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
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 NO 为氧化剂,N2 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CO、NO 和 N2
C.NO 和 O2 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 2NO+O2+4CO 催化剂 4CO2+N2
【解析】选 D 反应过程中 NO、O2 为氧化剂,N2 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 N2 不是污染物;
NO 和 O2 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 2NO+O2+4CO 催化剂
4CO2+N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
-
3 ===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解析】选 A A 项中加入 Cu(NO3)2 固体后,Cu 和 H+、NO
-
3 发生反应:3Cu+8H++2NO
-
3 ===3Cu2++2NO↑+4H2O,该项不正确。
4.已知常温常压下在 1 L 水中可溶解 40 L NO2,N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2NaOH+
2NO2===NaNO3+NaNO2+H2O。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 NO2 气体的是( )
5.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
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红色。下表的组合
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纸蝴蝶上的喷
洒液
石
蕊
酚
酞
酚酞
石
蕊
小烧杯中的溶
液
浓
盐酸
浓
氨水
NaOH 溶
液
浓
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A 浓盐酸易挥发,酸性气体 HCl 遇石蕊变红;浓氨水易挥发,碱性气体 NH3 遇酚
酞变红。
6.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烧瓶中铜片未完全溶解。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
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加入铁粉,铁粉不溶解
B.滴入 NaNO3 溶液,铜片溶解
C.加入银粉,银粉不溶解
D.滴入 NaHCO3 溶液,有气体产生
【解析】选 A 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有未反应的硫酸,所以
铁要与铜离子和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铁粉溶解,故 A 错误;滴入 NaNO3 溶液,溶液中的
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与铜片反应,所以铜片溶解,故 B 正确;加入银粉,
银粉不与铜离子和氢离子反应,所以银粉不溶解,故 C 正确;碳酸氢钠与未反应的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D 正确。
7.“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
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a 上部聚集了固体 NH4Cl,说明 NH4Cl 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 b 中 I2 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 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水浴时,d 内气体颜色变浅,e 内气体颜色加深
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 4NH3+5O2===4NO+6H2O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
A.2Na+2NH3===2NaNH2+H2↑
B.NH3+HCl===NH4Cl
C.4NH3+6NO===5N2+6H2O
D.3SiH4+4NH3===Si3N4+12H2
【解析】选 C 在反应 4NH3+5O2===4NO+6H2O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氨中的-3 价变为
反应后 NO 中的+2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氨气作还原剂。A.在 2Na+2NH3===2NaNH2+H2
↑反应中,H 元素的化合价由 NH3 中的+1 价变为反应后 H2 的 0 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
以 NH3 作氧化剂,错误。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错误。C.在 4NH3+6NO===5N2
+6H2O 中,NH3 的 N 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变为反应后 N2 的 0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
原剂,正确。D.在 3SiH4+4NH3===Si3N4+12H2 中,NH3 的 H 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变为 H2 中的 0
价,得到电子,作氧化剂,错误。
9.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
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
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① Na2CO3 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剂①为 Ba(OH)2 溶液 B.操作②为结晶
C.操作③为过滤 D.试剂④为稀 HNO3
【解析】选 B 根据题意,选择 Ba(OH)2 溶液除去 SO2-
4 、NH
+
4 和 HCO
-
3 ,NH3·H2O 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过量的 Ba2+用 Na2CO3 溶液除去,过量的 OH-和 CO 2-
3 用硝酸除去,则操作
③为过滤,试剂④为 HNO3。
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
最多能溶解 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
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 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原混合酸中 NO
-
3 物质的量为 0.1 mol
B.OA 段产生的是 NO,AB 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BC 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
D.H2SO4 浓度为 2.5 mol·L-1
1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在
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浸取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 Cl-
B.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 SO2-
4
C.向浸取液中加入 Cu 和浓 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 NO
-
3
D.向浸取液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
定含有 NH
+
4
【解析】A 项,与 AgNO3 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 Cl-还有 SO 2-
4 和 SO2-
3 ,错误;B 项,若雾
霾中含有 SO2-
3 ,加入 HNO3 会将其氧化生成 SO2-
4 ,再与 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错误;C 项,
浓 H2SO4 电离出的 H+与 NO
-
3 结合成浓 HNO3,与 Cu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 气体,若溶液中含有
NO
-
2 ,在酸性条件下,NO
-
2 发生歧化反应,方程式为:3NO
-
2 +2H+===2NO↑+NO
-
3 +H2O,生成的 NO 到试管口与 O2 反应生成 NO2 气体,正确;D 项,NH
+
4 与 OH-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碱
性气体 NH3,正确。
【答案】AB
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
多能溶解 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
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 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原混合酸中 NO
-
3 物质的量为 0.1 mol
B.OA 段产生的是 NO,AB 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BC 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
D.H2SO4 浓度为 1.5 mol·L-1
【答案】AD
13.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均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的是( )
A.FeH2O(g)Fe2O3AlAl2O3
B.CuCl2CuCl2
――→
FeCl3(aq)FeCl2
C.FeS2O2SO2
――→
H2O2(aq)H2SO4
D.NH3O2NO2
――→
H2O HNO3
【解析】A 项,铁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 Fe3O4,错误;B 项,CuCl2 和 FeCl3 不反应,错误;
D 项,NH3 和 O2 反应不生成 NO2,错误。
【答案】C
14.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 H2SO4 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解析】生成的 Cu(NO3)2 在 H2SO4 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 HNO3,铜片会继续溶解生成 NO。
【答案】D
15.实验室用废铜屑和稀硝酸反应制备无水硝酸铜,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16.已知 a、b、c 均为非金属单质,d、e 均为含有 10 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
原子个数:d>e,f 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单质 a 呈气态
B.单质 c 具有强氧化性
C.稳定性:e<d
D.f 受热易分解生成 d 和 e
【解析】由题意可知,a 为 N2,b 为 H2,c 为 F2,d 为 NH3,e 为 HF,f 为 NH4F。
【答案】C
17.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
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①过量的 Zn 与 18 mol·L-1 硫酸溶液反应 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氮气在催化剂存在和一定
条件下充分反应 ③过量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④过量的铜与浓硫酸 ⑤过量的铜与稀硝酸 ⑥
过量的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 ⑦常温下过量浓硫酸与铝
A.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⑦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注意不同浓度的硝酸、硫酸、盐酸性质上的异同。注意随着反应进行,浓溶液变
稀。①中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稀硫酸与锌反应,硫酸可反应完全;②中合成氨为可逆反应;③中 MnO2 不与稀盐酸反应;⑤铜和稀硝酸可反应完全;⑥中生成硫酸钙不溶覆盖在石灰
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⑦中钝化。
【答案】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
-
3 ===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解析】A 项中加入 Cu(NO3)2 固体后,Cu 和 H+、NO
-
3 发生反应:3Cu+8H++2NO
-
3 ===3Cu2
++2NO↑+4H2O,该项不正确。
【答案】A
19.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H4Cl 和 NH4HCO3 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 NH4Cl 或 NH4HCO3 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SO2-
4
C.Fe 与稀 HNO3、稀 H2SO4 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将充满 HCl、NH3 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答案】D
20.木炭屑与浓 HNO3 共热,产生的气体 X 等分为①和②两份,将两份气体分别按下图实验:
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 )
A.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
B.①变为乳白色浑浊②不变浑浊
C.①②均变为乳白色浑浊
D.①②都不变浑浊
【解析】木炭与浓硝酸共热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气体先导入适量蒸馏
水中,二氧化氮溶于水,得到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再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二
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即①变浑浊;气体直接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氮将氢氧化钙转化为硝酸钙,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钙溶液反应,即②不变浑浊。
【答案】B
21.(1)当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减少污染,可尝试
使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科学家也在尝试用 Cu+作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 NO 转化为无毒的 N2。其原理如下图
所示:
①该过程中,还原剂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②若某辆汽车的 NO 排放量为 0.09 g·km-1,则该车行驶 100 km,完成上述转化时,理论上
需消耗乙烯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为探究本地区雾霾中的可溶性颗粒的成分,某化学研究性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雾霾颗粒样品中可能含有 SO2-
4 、CO2-
3 、SO2-
3 、HCO
-
3 、NO
-
3 、Cl-、Br-及一
种常见阳离子(Mn+),现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雾霾浸取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为________。
②若气体 D 遇空气会变成红棕色,则沉淀 A 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②100 km 产生 n(NO)= 0.09×100 g
30 g·mol-1=0.3 mol,与 O2 转化生成的 NO2 也为 0.3 mol,
2C2H4+6NO2===4CO2+3N2+4H2O
由方程式可知,处理 0.3 mol NO2 需 C2H4 0.1 mol,质量为 2.8 g。
(3)①雾霾浸取液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NH
+
4 ;雾霾浸取液加 BaCl2 溶液后得到的溶液 A 中加入 NaOH 后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
中有 HCO
-
3 ,白色沉淀 B 为 BaCO3。溶液 B 加入 AgNO3 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无 Br-。
②气体 D 遇空气会变成红棕色,说明 D 为 NO,沉淀 A 中一定有 BaSO3,BaSO3 能与稀硝酸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
【答案】(1)2NO+O2+4CO=====催化剂4CO2+N2
(2)①乙烯 ②2.8 (3)①HCO
-
3 、NH
+
4 Br- ②BaSO3
22.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 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
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一定条件下,NO 与 NO2 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
式为 K=________。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
式)。
(3)该工艺需控制 NO 和 NO2 物质的量之比接近 1∶1。若 n(NO)∶n(NO2)>1∶1,则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 Ca(NO2)2 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 NO,其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N2O3)
c(NO)·c(NO2)
(2)使尾气中的 NO、NO2 被充分吸收 Ca(OH)2
(3)排放气体中 NO 含量升高(或气体吸收不完全) 产品 Ca(NO2)2 中 Ca(NO3)2 含量升高
(4)3NO
-
2 +2H+===NO
-
3 +2NO↑+H2O
23.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中的用量有严格限制。
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①NO+NO2+2OH-===2NO
-
2 +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 为 21 ℃,NO 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 A 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 A、C、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 70%硫酸后,A 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 A 中产生的气体含有 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 D 中通入过量 O2,则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E D B
(2)防止可能产生的 NO 被氧气氧化成 NO2,造成对 A 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3)①装置 D 中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冷凝,使 NO2 完全液化
(4)4NO2+O2+4NaOH===4NaNO3+2H2O
(5)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
24.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 的稳定性比 PH3________(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_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 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 Fe2++
2NH3·H2O===Fe(OH)2↓+2NH
+
4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 NH3 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
NaOH 可使 NH3 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有 0.3 mol 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
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N⋮⋮N ②强
(2)①NH3+HCl===NH4Cl
②NH4HSO4 或[(NH4)2SO4]
③4Fe(OH)2+O2+2H2O===4Fe(OH)3
(3)氨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 NH
+
4 +OH-,加入 NaOH 后 OH-浓度增大
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
(4)2NH3+3O2 微生物 2HNO2+2H2O 2.35
25.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1)装置 A 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
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燥管 B、D 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__________(选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
化二磷”或“碱石灰”),干燥管 D 中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E 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NaOH+NO2===______+NaNO2+H2O
(4)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 NO 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选填“F”或“G”)。
【答案】(1)浓硝酸 常温下,Fe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 防止 E 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 C 中
(3)2 2 NaNO3 1 1
(4)G
26.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 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
度氨水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则甲处是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
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 200 mL 1.000 mol·L-1 的 NaOH 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13,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 7.48 g,则 NaOH 溶液吸收的 NO 和 NO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5)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 NH3 和 N2 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 ℃和-195.8 ℃,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
做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
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0.1 mol·L-1,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的 7.48 g 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气体质量,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0.2 L×1 mol·L-1-0.1 mol·L-1×0.2 L=0.18 mol;设
NO 物质的量为 x,NO2 物质的量为 y,得到 x+y=0.18 mol;28 g·mol-1×x+46 g·mol-1×y
=7.48 g,解得 x=0.05 mol,y=0.13 mol,NO 和 N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05∶0.13=5∶13;
(5)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氨气被氧化生
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
和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冒白烟;(6)氨气的沸点为-33.5 ℃,容易液化,
故液氨可以用来做制冷剂;氮气的沸点为-195.8 ℃,液氮可以提供比液氨更低的温度,可以
用来冷冻物质。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
(2)碱石灰 无水氯化钙
(3)放 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
(4)5∶13
(5)4NO+3O2+2H2O===4HNO3(或 2NO+O2===2NO2 和 3NO2+H2O===2HNO3+NO) NH3+
HNO3===NH4NO3
(6)NH3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