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与练习(共31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与练习(共31套)》 共有 3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题训练(一) 专题一至专题六 ‎                  ‎ 一、[2018·海淀区一模]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5分)‎ ‎1.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    》,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2分) ‎ ‎2.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6分)‎ ‎(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⑥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 C.管中窥豹    D.自欺欺人 ‎①一位书生偶然听说,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树叶,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 ‎②书生于是整天在树下观望,当发现一只螳螂正悄悄躲在叶子后伺机捕捉知了时,他连忙去摘那片叶子。‎ ‎③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跟地上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辨认不出来。他便用衣服包了很多落叶带回家。‎ ‎④书生拿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遍遍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老老实实答道:“看得见。”‎ 32‎ ‎⑤后来,他的妻子被纠缠得厌烦极了,随口哄骗了他一声:“看不见了。”书生听了大喜,拿起这片叶子,跑了出去。‎ ‎⑥书生奔到市场上,用叶子遮住脸意图偷盗,结果被押送官府。县官听后不禁大笑,感叹道:“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义的一项是 (  )(2分)‎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心齐,泰山移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仰之如泰山北斗 ‎3.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4.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5分)‎ ‎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 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①    》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②      ,‎ ‎③      ”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④        ,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⑤        ”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满怀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 二、[2018·东城区二模] 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8分)‎ ‎1.(1)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图就是这幅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     (字体)。(1分) ‎ 32‎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5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行文太单调了!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2分)‎ ‎  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20:15战胜五班,八班以28:6战胜①四班,二班以28:22战胜②十班,三班以38:37战胜③七班,六班以40:38战胜④上届冠军九班。‎ A.力挫  B.轻取  C.险胜  D.击败 ‎①    ②    ③    ④    ‎ ‎3.去年,小王同学因身体不好,没能参加中考。今年,随着中考临近,他精神压力很大,还写下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年年失望年年望,时时难熬时时熬。”请你保留上联,巧改下联,以达到劝勉的目的。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日日更新日日新 B.天天悲伤天天伤 C.事事难成事事成 D.月月难过月月过 ‎4.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同学们互赠留言。请你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1分)‎ 32‎ ‎  亲爱的朋友,毕业是友谊的起点,愿未来彼此挂牵,互相惦念。让我们肩并肩站成勇敢,心贴心生出温暖,           。 ‎ 三、[2018·朝阳区一模]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0分)‎ ‎1.上图是对“信”字的解说。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 (  )(2分)‎ A.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 ‎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后面小题。(4分)‎ ‎(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丿(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分) ‎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4分)‎ 32‎ ‎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ào)    秘。②提起来让人(shù)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⑤不止“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抡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到底,皆在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奥/树   B.奥/竖 C.懊/竖   D.懊/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2分)‎ ‎ ‎ ‎ ‎ 四、[2018·通州区一模改编]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4分)‎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4分)‎ ‎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纵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 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 ‎ 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和    。(填序号)(2分) ‎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径通幽 ‎(2)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②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32‎ 提示 ‎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        ,享誉世界 ‎ 下联:燃灯塔        ,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4分)‎ ‎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文段中的横线处。(2分)‎ ‎①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②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 ‎ ‎ ‎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32‎ 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    》,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                            。(2分) ‎ 五、[2018·延庆区二模] 学校组织初三同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学校印发的参观手册上有下面一段话。‎ 请你阅读这段话,完成下列小题。(12分)‎ ‎1.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① (成就 成果)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众多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 ② (成就 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我国辉煌的创新成就让人民倍感zhèn(  )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点 B.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横 C.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点 D.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横 ‎(2)文段中填入□中的标点和括号中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逗号/震 B.逗号/振 C.分号/震 D.分号/振 ‎(3)文段中填入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 (  )(2分)‎ A.成就/成果 B.成就/成就 32‎ C.成果/成就 D.成果/成果 ‎(4)文段中前四句话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 ‎ ‎ ‎ ‎2.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同学们结合科技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创作了一副对联。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文字介绍和图片选出合适的上联 (  )(2分)‎ ‎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A.新馆建筑如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深寓意 B.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C.新馆建筑鲁班锁巨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D.新馆建筑如积木相咬合,解锁探秘深寓意 ‎3.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 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 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 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 六、[2018·大兴区一模]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4分)‎ ‎  ①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 32‎ ‎  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í)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  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  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疏散sǎn 轻重(jí)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B.疏散sǎn 轻重(jí)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C.疏散sàn 轻重(jí)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D.疏散sàn 轻重(jí)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2.根据材料,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句子修改: ‎ ‎ ‎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32‎ ‎《寒食帖》‎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分)‎ A  B  C  D 上联:       下联:     ‎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释] 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 ‎ ‎ ‎ ‎ ‎ 七、[2018·怀柔区一模] 在我国,竹子倍受人们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竹文化,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就是“中国竹文化”。‎ 32‎ 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探究任务,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5分)‎ 任务一 了解“竹”的造字本义 ‎  《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古代造字,“草”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竹的造字本义:空心,有结,长笋。也指“竹简”。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所以作为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和乐器、竹器以及记载文字的东西有关。草的造字本义:百卉也,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作为部首,从“草”的字大部分与草木有关。‎ ‎1.根据任务一探究的结果,判断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书藉 万籁俱寂  B.萧瑟 功亏一篑 C.编纂 名列前茅  D.落第 一筹莫展 任务二 了解“竹”的生长过程 ‎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楠竹”,又称“毛竹”。毛竹在最初的四年里只长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蹿升,仅6周的时间就发生了不可思yì(  )的变化,可以长到15米,多棵竹子很快就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之前的四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它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深深地扎根,坚持着,等到时机成熟,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2.阅读任务二的内容,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2分)‎ A.第四行加点字“蹿”的正确读音为“cuàn”。‎ B.括号处应填写的汉字为“议”,“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这里形容毛竹六周内生长的速度快,让人感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C.第五行画线词语“郁郁葱葱”中“郁郁”形容竹林茂盛的样子。‎ D.第七行斜体字“延”的第四笔是竖折;最后一行斜体字“及”的第一笔是撇。‎ ‎3.下列成语概括上文毛竹的成长历程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厚积薄发   B.成竹在胸 C.蓄势待发   D.养精蓄锐 任务三 了解“竹”的文化内涵 ‎  ①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样的美誉古已有之。②唐代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雨后的山村、清新的空气、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泉流、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莲丛中晚归的渔舟,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④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⑤诗人把它们写进诗里,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 ‎4.语段第②句横线处缺少标点,语段后两句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依次添加和修改。(3分)‎ 横线处添加的标点是: ‎ 句子修改:   ‎ 32‎ ‎5.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驻人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对联来勉励自己。下列是两组关于竹的对联,请你任选其一,将其补充完整。(2分)‎ A.上联:石头解性真吾友 下联:      是我师 ‎ B.上联: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 下联:竹可折而不可      ‎ 选择:    (填字母序号) ‎ 下联:         ‎ ‎6.郑板桥一生酷爱竹,他的书画作品也往往与竹有关。请你欣赏下面的这幅作品,从笔画、章法、结构、内涵等方面说说这幅作品中书法的特点。(1分)‎ 书法特点:  ‎ ‎7.通过探究竹的文化内涵,同学们感受到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已然相融,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所在。竹子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虚心进取、高风亮节、刚直不阿、雅然脱俗等美德的生动写照。在你读过的名著《①   》(填作品名称)中,②                (人物及其情节),表现出竹一样的③           (精神品格)。 (3分) ‎ 八、[2018·丰台区一模] 基础与运用(15分)‎ ‎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8分)‎ ‎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 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 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32‎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2分)‎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  “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①      ”,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②      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 ‎2.为了呈现历代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32‎ ‎ 《熹平石经》(东汉蔡邕)  《宣示表》(三国钟繇)   ‎ ‎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古诗四帖》(唐张旭)   ‎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燕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①《      》一书中去,理由是②                  。(2分) ‎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  ①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③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3分)‎ 32‎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  ‎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  ‎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 ‎ 九、[2018·西城区一模] 基础与运用(16分)‎ ‎  暮春时节,学校举办“春光作伴好读诗”系列活动。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 ‎  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关于《诗经》的一段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问题。‎ ‎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xù(  )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① 。 ‎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② 。 ‎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yuán(  )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 ③ 。 ‎ ‎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    了我们的血脉,    着我们的容貌,    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iè)‎ B.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í)‎ C.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í)‎ D.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iè)‎ ‎2.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b.《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c.《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①a ②b ③c B.①a ②c ③b C.①c ②a ③b D.①b ②a ③c 32‎ ‎3.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塑造  淬炼  融入 B.融入  淬炼  塑造 C.融入  塑造  淬炼 D.塑造  融入  淬炼 ‎4.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春光大不同,看      ,抱荷无与青山老 ‎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 A.雨雪霏霏  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  把盏犹吟名士多 C.杨柳依依  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  掩卷常思绿水绕 ‎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均出自《诗经》,这些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得之,不必洋洋得意;失之,不必耿耿于怀。‎ B.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他感到十分遗憾。‎ C.他违反了校规,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山之石,我们要引以为戒。‎ D.上回蒙他相助,我才渡过难关。这次我投桃报李,定要助他一臂之力。‎ ‎6.请将《蒹葭》的诗句补充完整,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之美。(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2‎ ‎7.2017年9月,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诗经里”开园迎宾。小镇的建筑、景观等名字都富有“诗经”特色,如“国风广场”(右图)“关雎小巷”等。请你为园中某建筑或景观(亭子、池塘等),起一个具有“诗经”特色的名字,并说明理由。(2分)‎ ‎ ‎ ‎ ‎ ‎ ‎ ‎8.下列关于儒家经典著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十、[2018·朝阳区二模] 基础与运用(13分)‎ ‎  小小的名字有着大学问,它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闪烁着民族的智慧,是窥探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意思要相应,通常构成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如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字子渊,渊就是回旋的水。又比如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点,是小黑点,皙,泛指白色,点和皙意思正好相反。东吴名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瑾和瑜都是美玉,名、字相应。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叫夏瑜,暗指“鉴湖女侠”秋瑾,夏和秋都是季节名,瑜和瑾是同义词,堪称 ① 。 ‎ ‎  古人的名和字各有其用,使用中也有自己的原则[甲]自称己名是谦称,称人之字是尊称。 ②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字翼德。长坂桥上,他面对曹操的大军,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乙]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这是何等的(háo)壮!难怪曹军闻之,无敢近者。 ‎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冠礼(guān)  豪 32‎ B.冠礼(guàn)  豪 C.冠礼(guān)  毫 D.冠礼(guàn)  毫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相得益彰 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B.相得益彰 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名 C.匠心独运 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名 D.匠心独运 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3.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甲]冒号   [乙]逗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句号   [乙]叹号 D.[甲]冒号   [乙]叹号 ‎4.同学们依据《三国演义》中许攸见曹操的片段排演话剧。结合古人用名、字的原则在剧本[甲][乙]处补充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许攸见曹操 人物 许攸,字子远。曹操,字孟德。 前情 袁绍不听许攸之言,借故囚禁许攸全家。许攸走投无路,决意降曹。曹操听说许攸到来,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拊掌欢笑,先拜于地。 许攸 (慌扶起曹操)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曹操 公乃[甲]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许攸 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 曹操 [乙]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 A.[甲]操   [乙]攸 B.[甲]孟德  [乙]攸 C.[甲]操   [乙]子远 D.[甲]孟德  [乙]子远 ‎5.下面是某同学为两位古人设计的名片,请你将名片补充完整。(3分)‎ 32‎ ‎①    ②       ③       ‎ ‎6.古典小说中,人物的绰号往往能体现其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鼓上蚤时迁……这些人物都出自《      》,作者是    。(2分) ‎ 十一、[2018·海淀区二模] 基础与运用(15分)‎ ‎1.请你欣赏下面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1)~(2)题。(3分)‎ ‎(1)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     。 (1分) ‎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大气。‎ B.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2.树文明礼仪之新风,立诚实守信之根本,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某校学生会组织学校多个社团,开展“知礼守信——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拟写的一则倡议书,请你完成(1)~(3)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32‎ ‎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仪态,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yùn);“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要我们“勿自欺”“勿欺人”,这是做人之根本。知礼守信,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  知礼守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崛起的希望。①作为校园主人,我们应当遵守文明礼仪,弘扬诚实守信之风;②我们要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文明和谐。‎ ‎  为此,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相互尊重,谦和恭谨;注重仪容,衣着整洁;心平气和,沉稳专注;彬彬有礼,端庄大方。‎ 二、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三、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诚信处事,一诺千金;诚信考试,严谨求真。‎ ‎  同学们,我们要让知礼守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每个学子修身律己的行为准则。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文明中学生的新篇章!‎ 校学生会 ‎2018年6月2日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加点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彬彬有礼(bīng)  底蕴  “弘”字是6画 B.彬彬有礼(bīn)   底蕴   “弘”字是5画 C.彬彬有礼(bīn)   底韵   “弘”字是6画 D.彬彬有礼(bīng)   底韵   “弘”字是5画 ‎(2)有人根据倡议书中画曲线句子的内容,对“礼”的内涵依次做了高度概括。下列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雅/净/静/敬 B.敬/净/静/雅 C.静/敬/净/雅 D.雅/静/净/敬 ‎(3)第二段①②两处画线句,有一句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句子序号:    ‎ 修改: ‎ ‎ ‎ ‎3.在学生会的号召下,各学生社团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请你走进话剧社、文学社参与他们的活动。(4分)‎ ‎(1)话剧社的同学针对“知礼守信”这一活动主题,精心编排了一场话剧《曾子避席》。下面是该话剧剧本中的一个选段,台词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32‎ 孔子和众弟子坐于席上论道,曾子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侧身面向曾子):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人们,人们就能和睦相处,你知道这德行和理论是什么吗?‎ ‎〔曾子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 曾子(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明,还没有领悟到。先生,您有什么愚见请不吝赐教。‎ ‎ ‎ ‎ ‎ ‎(2)文学社同学想拟写一副宣传“知礼守信”的对联,请你根据上面的剧本、下面的文字与图片,协助他们完成下面这副对联,选出恰当的一项 (  )(2分)‎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上联:尊从师礼,曾子   ①    ‎ 下联:   ②   ,商鞅立木示诚 ‎ A.①避席问道  ②信守诺言 B.①避席问道  ②一诺千金 C.①避席之礼  ②一诺千金 D.①避席之礼  ②信守诺言 ‎4.在学校德育处的主导下,学生会准备在期末考试时设置“诚信考场”。这一举措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许多班级决定积极践行“守信”之道,向德育处递交了申请。你所在的班级被批准为首批“诚信考场”试点班,请你帮助宣传委员写一则宣传语,在考试时张贴在墙上。(2分)‎ ‎ ‎ ‎ ‎ 32‎ 十二、地铁是城市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为现代城市新名片,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请你阅读下面北京市地铁图的部分截图,根据要求,完成问题。(7分)‎ ‎1.李京京同学家住地铁8号线附近的永泰庄,她准备早上到天安门城楼前看升国旗仪式,天安门城楼距离地铁天安门东站最近,怎样乘车最快捷? (2分)‎ ‎ ‎ ‎ ‎ ‎ ‎ ‎ ‎ ‎2.假如你是李京京同学,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冉冉升起,有怎样的感触?请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2分)‎ ‎ ‎ ‎ ‎ ‎ ‎ ‎3.李京京同学看完天安门城楼升国旗仪式后,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瞻仰,她看到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抗日敌后游击战、           、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请在横线处分别填写出三个浮雕名称。(3分) ‎ 十三、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 ① !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 ② ,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 ③ ,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32‎ A.渗透(shèn) 燥动 B.屏息(bǐng) 欢腾 C.亲昵(ní) 晨曦 D.刹那(shà) 问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染上/徘徊  B.盖上/徘徊 C.盖上/盘旋  D.染上/盘旋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十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1.[2018·西城区二模]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甲图是清华校园碑刻作品,乙图是书法作品。请你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任选一幅进行点评。(2分)‎ 甲          乙 ‎2.谜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解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谜面中的提示,减去有关字的偏旁、部首或笔画,从而解开谜题。请运用这种方法猜谜语,并做出解析。(2分)‎ 例:雾散之后冰消融(打一节气)‎ 谜底:雨水 解析:“雾”字散去下半部分,剩下“雨”;“冰”消融之后即为“水”。‎ 人离其位心别愁(打一节气)‎ 32‎ 谜底: ‎ 解析: ‎ ‎3.请从下列诗歌题目中选取一个,与上联相对,写出下联。(2分)‎ ‎《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上联: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联: ‎ 十五、某中学初三(2)班开展“畅游敖包”语文综合性活动,请你加入活动并完成任务。(4分)‎ 材料一 ‎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传统民俗——祭敖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抢救、保护、发掘敖包文化,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中,有个句子的词序不恰当,找出这个句子做合理的调整。(2分)‎ ‎ ‎ ‎ ‎ 材料二 伊克敖包坐落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千亭山之巅。它以鄂尔多斯敖包的造型为设计理念,结合苏勒德与禄马风旗,‎ ‎     地再现了鄂尔多斯敖包独特的文化个性。 ‎ ‎2.给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选填一个恰当的成语。(2分)‎ A.巧妙绝伦  B.美轮美奂  C.精巧绝伦 32‎ 参考答案 一、‎ ‎1.济南的冬天 骆驼祥子 ‎[解析] 考查对著名作家作品的掌握。平时要对著名作家作品加以积累记忆,才能轻松应对。‎ ‎2.(1)AC (2)C ‎[解析]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AC两项不符合。(2)C项“泰山”指的就是泰山,ABD三项都是比喻义。‎ ‎3.B [解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故B项用在此处不恰当。‎ ‎4.①左传 ②会当凌绝顶 ③一览众山小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析] 本题为情境默写题,答题时据情境填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凌”“览”“酣”几个字要书写正确。‎ 二、‎ ‎1.(1)行书 (2)D ‎[解析]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行书书写时比楷书舒展,流畅。所以选D项。‎ ‎2.①B ②D ③C ④A ‎[解析] 此题比较容易,主要是看比分来确定使用的词语。如“28∶6”肯定用“轻取”。“28∶22”可用“击败”。“38∶37”肯定是“险胜”。“40∶38”可用“力挫”。‎ ‎3.C [解析] 上联是“年年失望年年望”,下联可选“事事难成事事成”。选择原因:这样可以达到劝勉的目的。“事事难成事事成”强调了后半句“事事成”,且也符合上联的结构,词性与上联构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BD项悲观。A项离上联表意太远。‎ ‎4.示例:手挽手撑起明天 ‎[解析]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例句“肩并肩站成勇敢”的句式结构。“肩并肩”同一个字出现两次。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三、‎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项的“信”解释为诚信。B项的“信”解释为相信。C项的“信”解释为随意。D项的“信”解释为信息。故选A。‎ 32‎ ‎2.(1)行 四 (2)C ‎[解析] (1)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体例的分析。常见书法体例,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根据对书法体例的了解,两幅作品都属于行书。“必”字的笔画:点、卧钩、点、撇、点。故是第四笔。(2)本题考查学生对行书特点的分析。C项,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是对“颜体”的评价。故不正确。‎ ‎3.(1)B ‎(2)序号:④⑧ 修改:第④句:“妙手回春”改为“真不二价”。第⑧句:删去“能否”‎ ‎[解析] (1)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第一空分析“奥”和“懊”,“懊”从“心”旁,应该是“懊悔”的“懊”。故排除CD项。第二空根据句意分析,应该是把大拇指立起来,故应是“竖”字。(2)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第④句匾额内容的修改相对较难。第⑧句的病因是两面对一面,结合语境意思理解,可删去“能否”。‎ 四、‎ ‎1.(1)② ④ (2)①‎ ‎[解析] 考查对汉字中的多音字的掌握。区别多音字的读音,最主要的方法是据义定音。“几”读音有两个:“jǐ”,几个、几何;“jī”,几乎。读“jǐ”时,常用来询问数量多少,表大概。“曲”字有两个读音:“qū”和“qǔ”。读“qū”时意思是弯转,与“直”相对;不公正,不合理;弯曲的地方;偏僻的地方。读“qǔ”时意思是能唱的文辞,一种艺术形式;歌的乐调。句子“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与“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相对应。故选①句。‎ ‎2.沟通南北文化 高耸入云 ‎[解析] 上联从提示句子“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下联从提示句子“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中提炼出与上下联相应位置短语类型相一致的句子即可。‎ ‎3.(1)A ‎(2)示例:通惠河既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又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解析] (1)“(公元1292年)”应放在“至元二十九年”后,“北”的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故选A。(2)文段前半部分内容讲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后半部分写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应该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既……又……”。‎ ‎4.C ‎[解析] A项,草书是“狂放不羁”;B项,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D项,楷书“棱角分明、端庄大方”;行书特点是“洒脱俊逸”,此幅书法作品是行书。‎ ‎5.朝花夕拾 示例: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解析] 由《旧事重提》可知这部作品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鲁迅作品的“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部作品隐含的意思是: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在晩年回忆起来。‎ 五、‎ ‎1.(1)C (2)D (3)A ‎(4)示例:第四句话中“创造”改为“影响、推动、加快、促进”等。‎ 32‎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以及汉字的笔顺。“载”在表示“装载”这个意思时应该读四声,所以首先排除AD;“母”的笔顺应为:竖折、横折钩、点、横、点,第三笔是点。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字形的掌握。“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总领下文的三个分句,所以方框内应该填分号;“振奋”指振作精神,奋发努力。故选D。(3)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成就”指取得的成绩,用在①处比较恰当;“成果”指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用在②处比较恰当。故选A。(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搭配不当,应该把“创造”改为“加快”等。‎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由题干中的“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可知新馆建筑的形状,排除AD;再由下联中的“若繁星”可知应该对应“如巨锁”,这样结构才一致,所以选B。‎ ‎3.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B项的表述有误,“感叹”不是一种修辞方法,这句话并没有运用修辞方法。‎ 六、‎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笔顺。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可据义定音,“疏散”意思是把集中的或稠密的分散开。所以念“sàn”。字形为“轻重疾徐”,疾徐:快慢。不能写作“急”。笔画应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乃”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书法的顺序。根据材料可知先从基本点画开始,再学习结体,最后是章法布局。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体,成于整体布局,美于风神气韵,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展美于流变之中。‎ ‎3.“不仅失去了旋律”中“不仅”改为“但(是)”。‎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第②段画线句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所以就要把“不仅”改为“但(是)”。‎ ‎4.; 、‎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处正好是并列的两个层次,所以用分号。乙处属于较小的停顿,因而用顿号。‎ ‎5.D [解析] 本题D项“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错,这是形容草书的语言,指草书狂放,整体气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苏轼的《寒食帖》是行书。‎ ‎6.上联:C;下联:A(或上联:D;下联B)‎ ‎[解析] 首先要认准字形。ABCD依次是“平畴交远风”“高雪夕阳山”“明月照积雪”“孤烟寒色树”。然后根据对仗的规则来判断。如“明月照积雪”与“平畴交远风”都是主谓宾结构,应为一副对联,再根据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确定上下联。‎ ‎7.行书,宋江的诗是他被刺配江州、醉酒后一气呵成的,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之作。行书运笔节奏较快,自由灵活,适合反映宋江当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内心世界。‎ 32‎ ‎[解析] 题干要求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这需要对当时宋江写诗时的背景进行了解后再作答,也就是用所谓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和对整首诗的主题思想的把握来推测宋江使用的是哪一种书体。‎ 七、‎ ‎1.A [解析] 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书藉”应为“书籍”。‎ ‎2.A [解析] 考查字音、字词,笔顺。A项“蹿”应该读“cuān”。‎ ‎3.B ‎[解析] 考查根据文段内容,选择不恰当的成语。“成竹在胸”的意思是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4.。 第⑤句修改为: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解析] 考查标点符号和病句修改。第②句是一句诗的完结,用句号。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后面加上“的愿望”。‎ ‎5.A 竹子虚心(是我师) 或:B (竹可折而不可)辱之节 ‎[解析] 考查对联补写。A写出和石头的特性相对应的竹子的特性,虚心。B和不改变颜色相对应的竹子的特性应为不改变气节。‎ ‎6.粗细相间、浓淡相间、瘦硬清寒。‎ ‎[解析] 考查对书法作品特色的鉴赏能力。这幅作品中的字体属于行书,画作和字体相得益彰,把竹子的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7.①红岩 ②江姐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毫不畏惧 ③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解析] 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力,范围较广,选出符合其中一个特性的熟知人物即可。‎ 八、‎ ‎1.(1)C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注音、笔顺。“拓”意为“印下来”时,读“tà”,排除AD。“祈”读“qí”。“辰”的第二笔是“撇”。所以选C。‎ ‎(2)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简单:指不复杂;头绪少;也指草率;不细致、平凡等。语境是“不复杂”,第①处应为“简单”。简要:简单扼要。一般形容文章,不合语境。性命攸关:指生死存亡的关键。合乎“大事”的语境。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不合语境。‎ ‎(3)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与理解。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和用法不同,学生平时复习时要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①桃园三结义 ②结果(结束)‎ ‎[解析] 这是文化常识与词语理解综合考查题,第①空考查《三国演义》中的文化知识,第②空考查“结”的语境含义。结合语境写出表示“有始有终”的含有“结”的词语即可。‎ ‎2.A [解析] 本题考查书法鉴赏。A项错误,并不是蔡邕创制汉隶。‎ 32‎ ‎3.(1)①《鲁滨孙漂流记》 ②插图描绘的是流落荒岛的鲁滨孙和“星期五”在海边造独木舟的情景 ‎[解析] 本题以图画形式考查名著知识。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理解试题要求和插图的内容,然后依据试题要求解答。‎ ‎(2)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 虎妞泼辣,有爱有恨了一生 九、‎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为辨析选择题,考查重点是音似形近字。“绪”指情绪。“缘自”顾名思义是指缘由来自哪里,也就是一样事物的起因是什么,有原因结果的意思。“源自”是指一件东西来源于哪里。‎ ‎2.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知识和语言得体。从“诗书”“家国”“日常”几个关键词可以对应出顺序。①处语段讲的是“诗书”,②处语段讲的是“日常”,③处语段讲的是“家国文化”。‎ ‎3.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依据试题要求并且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正确理解每组词语的含义,然后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对照语境答题。“血脉”应该用“融入”,排除AD项,“容貌”应用“塑造”,所以选C。‎ ‎4.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和文化知识。首先应正确理解对联的内容,揣测画线处含义,然后比较四个选项,选出恰当的一项。“春光”对应“杨柳”,而“雨雪霏霏”指下雪的冬天;“老”是形容词,对应“多”。‎ ‎5.C [解析] “他山之石”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此处语境不符。‎ ‎6.白露未晞 在水之涘 ‎[解析] 本题考查《蒹葭》的直接默写,平时积累与结合上下文联想,是默写的关键。‎ ‎7.示例:‎ 取名:小雅诗社。‎ 理由:“大雅”“小雅”是《诗经》中诗歌的一种类型,用“小雅”给小镇诗社命名,既符合诗社特点,也体现了《诗经》特色。‎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与文学文化知识。首先要读懂试题和图片的内容,正确理解文字和图片的情景和意境,然后结合《诗经》中的内容,为园中某建筑或景观(亭子、池塘等),起一个具有“诗经”特色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8.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知识,A项“‘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表述错误。“国风”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其主要内容: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②对劳动的讴歌。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 十、‎ ‎1.B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考查声调,字形考查形似字。“冠”当“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时读“ɡuān”;当动词表示“戴(帽子)”或“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一”或“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称谓)的意思以及名词表示“冠军”或“第一名”的意思时读“ɡuàn”。“毫”下面是“毛”,表示长而尖的毛或者微小;“豪”表示气魄大,所以用“豪”。‎ ‎2.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古代文化知识,为填空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考查近义词辨析,古代文化知识主要考查古人对名与字的讲究。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匠心独运,意为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借以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根据意思很容易区分。根据前一句“自称己名是谦称,称人之字是尊称”自称一般说自己的名字,表示谦逊,而特殊情况也会称自己的字,表达出不同的气势,故选D。‎ 32‎ ‎3.D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逗号、冒号、句号、叹号四种常用的标点符号。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并且联系平时的知识积累加以发挥。甲处为解释说明下面的情况,乙处表达强烈的感情。‎ ‎4.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根据“自称己名是谦称,称人之字是尊称”可以推断出答案。‎ ‎5.①宋 ②会当凌绝顶 ③一览众山小 ‎[解析] 本题以情景图片的形式考查名人朝代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平时熟背课文上要求背诵的诗文,结合图片的情景,就不难解答。‎ ‎6.水浒传 施耐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为填空题,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准确填写古典小说名和作者名字。‎ 十一、‎ ‎1.(1)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2)D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张迁碑》选帖。掌握隶书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重要因素。‎ ‎2.(1)B (2)B (3)② 修改:把“创建文明和谐”改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解析] 第(1)题考查字音、字形、笔画方面的知识。底蕴,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内情,底细;事情的内涵。底韵:表示某种事物的独特之处,魅力之所在。第(2)题考查字词得体,要结合倡议书的语境来判断。第(3)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第②句成分残缺。‎ ‎3.(1)您有什么愚见请不吝赐教。‎ ‎(2)A ‎[解析] 第(1)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愚见”是谦辞,用于自己的意见或者见解。第(2)题考查选用对联,联系剧本,文字与图片从词性相对、意思相符的角度分析即可。‎ ‎4.示例:与诚信携手同行,与舞弊挥手作别;考试是学习的检阅,更是诚信的考验;以实力争取优异成绩,以诚信展现良好学风;让舞弊远离校园,让诚信常驻心中。(内容围绕“诚信”;体现“考场”“考试”的情境)‎ ‎[解析] 本题考查写宣传语,为语言表达应用难度较大的试题。依据试题的要求和提示,“守信”是拟写宣传语的主旨,应该围绕“守信”,体现“考场”“考试”的情境。‎ 十二、‎ ‎1.从地铁永泰庄站上车,到鼓楼大街站换乘2号线,再到建国门站换乘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或:再到复兴门站换乘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 ‎[解析] 首先要读懂试题要求和提示,“天安门城楼距离地铁天安门东站最近”为试题重要提示,然后依据这个提示解读地铁图答题。‎ ‎2.示例: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感到特别自豪,祝愿祖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解析] 依据试题要求,应立足试题提供的情景和当前热点话题来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3.武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解析] 试题材料是从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选取的,应结合学过的课文解答。‎ 十三、‎ 32‎ ‎1.B [解析] 本题考查形声字、易误读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A项,“燥动”的“燥”有误。“躁”与“燥”都为形声字,属于同音形似字,都读“zào”,应根据意思来辨别。“燥”意思是“干,缺少水分”;“躁”意思是“性急,不冷静”。“zào动”有“因急躁而行动”的意思,所以,应写作“躁动”。B项,正确。C项,“亲昵”的“昵”读音声调有误。把“ní”改为“nì”。D项,“刹那”的“刹”属于易误读字,应读作“chà”,“问侯”的“侯”应该为“候”。‎ ‎2.D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根据词语的意思联系语境进行分析。“盖上/染上”一组:“盖上”有“遮盖在上面”的意思;“染上”有“着色”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词语“红霞”“一层淡红色”可知,文中第一处括号里的词语用“染上”比较合适。“盘旋/徘徊”一组:“盘旋”有“指大致呈圆形地运动,也可指迂回绕圈儿”的意思;“徘徊”有“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一会儿拍翅向上”可知,文中第二处括号里的词语用“盘旋”比较合适。故应选D项。‎ ‎3.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联系上下文词语进行分析。①处,上文“小点越来越大”,与“是雪白色的水鸟”相连,“定睛一看”与“居然”联系紧密。所以填“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联系②处前面的“俯身向下”可知,先填“轻轻掠过水面”;联系③处前面的“一会儿拍翅向上”可知,后填“飞到芦苇荡尖”。故答案应为A项。‎ 十四、‎ ‎1.选甲:隶书方劲厚重,古拙雄浑,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表现的坚毅厚重的内涵相切合。‎ 选乙:行书飘逸率性,行云流水,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包容万物,气势磅礴的内涵相切合。‎ ‎[解析] 这道试题为书法鉴赏综合性试题,要求考生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任选一幅进行点评。试题有两个关键词:“书体”“内容”,一个关键句:“任选一幅进行点评”,也就是说考生应从甲乙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同时点评“内容”和“书体”。‎ ‎2.谜底:立秋 解析示例:“位”字离了“人”是“立”,“愁”字别了“心”即为“秋”。‎ ‎[解析] 本题考查猜字谜语。有借字法,即借用其他字交代谜底。写义法,用叙述或同义词代替的方法揭示谜底或组成谜底的字(有时是组字部件)的含义。笔画交代法,抓住谜底的笔画特点交代谜底。综合法,前面所讲的几种方法均是单一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通常在谜面中出现最多的还是综合法,即以上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此题属于借字法中的离合法:拆开一个字组成谜底。‎ ‎3.示例一:游山西村,陆放翁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二:过零丁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登飞来峰”动宾结构,“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整体上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内容上“王安石”是文学家,“登飞来峰”是其作品。拟下联一定要符合以上要求。‎ 十五、‎ ‎1.发掘、抢救、保护敖包文化 32‎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排列顺序,这是三个动词,先后顺序的排列是考查的重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敖包文化”首先“发掘”出来才会促进文化认同感,对于被破坏或遭冷落的“蒙古族传统民俗——祭敖包”要进行“抢救”,最后才谈得上“保护”。‎ ‎2.A [解析]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用于形容敖包建筑不合适。“精巧绝伦”是指精致巧妙而无与伦比。“巧妙绝伦”是指方法和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强调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敖包作为鄂尔多斯市独特文化的象征,体现的是人工设计的巧妙和技术的高超,故而选A。‎ 3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