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有 Ca2+
B.通入少量 Cl2 后,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 I-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CO
2-
3 或 SO
2-
3
D.往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和稀 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 SO
2-
4
【答案】B
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各选项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 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
B.NaHC O3 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 CO2 气体
C.Na2O2 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 O2 中加热
D.Na2CO3 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 Ba(OH)2 溶液,过滤
【解析】NaHCO3 与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后不生成新杂质,故 A 正确;Na2CO3 与 CO2
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后不生成新杂质,故 B 正确;Na2O 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不
会引入新杂质,故 C 正确;Na2SO4 与 Ba(OH)2 反应生成硫酸钡和 NaOH,引入新杂质 NaOH,故 D
错误。
【答案】D
3.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 ,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
2-
3 时,用 HNO3 酸化后再加 BaCl2 溶液
B.为提高 KMnO4 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酸化 KMnO4 溶液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Fe3+时,用 HNO3 酸化后,加 KSCN 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
2-
4 时,用盐酸酸化后,加 BaCl2 溶液
【解析】HNO3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SO
2-
3 生成 SO
2-
4 ,加 BaCl2 溶液后生成 BaSO4 沉淀干
扰 SO
2-
3 的检验,A 错误;KMnO4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中的 Cl-,B 错误;HNO3 具有强氧
化性,能氧化 Fe2+生成 Fe3+,干扰 Fe3+的检验,C 错误。
【答案】D
4.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
A.Na2SO3 是否被氧化(BaCl2 溶液)
B.FeCl2 是否被氧化(KSCN 溶液)
C.KI 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氯水是否失效(pH 试纸)【解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故 A 错误;氯化亚铁不稳定,
易被氧化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溶液不
反应,故 B 正确;碘化钾易被氧化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碘化钾和淀粉不反应,故 C
正确;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次氯酸能使 pH 试纸褪色,次氯酸不稳定,
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当氯水完全转化为盐酸后,盐酸不能使 pH 试纸褪色,故 D 正确。
【答案】A
5.某无色气体,可能含 HCl、CO2、NO2、HI、SO2、HBr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
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
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 HCl
B.一定存在 SO2
C.肯定没有 CO2
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 NO2、HI
【答案】B
6.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
的一组为(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 溶液 KOH 加入 FeCl3 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 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⑤ CO2 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⑥ FeCl2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⑦ Cu 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⑧ BaCO3 BaSO4 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⑧
【解析】①KO H 与 FeCl3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 KCl,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②CuSO4 与 Fe 反应生成 Cu 和 FeSO4,然后过滤可除去杂质,故正确;③CO2 与 NaOH 反应,而
氢气不反应,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实现除杂,故正确;④CaCO3 不溶于水,NaNO3 能溶于水,则溶解、过滤、蒸发可实现除杂,故正确;⑤CO2 与澄清
石灰水反应,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错误;⑥FeCl3 与 Fe 反应生成 FeCl2,然
后过滤可除杂,故正确;⑦二者均与稀硝酸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错误。⑧BaCO3 与 HCl
反应,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错误。
【答案】C
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Al3+、Fe2+、Ba2+、NO
-
3 、
SO
2-
4 、CO
2-
3 、I-和 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呈红色。
②将少许溶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硫酸,有无色气体产生,通入空气则立即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许溶液滴入 BaCl2 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实验③中的澄清溶液,滴入 AgNO3 溶液, 产生不溶于稀硝白色沉淀。
⑤另取少许溶液,滴入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 NaOH 过量时,又有部分白色沉淀
溶解。
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原溶液中 ( )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Ba2+、Fe2+、CO
2-
3 、I-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Al3+、SO
2-
4 、Cl-、NO
-
3 、Mg2+
C.不能作出判断的离子是 K+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答案】A
8.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
A.Na2O2、Al2(SO4)3、MgCl2、K2CO3
B.BaCl2、Na2SO4、(NH4)2SO4、KOH
C.AgNO3、NaCl、KCl、CuCl2
D.Fe2(SO4)3、K2CO3、KHSO4、NH4Cl
【解析】A 选项可按下列顺序区别:Na2O2(淡黄色)→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解的为 MgCl2,生
成白色沉淀又溶解的为 Al2(SO4)3,最后剩余 K2CO3;B 选项可用两两相混的方法来区别;D 选项
的检出顺序为:Fe2(SO4)3(黄色)→K2CO3(生成沉淀、气体)→KHSO4→NH4Cl;C 选项不能区别。
【答案】C
9.铵明矾 NH4Al(SO4)2·12H2O 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过程Ⅰ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B.检验溶液 B 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 BaCl2 溶液
C.若省略过程Ⅱ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生成→白
色沉淀消失
【答案】D
10.下述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A 验证 SO2 具有漂白性 将 SO2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B 验证 Fe2+的还原性
FeCl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
KMnO4 溶液褪色
C 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在尿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然
后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有红色物质生成
D 验证 Na2C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后红色褪去
【解析】B 选项,Cl-在酸性条件下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错误;D 选项,依据 CO
2-
3
+H2O HCO
-
3 +OH-,加入 Ba2+与 CO
2-
3 结合生成 BaCO3 沉淀,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或
颜色褪去,正确。
【答案】B
11.运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是( )A.用①分离氯化铵和单质碘
B.用②除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
C.用③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
D.用④装置除去 SO2 中的 HCl
【答案】B
12.某 CaCl2 样品中可能含有 FeCl3、MgCl2、NaCl 和 Na2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将 11.1 g 此样
品溶于水只得到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得沉淀 29.7 g,由此可知所含杂质的正确结论
是 ( )
A.一定无 Na2CO3,可能有 FeCl3
B.可能有 Na2CO3 和 NaCl
C.一定有 MgCl2,可能有 NaCl
D.一定有 NaCl
【解析】依据样品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证明氯化钙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氯化铁。设纯
净的 11.1 g 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x。则:
CaCl2 ~ 2AgCl
111 287
11. 1g x
111
287=11.1 g
x x=28.7 g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8.7 g,同理可得,纯净的 11.1 g 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33.5 g,纯净的 11.1 g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7.2 g。因为氯化钙生成沉淀的质
量小于 29.7 g,则另一种物质生成沉淀的质量要大于 29.7 g,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
化钠。故 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18.溶液 X 中可能含有 K+、Mg2+、Al3+、AlO
-
2 、SiO
2-
3 、CO
2-
3 、SO
2-
3 、SO
2-
4 中的若干
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
-
2 和 SiO
2-
3 一定存在于溶液 X 中
D.CO
2-
3 和 SO
2-
4 一定不存在于溶液 X 中
【答案】C
19.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SO
2-
4
B
滴加氯水和 CCl4,振
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
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 K
+
D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
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H
+
4
【答案】B
【解析】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 SO
2-
4 ,因为若溶液中含有
SO
2-
3 、CO
2-
3 、Ag+等,滴加氯化钡溶液也都生成白色沉淀,故 A 错误;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单质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
显紫色,故 B 正确;Na+的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 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
察火焰,故 C 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NH
+
4 ,滴加稀 NaOH 溶液需加热才
会放出氨气,故 D 错误。
20.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 Fe2+、Fe3+、Al3+、Mg2+、Na+、K+、CO
2-
3 、SO
2-
4 。取废水样
品分别进行如图所示①~④四个实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废水中含有 Na+,不含 K+
B.废水中含有 SO
2-
4 和 CO
2-
3
C.废水中不含 Fe3+,可能含 Fe2+
D.废水中一定含有 Na+、Al3+、SO
2-
4
【答案】D
2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
[查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 500 ℃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
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
[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证明有水蒸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有氨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设计实验证明 A 中残留固体仅为 Fe2O3,而不含 FeO
或 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BD
(2)C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3)D 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4)取少量 A 中残留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残留固体是 Fe2O3,而不含 FeO 或 Fe3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