作,其包含的力学原理是 。
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操纵水柱喷射的方向,人可以实现悬停、翻滚、飞行等各种复杂的动作,其
包含的力学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
10.(2019·山东威海改编)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马(或自己)
解析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
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11.(2019·湖北仙桃中考改编)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
成,其中海底隧道长 6.7 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
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km/h。
答案 80.4
解析由图知,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t=5 min= h,
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v= =80.4 km/h。
12.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这是由于 (选填“汽
车”或“水泥管”)具有惯性,从而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致。
答案水泥管
解析水泥管原来与汽车一起运动,当汽车突然减速时,水泥管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6
13.(2019·江苏泰州中考改编)如图为小明用手机 APP 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
该图可知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m。
2 250
总步数:步
150
步频:步/分钟
8.10
时速:千米/小时
124
消耗:大卡
答案 0.9
解析运动时间 t==15 分钟=0.25 h
s=vt=8.10 km/h×0.25 h=2.025 km=2 025 m,
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
L==0.9 m。
1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下表记录了某根弹簧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和
伸长量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空格处应填 ,该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为 k= N/cm。
实验次
数 12 3 4 5 6
弹力
F/N 00.30.60.91.21.5
弹簧伸
长量
Δr/cm
01.22.43.6 6.0
答案 4.8 0.25
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到 F=kΔr,由第 2、3、4、6 次实
验数据代入可得,k=0.25 N/cm,即 F=0.25 N/cm·Δr7
再将第 5 次实验数据代入
1.2 N=0.25 N/cm·Δr,求得 Δr=4.8 cm。
15.
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 40 N,被 50 N 的水平压力 F 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
重 60 N,在 35 N 的水平拉力 F 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 f 甲为
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 f 乙为 N。
答案 40 35
解析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甲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
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甲物体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 f 甲=G 甲=40 N;
以乙物体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
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乙匀速向右运动,因此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
力,所以 f 乙=F 乙=35 N。
16.
(2019·四川泸州中考改编)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
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 4 s~8 s 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 10 N,则在 4 s~8 s 内小车受到的合力
为 N;在 0~4 s 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10 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0 等于8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 4 s~8 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 0 N;由于在
4 s~8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 10 N;在 0~4 s 内小车做加速运动,
但其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为 10 N。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第 17 小题 9 分,第 18 小题 6 分,第 19 小题 6 分,第 20 小题 8 分,共 29 分)
17.(1)在美术课上,老师用小磁铁将一幅绘画作品粘在竖直黑板上(如图),请画出图中小磁铁在竖
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雨燕沿虚线方向匀速自由飞翔,在图中画出雨燕所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示意
图。
(3)如图所示,小球被固定在静止的金属框架上,画出小球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答案(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9
(3)如图所示
解析(1)磁铁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二者是一对平衡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雨燕沿虚线方向匀速自由飞翔,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平衡力,故雨
燕所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雨燕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
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 G 和 F 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3)小球 A 固定在静止的支
架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支架对它向上的弹力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 G,弹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 F,注意所画的线段长度要相
等。
18.(2019·山东德阳中考)小王同学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等器材探究“阻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小王在实验中设置了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小王发现小车
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
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
小车将做 。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
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2)不需要10
解析(1)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光滑程度的斜面上滑行距离的远近,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小车运动的路程就越远,当阻力为零时,就可以得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这里的研究方法是
科学推理法。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如图甲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物体 A 与水平地面的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不变。
(1)本实验存在的一个操作上的难点是:在拉动物体 A 的时候很难保持匀速运动,结果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难以稳定,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 (选填“滑动摩擦力”或“手对弹簧测力计拉
力”)大小变化导致的。
(2)同学们经过讨论并反复验证,改进了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改进后,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不需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B,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相对木板运动速度的大小 (选填“有
关”或“无关”)。
(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对 A 物体的拉力的大小等于 A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
是 。
答案(1)手对弹簧测力计拉力 (2)无关 (3)二力平衡
解析(1)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难于控制木块做匀
速直线运动,手对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变化导致的;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学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
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对静止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比较容易,此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
变,摩擦力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相对木板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3)物体 A 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时,物体 A 都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
与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的大小等
于物体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11
20.(2019·湖北襄阳中考)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
斜面上 O 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
据如下表。
从 O 点开始计
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5
从 O 点开始
的路程 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 成正比,表达式为 s=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
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
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因素来增大这个系
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时间的平方 0.3 m/s2×t2 (2)7.5 m
(3)将斜面倾角变大
解析(1)表格中数据时间是 1 s 的时候,路程是 0.3 m;时间是 2 s 的时候,路程是 1.2 m;时间是 3
s 的时候,路程是 2.7 m;时间是 4 s 的时候,路程是 4.8 m;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2 倍,路程增大为
原来的 4 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 3 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 9 倍…,即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
正比,可以得到 s=kt2,将表格的 1 s 和 0.3 m 代入得:
k= =0.3 m/s2,
所以 s=0.3 m/s2×t2;
(2)物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0.3 m/s2×(5 s)2=7.5 m;12
(3)根据 s=0.3 m/s2×t2 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
一些,可使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四、计算题(第 21 小题 6 分,第 22 小题 10 分,第 23 小题 10 分,共 26 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
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
的光学、力学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
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 37°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 h=2 052 m,飞机
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 37°角的位置时用时 6 s。求飞机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 37°角时,三个边长度之比为 3∶4∶5)。
答案 456 m/s 342 m/s
解析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之比为 3∶4∶5,h=2 052 m,
则飞机飞行的距离
s=×4=2 736 m,
所以飞机速度
v= =456 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 =342 m/s。
22.如图甲所示,重 G=38 N 的物体受到与水平面成 37°角、斜向上的 F=10 N 的拉力的作用,该物体
在 F 的作用下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该作用力 F 对物体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水平向右拉物体,13
一是将物体向上提,所以 F 可以分解为 F1 和 F2 两个分力(如图乙所示)。请计算(已知 sin
θ=0.6,cos θ=0.8):
(1)该物体受到水平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f;
(2)已知滑动摩擦力 f 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FN 的关系为 f=μFN,其中 μ 叫做动摩擦因数,是由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请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计算 μ 的大小。
答案(1)8 N (2)0.25
解析(1)因为物体受到水平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f 与 F1 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 f=F1=Fcos θ=10 N×0.8=8 N;
(2)根据受力分析得: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支=G-F2=G-Fsin θ=38 N-10 N×0.6=32 N,
因为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支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 压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
F 压=32 N,由 f=μFN 可得,
μ= =0.25。
23.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
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
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 0.5 s,汽车行驶距离 35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
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14
(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打手机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 72 km/h 的速度在实
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43 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
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
(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
答案(1)10 m (2)0.9 s (3)驾车时不要打电话!(合理即可)
解析(1)已知刹车反应时间是 0.5 s,此时的速度 v=72 km/h=20 m/s,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此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距离 s 反应=vt=20 m/s×0.5 s=10 m,
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5 m,则经过 10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刹车后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 s 减速=s 总-s 反应=35 m-10 m=25 m,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 43 m,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仍为
25 m,则此时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s 反应'=s 总'-s 减速=43 m-25 m=18 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 反应'= =0.9 s;
(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驾驶员驾车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所以建议是:驾车时不
要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