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选修《写作》讲义及模块综合检测(共13套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语文选修《写作》讲义及模块综合检测(共13套苏教版)》 共有 1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 ‎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学习,逐渐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以培养自己精益求精的学风。‎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修改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 ‎[专题扫描]‎ 一般说来,人们写文章常常是先打好腹稿,一气呵成,否则,就很可能思路阻塞。写写停停,思维中断,事倍功半。初稿完成以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这就需要修改。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强调过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如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也曾写道:“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精心修改的产物。‎ 修改是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的过程。修改文章不仅是推敲词句的问题,说到底,是判断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是否恰当的问题。客观事物和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对应性和唯一性,要想反映正确,就不能用类似的词敷衍了事。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思维过程,在写作上,就表现为从粗略的草稿到精细化的定稿的过程。,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说:“作十篇不如改一篇。”对文章的初稿不断进行审视、检查,作者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思考、修改中作者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在实践中达到新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走进“快乐大本营”》一文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中的片段的原稿与修改稿的对比,很直观地展示修改后的良好效果。‎ 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通过对《上海很“杂”》等四篇文章或片段的分析,让我们了解“调整结构”“润色语言”“综合修改”“修改比较”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三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修改片段及整篇的能力。‎ 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引用了中国古今文学家关于修改的议论,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 18‎ ‎ [对应学生用书P95] ‎ ‎1.从《走进“快乐大本营”》的修改看,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修改文章?‎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删,删去那些与主题无关、空洞、重复的内容;增,增加深化主题的内容,增加表述单薄的内容,增加记叙不具体的内容;改,不利于主题突出的要改,缺少关照对应的要改,记叙啰唆的要改,详略不当的要改。‎ ‎2.吕叔湘先生对《澜沧江边蝴蝶会》片段的修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对照原文与修改稿不难发现,作者路上所见并不是文章重点,所以应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许多枝蔓(几乎将近原作的一半)被删去后,蝴蝶盛会的情况更加突出,全文更见精致优美。突出重点应是写文章处理详略的原则。‎ ‎3.请指出《上海很“杂”》一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理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从第4段开始文章的思路出现混乱,这里有一个顺序的问题,常规顺序应是,先写历史,再写今天和未来;先外部,后内部;先面,后点。本文显然有违常规,显得十分混乱。调整一下即可,将第8段移作第4段,将第7段移作第5段。‎ ‎4.鲁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作那样的修改?对你写作在运用语言方面有什么启发?‎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从鲁迅对《藤野先生》片段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写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将“新的先生”改成“陌生的先生”,将“新的讲义”改成“新鲜的讲义”,表达更加明确。因为作者新到学校,这里老师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陌生”,是否是“新”来的,作者应该很清楚;在这里强调讲义的“新鲜”更有意思,因为作为学生,新到任何一个学校,听到的讲义都会是“新”的,强调这一点没有多少意义。将“身材”改为“八字须”,为了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也更符合生活情理;加上“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不但使描写更生动,而且很好地显示了人物的精神特征。总之,经过润色以后,文章的语言显得更加准确精当了。‎ 18‎ ‎(2)启发:为了准确、生动地表达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认识,可以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精炼而又富于文采。‎ ‎5.指出《红柳》一文存在的不足。‎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本文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题目过于笼统,不够醒目;第二,首段和第三段的内容重复,都是列举现象;第三,第三段的沙漠植物名称不详,缺乏说服力;第四,第七段的例子的顺序安排随意,没有次序。‎ ‎6.对比《一天》与《心情日记》,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此修改又给你怎样的提醒?‎ ‎[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从原稿和修改稿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作者的修改是很成功的。①标题《心情日记》较之于《一天》,不但更有新意,而且更准确。文章记叙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一天中琐事不断,心情多变,意在表现“凡人烦人”的主题,《心情日记》更为具体、贴切;而《一天》较空泛,且类似题目读者也见得较多,缺乏新鲜感。②就正文来说,《一天》采用了片段结构的形式,以一段议论开头,然后写了四个片段,每个片段先叙后议,且各以时间作片段标题。这样形式上虽有一定新鲜感,但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事件的叙述被不必要地割断,全文因此显得碎而乱;二是每个片段先叙后议,一叙一议,也显得机械呆板;三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作者记得如此准确,也让人怀疑其准确性。《心情日记》采用一般记叙文的结构形式,夹叙夹议,全文结构显得十分有机。《心情日记》以爷爷的摔伤作为主要事件展开记叙,其他事件则围绕着这件事来叙述,使文章对事件的记叙有主有次,层次清楚;全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十分自然。③在语言方面,《心情日记》较之于《一天》,作者也作了较多的润色。‎ ‎(2)提醒:写作中,在文章形式上求新求异,当然无可非议,但不能有碍文章内容的表达,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 ‎ [对应学生用书P96] ‎ 18‎ 修改文章,高考没有单独设题,往往与“修改语病”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综合考查,在此不再赘述。‎ 球“迷”‎ ‎(37分卷)‎ 老王头去年搬了新家,都是因为有个孝顺的儿子。‎ 老王头年轻时是体校的业余乒乓球教练,专门给县队培养人才。他的球技当然也不错。自打退了休,老王苦于没有场地,手“痒”难耐,成天精神不济。他的儿子见父亲这样,不顾妻子反对,将老父亲从县城接到了大城市。新家的旁边“正巧”有个国球俱乐部。‎ 老王头这可乐开了花,饭后总要溜达到俱乐部打上几盘。他的技术在打球的几个老哥几个中算是最棒的,不久便声名远播。‎ 附近的大人孩子们闲暇时就来这儿给老王头喝个彩,叫个好,这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他也越打越上瘾了。‎ 但最近来俱乐部看他打球的人少了许多。一天吃过饭,他碰上了老李头。‎ ‎“老李,今儿去看我打球吧!”‎ ‎“不了,没看头儿,反反复复总是你赢,我还得去接孙子呢!”‎ ‎“小梁,怎么不去看我打球了?”‎ ‎“哎,王大爷,这都没悬念,我女朋友约我吃饭,我得走了。”‎ 老王头少了看球的人,自己也渐渐失去了兴致。老王儿子一看这样,又犯了愁。最终,老王儿子听了自己儿子的建议,花钱请了一位省队教练。老王头终于找到了对手,又重燃起了对乒乓球的热情。‎ 但老王头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而且越老越显出孩子性。他一心想打败对手,每天的时间都耗在俱乐部里,家都很少回。老王的儿媳不干了,她觉得丈夫每天花钱雇人陪爸爸打球太浪费钱。老王儿子虽然觉得妻子的话有些不孝,但爸爸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会儿孙子又出了个主意说,让那人故意输一场,找回一点信心。老王儿子实在没法,只好依了此计。‎ 老王赢了球,但还没有糊涂到看不出对手是真输假输,他明白儿子的一片心,便从此放下球拍,搬回了小县城。‎ 老王儿子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喜还是该愁。‎ ‎[病文诊断] 本文构思新颖,行文结构较完整,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基本顺畅,记叙文特征明显。但文章的中心不够突出,人物性格形象不够丰满。语言表达欠生动,缺少必要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综合以上因素,基础等级在二类下,发展等级4分。‎ 18‎ 这篇考场作文的明显不足是:主题不够突出,人物形象性格不够鲜明,语言欠生动,情感不够真切,以至于难以打动读者。针对以上问题,在修改文章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交代清人物的身份,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为行文的进一步展开做好铺垫;其次,行文中应该尽可能地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 同时,还应该注意行文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没有波澜,没有层次的文章,是乏味的。作为一篇类似于“小说”的记叙文,其结尾“卒章显志”,并留些悬念给读者,那样行文效果会更好。‎ 球“迷”‎ 老王头去年搬了新家,都是因为有个孝顺的儿子。‎ 退休前的老王头是一家集体企业的领导。要说这老王头还真有本事,十年前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企业,从来不服输的老王头,竟能使一个大家都认为没了指望的企业起死回生,还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老王头也因此成了职工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刚退下来的老王头,脱离了工厂,没了公务缠身,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没精打采,身体也日渐消瘦起来。‎ 儿子见父亲这样,就和妻子商量:“父亲年轻时是体校的业余乒乓球教练,专门为县队培养体育人才。现在父亲退休了,应该老有所乐,咱家旁边不是有个国球俱乐部吗?把老人接到城里来,他天天打打乒乓球,兴许精神和身体状况会大有好转。”妻子没反对。‎ 自从进了城,老王头心里头可就乐开了花。饭后总要遛达到俱乐部打上几盘。他的技术在打球的几个老哥们儿中算是最棒的,不久便声名远播。‎ 附近的大人孩子们闲暇时就来这儿给老王头喝个彩,叫个好,这大大满足了他的好胜心。他也越打越上瘾了。‎ 但最近来俱乐部看他打球的人少了许多。一天吃过饭,他碰上了老李头。‎ ‎“老李,今儿去看我打球吧!”‎ ‎“不了,没看头儿,反反复复总是你赢,我还得去接孙子呢!”‎ ‎“小梁,怎么不去看我打球了!”‎ ‎“哎,王大爷,这都没悬念,我女朋友约我吃饭,我得走了。”‎ 老王头少了看球的人,自己也渐渐失去了兴致,又变得整天无精打采的。老王儿子一看这样,又犯了愁。还是聪明的儿子一句话提醒了他,“爸爸,您不妨请一位高人陪爷爷玩玩,让比赛变得更加刺激,让爷爷尝试一下挑战的乐趣。”‎ 最终,老王儿子听了自己儿子的建议,花钱请了一位省队教练。从不服输的老王头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对手,又重燃起了对乒乓球的热情。‎ 但老王头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而且越老越显出孩子性。他一心想打败对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俱乐部里,早出晚归,家都很少回。‎ 18‎ 老王的儿媳开始抱怨丈夫:“咱们花钱陪孩子爷爷打球浪费钱不说,老人早出晚归,天天这样痴迷,生活没规律,哪天要是身体出个毛病,咱们还得背上不孝的罪名。”老王儿子虽然觉得妻子的话有些不中听,但也不无道理,毕竟爸爸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回聪明的儿子又出了个主意说:“爸,您应该让那人故意输一场,让爷爷找回一点自信心。”老王儿子实在没法,只好依了此计。‎ 老王头赢了球,但还没有糊涂到看不出对手是真输假输,他明白儿子的一片心,于是便从此放下球拍,搬回了小县城。‎ 临走时老王头摸着乖孙子的头说:“孩子,做人就得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打球可以输球,但不可以输精神。做什么事,道理都一样,这样生活才有奔头。乖孙子,爷爷走了,放心吧,爷爷会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的。”‎ 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老王头的儿子和儿媳若有所思……‎ ‎[对症下药] 修改后的文章,避免了就事写事,能“借题发挥”,缘事说理。克服了原作中的一些大的缺点,对原文个别语病也做了修改,对一些文句进行了必要的润色,并且对结尾作了相应的设计,使文章主旨得以突显,又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文章不厌千番改 一、整体的调整 ‎(一)整体调整的样板示例 批评也要讲艺术性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也许会很诧异:“怎么批评也要讲点儿‘艺术’?”是的。现在干什么都要讲点儿艺术,批评也不例外,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富有艺术性的批评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起批评,我们常想起老师批评学生,家长批评孩子,领导批评下级。这些常是一个声色俱厉,一个垂头丧气。当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睛批评完,效果又怎么样呢?现在的人爱面子,易冲动,好走极端,尤其是孩子。如果你批评人不讲究点儿艺术,只顾自己解气,不顾他人感受,这时你的批评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还会让人憎恨你,不听从劝告,甚至会走极端。你的好心由于方法不当而让小错变大错,害了别人。我校一高三男生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而自感羞愧,第二天一大早便投河自尽了。多么令人惋惜呀!叹息之余,你是否意识到“传统”的批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批评的确是需要讲点儿“艺术”呢?‎ ‎…………,批评也要讲“艺术”‎ 前段时间,我校发生了一件大事:高三一男生因受不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自感羞愧,第二天一大早投河自尽。我听后心为之一震。震惊之余,感到老师批评学生的方法要改变一下了,批评也要讲点儿艺术。‎ 18‎ 我们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批评齐王的方式如果是直截了当的,齐王大概不会接受。我们也学过《触龙说赵太后》,触龙如果是直截了当地批评赵太后,赵太后大概也不会接受。二次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总统抓紧时间研究制造原子弹,也是运用了很高明的语言艺术,最后说服了美国总统。由此可见,批评别人也好,给别人提建议也好,确实需要讲点儿艺术。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批评学生,家长批评孩子,领导批评下级,往往是一方声色俱厉,一方垂头丧气。这种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睛的批评效果又如何呢?往往适得其反。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侵犯时,人们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决定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之后,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合理的方面去维护,往往看不到这种错误行为的不合理性,更不容易去考虑这种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时候,如果别人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而且不留脸面,就很可能引起他的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逆反行为,变本加厉。所以,批评者要想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就需要讲究一点儿“艺术”了。‎ ‎…………‎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我从小和她生活在一起,认识的第一个字,会背的第一首诗都是奶奶教的。她更像我的一位忘年之交,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心与心在一起,她是我最亲的亲人了。‎ 我出生后,因为父母每天要去上班,所以在家里陪伴我的便是奶奶,她和我一起玩游戏,给我折好多纸工艺品,还可以用面捏面人儿,在那时的我的眼里,奶奶的手是最灵巧的了。睡觉前,奶奶给我讲故事,她的故事总是讲不完,每一个都是那么动听,那么吸引人,我听完了一个还要她再讲一个,每当这时奶奶就和蔼地对我说:“还要听呀!好,再讲一个!”于是我又竖起耳朵听故事,直到我困了,听着听着睡着了,奶奶才停下来。就这样,我听着奶奶的故事慢慢长大了。‎ 不久,我上了小学,奶奶又成了我的“家教”,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的她,是当地著名的好老师,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虽然她只是一名小学教师,但她教过的学生仍然忘不了她,常有学生来看望奶奶。如今,我成了奶奶唯一一名学生,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奶奶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每天的作业她也都细心地给我检查,发现了错误便让我马上改正,那时的同学都羡慕我有这样的好奶奶。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18‎ 时间过得真快,我升入中学了,奶奶不能辅导我了。本来可以在家里享享清福的奶奶却病倒了。奶奶一辈子健健康康地走过来,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药,可这次她得的却是可怕的癌症!我简直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甚至多么地希望病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奶奶。奶奶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没过过几天享福的日子,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了条件,可她却一病不起。在奶奶住院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周末都去看奶奶,奶奶说在医院里没事做,我于是就带着纸去,和奶奶折纸鹤。那时候奶奶的手已经不那么灵活了,每折一只都要好半天。她靠在床背上,身体半躺着,嘴角洋溢着一丝微笑,眼睛半睁,好像很疲惫。但我知道她此刻是幸福的,因为有我陪在她的身边,可我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心中便涌出一阵阵酸楚,因为我知道,这种幸福上天留给奶奶的已经不多了。奶奶曾给我讲过,她要折好一千只,因为我告诉她,折一千只就可以让一个愿望实现,她的愿望就是让我一生幸福。我听了奶奶的话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在她快要走完一生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我。‎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与病魔抗争了七个月后,奶奶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带着她的梦想永远地走了。我把那只奶奶还没有来得及折完的纸鹤好好地保留了下来,因为那里面包含了奶奶对我深切的爱。‎ 至今我还常常想起奶奶和她那双折纸鹤时微微颤抖的手,好像就在眼前,我想去抓,但怎么也抓不住。‎ 奶奶和纸鹤 我房间的屋顶上挂着好几串五颜六色的纸鹤,微风吹过它们的时候就好像一只只振翅欲飞的仙鹤。人们都说折纸鹤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经历,每回忆起来的时候,眼前总浮现出一个矮小的身影,那是我最爱的奶奶。‎ 这些纸鹤是在奶奶住院期间,我同她在医院的病房里折的。那时的奶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了,可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每一天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可尽管如此,她还是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平时因上学没有时间去看她,一到周末我便去陪她,我们一边折纸鹤,一边聊天。奶奶的眼睛不好使,再加上手也不那么灵活了,每折一只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可她不在乎这些。她半躺着靠在床上,头稍稍偏着,嘴角洋溢着一丝幸福的笑容。头发白了大半,可梳得整整齐齐,眼睛半睁半闭,很累似的,手里叠着纸鹤。我知道现在奶奶心里感觉很幸福,也很满足,因为有我陪在她身边,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可每当这时,我心中便涌上一阵阵酸楚。因为我知道,就是这种简单的幸福,上天留给奶奶的也已经不多了。‎ 奶奶就这样叠着,一只只美丽的纸鹤就诞生在她的手中。天长日久,纸鹤渐渐多了,一次我把它们用线穿了起来,竟穿了好几串。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后来她每折一只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她仍然一天天继续着。奶奶曾说过她要折一千只,因为我告诉过她,那样可以使一个愿望实现。她的愿望就是让我一生过得无忧无虑,过得幸福。说这话时,她脸上的表情似乎自己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我听了她的话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在她快要走完自己一生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我。‎ 梦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那样残酷。在和病魔抗争了七个月后,奶奶悄然无声地带着她那没有完成的梦想永远地走了。其实,一千只纸鹤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我一定会努力让奶奶的愿望实现的,我会保留好它们——那几串用奶奶生命换来的纸鹤,因为那里面包含了奶奶对我深切的爱。‎ 至今我常常想起奶奶和她那双折纸鹤时微微颤抖的手,仿佛就在眼前,我想抓住它,但怎么也抓不住。‎ 18‎ ‎(二)整体修改的几个层面 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第一,是观点的发展。如上面“示例一”中的原稿,作者对“批评要讲艺术”的理由谈得笼统而空泛,到了修改稿,发展成为比较具体的心理分析,经过这样的扩展,理由就充分、深刻多了。写作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化和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发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上面的例子属于这类。另一种是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事物是多侧面的,但在写作初期我们未必能够全部把握。随着分析的深入,我们常常会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想到(这时候你会感到欣喜),于是,文章就开辟了新的空间。‎ 第二,是内容的添加。上文中修改稿较诸原稿,增添了三个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和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总统抓紧时间研究制造原子弹的史料。举例是中学生作文经常要运用的方法。如何借助事例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第三,是顺序方面的调整。原稿的开头犯了许多中学生容易犯的毛病:空洞。修改时,作者自己发现了这个毛病,把它删去了,代之的是原稿中引人深思的事例。这种顺序的变化,使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读者,并且使论述很快地进入了问题的核心。‎ 第四,角度的转换。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如“示例二”《我的奶奶》和《奶奶和纸鹤》反映了同一内容同一作者写作成果的前后变化。原稿从“我”出生到“我”上中学,时间跨度十多个春秋。修改稿则只限于奶奶住医院期间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原稿在短短的篇幅中,写了奶奶后半生的故事,缺乏重点。而修改稿《奶奶和纸鹤》只截取了奶奶在医院的一个片段。从篇幅看,修改稿较原稿的字数变少了,因为它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纸鹤,从这一事物入手,把散乱的内容贯穿起来,全文由顺叙变成了倒叙,结构发生了变化,文章的线索和感情也因此更加凝练。所以,“增”与“删”并不是简单的“加”与“减”,而是重新整合。‎ 二、局部的完善 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局部性失误有各种情况,比较常见而又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种。‎ ‎(一)中心模糊或偏离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藏在自己心里,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思路就会混乱。请看下边的例子。‎ 可贵的纯情与朴实 ‎——我评《父亲》‎ 18‎ 看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种清新、淳朴的感觉掠过心头。画面饱满而不堵塞,单纯而不简单。一看到它,我就想象得出作者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画面之外的丰富内涵。我看到过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绘画作品,但表现得都没有这么淋漓尽致。从他的神情上,我看出的是喜,是愁?是生活的艰辛,还是丰收的喜悦?也许兼而有之。一幅好的作品,最起码要给人以回味和遐想,而它具有了。‎ 有的人说,画中的农民太“土”了,缺乏时代气息。甚至硬要在他的左耳上夹一支圆珠笔。我不明白,这支笔说明了什么?是种田不忘学习,还是想说明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难道反映社会的进步,就一定要从这个角度表现吗?而像画上的农民的这个年龄,不少人的确是不识字的。不错,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是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毕竟有不少地区,例如大西北,农民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他们吃苦最多,所求甚少,用汗水灌溉出丰收的金秋,也许这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朴实所在。农民用汗水养育了我们,农民就是我们的“父亲”!也许这就是此画命名为《父亲》的缘由。‎ 这是一篇评论油画《父亲》的习作。总的说来,作者对《父亲》的评价是肯定的,文笔也不错,但第二段画线部分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从全文看,也是节外生枝,必须删去才能保持全文、全段的统一。‎ ‎(二)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 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 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而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让我们看看下面一篇题为“名与实”的原稿和修改稿(部分):‎ 原稿:‎ 当然,一个人的“实”并不一定在他的有生之年必定铸成其“名”,但只要他有“实”,就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被历史所肯定,这也是另外一种“名”——名垂千古。例如李白、杜甫就是被历史所肯定的“诗仙”“诗圣”,他们的才华自然不用说,但他们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甚至总是磕磕绊绊的,在当时,他们并不被人们尤其是官僚们认可。但经历史的沉淀,他们最终还是被人们所肯定。这种名虽然来得不太直接,但也可以说明:“名”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的。‎ 修改稿:‎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有真才实学,有独立建树的人,未必能在生前获得人们的赞誉,赢得应有的名声。但是只要他真正有所成就,必定在身后为人们所肯定,获得他应有的“名”。画家凡·高的绘画作品和绘画风格在他生前一直为欣赏者所摈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他的“超前”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后人的理解和赞赏。可见,一个有“实”的人,即使生前寂寞,身后也会成就“伟名”。‎ 作者以李白和杜甫为例,用他们的身后名与生前的遭遇对比,固然有一定道理,然而把“名”和“仕途”联系在一起是不够恰当的;况且杜甫虽然有“名岂文章著”之叹,李白却“天子呼来不上船”,在生前就已名扬四海。换成凡·高的故事,显然要妥帖得多。‎ 18‎ 此外,就中国的读者来说,李白和杜甫是耳熟能详的,凡·高则可以有一定的新鲜感。这就涉及选材要求的新颖性问题。“新颖”是与“陈旧”相对而言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读者对文中材料的印象,其强度是与材料的新颖程度成正比的。某一材料用得滥了,就使人失去了新鲜的感觉,它的作用也会降低。‎ 现实感指的是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引用史实,但如果有若干材料都能说明作者的观点,则立足于现实的材料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读者感觉到作文内容与当代生活的联系。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既反映了作者的视野、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也可以缩短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三)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 写作也是个不断梳理自己思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但即使整体框架已经梳理清楚,由于构思时来不及推敲细节,局部思路仍然可能出现紊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人到微软去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人事部门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和其他文件。他因为没有计算机而被拒绝,这时他口袋里只剩下了10美元。后来这个人经营蔬菜致富,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公司,但仍然没有计算机。有人惊讶地说:“您有这样一个大公司,却没有Email。想想看,如果您有计算机和Email,可以做多少事?”他的回答是:“我会成为微软的清洁工。”‎ 教师提供了这个材料,要求同学据此展开议论。下面是当时的一篇习作:‎ 让生活充满成功的希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应聘微软公司清洁工的人,因为没有Email而遭到拒绝,最后白手起家,竟成了位成功的大老板。当别人向他建议使用Email时,他笑答说那会使他成为微软清洁工。故事中的幽默同样发人深思。是的,一个人不应因为没有Email就失去成功的权利,但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能够做什么。‎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内因和外因。我们不排除外因对事物对人的影响——机遇确实能够加速自身事业的发展,但个人成功的根本还在于内因。机遇很重要,但机遇不是一切,或者是人选择事业,或者是事业选择人,但结果总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成功由自己主宰。‎ 18‎ 金子自己会发光,但若那个人想方设法弄到Email,被微软录用,最终未必有大成就,这也正是故事的有趣之处,金子也会被埋没,也要等被挖掘、发现的一天。从某个角度来说,Email给他带来的拒绝,是一个机遇,将他逼上生活的绝路,却启发了他商业经营的头脑,加上幸运的眷顾,他的成功变为必然。换个情况,他想不出自己谋生的办法,也许没有Email就将他带上死路一条。故事的目的可能就是鼓励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对生活和成功充满信心,保留心中的追求,不放弃抓住下个机遇的希望。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尽可再换一条。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不算聪明,但也不是没有,孔乙己是个艺术典型,也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弊端的缩影。当然也有这场生命与机遇的赌博中惊醒恍悟的,柳永因一句“且去填词”丢了官,却留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佳作。蒲松龄考到52岁,最终重振人生,写下《聊斋志异》。‎ 从对故事的转述看,这位同学文字能力还是不错的,他强调“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能够做什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说清楚,所以第三段说得很乱。后来是这样修改的:‎ 金子自己会发光,但金子也会被埋没,也要等着被挖掘。假若文中的那个人想方设法弄到Email,被微软录用,因为生活有了保障,也许他就不会积极思考创业,最终未必有大成就。相反地,Email给他带来了拒绝,也将他逼上了生活的绝路,启发了他商业的经营头脑,加上幸运的眷顾,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成功由自己主宰。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会决定你是否成功。孔乙己是个艺术典型,也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弊端的缩影,他的一生都耗费在考试上,却仍然没有成功。而柳永因一句“且去填词”丢了官,却留下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佳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样的还有蒲松龄,考到了52岁后最终重振人生,写下了《聊斋志异》。他们最后的成功都在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整体清楚而局部紊乱,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结果纷杂交错。表述紊乱的主要特征,一是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二是有些内容前后重叠;这两种情况有时候可以并存,而且相互影响。针对前一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除了调整句序以外,还常常要适当分解,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条理化;针对后一种情况,我们常常采取的办法是同类归纳,把重复出现的相关内容加以合并。因此,调整后可以是一段分成几段,也可以是几段合成一段。‎ 总之,作品是在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修改中完善的。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巴尔扎克写作,少则改五六次,多则改十五六次;海明威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中学生作文当然不需要也没有条件如此打磨,但也要重视修改,因为在修改中,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磨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我们在一次性写作中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 ‎(四)语言的锤炼 语言的修改也是局部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应当平时养成从语言角度进行反复修改锤炼的习惯。(特别提示:由于上一专题已经详细讲解了关于“语言锤炼”的内容,故此处不再细说。)‎ ‎ [对应学生用书P101]  ‎ 18‎ 实践一:‎ ‎1.“他的一生可以用服务两个字来概括”,给“服务”一词加上引号,表示强调。‎ ‎2.服务就是为他人着想,服务就是为集体、国家做一点好事,服务就是付出热情。‎ ‎3.把“头”改为“手”。‎ ‎4.把“电脑是为新的21世纪服务的”和“‘克隆’是为人类后代服务的”两句删除,因为这两句与后面的句子重复。把“锅碗瓢盆是为一日三餐服务的”一句删除,这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太融合,其他三句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 ‎5.本文的主旨应该是谈关于“温暖的服务”的,“它包罗万象”一句显然游离于中心之外。‎ 实践二:‎ 令人震惊的“伤熊事件”[“伤熊事件”令人震惊]‎ 当今社会,人人争做文明事,人人争说文明话的话题,传遍各个阶层。今天我却读到一则与此相反的[据]报道:2002年1月29日,一位游客来到北京动物园,把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马熊,马熊当即受伤倒地惨叫。2月23日,北京动物园的熊山游览区,又突然传来两只黑熊的嚎叫声。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现场群众和保卫处工作人员纷纷赶来[纷纷赶来的保卫处工作人员],将这[一]名伤害黑熊后企图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并送往动物园派出所。‎ 他[这名犯罪嫌疑人]叫刘海洋,是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生。出事[事发]前,原是个“品学兼优生”,已通过考试被学校推荐为硕士研究生。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居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真叫人震惊、愤怒和不可理解。(与后文重复,删除)我国政府三令五申: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爱护动物、植物也是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是人人皆知的知识,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近年来,国家拨上亿元巨款,支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为的是让多年来被人们破坏了的地球恢复原貌,让动、植物有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保护动、植物也等于保护我们自己。(这句话游离于主题之外,删除)然而,一位受过近20年教育的大学生、一位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竟不知关心、爱护珍稀动物,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伤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位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德何在?他的行为真令人震惊。‎ ‎[注] “______”处为删除,“[ ]”为增加。‎ 片段写作 18‎ ‎1.从语句生动的角度修改下列句子。‎ ‎(1)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舒畅。你看,天边晚霞飘,路旁小树摇。‎ ‎(2)农村,道路总是那样弯弯曲曲,小河总是那样缓缓流过,树木总是那么熟悉。‎ ‎[参考示例]‎ ‎(1)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舒畅。晚霞,像飞动的彩蝶在天边翩翩起舞,又如夺目的锦缎,从天上直飘下来。路边的小树,仿佛镀上了一层夺目的红光,正讨好地向着我招手,点头。‎ ‎(2)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们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2.从细节描写的角度,修改下面的片段,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天使的责任 她,一位美丽端庄、可爱贤淑的姑娘,人们都叫她天使,因为她是医生,是白衣天使,也因为她有天使般美丽的笑脸。‎ 有一天,天使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急救电话:一位老太太被一辆轿车撞倒了。她和几个同事赶紧到达现场,老太太已经奄奄一息了,天使把老太太抱到急救车上。在开往医院的路上,天使给老太太做了急救处理。半路上,老太太醒了,拉着天使的手说要拜托她一件事,天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太太说自己有一个孙子,在上小学,孙子的父母都不在了,只有老太太照顾孙子,如果老太太走了,让天使照顾好她的孙子。天使答应了,老太太满意地笑了。到了医院,老太太被推进急救室,上了手术台,因抢救无效而去了。‎ ‎[参考例文]‎ 天使的责任 她,一位美丽端庄、可爱贤淑的姑娘,人们都叫她天使,因为她是医生,是白衣天使,更因为她有天使般美丽的笑脸和天使般善良的心灵。‎ 有一天,天使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急救电话:一位老太太被一辆轿车撞倒了。她和几个同事赶紧到达现场,老太太已经奄奄一息了。‎ 半路上,老太太使出全身的力气拉着天使的手说:“姑……娘……我……要拜托你一件事。”天使攥住老太太的手,非常温和地说:“大娘,您说吧。”老太太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有一个孙子……小明,在小学,孙子的父母……都不在了,只有我……照顾孙子,如果我走了,我的孙子……交给你,行吗?”天使犹豫了:交给我?我自己都还没结婚,我答应了,男朋友会不会答应?老太太见她没有回答,眼睛里流出了两行泪,嘴里不断念叨:“孙子……孙子……”天使突然想到:我自己不就是一个孤儿吗?要不是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收留了我、养育了我,哪有今天的我?想到这儿,天使非常坚定地告诉老太太:“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小明的。”老太太满意地笑了。‎ 18‎ 到了医院,老太太被推进急救室,上了手术台,因抢救无效而去了。‎ ‎3.从锤炼思想的角度修改下面一文段。‎ 不同于李白的浪漫豪放,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难懂,你的诗总是那么的沉郁顿挫,你让整个世界安静下来,都和你一样,思考着未来。杜甫,似乎生来就是一个静穆的人,你总是用你安静的声音、安静的诗句揭开唐王朝表面的繁华,让浮躁的人们停止他们盲目的狂欢,让他们不得不安静下来,去思考他们的未来。今天的人们仍能透过你那些静得有些压抑的诗句看见您那安静的面庞。‎ ‎——《那些守着安静的人们》‎ ‎[参考例文]‎ 不同于李白的浪漫豪放,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更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难懂,他的诗总是那么宁静,透着一丝禅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个静谧幽远的空间,“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种超然平静的境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壮阔静穆的天地。读他的诗,我们无法不被这安静的氛围所感染,我们无法不退去浮华的外衣。他用他营造的意境,让行走在滚滚红尘中的人回到自然中,回到静谧恬淡中,静静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博大!‎ ‎4.从语言文采、意蕴角度对《那些守着安静的人们》一文的首段和末段作修改。‎ 首段:人,总是追寻热闹的。可是当他们在追寻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时,总会远离喧闹,退回心中那一方安静之地来休养生息。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想不到这块安静之地的,那么,是谁如一棵看守月亮的树一般看守我们最后的安静?‎ 末段:庄子,陶渊明,杜甫……是他们在为我们看守着心灵中的一方“静”土,他们是荒凉平原上的一棵棵大树,看守着那已被许多人遗忘的安静,为追寻安静的人提供一方“静”土。‎ ‎[参考例文]‎ 首段:喧嚣,躁动,争斗,纷扰……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它们包围着,我们痛苦,我们烦恼,我们挣扎,我们也开始思考:何处有“静”土?‎ 末段:也许,现在可以回答自己的疑问了。没错!“静”土,就在庄子的寓言中,就在陶渊明的田园里,就在王维的意境间。他们是这“静”土的守望者,如同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为被名利、被喧嚣、被欲望炙烤却又似乎无处藏身的我们,提供了一片荫凉。有了他们,我们的心才能在“静”土上休息;有了他们,我们疲惫的身躯才能步入宁静的港湾;有了他们,我们的灵魂才能在“静”土中得以净化……‎ 限时成篇(请在60分钟内完成)‎ 请以“这也是一种潇洒”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 根据上面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素材的运用、写作的思路、语句的生动等方面这样来修改下面这篇作文。‎ ‎[原稿]‎ 这也是一种潇洒 有人认为飙车子、甩票子的富家子很潇洒;有人认为台上的明星很潇洒,于是梦想到台上“潇洒走一回”;也有人认为拍浮酒池、放浪形骸的魏晋名士很潇洒;然而,我更欣赏心系苍生的情怀,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潇洒。‎ 太史公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数。”因此富家子的摆酷露富行为算不上真正的潇洒。(不可磨灭的名声与潇洒的关系需要阐述。)五陵少年、纨绔子弟们自幼生活在温柔富贵乡中,从不知理想为何物、责任为何物。当他们像猴子一样爬上枝头炫耀时,便露出他们可笑的猴屁股——他们内心的无知和贫穷。(“无知和贫穷”与“不潇洒”不一定有必然关系。)‎ 名人和明星也不尽潇洒。王室成员如戴安娜,为贫穷和受苦的人而奔波,其雍容气质和博爱情怀堪称潇洒。若像阿拉伯国家的一些王公贵族成天忙着买苍鹰、买跑车、买游艇,漂浮在石油财富之上,便称不上潇洒。明星者如“降落人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为非洲儿童劳碌后半生,我们可称其善良品质为潇洒。至于种种绯闻中的花瓶明星就不能称为潇洒,至少不是真正的潇洒。(应切题行文。议论什么不是潇洒,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不太适合题目之意。)‎ 魏晋名士的习性和行为只是一种个体的洒脱,在我看来,只是一种低级的潇洒。(问题同上。)中原陆沉,神鸦社鼓,南方名流们却一味敷粉谈玄,演绎着可悲的魏晋风流。殊不知,纵有“口若悬河、山花烂漫”的玄谈也挡不住北方的金戈铁马,纵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不能救苍生于水火。纵使苻坚的兵马渡不过淝水,南方终究不免四朝更迭,生灵涂炭。‎ ‎《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后续的阐释缺少与“潇洒”的关系,引文有呆硬之嫌。)我认为,太平时居安思危,危难际挺身而出的风范和气节才是真正的潇洒。辙环天下的齐国外交家晏子,痛哭秦廷请来秦军以解国难的楚国申包胥,智退秦军、义不帝秦的鲁仲连,在渑池会上维护国家尊严的赵国蔺相如。春秋战国人物何其潇洒!(简单罗列素材,分析苍白无力。)‎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德,为苍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看那雄心万丈的辛弃疾,精忠报国的岳飞,正气凛然的文天祥,身死国难的陆秀夫。宋代儒臣名将何其潇洒!‎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新中国外交奔波不已的周总理何尝不潇洒?改革开放之际勇绝卓荦、目光长远的邓小平何尝不潇洒?‎ 潇洒不只是一种性格,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而这种真正的潇洒也正是晚辈后生如我者所钦慕、所追求的。‎ ‎[写作导引]‎ 18‎ 这篇文章中心明确,词句不凡,征引丰盈,举证富足,书卷气浓烈,文化视野广阔,写作实力相当可观。可惜的是行文未能准确扣住题目中的“也”字,而执著于“真正的潇洒”,以致把那些至少是某种意义上的潇洒,都入了“并非真正的潇洒”,显得相当偏颇,不合题意。最初的偏颇出现在第2段,就是评说“富家子的摆酷露富行为算不上真正的潇洒”,这个概念几乎是本文丢分的根本原因。第3段评说明星“至少不是真正的潇洒”,第4段评说魏晋名士只是“低级的潇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偏颇。而第8段的收束也浪费最后一次纠偏的机会。‎ ‎[优秀范文]‎ 这也是一种潇洒 富家子飙车子、甩票子的行为是一种潇洒,名人和明星上台露脸是一种潇洒,魏晋名士拍浮酒池、放浪形骸是一种潇洒。然而,很多人心系苍生、甘洒热血,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潇洒。‎ 王孙公子、纨绔子弟摆酷露富式的潇洒,我以为多少有些浮浪。‎ 名人和明星如戴安娜式的潇洒,我是十分心仪的。她为贫穷和受苦的人而奔波,其雍容气质和博爱情怀,其潇洒总与苍生息息相关。如“降落人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式的潇洒,我则更为敬佩。她为非洲儿童劳碌后半生,其潇洒的内涵最具分量。至于阿拉伯的一些石油富翁似的潇洒,我则不敢苟同。他们成天忙着买苍鹰、买跑车、买游艇,漂浮在石油财富之上,那种潇洒充其量不过是与大众绝缘的个人显摆,彰显的只能是个人的奢侈和贪婪。‎ 魏晋名士似的潇洒,我以为,只是一种个体的潇洒或洒脱,格局和境界终是有限,因为他们的潇洒与社稷无关,与百姓也无关。中原陆沉,神鸦社鼓,南方名流们却一味敷粉谈玄,所谓“魏晋风流”免不了孱弱和苍白。殊不知,纵有“口若悬河、山花烂漫”的玄谈也挡不住北方的金戈铁马;纵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不能救苍生于水火。纵使苻坚的兵马渡不过淝水,南方终究不免四朝更迭,生灵涂炭。‎ ‎《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心系苍生的品德、功业和言说可谓不朽的潇洒。辙环天下的齐国外交家晏子,痛哭秦廷请来秦军以解国难的楚国申包胥,智退秦军、义不帝秦的鲁仲连,在渑池会上维护国家尊严的赵国蔺相如都留下了不朽的潇洒。‎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德,为苍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看那雄心万丈的辛弃疾、精忠报国的岳飞、正气凛然的文天祥、身死国难的陆秀夫,宋代儒臣名将的潇洒爱国为民,境界终是高绝!‎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新中国外交奔波不已的周总理何尝不潇洒?改革开放之际心系全民小康而勇绝卓荦的邓小平何尝不潇洒?‎ 我所钦慕、所追求的潇洒有一种强健的精神,有一种高尚的气节,因为它属于人民大众。‎ ‎[名师点评] ‎ 18‎ 本文在提升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立意的偏颇作了纠偏,具体做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条:‎ 一是回避了“不是真正的潇洒”类似的词句。删除第2段、第3段、第4段中相关文字,承认那是一种潇洒,以强调本文所说的“也是一种潇洒”,以回扣题目,增强正文与题目的统一性,从最根本处升格。‎ 二是保留文中的征引,升格后进行阐释,使征引和中心关联更紧凑、更有力。如第5段引用《左传》名言后,增加了一句“心系苍生的品德、功业和言说可谓不朽的潇洒”。‎ 三是利用第8段的收束,以回扣题目,增加“属于人民大众”以强化中心,整段强调本文所说“也是一种潇洒”。‎ 1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