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下列有关物质的归类错误的是( )
3.兰州中山桥是黄河上游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桥梁,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 了提升这座已通行百年的铁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其整体抬高了1.2米。做桥梁的钢架属于( )
A.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4.质量相等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Fe B.Al C.Zn D.Mg
5.三大合成材料中不含( )
A.合成橡胶 B.塑料 C.淀粉 D.合成纤维
6.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钛合金人造骨 B.灯泡里的灯丝C.钻石 D.黄金饰品
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②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7
A.上述图象只有2个正确
B.上述图象只有3个正确
C.上述图象全部正确
D.如果将②中的纵坐标改为固体总质量,该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变化趋势
8.将金属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y不溶解,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y的表面析出z,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x>z C.z>x>y D.y>z>x
9.下列认识或做法,你赞成的是( )
A.“白色污染”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B.为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杆焚烧处理
C.“点石成金”指石灰石能变成黄金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有损健康
10.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质。给它们分别加热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量:( )
A.第一份最多 B.第二份最多 C.第三份最多 D.一样多
11.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B.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冶炼钢铁
C.用铁可以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12.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3CO2+4Na2Na2CO3+C,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小明同学一家利用假日到郊外游玩,亲近自然,在游玩活动中,遇到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请认真阅读,解答下面的问题。
(1)野炊中,他取来一些清澈的泉水,进行了加热煮沸,从化学的视角看,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_____________。
(2)他们的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鸡蛋、牛肉干、花生米,从营养合理搭配的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填一种食品)__________会更好。
7
(3)准备做饭时,他找来一些木柴,发现怎么也烧不着,并产生大量的黑烟,仔细观察发现木柴过于潮湿,后来它捡来一些干燥的木柴,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_________。
(4)吃饭时,小明看到爸爸喝的是 “雪花”啤酒,盛装啤酒的铝制易拉罐的底部未经任何防腐处理,也没有腐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炊结束后,剩下了大量的塑料食品包装袋,由此,他想到人类面临的“白色污染”的问题,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化学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_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今年京津冀雾霾天气比较严重,这是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大类.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黄铜 b不锈钢 c.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4)目前;石家庄所有的出租车和大部分公交车使用的燃料都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制品很容易生锈,其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人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_填操作方法)、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实验室可以用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的“Cu”符号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____。
(2)图2是铜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铜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3)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3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选填字母)。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7
B.氧原子的核内的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
(4)图4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收集氧气的方法也可采用___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下图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常温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应选用下列收集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
(5) 包包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宇宇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包
7
包和宇宇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包包和宇宇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包包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错误;
宇宇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宇宇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05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做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到班级废液缸中,废液呈无色。于是小林同学认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
⑵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写出反应方程式
⑶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废液缸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18.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A
B
(1)
7
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
19.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已知D是一种最常见液体,C为紫红色金属单质,E为黑色固体氧化物。A、B、M、F为气体,F和M组成元素相同,固态F俗称干冰。请回答:
(1)E的化学式__;M的化学式__。
(2) B+C→E的反应类型是__反应。
(3)蓝色溶液中除含有水外,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写化学式)。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②__;③A+B→D__。
20.A--G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都是液体,E是红色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7
A.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作用。
B.反应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在20g黄铜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2.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黄铜样品加入大烧杯中,把2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75
13.5
m
12.2
计算:
(1)表中m。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反应总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7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故A错误;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B错误;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C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试题分析:A、白酒、糖水、食盐水都是溶液,正确,B、6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正确,C、风能、氢能、太阳能都是属于清洁能源,正确,D、生铁属于金属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故选D
考点:常见的溶液,人体所需6大类营养物质,清洁能源,化学材料
视频
3.D
【解析】
试题分析:钢架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
4.B
【解析】A、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56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g氢气;B、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g氢气;C、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g氢气;D、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g氢气;因为g>g>g>g,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故选:B。
点睛:根据选项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5.C
【解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而淀粉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9
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范畴。故选C。
点睛: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含各种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应用非常广泛;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等。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淀粉是常见的天然有机物。
6.C
【解析】金属材料主要指金属和合金。A. 钛合金人造骨 ,B. 灯泡里的灯丝
D. 黄金饰品,均属于合金。C. 钻石,不属于金属材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材料。
7.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①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所消耗硫酸的质量,故当消耗硫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但等质量的铁粉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更多,正确,②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放出,导致固体总质量,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后反应反应:①、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质量增大,②、CuSO4+2NaOH=Cu(OH)2↓+Na2SO4,NaOH与Cu(OH)2的质量关系为80:98,但所加的NaOH是溶液,故溶液质量不一定减少,错误,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不可能小于7,错误,故选A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8.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知:“金属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y不溶解”,说明X位于氢的前面、y位于氢的后面;“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y的表面析出z”,说明y位于z的前面,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x>y>z。故选A。
点睛: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很多,如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与氧
9
气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与酸反应越剧烈的活动性越强。实验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简单的方法有两种:取中间的金属、两边金属化合物的溶液或两边的金属,中间金属化合物的溶液。
9.D
【解析】
试题分析:A、“白色污染”指难以降解、难以腐烂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错误,B、植物秸杆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宜提倡,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点石成金”是违背科学的,是错误的,D、甲醛溶液会使蛋白质变质,故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有损健康,正确,故选D
考点:白色污染,空气污染,质量守恒定律,蛋白质的变质
10.B
【解析】第一份加入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产生氧气;第二份加入的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起催化作用,同时高锰酸钾也会分解生成氧气,第三份不加物质也可分解产生氧气,由与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该反应的进行,并不影响氧气的产量,所以第二份收集的氧气最多,因为收集的氧气中含有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
11.C
【解析】A、铁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故 A错误;
B、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来冶炼钢铁,故B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银的前面故铁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从而回收银,故C正确;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点为“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点为“多变一”,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9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点睛: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3. 降低水的硬度黄瓜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Al+3O2═2Al2O3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
【解析】(1)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食谱中还应添加凉拌黄瓜(合理即可);
(3)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铝性质特别活泼,常温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继续和氧气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
(4)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制可降解塑料产品、回收废旧塑料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替代产品(如淀粉包装盒等),提倡使用纸包装袋,控制生产不易降解塑料袋。
14.(1)混合物;有害气体 与 粉尘 两大类.
(2)C;
(3)隔绝空气;
(4)CH4; CH4+2O22H2O+CO2;
(5)铁与水、空气同时接触; Fe2O3+6HCl=2FeCl3+3H2O;
(6)过滤;电解水 ; 2H2O2H2↑+O2↑
【解析】
试题分析:(1)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属混合物;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与粉尘两大类,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2)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金属或非金属从而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9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水喝二氧化碳;
(5)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为为防止铁生锈,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如涂油漆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6)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沉淀并没有把固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吸附主要是用活性炭吸附颜色和异味;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考点:金属及其性质
15. 一个铜原子四A2H2S+O22H2O+2S置换反应
【解析】(1)图1中,铜由原子直接构成,“Cu”能表示铜元素、铜单质,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
(2)由铜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核外有4个电子层,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4周期;
(3)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氧,带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8,故错误;
C、由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无法确定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故错误。
(4)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为物为2H2S和O2,生成物为H2O和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点睛:
以钠为例:
9
16. 酒精灯集气瓶 KMnO4K2MnO4 + MnO2+O2↑ A 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向上 B Ⅰ、Ⅲ【答题空10】【答题空10】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复燃,则猜想II正确
【解析】(1)a是酒精灯;b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表达式为:KMnO4K2MnO4 + MnO2+O2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左边是进气管,左边的导管长,右边的导管短。(4)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并且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5) 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说明MnO2不会分解放出O2,则猜想Ⅰ、Ⅲ错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点睛:装置的选择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与密度选择收集装置,而实验探究题,有时是根据反应现象、生成物的质量进行探究。
17.(1)不正确,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为无色;(2)含有酸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对管道造成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NaOH+HCl=NaCl+H2O;(4)
9
实验方法
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1、有气泡产生
2、无气泡产生
结 论
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1)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故无法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2)含有酸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对管道造成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 NaOH+HCl=NaCl+H2O;
(4)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可以从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酸着手设计实验,选择的试剂可以是碳酸钠,所以本题答案为:
实验方法
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1、有气泡产生
2、无气泡产生
结 论
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
18.(1)除去二氧化碳 变红 CO2 +Ca(OH)2→Ca CO3 ↓+ H2 O
(2)在C和D之间加无水硫酸铜干燥装置,白色变蓝色(合理给分)点燃或收集(合理即可)
(3)加可溶性钙盐(或钡盐), 酚酞可溶性铜盐或铁盐(合理给分) 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验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市场铜和二氧化碳;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是铜和水,那么只有检验是否有水存在即可知氢气的存在,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③碳酸钠会与可溶性钙盐(或钡盐)反应生成白城沉淀,如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9
考点:实验探究
19.CuOCO化合CuSO42H2O2H2+O2↑CO+H2O CO2+H22H2+O2 2H2O
【解析】
【分析】
C 为紫红色金属,则C为铜,D是一种最常见液体,D可能是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B与C(Cu)反应黑色固体,氧化铜为黑色固体,铜与氧气加热时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E为氧化铜,B为氧气,A为氢气;固态F俗称干冰,所以F为二氧化碳,F和M组成元素相同,M与E(CuO)加热时生成F(二氧化碳)和C(Cu),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M是一氧化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将推理结果代入框图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1)E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M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 B+C→E的反应是铜与氧气加热时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蓝色溶液中除含有水外,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4)反应①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框图可知,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③A+B→D的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点睛】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借助特征性反应和物质的特征性颜色等,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0. 2H2O2 2H2O +O2↑ 催化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解析】A、C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都是液体,说明A是过氧化氢,而C是水,D是氧气,B是二氧化锰。E是红色单质,则E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F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则G是硫酸铜。A、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
9
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其中B物质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反应②为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21.解: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65:2=X:0.2g
X=6.5g
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3.5g/20g)×100%=67.5%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解析】解:设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g
65/2=X/0.2g
X=6.5g
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3.5g/20g)×100%=67.5%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22.(1)12.2;(2)61%;(3)0.24g
【解析】(1)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反应前固体
质量
20
16.75
13.5
剩余固体
质量
16.75
13.5
m=12.2
12.2
9
固体变化量
3.25
3.25
1.3
分析表中数据,第一次和第二次引起的固体质量变化都是3.25g,所以可以推测第三次也可能为3.25g,但是如果第三次也是3.25g,则剩余固体就应该为13.5g−3.25g=10.25g,而现在数据中第四次依旧是12.2g,说明第三次也剩余12.2g,因为金属已经不足,确定m=12.2g。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3.25g+3.25g+1.3g=7.8g或者20g−12.2g=7.8g;(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设7.8g锌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Zn+2HCl=ZnCl2+H2↑
65 2
7.8g
,=0.24g
答:(1)表中m=12.2;(2)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1%;(3) 反应总共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24g。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