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复习专题课件训练(共60套江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复习专题课件训练(共60套江西版)》 共有 6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训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8·南昌第二次调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村 行①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⑤似吾乡。 [注释] 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 时期的产物。②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 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原树:原野上的树。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 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 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 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 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 二、[2018·高安三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社 日 [宋]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2 [注释] 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 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 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 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中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练,用典贴切,感情真挚。 三、[2018·赣州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答张十一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⑤,莫令炎瘴⑥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⑦一半加。 [注释] ①张十一:人名。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的作品。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④恩波:谓帝王的恩泽。⑤死所:死的地方。⑥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⑦霜毛:白发。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抒情。 B.诗歌首联勾画出了春江明净、春山空阔、人烟稀少的空寂景象。 C.诗歌颔联写竹子长得蓬勃,花开得鲜艳,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D.诗歌后四句是写诗人想到皇恩未报,头发都愁白了。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四句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竞”与“闲”两个词语传神生动。 C.诗中景物体现了“闹”和“闲”的特点。3 D.诗歌含蓄深沉中透露出了压抑激愤的情感。 四、[2018·泰州姜堰区一模改编]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金城北楼①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 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 道理。④更:经历。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见之景,“满晴空”“胜画”不仅写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 D.“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独特的边塞诗,前四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 B.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的“满”字,用词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开阔壮丽的景象,也是哀景衬乐情手法的生动体现。 C.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 D.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 五、[2018·随州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 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C.末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4 D.全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看似写梦,其实是为了含蓄地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表达自己言外之意。 B.第二句描写的是现实之景,“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百种花”,表明时节是春天。 C.第三句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D.全诗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六、[原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淇上送赵仙舟① [唐]王维 相逢方②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③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④,望君犹伫立。 [注释] ①题目,一作《河上送赵仙舟》《齐州送祖三》。②方:刚刚。③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 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④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遥:远离。此句意为:刚解开船缆绳,船就急速顺流 而下。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逢方一笑”中的“方一笑”表明诗人此次与朋友重逢相聚的时间很短暂。 B.“荒城复愁入”是诗人的想象:到达目的地后,朋友祖三独自一人满怀愁情地进入一座“荒城”。 C.诗歌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时间(日暮)和地点(长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江岸,眺望朋友远去的情景,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逢之“笑”和相送之“泣”鲜明地衬托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谊。 B.“解缆君已遥”,体现了船行之快,更照应了前句“长河急”之“急”。 C.诗歌前面三联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悲伤之情。 D.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明白如话。 七、[原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山园小梅 [北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②水清浅,暗香浮动③月黄昏。5 霜禽④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⑤断魂。 幸有微吟⑥可相狎⑦,不须檀板共金樽⑧。 [注释]①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②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③暗香 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④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⑤合:应该。⑥微吟:低声地吟诵。⑦狎(xiá):亲近。⑧ 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奢华的酒杯。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的“独”“尽”二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 B.颔联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 有芬芳。 C.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D.尾联是说在赏梅中演奏乐曲,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 B.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描绘其倒映在水中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 传其神韵。 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颈联上句写“霜禽欲下”是虚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实写。 D.尾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 八、[原创]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听 筝①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②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③。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④洛阳城。 [注释] 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 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 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 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南陲海涯。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 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6 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 D.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B.“独”“空”二字,使诗歌意境分外凄清,渲染了离愁别恨。 C.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 D.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 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九、[原创]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即 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描写的是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初春时候。 B.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的印象。 C.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D.作者笔下的理想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和煦温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 B.“纵横”与“高下”为对,工稳恰切,构成一幅和谐匀称画面。 C.“草如积”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 十、[原创]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A.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山村的静谧。 B.“鸡鸣一两家”,写出山村的孤寂、荒凉,只有一两户人家。 C.“妇姑相唤浴蚕去”,既表现山村农事的繁忙,也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 D.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B.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诗的意境。 C.“浴蚕”是全篇的“诗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D.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人们“忙” 的气氛。 十一、[原创]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释]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会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变迁而归 于淡忘。 B.“中间消息两茫然”意指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 “茫然”之感。 C.“更为后会知何地”,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体现出他的向往之切、感慨之深。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 前风光。 2.下面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两联中,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这样的突接,能掀起波澜,把诗人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 感交集。 B.本诗通过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而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意在反衬出作者送 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8 C.“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表达了会合时的欢娱之情。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从全诗看,诗的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的后四句写景。 十二、[原创]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辋川①六言(其五) [唐]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 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 一词衬托出人烟稀少。 B.“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十三、[原创]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送梓州李使君①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③树杪(miǎo):树 梢。④橦(tóng)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 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9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 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 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是寄情。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十四、[原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清明即事① [唐]孟浩然 帝里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③聊代醉。 [注释]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里:京都。③茗:茶。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 盛唐时尚不多见。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藏着的愁楚情怀。 B.颔联中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蒙蒙新绿的初春图景。 C.颈联写诗人看着绿草青青的郊外,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愁绪一扫而尽,心情也变得愉悦了。 D.尾联写空堂独坐忆往昔,抒写诗人心中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开篇,全诗就营造了一种悲愁的氛围,奠定了凄清孤寂的基调。 B.作者对全诗进行全景式的描述,采用了动静结合、声色俱出的特写手法。 C.在诗中,作者的孤寂、愁思、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D.全诗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 自然却又于心不甘 的内心世界。 十五、[原创]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0 葛溪①驿 [北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②,一灯明灭③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④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 ①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③明灭:忽明忽暗。④行人:诗人自指。 1.下面为本诗首联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 A.驿站秋夜唱秋图 B.驿站秋夜难眠图 C.驿站秋夜行人图 D.驿站秋夜病卧图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B.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C.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D.尾联用对比手法,将疏桐鸣蝉和诗人的烦乱加以对比,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十六、[原创]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唐多令 [南宋]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 邓剡,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 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寄情山水之意、忧国伤时之痛、建功报国之志。 B.不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 D.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不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片“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明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暗写恼恨“西 风”使季节更换。 B.上片开头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倾吐了心中的亡国之痛。11 C.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 D.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用典,借历史上乌衣巷的兴衰,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更 深切地表达了对宋王朝覆亡的慨叹,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十七、[原创]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江城子① [北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②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③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①此为秦观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②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③便做:纵使。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之上片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抒发愁情别恨。 B.“西城杨柳弄春柔”是纯景物描写,意思是西城杨柳轻轻地逗弄着春天,并无其他深意。 C.“弄春柔”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 D.“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 2.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柳”“飞絮”既表明秋景逝去,又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B.“恨悠悠,几时休”两句照应了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两句。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D.这首词既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韶华已逝、漂泊离愁之情。 十八、[原创]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日(一说二日)。旧俗寒食节不 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词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12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词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表达出来。 B.本词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C.这首豪迈与婉约兼有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十九、[2018·九江一模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渔家傲① [宋]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比喻求取 功名的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写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 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 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三句,反衬自己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抒情,“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忽忆故人今总老”衬托自己已老。“茫然忘了邯郸道”运用了典故,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已生茫然之情。 C.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表明了作者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D.“时时自有春风扫”中的一个“扫”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春风人的动作、情感,呼应了“尘不到”,突出 了环境的清新、优雅。 二十、[原创]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① [北宋]苏轼13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②。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③,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 ①李公择:是苏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②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③凭仗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簌簌无风花自堕”,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飘落在地。 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二者皆为老朋友远行做铺垫。 C.“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描写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的情景。 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寂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 景。 2.下列对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词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 同病相怜,友情深厚。 B.“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了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C.“路尽河回人转舵”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暗示友人之间情谊深厚。 D.“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使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暗含希望朝廷召友 人回去的愿望。 二十一、[原创]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②,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③,催醉,鬼门关④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⑤,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⑥?戏马台南追两谢⑦,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⑧。 [注释] ①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是其在黔州贬 谪时所作。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②漏天:连阴下 雨,像天漏了一样。③霁:雨雪之止也。④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⑤气岸:气度傲岸。⑥华颠:白发。古人重阳节有簪 菊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⑦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⑧句 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因多日下雨被困屋中之苦,后三句写的是重阳佳节,久雨放晴,诗人畅饮狂欢之喜。 B.下片后三句借用典故,塑造出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14 C.从词中看,词人在重阳节做了乘船、饮酒、簪菊、作诗、驰射这几件事情。 D.词作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出词人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豁达胸怀。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漏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是水之状。 B.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衬托内心被贬的抑郁之苦、借酒消愁之困。 C.“几人黄菊上华颠”这一句运用反问,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 D.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表现词人虽身居恶劣环境,却具有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 二十二、[原创]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沁园春 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 [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②多事,检校③长身十 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④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 史公⑤。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 ①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偃湖:新筑之湖,时 未竣工。②教:令,使。③检校(jiào):巡视(拟松为兵)。④龙蛇影:松树影。⑤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 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以兵士、战马喻景,寓不甘投闲之志。 B.词的下片写山容磊落雍容,寄人事不堪之悲。 C.上片“正”字总领下文四句,前两句写水,后两句写新月。 D.“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隐含词人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驰”“欲东”等词语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的态势。 B.词的上片由近及远写山写水,山写得宏伟壮美,而水却写得清新疏朗,爽气逼人。 C.下片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磊落雍容的特点。 D.这首词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为词人 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15 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 “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的,先写群山,再写山峰。 2.B [解析] “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对诗歌的赏 析不正确。整首诗虽然在尾联处略显惆怅,但风格并不沉闷。 二、 1.D [解析] 颔联表达的意思是饮酒而无需有人作陪,醉酒而归却无甚带回给妻子,但来去逍遥,虽透露出贫寒之窘,却 愈显安贫乐道,有的是生活情趣,并无哀伤之情。 2.C [解析] 诗人以农事收笔,既给读者留下关于田园风光的无限遐思,表现的是躬耕田园,读书悦己,淡泊处世的志向。 三、 1.D [解析] 此处用了曲笔,并没有说头发愁白了,其中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 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2.C [解析]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 四、 1.D [解析] “怨无穷”写诗人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2.B [解析] 以乐景衬哀情,前面写的是开阔壮丽之景,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闷和为国家命运的担忧。 五、 1.D [解析]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四种意境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这正符合 “梦中作”的特点。 2.B [解析]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是虚景。 六、16 1.B [解析] 此句为实写,非想象之句。且“入荒城”非祖三而是作者。 2.C [解析] 并非都为直接抒情,如颈联为借景抒情。 七、 1.D [解析] 尾联是说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根本不需音乐的俗情来 凑趣。 2.C [解析] 颈联写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虚写。 八、 1.B [解析] 颔联中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 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 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2.A [解析]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 九、 1.A [解析] 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应该是春末或夏初时分。 2.D [解析] 诗题虽名“即事”,但从全诗所描写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及用词来看,决非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 而是遣词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之作。 十、 1.B [解析] “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显出山村之宁静、幽美,并非孤寂、荒凉。 2.C [解析] 全篇的诗眼并非“浴蚕”,而是“闲”,用“闲”衬忙,兴味尤饶。 十一、 1.A [解析] A 项中“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 长岁月的变迁而归于淡忘。 2.C [解析] C 项中“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 愁思。 十二、 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和诗句主题的把握。解题时根据要求,首先要明确王维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 人生态度,读完全诗,细细品味,可以知道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孤身静处,希望过上恬静安 适的田园生活。只有 D 选项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表达了安于清贫,追求过宁静生活的愿望。 2.C [解析] C 项,后半句正确,“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只是,并没有人物对比,诗人王维在此是 表达对颜回和陶渊明恬淡生活的向往。17 十三、 1.D [解析] 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勉励李使君以汉 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 2.A [解析] 开头两句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而不是实写。 十四、 1.C [解析] 作者的孤寂、愁思,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B [解析] 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了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 生动自然。 十五、 1.B [解析] 首联的意思是: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2.D [解析]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十六、 1.D [解析]这首词借秋意袭人来表达作者兵败被俘、丧家失国的伤感;借南京的萧条感叹人生的寂寞;借燕子飞入新巢, 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也借此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通过“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寄寓 了他对离乱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 2.A [解析]上片“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 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十七、 1.B [解析] “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易逝,又使人感春伤别。 2.A [解析] “杨柳”“飞絮”既表明春景逝去,又表达了漂泊无依、充满离愁别绪之情。 十八、 1.B [解析] 春水、春花 、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苦闷的。 2.D [解析] 全诗借景抒情,只有上片有“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十九、 1.B [解析] “尘”喻指世俗的纷扰。 2.C [解析]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闲适心情; 表现了他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有无限向往之情。 二十、 1.C [解析] 应当是“不忍打破这份静默的气氛”。 2.B [解析] “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说法无据。 二十一、18 1.C [解析] “乘船”为比喻,并且非重阳节所做之事。 2.B [解析] 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反衬内心忘怀得失的豁达胸襟,颇有傲岸之气。用环境艰苦反衬乐 观之情。 二十二、 1.C [解析] “小桥横截,缺月初弓”两句是写小桥,不是写新月。 2.B [解析] 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 缺月初弓”是近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