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现象
基础夯实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
答案 B
解析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故
A 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群山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
B 符合题意。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钢笔经玻璃砖的两次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 C 不符合题意。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
意。
2.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
答案 C
解析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造成的,而 B、D 图都是光从空气
射向水里,故 B、D 错误;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
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 A 选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 C 正确。2
3.
(2019·湖北武汉中考)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在东湖
绿道上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 B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东湖绿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2019·山东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 A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苹果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符合题意;海市
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的,故 C 不符合题意;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5.(2019·湖南益阳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玻璃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答案 C
解析当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玻璃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
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故 C 正确,ABD 错误。
6.(2019·湖南长沙中考)“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 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 D
解析焰火自身能发光,所以焰火是光源,是人造光源,故 A 错误;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平面
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B 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 3×108 m/s,故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快,故 C 错误;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
是人挡住了焰火,故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正确。
7.4
(2019·江苏南京中考)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
木”的光路图是( )
答案 B
解析看到水中“树木”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 AC 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 图中光
线由眼睛处发出,故 ACD 错误,只有 B 正确。
8.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 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
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按原路射出,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
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
A.放于 A 点
B.放于 S 点
C.放于 B 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5
答案 A
解析
光线从 O 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
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所以从玻璃砖再射
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 A 点,因此他将手指头放于 A 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这是【唐】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段,其中作者看到“潭中鱼”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折射 虚像
解析“潭中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10.一个身高 1.6 m 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3 m 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向平面镜靠
近 1 m,此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6 不变
解析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3 m,
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6 m;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
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 1 m 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1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其大小是 m/s,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
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 ,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答案 3×108 红外线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3×108 m/s;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
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功能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6
12.小明站在穿衣镜前 1.5 m 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答案虚 3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
是 1.5 m,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1.5 m,所以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3 m。
13.(2019·山东烟台中考)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
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
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
答案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解析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
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
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虚
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
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
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14.如图所示,当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时,要使太阳光水平射入涵洞中,则平面镜 M 与水平线
的夹角 α 应该等于 。
答案 45°7
解析如图,∠1 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几何知识可知,∠
α=∠3,而∠3=90°-∠2,则∠α=90°-∠1,
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光线水平射入涵洞中,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为 90°,入射角为 45°,即∠1=45°,所以∠α=90°-∠1=90°-45°=45°。
15.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
线也偏向法线。大量实验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与光在介质中速度有关。据此,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
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
答案偏离
解析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即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在水中传播速度
慢;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在水中传播速度慢,
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则当光线从玻璃中斜
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又由题意可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玻璃中快,因此当光线从
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
1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B=120°,∠AOC=150°,请计算: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
角的大小为 。 8
答案 60° 30°
解析已知∠AOB=12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 60°,入射角也为 60°,则∠
AOM=90°-60°=30°,由∠AOM=30°、∠AOC=150°,则折射角∠CON'=150°-90°-30°=30°。
17.超声碎石已广泛用于医疗上,超声波斜射入人体后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实验表明:超声波由
空气斜射入人体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进行超声碎石时,超声波进入人体时,其入射点应在
(选填“O 点的左侧”“O 点的右侧”或“O 点上”)。
答案 O 点的左侧
解析由题知,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由空气进入人体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故入射点应在 O 点左侧。如图所示。
18.(2019·云南)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 ABC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9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①作 A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②
作 B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B';③作 C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C';④用虚线连接 A'B',B'C',A'C',则
△A'B'C'就是△ABC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19.(2019·湖北咸宁)用激光器发出一束光,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 O,结果在水平屏幕 MN 上出现
两个光斑,其中一个光斑在 A 点,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确定另一个光斑 B 点的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入射点 O 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画
出反射光线 OB。
能力提升
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 放在平板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
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 ON 转动。
(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10
(2)如图乙,以法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此时反射
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答案(1)粗糙的 (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不发生
解析(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
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以法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
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由于入
射光线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反射光线的位置也不发生改变。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 (选填“前”
或“后”)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 B 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 A”或“蜡烛 A 的像”)。
(3)实验时将蜡烛 A 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前 蜡烛 A
(3)不变
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 A 的像和蜡烛 B 重合,既能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
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
小关系时,蜡烛 B 替代的是蜡烛 A。(3)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位置无关,故像
的大小不变。
22.(2019·江苏泰州中考)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11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 P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
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 AO 方向射
向水面上的 O 点,光在水中沿着 OB 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
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 (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当光沿着 NO 方向射入时会沿 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答案(1)向左移动 会 烟雾 (2)在同一平面内 减小 0
解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 P 点,形成
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也说明光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
他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一些烟雾。(2)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
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
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夹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说明入射角减小,折射光线靠拢法线,说
明折射角也减小;当光沿着 NO 方向射入时会沿 ON'方向射出,此时光线垂直入射不改变传播方向,则
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等于 0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