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十大题型专练(附解析共1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题型 09 几何类比、拓展、探究题 一、解答题 1.如图 1, ( )绕点 顺时针旋转得 ,射线 交射线 于点 . (1) 与 的关系是   ; (2)如图 2,当旋转角为 60°时,点 ,点 与线段 的中点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延长 至点 , 使 ,连接 . ① 与 的关系是   ,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 3,连接 ,若 , ,求线段 的长度. 【答案】(1) ;(2)① 或 ,理由见解析;② 【分析】(1)如图 1, 与 的交点记作点 ,由旋转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 ,即可求解; (2)①如图 2,连接 ,由旋转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 ,故 ,即可证明 ≌ ,再得到 ,即可得到结论; ②由①得 , ,由角度的关系得到 , 再 证明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角 函数求出 ,即可求出 AE 的长. 【详解】解:(1)如图 1, 与 的交点记作点 ,由旋转知,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ABC∆ 1 2 AC BC AC< < C DEC∆ AB DE F AFD∠ BCE∠ D B AC O DO G OG OD= GC AFD∠ GCD∠ ,AE BE 45ACB∠ =  4CE = AE AFD BCE∠ = ∠ 1 2AFD GCD∠ = ∠ 180AFD GCD °∠ + ∠ = 2 6 2 2AE = + AF BD N ACD AFD∠ = ∠ AD ACM∆ DFM∆ ACD AFD∠ = ∠ AOD∆ COG∆ 2 120GCD ACD °∠ = ∠ = 120GCD °∠ = 60ACD BCE °∠ = ∠ = GCB ACE∠ = ∠ GCB ACE≅  90COG COB °∠ = ∠ = ,CO BO AF BD N ACB DCE∠ = ∠ A D∠ = ∠ BCE ACD∠ = ∠ 180ACD A ANC°∠ = − ∠ − ∠ 180AFD D DNF°∠ = − ∠ − ∠ ANC DNF∠ = ∠ ACD AFD∠ = ∠ AFD BCE∠ = ∠ AFD BCE∠ = ∠2 (2)① 或 , 理由:如图 2,连接 ,由旋转知,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是 的中点, ∴ , ∵ , , ∴ ≌ ( ), ∴ , ∴ , ∴ , ∴ 或 , 故答案为: 或 ; ②由①知, , , ∴ , ∴ , ∵ , , ∴ , 由①知, , ∴ , ∵ , ∴ , ∴ , ∴ , ∵ , ∴ , ∴ 在 中, , , 1 2AFD GCD∠ = ∠ 180AFD GCD °∠ + ∠ = AD CAB CDE∠ = ∠ CA CD= 60ACD °∠ = ACD∆ AD CD= AMC DMF∠ = ∠ ACM∆ DFM∆ ACD AFD∠ = ∠ O AC AO CO= OD OG= AOD COG∠ = ∠ AOD∆ COG∆ SAS AD CG= CG CD= 2 120GCD ACD °∠ = ∠ = 1 2AFD GCD∠ = ∠ 180AFD GCD °∠ + ∠ = 1 2AFD GCD∠ = ∠ 180AFD GCD °∠ + ∠ = 120GCD °∠ = 60ACD BCE °∠ = ∠ = 60GCA GCD ACD °∠ = ∠ − ∠ = GCB BCE∠ = ∠ GCB GCA ACB∠ = ∠ + ∠ ACE BCE ACB∠ = ∠ + ∠ GCB ACE∠ = ∠ ,CG CD CD CA= = CG CA= 4BC EC= = ( )GCB ACE SAS≅  4BC CE= = GB AE= ,CG CD OG OD= = CO GD⊥ 90COG COB °∠ = ∠ = Rt BOC∆ sin 2 2BO BC ACB= ⋅ ∠ = cos 2 2CO BC ACB= ⋅ ∠ =3 在 中, , ∴ , ∴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 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2.(问题) 如图 1,在 中, ,过点 作直线 平行于 . ,点 在 直线 上移动,角的一边 始终经过点 ,另一边 与 交于点 ,研究 和 的数量关系. (探究发现) (1)如图 2,某数学兴趣小组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现当点 移动到使点 与点 重合时, 通过推理就可以得到 ,请写出证明过程; (数学思考) (2)如图 3,若点 是 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 ),受(1)的启发,这个小组过点 作 交 于点 ,就可以证明 ,请完成证明过程; Rt GOC∆ tan 2 6GO CO GCA= • ∠ = 2 6 2 2GB CO BO= + = + 2 6 2 2AE = + Rt ABC 90 ,ACB AC BC∠ = ° = C l AB 90EDF∠ = ° D l DE B DF AC P DP DB D P C DP DB= P AC A C、 D DG CD⊥ BC G DP DB=4 (拓展引申) (3)如图 4,在(1)的条件下, 是 边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 ), 是射线 上一点,且 ,连接 与 交于点 ,这个数学兴趣小组经过多次取 点反复进行实验,发现点 在 某一位置时 的值最大.若 ,请你直接写出 的最大值. 【答案】【探究发现】(1)见解析;【数学思考】(2)见解析;【拓展引申】(3) 时, 有最 大值为 2.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的定义即可解得 根据证明 即可推出 过点 作 交 于点 ,连接 ,可证明 ,再推出 即可得 = ,则 . 【详解】证明:【探究发现】 (1)∵ ∴ ∵ ∴ ,且 ∴ ∴ 即 【数学思考】 (2)∵ M AB A B、 N BD AM BN= MN BC Q M M BQ 4AC BC= = BQ 2 2AM = BQ ( )CDP GDB ASA ≌ DP DB= M MH MN⊥ AC H ,CM HQ ( )AMH BNQ ASA ≌ ACM BMQ ∽ AC AM BM BQ = 4 4 2 AM BQAM = − 2 2AM = 90 ,ACB AC BC∠ = ° = 45CAB CBA∠ = ∠ = ° CD AB 45CBA DCB∠ = ∠ = ° BD CD⊥ 45DCB DBC∠ = ∠ = ° DB DC= DB DP= , 45DG CD DCB⊥ ∠ = °5 ∴ ∴ , ∵ ∴ ,且 , ∴ ∴ 【拓展引申】 (3)如图 4,过点 作 交 于点 ,连接 , ∵ , ∴ ∵ ∴ ∴ ∴ ,且 ∴ ∴ ∵ , ∴ ∴ ∴ ∴ ∴ ∵ ∴点 ,点 ,点 ,点 四点共圆, ∴ ∴ ,且 45DCG DGC∠ = ∠ = ° , 135DC DG DCP DGB= ∠ = ∠ = ° 90BDP CDG∠ = ∠ = ° CDP BDG∠ = ∠ , 135DC DG DCP DGB= ∠ = ∠ = ° ( )CDP GDB ASA ≌ BD DP= M MH MN⊥ AC H ,CM HQ MH MN⊥ 90AMH NMB∠ + ∠ = ° , 90CD AB CDB∠ = °∥ 90DBM∠ = ° 90NMB MNB∠ + ∠ = ° HMA MNB∠ = ∠ , 45AM BN CAB CBN= ∠ = ∠ = ° ( )AMH BNQ ASA ≌ AH BQ= 90 , 4ACB AC BC∠ = ° = = 4 2,AB AC AH BC BQ= − = − CH CQ= 45CHQ CQH CAB∠ = ∠ = ° = ∠ HQ AB∥ HQM QMB∠ = ∠ 90ACB HMQ∠ = ∠ = ° H M Q C HCM HQM∠ = ∠ HCM QMB∠ = ∠ 45A CBA∠ = ∠ = °6 ∴ ∴ ∴ ∴ ∴ 时, 有最大值为 2.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小波在复习时,遇到一个课本上的问题,温故后进行了操作、推理与拓展. (1)温故:如图 1,在△ABC 中,AD⊥BC 于点 D,正方形 PQMN 的边 QM 在 BC 上,顶点 P ,N 分别在 AB, AC 上,若 BC=6 ,AD=4,求正方形 PQMN 的边长. (2)操作:能画出这类正方形吗?小波按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如图 2,任 意画△ABC,在 AB 上任取一点 P′,画正方形 P′Q′M′N′ ,使 Q′,M′在 BC 边上, N′在△ABC 内,连结 B N′ 并延长交 AC 于点 N,画 NM⊥BC 于点 M,NP⊥NM 交 AB 于点 P,PQ⊥BC 于点 Q,得到四 边形 PQMN.小波把线段 BN 称为“波利亚线”. (3)推理:证明图 2 中的四边形 PQMN 是正方形. (4)拓展:在(2)的条件下,于波利业线 B N 上截取 NE=NM ,连结 EQ ,EM(如图 3).当 tan∠NBM= 时,猜想∠QEM 的度数,并尝试证明. 请帮助小波解决“温故”、“推理”、“拓展”中的问题. 【答案】(1)温故: ;(3)推理:四边形 PQMN 为正方形.见解析;(4)拓展:猜想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 ,列比例式求解即可; (3)由作法知四边形 PQMN 为矩形,通过三角形相似证明 , ,从而 , 可证四边形 PQMN 为正方形; ACM BMQ ∽ AC AM BM BQ = 4 4 2 AM BQAM = − 2( 2 2) 24 AMBQ − −= + 2 2AM = BQ 3 4 12 5PN = 90QFM °∠ = ~APN ABC  M N BN MN BN ′ ′ ′ = P N BN PN BN ′ ′ ′ = MN PN=7 (4) 可设 MN=3k, .则 , , .根据两边对应成 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 ,从而 .通过证明 ,可得 . 【详解】(1)温故: . . 即 . 解得 . (2)推理:由画法可得 . 四边形 PQMN 为矩形, . , 同理可得 . . , . 四边形 PQMN 为正方形. (3)拓展:猜想 ,理由如下: 由 可设 MN=3k, . 则 , , . , , . , , . , . 3tan 4 MNNBM BM ∠ = = 4BM k= 5BN k= kBQ = 2kBE = QBE BEM ∽ =BEQ BME∠ ∠ =90BEQ NEM °∠ + ∠ 90QEM °= PN//BC ~APN ABC∴  PN AE BC AD ∴ = 4 6 4 PN PN−= 12 5PN = 90QMN PNM PQM Q M N′ ′ ′ °∠ = ∠ = ∠ = ∠ = ∴ / /MN M N′ ′ BN M BNM′ ′∴ ∽ M N BN MN BN ′ ′ ′ ∴ = P N BN PN BN ′ ′ ′ ∴ = M N P N MN PN ′ ′ ′ ′ ∴ = MN P N′ ′ ′= MN PN∴ = ∴ 90QFM °∠ = 3tan 4 MNNBM BM ∠ = = 4BM k= 5BN k= kBQ = 2kBE = 1 2 2 BQ k BE k ∴ = = 2 1 4 2 BE k BM k = = BQ BE BE BM ∴ = =QBE EBM∠ ∠ QBE BEM∴ ∽ =BEQ BME∴∠ ∠ NE NM= NEM NME∴∠ = ∠8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 本题的关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②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相似判定即可;④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问题提出: 如图,图①是一张由三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纸片,图②是一张 a× b 的方格纸(a× b 的方格纸指边长分别为 a,b 的矩形,被分成 a× b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其中 a≥2 , b≥2,且 a,b 为正整数) .把图①放置在图②中,使它恰好盖住图②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探究: 为探究规律,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再逐次递进,最后得出一般性的 结论. 探究一: 把图①放置在 2× 2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③,对于 2×2 的方格纸,要用图①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显然有 4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二: 把图①放置在 3×2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④,在 3×2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 2 个位置不同的 2 ×2 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 放置在 3×2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2 ×4=8 种 不同的放置方法. 90BME FMN °∠ + ∠ = =90BEQ NEM °∴∠ + ∠ 90QEM °∴∠ =9 探究三: 把图①放置在 a ×2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⑤, 在 a ×2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______个位置不同的 2×2 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 图①放置在 a× 2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_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四: 把图①放置在 a ×3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⑥,在 a ×3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______个位置不同的 2×2 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 放置在 a ×3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 问题解决: 把图①放置在 a ×b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仿照 前面的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不需画图.) 问题拓展: 如图,图⑦是一个由 4 个棱长为 1 的小立方体构成的几何体,图⑧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a,b ,c (a≥2 , b≥2 , c≥2 ,且 a,b,c 是正整数)的长方体,被分成了 a×b×c 个棱长为 1 的小立方体.在图⑧ 的不同位置共可以找到______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答案】探究三: , ;探究四: , ;问题解决:共有 种不同 的放置方法;问题拓展:8(a-1)(b-1)(c-1). 【分析】对于图形的变化类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 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 类问题. 【详解】探究三: 根据探究二,a×2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个位置不同的 2×2 方格, 1a − 4 4a − 2(a-1) 8 8a − 4( 1)( 1)a b− −10 根据探究一结论可知,每个 2×2 方格中有 4 种放置方法,所以在 a×2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4= (4a-4)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 a-1,4a-4; 探究四: 与探究三相比,本题矩形的宽改变了,可以沿用上一问的思路:边长为 a,有(a-1)条边长为 2 的线段, 同理,边长为 3,则有 3-1=2 条边长为 2 的线段, 所以在 a×3 的方格中,可以找到 2(a-1)=(2a-2)个位置不同的 2×2 方格, 根据探究一,在在 a×3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2a-2)×4=(8a-8)种不 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 2a-2,8a-8; 问题解决: 在 a×b 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b-1)个位置不同的 2×2 方格, 依照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 a×b 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4 (a-1)(b-1)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拓展: 发现图⑦示是棱长为 2 的正方体中的一部分,利用前面的思路,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a、b、c,则分别可以找到(a-1)、(b-1)、(c-1)条边长为 2 的线段, 所以在 a×b×c 的长方体共可以找到(a-1)(b-1)(c-1)位置不同的 2×2×2 的正方体, 再根据探究一类比发现,每个 2×2×2 的正方体有 8 种放置方法, 所以在 a×b×c 的长方体中共可以找到 8(a-1)(b-1)(c-1)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故答案为 8(a-1)(b-1)(c-1).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5.在 中, , , 于点 , (1)如图 1,点 , 分别在 , 上,且 ,当 , 时,求线段 的长; (2)如图 2,点 , 分别在 , 上,且 ,求证: ; (3)如图 3,点 在 的延长线上,点 在 上,且 ,求证: ; ABC∆ 90BAC∠ = ° AB AC= AD BC⊥ D M N AD AB 90BMN∠ = ° 30AMN∠ = ° 2AB = AM E F AB AC 90EDF∠ = ° BE AF= M AD N AC 90BMN∠ = ° 2AB AN AM+ =11 【答案】(1) ;(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D=BD=DC= ,求出 ∠MBD=30°,根 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2)证明△BDE≌△A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3)过点 M 作 ME∥BC 交 AB 的延长线于 E,证明△BME≌△AM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E=AN,根 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明结论. 【详解】(1)解: , , , , , , ,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即 , 解得, , ; (2)证明: , , , 在 和 中, , ; (3)证明: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 , , 则 , , , , , , 2 32 3AM = − 2 90BAC∠ = ° AB AC= AD BC⊥ AD BD DC∴ = = 45ABC ACB∠ = ∠ = ° 45BAD CAD∠ = ∠ = ° 2AB = 2,AD BD DC∴ = = = 30AMN∠ = ° 180 90 30 60BMD∴∠ = °− °− ° = ° 30BMD∴∠ = ° 2BM DM∴ = 2 2 2BM DM BD− = 2 2 2(2 ) ( 2)DM DM− = 2 3 3DM = 2 32 3AM AD DM∴ = − = − AD BC⊥ 90EDF∠ = ° BDE ADF∴∠ = ∠ BDE∆ ADF∆ { B DAF DB DA BDE ADF ∠ = ∠ = ∠ = ∠ ( )BDE ADF ASA≌∴∆ ∆ BE AF∴ = M //ME BC AB E 90AME∴∠ = ° 2AE AB= 45E∠ = ° ME MA∴ = 90AME∠ = °∵ 90BMN∠ = ° BME AMN∴∠ = ∠12 在 和 中,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正方形 和 的边 ,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取 的中点 ,连 接 , , . (1)试证明 ,并求 的值. (2)如图,将如图中的正方形变为菱形,设 ,其它条件不变,问(1)中 的值有变化吗?若有变化,求出该值(用含 的式子表示);若无变化,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 ;(2)(1)中 的值有变化.理由见解析; .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函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证明:如图 1 中,延长 交 的延长线于 . BME∆ AMN∆ { E MAN ME MA BME AMN ∠ = ∠ = ∠ = ∠ ( )BME AMN ASA∴∆ ∆≌ BE AN∴ = 2AB AN AB BE AE AM∴ + = + = = ABDE BCFG AB BC 2AB BC= EF M MD MG MB DM MG⊥ MB MG ( )2 0 90EAB α α∠ = < < ° MB MG α 5BM MG = MB MG BM MG = 2 24sin cos sin α α α + DM FG H13 ∵四边形 ,四边形 都是正方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连接 , ,设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2)解:(1)中 的值有变化. 理由:如图 2 中,连接 , 交于点 ,连接 , , , 交 于 . ABCD BCFG DE AC GF  EDM FHM∠ = ∠ EMD FMH∠ = ∠ EM FM= ( )EDM FHM AAS∆ ≅ ∆ DE FH= DM MH= 2DE FG= BG DG= HG DG= 90DGH BGF∠ = ∠ = ° MH DM= GM DM⊥ DM MG= EB BF BC a= 2AB a= 2 2BE a= 2BF a= 45EBD DBF∠ = ∠ = ° 90EBF∠ = ° 2 2 10EF BE BF a= + = EM MF= 1 10 2 2BM EF a= = HM DM= GH FG= 1 2 2 2MG DF a= = 10 2 5 2 2 aBM MG a = = MB MG BE AD O OG CG BF CG BF 'O14 ∵ , , ∴ , , ∵ , ∴ , , 共线, ∵ , ∴ , ∵ , , ∴ , ∴ 与 互相平分, ∵ , ∴点 在直线 上, ∵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设 ,则 , 易知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 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函数. 7.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叫做等补四边形. 理解: 如图 1,点 在 上, 的平分线交 于点 ,连接 求证:四边形 DO OA= DG GB= GO AB 1 2OG AB= GF AC O G F 1 2FG AB= OF AB DF= = DF AC AC OF DE OF OD EF EM MF= M AD GD GB GO GF= = = OBFD 90OBF ODF BOD∠ = ∠ = ∠ = ° OM MD= OG GF= 1 2MG DF= BC m= 2AB m= 2 2 2 sin 4 sinBE OB m mα α= = ⋅ ⋅ = ⋅ 2 2 cosBF BO m α= = ⋅ 2 sinDF OB m α= = ⋅ 2 21 1 2 2BM EF BE BF= = + 2 2 2 24 sin cosm mα α= ⋅ + ⋅ 1 sin2GM DF m α= = ⋅ 2 2 2 24 sin cos sin BM m m MG m α α α ⋅ + ⋅= ⋅ 2 24sin cos sin α α α += ( )1 A B C, , O ABC∠ O D AD CD, . ABCD15 是等补四边形; 探究: 如图 2,在等补四边形 中 连接 是否平分 请说明理由. 运用: 如图 3,在等补四边形 中, ,其外角 的平分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求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平分 ,理由见解析;(3) . 【分析】 由圆内接四边形互补可知 ,再证 ,即可 根据等补四边形的定义得出结论; 过点 分别作 于点 , 垂直 的延长线于点 ,证 ,得到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出结论; 连接 ,先证 推出 再证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 的比相等可求出 的长. 【详解】 证明: 四边形 为圆内接四边形, 四边形 是等补四边形; ( )2 ABCD AB AD, = , AC AC, ?BCD∠ ( )3 ABCD AB AD= EAD∠ CD 10 5F CD AF, = , = , DF AD BCD∠ 5 2 5DF= ﹣. ( )1 180 180A C ABC ADC∠ + ∠ ° ∠ + ∠ °= , = AD CD= ( )2 A AE BC⊥ E AF CD F ABE ADF△ ≌△ AE AF= ( )3 AC EAD BCD∠ ∠= , FCA FAD∠ ∠= , ACF DAF ∽ , DF ( )1  ABCD 180 180A C ABC ADC∴∠ + ∠ ° ∠ + ∠ °= , = , BD ABC∠ 平分 , ABD CBD∴∠ ∠= ,  AD CD∴ = AD CD∴ = , ∴ ABCD16 平分 ,理由如下: 如图 2,过点 分别作 于点 , 垂直 的延长线于点 ,则 , 四边形 是等补四边形, 又 是 的平分线,即 平分 如图 3,连接 , 四边形 是等补四边形, 又 , ( )2 AD BCD∠ A AE BC⊥ E AF CD F 90AEB AFD∠ ∠ °= =  ABCD 180B ADC∴∠ + ∠ °= , 180ADC ADF∠ + ∠ °= , B ADF∴∠ ∠= , AB AD = , ABE ADF AAS∴ ≌ ( ), AE AF∴ = , AC∴ BCF∠ AC BCD∠ ; ( )3 AC  ABCD 180BAD BCD∴∠ + ∠ °= , 180BAD EAD∠ + ∠ °=17 平分 由 知, 平分 又 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等补四边形,圆的有关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解题关键是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探究,运用等. 8.已知 ABC 内接于 , 的平分线交 于点 D,连接 DB,DC. (1)如图①,当 时,请直接写出线段 AB,AC,A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 (2)如图②,当 时,试探究线段 AB,AC,A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若 BC=5,BD=4,求 的值. 【答案】(1)AB+AC=AD;(2) ;(3) 【分析】(1)在 AD 上截取 AE=AB,连接 BE,由条件可知△ABE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可证明△BED≌△ BAC,可得 DE=AC,则 AB+AC=AD; (2)延长 AB 至点 M,使 BM=AC,连接 DM,证明△MBD≌△ACD,可得 MD=AD,证得 AB+AC= ; EAD BCD∴∠ ∠= , AF EAD∠ , 1 2FAD EAD∴∠ ∠= , ( )2 AC BCD∠ , 1 2FCA BCD∴∠ = ∠ FCA FAD∴∠ ∠= , AFC DFA∠ ∠= , ACF DAF∴ ∽ , AF CF DF AF ∴ = 5 10 5 DF DF += 5 2 5DF∴ = ﹣.  O BAC∠ O 120BAC∠ =  90BAC∠ =  AD AB AC+ 2AB AC AD+ = 4 5 2AD18 (3)延长 AB 至点 N,使 BN=AC,连接 DN,证明△NBD≌△ACD,可得 ND=AD,∠N=∠CAD,证△NAD∽△CBD, 可得 , 可由 AN=AB+AC,求出 的值. 【详解】解:(1)如图①在 AD 上截取 AE=AB,连接 BE, ∵∠BAC=120°,∠BA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 D, ∴∠DBC=∠DAC=60°,∠DCB=∠BAD=60°, ∴△ABE 和△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 ∴∠DBE=∠ABC,AB=BE,BC=BD, ∴△BED≌△BAC(SAS), ∴DE=AC, ∴AD=AE+DE=AB+AC; 故答案为:AB+AC=AD. (2)AB+AC= .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 AB 至点 M,使 BM=AC,连接 DM, ∵四边形 ABDC 内接于⊙O, ∴∠MBD=∠ACD, ∵∠BAD=∠CAD=45°, ∴BD=CD, AN AD BC BD = AD AB AC+ 2AD19 ∴△MBD≌△ACD(SAS), ∴MD=AD,∠M=∠CAD=45°, ∴MD⊥AD. ∴AM= ,即 AB+BM= , ∴AB+AC= ; (3)如图③,延长 AB 至点 N,使 BN=AC,连接 DN, ∵四边形 ABDC 内接于⊙O, ∴∠NBD=∠ACD, ∵∠BAD=∠CAD, ∴BD=CD, ∴△NBD≌△ACD(SAS), ∴ND=AD,∠N=∠CAD, ∴∠N=∠NAD=∠DBC=∠DCB, ∴△NAD∽△CBD, ∴ , ∴ , 又 AN=AB+BN=AB+AC,BC=5,BD=4, ∴ . 【点睛】本题属于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解决问题. 9.如图,在 中, , 于点 , 于点 , 与 交于点 , 于点 ,点 是 的中点,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 (1)如图①所示,若 ,求证: ; 2AD 2AD 2AD AN AD BC BD = AD BD AN BC = 4 5 AD BD AB AC BC = =+ ABC∆ AB BC= AD BC⊥ D BE AC⊥ E AD BE F BH AB⊥ B M BC FM BH H 30ABC∠ =  3 3DF BH BD+ =20 (2)如图②所示,若 ,如图③所示,若 (点 与点 重合),猜想线段 、 与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1)连接 CF,由垂心的性质得出 CF⊥AB,证出 CF∥BH,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BH=∠BCF,证明△BMH ≌△CMF 得出 BH=C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AF=CF,得出 BH=AF,AD=DF+AF=DF+BH,由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得出 AD= BD,即可得出结论; (2)同(1)可证:AD=DF+AF=DF+BH,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 出结论. 【详解】(1)证明:连接 ,如图①所示: , , , , , , 点 是 的中点, , 在 和 中, , , , , , 垂直平分 , , , , 45ABC∠ =  60ABC∠ =  M D DF BH BD +DF BH BD= 3 3 CF AD BC⊥ BE AC⊥ CF AB∴ ⊥ BH AB⊥ / /CF BH∴ CBH BCF∴ = ∠  M BC BM MC∴ = BMH∆ CMF∆ MBH MCF BM MC BMH CMF ∠ = ∠  = ∠ = ∠ ( )BMH CMF ASA∴∆ ≅ ∆ BH CF∴ = AB BC= BE AC⊥ BE∴ AC AF CF∴ = BH AF∴ = AD DF AF DF BH∴ = + = +21 在 中, , , ; (2)解:图②猜想结论: ;理由如下: 同(1)可证: , 在 中, , , ; 图③猜想结论: ;理由如下: 同(1)可证: , 在 中, , , .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10.将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放置的两块三角板绕公共顶点 A 旋转,连接 BC,DE.探究 S△ABC 与 S△ADC 的比是否 为定值. (1)两块三角板是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时,S△ABC:S△ADE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此定值,如果 不是,说明理由.(图①) (2)一块是等腰直角三角板,另一块是含有 30°角的直角三角板时,S△ABC:S△ADE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  Rt ADB∆ 30ABC∠ =  3 3AD BD∴ = 3 3DF BH BD∴ + = +DF BH BD= AD DF AF DF BH= + = +  Rt ADB∆ 45ABC∠ =  AD BD∴ = DF BH BD∴ + = 3DF BH BD+ = AD DF AF DF BH= + = +  Rt ADB∆ 60ABC∠ =  3AD BD∴ = 3DF BH BD∴ + =22 求出此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图②) (3)两块三角板中,∠BAE+∠CAD=180°,AB=a,AE=b,AC=m,AD=n(a,b,m,n 为常数),S△ABC:S△ADE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用含 a,b,m,n 的式子表示此定值(直接写出结论,不写推理过程),如果不是, 说明理由.(图③) 【答案】(1)结论:S△ABC:S△ADE=1,为定值.理由见解析;(2)S△ABC:S△ADE= ,为定值,理由见解 析;(3)S△ABC:S△ADE= ,为定值.理由见解析. 【分析】(1)结论:S△ABC:S△ADE=定值.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首先证明∠ DAE=∠CAG,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结论:S△ABC:S△ADE=定值.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首先证明∠DAE=∠ CAG,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3)结论:S△ABC:S△ADE=定值.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首先证明∠DAE=∠ CAG,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结论:S△ABC:S△ADE=定值. 理由: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BAE=∠CAD=90°, ∴∠BAC+∠EAD=180°,∠BAC+∠CAG=180°, ∴∠DAE=∠CAG, ∵AB=AE=AD=AC, ∴ 1. (2)如图 2 中,S△ABC:S△ADE=定值. 理由: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3 3 ma nb 1 2 1 2 ABC AED AB AC sin CAGS S AE AD sin DAE ⋅ ⋅ ⋅ ∠ = = ⋅ ⋅ ⋅ ∠  23 不妨设∠ADC=30°,则 AD AC,AE=AB, ∵∠BAE=∠CAD=90°, ∴∠BAC+∠EAD=180°,∠BAC+∠CAG=180°, ∴∠DAE=∠CAG, ∴ . (3)如图 3 中,如图 2 中,S△ABC:S△ADE=定值. 理由:如图 1 中,作 DH⊥AE 于 H,CG⊥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BAE=∠CAD=90°, ∴∠BAC+∠EAD=180°,∠BAC+∠CAG=180°, ∴∠DAE=∠CAG, ∵AB=a,AE=b,AC=m,AD=n ∴ . 3= 1 32 1 3 2 ABC AED AB AC sin CAGS S AE AD sin DAE ⋅ ⋅ ⋅ ∠ = = ⋅ ⋅ ⋅ ∠   1 2 1 2 ABC AED AB AC sin CAGS ma S nbAE AD sin DAE ⋅ ⋅ ⋅ ∠ = = ⋅ ⋅ ⋅ ∠  24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 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 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1.如图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概念理解:如图 2,在四边形 中, , ,问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吗? 请说明理由; (2)性质探究:如图 1,四边形 的对角线 、 交于点 , .试证明: ; (3)解决问题:如图3,分别以 的直角边 和斜边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和正方形 , 连结 、 、 .已知 , ,求 的长. 【答案】(1) 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 【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证直线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结合“垂美四边形”的 定义证明即可; (2)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3)连接 、 ,先证明 ,得到∴ ,可证 , 即 ,从而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根据垂美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结合(2)的结论计 算即可. 【详解】(1)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 证明:连接 AC,BD, ∵ , ∴点 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 , ∴点 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 ,即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 ABCD AB AD= CB CD= ABCD ABCD AC BD O AC BD⊥ 2 2 2 2AB CD AD BC+ = + Rt ACB AC AB ACFG ABDE CE BG GE 4AC = 5AB = GE ABCD 73GE = AC BD CG BE GAB CAE ≌ ABG AEC∠ = ∠ 90ABG AME∠ + ∠ = ° CE BG⊥ CGEB ABCD AB AD= A BD CB CD= C BD AC BD AC BD⊥ ABCD25 (2)猜想结论:垂美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平方和相等. 如图 2,已知四边形 中, ,垂足为 , 求证: 证明:∵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故答案为: . (3)连接 、 , ∵ , ∴ ,即 , 在 和 中, , ∴ , ∴ ,又 , ∴ ,即 , ∴四边形 是垂美四边形, 由(2)得, , ∵ , , ∴ , , , ∴ , ∴ . ABCD AC BD⊥ E 2 2 2 2AD BC AB CD+ = + AC BD⊥ 90AED AEB BEC CED∠ = ∠ = ∠ = ∠ = ° 2 2 2 2 2 2AD BC AE DE BE CE+ = + + + 2 2 2 2 2 2AB CD AE BE CE DE+ = + + + 2 2 2 2AD BC AB CD+ = + 2 2 2 2AD BC AB CD+ = + CG BE 90CAG BAE∠ = ∠ = ° CAG BAC BAE BAC∠ + ∠ = ∠ + ∠ GAB CAE∠ = ∠ GAB△ CAE AG AC GAB CAE AB AE = ∠ = ∠  = ( )GAB CAE SAS△ ≌△ ABG AEC∠ = ∠ 90AEC AME∠ + ∠ = ° 90ABG AME∠ + ∠ = ° CE BG⊥ CGEB 2 2 2 2CG BE CB GE+ = + 4AC = 5AB = 3BC = 4 2CG = 5 2BE = 2 2 2 2 73GE CG BE CB= + − = 73GE =26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的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理 解垂美四边形的定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2.(1)数学理解:如图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斜边 AB 的中点 D 作正方形 DECF,分别交 BC,AC 于点 E,F,求 AB,BE,AF 之间的数量关系; (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任意直角△ABC 内,找一点 D,过点 D 作正方形 DECF,分别交 BC,AC 于点 E, F,若 AB=BE+AF,求∠ADB 的度数; (3)联系拓广: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 ED,FD,交 AB 于点 M,N,求 MN,AM,BN 的数量关 系. 【答案】数学理解:(1)AB= (AF+BE),理由见解析;问题解决:(2)∠ADB=135°;联系拓广: (3)MN2=AM2+NB2, 【分析】数学理解: (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C=BC,∠A=∠B=45°,AB= AC,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DE=DF=CE,∠ DFC=∠DEC=90°,可求 AF=DF=CE,即可得 AB= (AF+BE); 问题解决: (2)延长 AC,使 FM=BE,通过证明△DFM≌△DEB,可得 DM=DB,通过△ADM≌△ADB,可得∠DAC=∠DAB= ∠CAB,∠ABD=∠CBD= ∠AB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DB 的度数; 联系拓广: (3)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DE∥AC,DF∥BC,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AB=∠ADM,∠NDB=∠ABD,可得 AM=MD,DN=NB,即可求 MN,AM,BN 的数量关系. 【详解】数学理解: (1)AB= (AF+BE) 2 2 2 1 2 1 2 227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A=∠B=45°,AB= AC ∵四边形 DECF 是正方形 ∴DE=DF=CE=CF,∠DFC=∠DEC=90° ∴∠A=∠ADF=45° ∴AF=DF=CE ∴AF+BE=BC=AC ∴AB= (AF+BE) 问题解决: (2)如图②,延长 AC,使 FM=BE,连接 DM, ∵四边形 DECF 是正方形 ∴DF=DE,∠DFC=∠DEC=90° ∵BE=FM,∠DFC=∠DEB=90°,DF=ED ∴△DFM≌△DEB(SAS) ∴DM=DB ∵AB=AF+BE,AM=AF+FM,FM=BE, ∴AM=AB,且 DM=DB,AD=AD ∴△ADM≌△ADB(SSS) ∴∠DAC=∠DAB= ∠CAB 同理可得:∠ABD=∠CBD= ∠ABC ∵∠ACB=90°, ∴∠CAB+∠CBA=90° ∴∠DAB+∠ABD= (∠CAB+∠CBA)=45° ∴∠ADB=180°﹣(∠DAB+∠ABD)=135° 联系拓广: 2 2 1 2 1 2 1 228 (3)∵四边形 DECF 是正方形 ∴DE∥AC,DF∥BC ∴∠CAD=∠ADM,∠CBD=∠NDB,∠MDN=∠AFD=90° ∵∠DAC=∠DAB,∠ABD=∠CBD ∴∠DAB=∠ADM,∠NDB=∠ABD ∴AM=MD,DN=NB 在 Rt∠DMN 中,MN2=MD2+DN2, ∴MN2=AM2+NB2.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 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13.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为 2, 为 的中点, 是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 交 于点 , . (1)求 的值; (2)如图 1,连接 ,在线段 上取一点 ,使 ,连接 ,求证: ; (3)如图 2,过点 作 于点 ,在线段 上取一点 ,使 ,连接 , .将 绕点 旋转,使点 旋转后的对应点 落在边 上.请判断点 旋转后的对应点 是否落在线 段 上,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见解析(3)点 旋转后的对应点 不落在线段 上 【分析】(1)设 ,则 ,根据 得到 ,故 ,求 得 ,求得 AF,AP 的值即可求解;(2)在 上截取 , 证得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得到 ,再利用平行得到 ,则 ,即可得到 ,故 (3)若点 在 上,以 原点, 为 轴, 为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ABCD E AB P BA PC AD F AP FD= AF AP EC EC M EM EB= MF MF PF= E EN CD⊥ N EN Q AQ AP= BQ BN AQB∆ A Q 'Q AD B 'B BN 5 1 2 AF AP −= B 'B BN AP FD a= = 2AF a= − AB CD∥ AFP DFC∆ ∆ AP AF CD FD = 5 1a = − CD DH AF= PAF HDF∆ ≅ ∆ 5EC = P ECP∠ = ∠ ECP PCD∠ = ∠ ( )FCM FCH SAS∆ ≅ ∆ FM FH= MP PF= 'B BN A AB y AD x29 , , ,求出直线 解析式为: ,设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得点 ,由点 ,得出 , 于是点 旋转后的对应点 不落在线段 上. 【详解】(1)设 , ∴ ,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即 . ∴ , ∴ , ∴ , ∴ . (2)在 上截取 , ∵ , , , ∴ , ∴ , ∵ , , ' 5 1AQ AQ= = − ' 2AB AB= = ' ' 5 1Q B QB= = − BN 1 22y x= − 1' , 22B x x −   8 5x = 8 6' ,5 5B  −   ( )' 5 1,0Q − 28 36' ' 5 1 5 15 25B Q  = − − + ≠ −   B 'B BN AP FD a= = 2AF a= − ABCD AB CD∥ AFP DFC∆ ∆ AP AF CD FD = 2 2 a a a −= 5 1a = − 5 1AP FD= = − 3 5AF AD DF= − = − 5 1 2 AF AP −= CD DH AF= AF DH= 90PAF D∠ = ∠ = ° AP FD= ( )PAF HDF SAS∆ ≅ ∆ PF FH= AD CD= AF DH=30 ∴ , ∵点 是 中点, ∴ , ∴ , ∵ , ∴ , ∴ , , ∴ , ∵ , ∴ , ∴ ,且 , , ∴ , ∴ , ∴ . (3)若点 在 上,如图,以 原点, 为 轴, 为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 , , ∴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 , , ∵点 ,点 , ∴直线 解析式为: , 设点 , 5 1FD CH AP= = = − E AB 1BE AE EM= = = 5PE PA AE= + = 2 2 2 1 4 5EC BE BC= + = + = 5EC = EC PE= 5 1CM = − P ECP∠ = ∠ AP CD P PCD∠ = ∠ ECP PCD∠ = ∠ 5 1CM CH= = − CF CF= ( )FCM FCH SAS∆ ≅ ∆ FM FH= FM PF= 'B BN A AB y AD x EN AB⊥ AE BE= 5 1AQ BQ AP= = = − ' 5 1AQ AQ= = − ' 2AB AB= = ' ' 5 1Q B QB= = − ( )0, 2B − ( )2, 1N − BN 1 22y x= − 1' , 22B x x −  31 ∴ , ∴ , ∴点 , ∵点 , ∴ . ∴点 旋转后的对应点 不落在线段 上.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勾股定理及一次函数的应用. 14.在 中, , , 是 上一点,连接 (1)如图 1,若 , 是 延长线上一点, 与 垂直,求证: (2)过点 作 , 为垂足,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 ①如图 2,若 ,求证: ②如图 3,若 是 的中点,直接写出 的值(用含 的式子表示) 2 2 1' 2 22AB x x = + − =   8 5x = 8 6' ,5 5B  −   ( )' 5 1,0Q − 28 36' ' 5 1 5 15 25B Q  = − − + ≠ −   B 'B BN ABC∆ 90ABC∠ = ° AB nBC = M BC AM 1n = N AB CN AM BM BN= B BP AM⊥ P CP AB Q 1n = CP BM PQ BQ = M BC tan BPQ∠ n32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 【分析】(1)延长 交 于点 ,证明 即可得; (2)①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由(1),得 ,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 理即可得到结论; ②过点 C 作 CD//BP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延长 AM 交 CD 于点 H,先证明△BPM≌△CHM,从而可得 BP=CH, PM=HM,再证明△ABM∽△BPM,得到 ,在 Rt△PCH 中,由 tan∠PCH= 可得 tan∠ BPQ= ,继而根据 BC=2BM,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延长 交 于点 , ∵ 与 垂直, , ∴ , , ∴ , ∵ , , ∴ , , ∴ , ∴ ; (2)①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1 n AM CN H ABM CBN∆ ≅ ∆ C CD BP AB D BM BD= PM BM PB AB = PH CH 2BM AB AB nBC = AM CN H AM CN 90ABC∠ = ° 90BAM N∠ + ∠ = ° 90BCN N∠ + ∠ = ° BAM BCN∠ = ∠ 1n = 90ABC∠ = ° AB BC= ABC CBN∠ = ∠ ABM CBN∆ ≅ ∆ BM BN= C CD BP AB D33 ∵ ,∴ 与 垂直, 由(1),得 , ∵ , ∴ ,即 ; ②过点 C 作 CD//BP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延长 AM 交 CD 于点 H, ∴∠PCH=∠BPQ, ∵ ,∴ ⊥ , ∴∠BPM=∠CHM=90°, 又∵∠BMP=∠CMH,BM=CM, ∴△BPM≌△CHM, ∴BP=CH,PM=HM, ∴PH=2PM, ∵∠PMB=∠BMA,∠ABM=∠BPM=90°, ∴△ABM∽△BPM, ∴ , 在 Rt△PCH 中,tan∠PCH= , ∴tan∠BPQ= , 又∵BC=2BM, , ∴tan∠BPQ=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正确添加辅助线,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15.⑴如图 1, 是正方形 边 上的一点,连接 ,将 绕着点 逆时针旋转 90°,旋转后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 交于点 和点 . BP AM⊥ AM CD BM BD= CD BP CP DB PQ BQ = CP BM PQ BQ = BP AM⊥ AM CD PM BM PB AB = PH CH 2 2PH PM BM CH PB AB = = AB nBC = 1BC AB n = E ABCD AB BD DE、 BDE∠ D BC F G34 ①线段 和 的数量关系是 ; ②写出线段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 ⑵当四边形 为菱形, ,点 是菱形 边 所在直线上的一点,连接 , 将 绕着点 逆时针旋转 120°,旋转后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 交于点 和点 . ①如图 2,点 在线段上时,请探究线段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 ②如图 3,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 交射线 于点 ;若 ,直接写出线段 的长度. 【答案】⑴① ; ② ;⑵① . 理由见解析,② 的长度为 . 理由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解答即可; 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2)①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②作辅助线,计算 BD 和 BF 的长,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 BM 的长,根据线段的差可得结论. 【详解】(1)①DB=DG,理由是: ∵∠DBE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如图 1, 由旋转可知,∠BDE=∠FDG,∠BDG=90°,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CBD=45°, ∴∠G=45°, DB DG BE BF、 DB ABCD ADC 60∠ =  E ABCD AB BD DE、 BDE∠ D BC F G E BE BF、 BD E AB DE BC M BE 1,AB 2= = GM DB DG= BE BF 2BD+ = BE BF 3BD+ = GM 19 335 ∴∠G=∠CBD=45°, ∴DB=DG; 故答案为 DB=DG; ②BF+BE= BD,理由如下: 由①知:∠FDG=∠EDB,∠G=∠DBE=45°,BD=DG, ∴△FDG≌△EDB(ASA), ∴BE=FG, ∴BF+FG=BF+BE=BC+CG, Rt△DCG 中,∵∠G=∠CDG=45°, ∴CD=CG=CB, ∵DG=BD= BC, 即 BF+BE=2BC= BD; (2)①如图 2,BF+BE= BD, 理由如下:在菱形 ABCD 中,∠ADB=∠CDB= ∠ADC= ×60°=30°, 由旋转 120°得∠EDF=∠BDG=120°,∠EDB=∠FDG, 在△DBG 中,∠G=180°-120°-30°=30°, ∴∠DBG=∠G=30°, ∴DB=DG, ∴△EDB≌△FDG(ASA), ∴BE=FG, ∴BF+BE=BF+FG=BG, 过点 D 作 DM⊥BG 于点 M,如图 2, ∵BD=DG, ∴BG=2BM, 在 Rt△BMD 中,∠DBM=30°, ∴BD=2DM. 2 2 2 3 1 2 1 236 设 DM=a,则 BD=2a, DM= a, ∴BG=2 a, ∴ , ∴BG= BD, ∴BF+BE=BG= BD; ②过点 A 作 AN⊥BD 于 N,过 D 作 DP⊥BG 于 P,如图 3, Rt△ABN 中,∠ABN=30°,AB=2, ∴AN=1,BN= , ∴BD=2BN=2 , ∵DC∥BE, ∴ , ∵CM+BM=2, ∴BM= , Rt△BDP 中,∠DBP=30°,BD=2 , ∴BP=3, 由旋转得:BD=BF, ∴BF=2BP=6, ∴GM=BG-BM=6+1- = . 【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正方形 和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 30 度的角性质等知识,本题证明△FDG≌△BDE 是解本题的关键. 16.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 78 页的部分内容. 3 3 2 1 2 3 3 BD a BG a = = 3 3 3 3 2 1 CD CM BE BM = = 2 3 3 2 3 19 337 例 2 如图,在 中, 分别是边 的中点, 相交于点 ,求证: , 证明:连结 . 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结论应用:在 中,对角线 交于点 , 为边 的中点, 、 交于点 . (1)如图②,若 为正方形,且 ,则 的长为   . (2)如图③,连结 交 于点 ,若四边形 的面积为 ,则 的面积为   . 【答案】教材呈现:详见解析;结论应用:(1) ;(2)6. 【分析】教材呈现:如图①,连结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 ,那么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以及比例的性质即可证明 ; 结论应用:(1)如图②.先证明 ,得出 ,那么 ,又 , 可得 ,由正方形的性质求出 ,即可求出 ; (2)如图③,连接 .由(1)易证 .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 与 的面积比 ,同理, 与 的面积比=2,那么 的面积 的面积 =2( 的面积 的面积)= ,所以 的面积 ,进而求出 的面积 ABC∆ ,D E ,BC AB ,AD CE G 1 3 GE GD CE AD = = ED ABCD AC BD、 O E BC AE BD F ABCD 6AB = OF DE AC G OFEG 1 2 ABCD 2 ED / /DE AC 1 2DE AC= DEG ACG∆ ∆ 1 3 GE GD CE AD = = BEF DAF∆ ∆ 1 2BF DF= 1 3BF BD= 1 2BO BD= 1 6OF OB BF BD= − = 6 2BD = 2OF = OE 2BF OF = BEF∆ OEF∆ 2BF OF = = CEG∆ OEG∆ CEG∆ BEF+∆ OEG∆ OEF+∆ 12 12 × = BOC∆ 3 2 = ABCD38 . 【详解】教材呈现: 证明: 如图①,连结 . ∵在 中, 分别是边 的中点, ∴ , ∴ , ∴ , ∴ , ∴ ; 结论应用: (1)解:如图②. ∵四边形 为正方形, 为边 的中点,对角线 、 交于点 , ∴ , ∴ , ∴ , ∴ , ∴ , ∵ , 34 62 = × = ED ABC∆ ,D E ,BC AB 1/ / , 2DE AC DE AC= DEG ACG∆ ∆ 2CG AG AC GE GD DE = = = 3CG GE AG GD GE GD + += = 1 3 GE GD CE AD = = ABCD E BC AC BD O 1 1 1/ / , ,2 2 2AD BC BE BC AD BO BD= = = BEF DAF∆ ∆ 1 2 BF BE DF AD = = 1 2BF DF= 1 3BF BD= 1 2BO BD=39 ∴ , ∵正方形 中, , ∴ , ∴ . 故答案为 ; (2)解:如图③,连接 . 由(1)知, , ∴ . ∵ 与 的高相同, ∴ 与 的面积比 , 同理, 与 的面积比=2, ∴ 的面积 的面积=2( 的面积 的面积) , ∴ 的面积 , ∴ 的面积 . 故答案为 6. 【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灵活运用正方形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是关键. 17.如图 1,在矩形 中,BC=3,动点 从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方向移动, 作 关于直线 的对称 ,设点 的运动时间为 (1)若 ①如图 2,当点 B’落在 AC 上时,显然△PCB’是直角三角形,求此时 t 的值 ②是否存在异于图 2 的时刻,使得△PC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 t 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当 P 点不与 C 点重合时,若直线 PB’与直线CD 相交于点 M,且当 t<3 时存在某一时刻有结论∠PAM=45° 成立,试探究:对于 t>3 的任意时刻,结论∠PAM=45°是否总是成立?请说明理由. 1 1 1 2 3 6OF OB BF BD BD BD= − = − = ABCD 6AB = 6 2BD = 2OF = 2 OE 1 1,3 6BF BD OF BD= = 2BF OF = BEF∆ OEF∆ BEF∆ OEF∆ 2BF OF = = CEG∆ OEG∆ CEG∆ BEF+∆ OEG∆ OEF+∆ 12 12 = × = BOC∆ 3 2 = ABCD 34 62 = × = ABCD P B BC PAB∆ PA 'PAB∆ P ( )t s 2 3AB =40 【答案】(1)① ;②t=2 或 t=6 或 t=2 (2)见解析. 【分析】(1)①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长,再根据△APB≌△APB′,继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导得出∠ B=∠PB′C=90°,B′C= ,再证明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PB′=2 -4,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②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分别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分别讨论求解即可; (2)如图,根据∠PAM=45°以及翻折的性质可以证明得到△DAM≌△B′AM,从而可得 AD=AB′=AB,证得四边 形 ABCD 是正方形,继而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推导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①∵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90°, ∴AC= , ∵△APB≌△APB′, ∴∠AB′P=∠B=90°,AB′=AB=2 ,BP=B′P, ∴∠B=∠PB′C=90°,B′C=AC-AB′= , 又∵∠PCB′=∠ACB, ∴ , ∴ , 即 , ∴PB′=2 -4, ∴PB=2 -4, 即 t=2 -4; ②如图,当∠PCB′=90 °时,此时点 B′落在 BC 上, 在 Rt△AB′D 中,∠D=90°,∴B′D= , ∴B′C= , 2 7 4− 3 21 2 3− ' CBACB P△ ∽△ 7 ( )22 2 22 3 3 21AB BC+ = + = 3 21 2 3− ' CBACB P△ ∽△ PB CB AB CB ′ ′= 21 2 3 32 3 PB′ −= 7 7 7 ( )22 2 22 3 3 3AB AD′ − = − = 341 在△PCB′中,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 t=2; 如图,当∠PCB′=90 °时,此时点 B′在 CD 的延长线上, 在 Rt△AB′D 中,∠ADB′=90°,∴B′D= , ∴B′C=3 , 在△PCB′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t=6; 当∠CPB′=90 °时,易得四边形 ABPB′为正方形, ∴BP=AB=2 , 解得 t=2 ; 2 2 2( 3) (3 )t t+ − = ( )22 2 22 3 3 3AB AD′ − = − = 3 2 2 2(3 3) ( 3)t t+ − = 3 342 综上,t=2 或 t=6 或 t=2 ; (2)如图 ∵∠PAM=45°, ∴∠2+∠3=45°,∠1+∠4=45°, 又∵翻折, ∴∠1=∠2,∠3=∠4, 又∵∠ADM=∠AB′M=90°,AM=AM, ∴△DAM≌△B′AM, ∴AD=AB′=AB,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如图, 设∠APB=x, ∴∠PAB=90°-x, ∴∠DAP=x, ∵AD=AB′,AM=AM,∠ADM=∠AB′M=90°, ∴Rt△MDA≌Rt△B′AM(HL), ∴∠B′AM=∠DAM, ∵翻折, ∴∠PAB=∠PAB′=90°-x, ∴∠DAB′=∠PAB′-∠DAP=90°-2x, ∴∠DAM= ∠DAB′=45°-x, 3 1 243 ∴∠MAP=∠DAM+∠PAD=45°.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翻折的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画出符合题 意的图形,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在等腰三角形 中, ,作 交 AB 于点 M, 交 AC 于点 N. (1)在图 1 中,求证: ; (2)在图 2 中的线段 CB 上取一动点 P,过 P 作 交 CM 于点 E,作 交 BN 于点 F,求证: ; (3)在图 3 中动点 P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类似(2)过 P 作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E,作 交 NB 的延长线于点 F,求证: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利用 AAS 定理证明;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证明 、 ,根据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证明结论; (3)根据 ,得到 ,证明 ,得到 ,根据比例的性 质证明即可. 【详解】证明:(1)∵ , ∴ , ∵ , , ∴ , 在 和 中, , ∴ ; ABC∆ AB AC= CM AB⊥ BN AC⊥ BMC CNB∆ ≅ ∆ / /PE AB //PF AC PE PF BM+ = / /PE AB //PF AC · · ·AM PF OM BN AM PE+ = ABC ACB∠ = ∠ BM NC= CEP CMB∆ ∼ ∆ BFP BNC∆ ∼ ∆ BMC CNB∆ ≅ ∆ MC BN= AMC OMB∆ ∼ ∆ AM OM MC MB = AB AC= ABC ACB∠ = ∠ CM AB⊥ BN AC⊥ 90BMC CNB∠ = ∠ = ° BMC∆ CNB∆ MBC NCB BMC CNB BC CB ∠ = ∠ ∠ = ∠  = ( )BMC CNB AAS∆ ≅ ∆44 (2)∵ , ∴ , ∵ , ∴ , ∴ , ∵ , ∴ , ∴ , ∴ , ∴ ; (3)同(2)的方法得到, , ∵ , ∴ , ∵ , ∴ , ∵ , ∴ , ∴ ,又 ,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问题情境:如图 1,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边 BC 上一点(不与点 B、C 重合),垂直于 AE 的一条直线 MN 分别交 AB、AE、CD 于点 M、P、N.判断线段 DN、MB、E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BMC CNB∆ ≅ ∆ BM NC= / /PE AB CEP CMB∆ ∼ ∆ PE CP BM CB = / /PF AC BFP BNC∆ ∼ ∆ PF BP NC BC = 1PE PF CP BP BM BM CB CB + = + = PE PF BM+ = PE PF BM− = BMC CNB∆ ≅ ∆ MC BN= 90ANB∠ = ° 90MAC ABN∠ + ∠ = ° 90OMB∠ = ° 90MOB ABN∠ + ∠ = ° MAC MOB∠ = ∠ 90AMC OMB∠ = ∠ = ° AMC OMB∆ ∼ ∆ AM OM MC MB = · ·AM MB OM MC= ( ) ·AM PE PF OM BN× − = · · ·AM PF OM BN AM PE+ =45 问题探究: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 (1)如图 2,若垂足 P 恰好为 AE 的中点,连接 BD,交 MN 于点 Q,连接 EQ,并延长交边 AD 于点 F.求∠AEF 的度数; (2)如图 3,当垂足 P 在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时,连接 AN,将△APN 沿着 AN 翻折,点 P 落在点 P' 处.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AD 的中点为 S,求 P'S 的最小值. 问题拓展:如图 4,在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中,点 M、N 分别为边 AB、CD 上的点,将正方形 ABCD 沿着 MN 翻折,使得 BC 的对应边 B'C'恰好经过点 A,C'N 交 AD 于点 F.分别过点 A、F 作 AG⊥MN,FH⊥MN,垂足分 别为 G、H.若 AG= ,请直接写出 FH 的长. 【答案】问题情境: .理由见解析;问题探究:(1) ;(2) 的最小值 5 2 DN MB EC+ = 45AEF∠ = ° P S′46 为 ;问题拓展: . 【分析】问题情境:过点 B 作 BF∥MN 分别交 AE、CD 于点 G、F,证出四边形 MBFN 为平行四边形,得出 NF= MB,证明△ABE≌△BCF 得出 BE=CF,即可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1)连接 AQ,过点 Q 作 HI∥AB,分别交 AD、BC 于点 H、I,证出△D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 =HQ,AH=QI,证明 Rt△AHQ≌Rt△QIE 得出∠AQH=∠QEI,得出△AQ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EAQ=∠ AEQ=45°,即可得出结论; (2)连接 AC 交 BD 于点 O,则△APN 的直角顶点 P 在 OB 上运动,设点 P 与点 B 重合时,则点 P′与点 D 重 合;设点 P 与点 O 重合时,则点 P′的落点为 O′,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A=∠ADO′=45°, 当点 P 在线段 BO 上运动时,过点 P 作 PG⊥CD 于点 G,过点 P′作 P′H⊥CD 交 CD 延长线于点 H,连接 PC, 证明△APB≌△CPB 得出∠BAP=∠BCP,证明 Rt△PGN≌Rt△NHP'得出 PG=NH,GN=P'H,由正方形的性质得 出∠PDG=45°,易得出 PG=GD,得出 GN=DH,DH=P'H,得出∠P'DH=45°,故∠P'DA=45°,点 P'在线 段 DO'上运动;过点 S 作 SK⊥DO',垂足为 K,即可得出结果; 问题拓展:延长 AG 交 BC 于 E,交 DC 的延长线于 Q,延长 FH 交 CD 于 P,则 EG=AG= ,PH=FH,得出 AE =5,由勾股定理得出 BE= =3,得出 CE=BC﹣BE=1,证明△ABE∽△QCE,得出 QE=AE= ,AQ=AE+QE= ,证明△AGM∽△ABE,得出 AM= ,由折叠的性质得:AB'=EB=3,∠B'=∠B= 90°,∠C'=∠BCD=90°,求出 B'M= ,AC'=1,证明△AFC'∽△MAB',得出 AF= ,证明△DFP∽△DAQ,得出 FP= ,得出 FH=FP= . 【详解】问题情境:因为四边形 是正方形, 所以 . 过点 作 分别交 于点 .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所以 ,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 ,所以 . 因为 ,所以 ,所以 . 2 5 14 5 2 2 2AE AB− 20 3 20 3 25 8 2 '2 7 8AM AB− = 25 25 3,DF 47 7 7 = − = 5 7 1 5FP2 14 = ABCD 90ABE BCD AB BC CD DC AB∠ = ∠ = ° = = ,, ∥ B BF MN∥ AE CD、 G F、 MBFN NF MB= 90BF AE BGE∠ = °⊥ , 90CBF AEB∠ + ∠ = ° 90BAE AEB∠ + ∠ = ° CBF BAE∠ = ∠ ABE BCF△ △≌ BE CF= DN NF CF BE EC+ + = + DN NF EC+ = DN MB EC+ =47 问题探究: (1)连接 ,过点 作 ,分别交 于点 .易得四边形 矩形. 所以 且 . 因为 是正方形 的对角线,所以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 因为 是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 所以 .所以 . 所以 .所以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 (2)如图所示,连接 交 于点 ,由题意易得 的直角顶点 在 上运动. 设点 与点 重合,则点 与点 重合; 设 与点 重合,则点 的落点为 .易知 . 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时, 过点 作 的垂线,垂足为 , 过点 作 ,垂足为点 . 易证: , 所以 , 因为 是正方形 的对角线, 所以 ,易得 ,所以 . 所以 . AQ Q HI AB∥ AD BC、 H I、 ABIH HI AD HI BC⊥ ⊥, HI AB AD= = BI ABCD 45BDA∠ = ° DHQ HD HQ= AH QI= MN AE AQ QE= Rt RtAHQ QIE△ ≌ △ AQH QEI∠ = ∠ 90AQH EQI °∠ + ∠ = 90AQE∠ = ° AQE 45EAQ AEQ∠ = ∠ = ° 45AEF∠ = ° AC BD O APN P OB P B P′ D P O P O′ 45ADO′∠ = ° P BO P CD G P′ P H CD′ ⊥ H Rt PGN Rt NHP′△ △≌ PG NH G HPN ′= =, BD ABCD 45PDG∠ = ° PG GD= GN DH= DH HP′=48 所以 ,故 . 所以点 在线段 上运动. 过点 作 ,垂足为 ,因为点 为 的中点, 所以 ,则 的最小值为 . 问题拓展: 解:延长 AG 交 BC 于 E,交 DC 的延长线于 Q,延长 FH 交 CD 于 P,如图 4: 则 EG=AG= ,PH=FH, ∴AE=5, 在 Rt△ABE 中,BE= =3, ∴CE=BC﹣BE=1, ∵∠B=∠ECQ=90°,∠AEB=∠QEC, ∴△ABE∽△QCE, 45P DH′∠ = ° 45P DA′∠ = ° P′ DO′ S SK DO′⊥ K S AD 2DS = P S′ 2 5 2 2 2AE AB−49 ∴ ∵AG⊥MN, ∴∠AGM=90°=∠B, ∵∠MAG=∠EAB, ∴△AGM∽△ABE, ∴ ,即 , 解得: , 由折叠的性质得:AB'=EB=3,∠B'=∠B=90°,∠C'=∠BCD=90°, ∴B'M= , ∵∠BAD=90°, ∴∠B'AM=∠C'FA, ∴△AFC'∽△MAB', ∴ , 解得: ∵AG⊥MN,FH⊥MN, ∴AG∥FH, ∴AQ∥FP, ∴△DFP∽△DAQ, ∴ ,即 , 解得:FP= , ∴FH= .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1 5 20QE AE ,AQ AE QE3 3 3 = = = + = AM AG AE AB = 5 2 5 4 AM = 25AM 8 = 2 '2 7 ,AC 18AM AB ′− = = ' ' 1, 25 7 8 8 AF AC AF AM MB = = 25 25 3AF ,DF 47 7 7 = = − = FP DF AQ DA = 3 7 20 4 3 FP = 5 7 1 5FP2 14 =50 证明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20.箭头四角形,模型规律:如图 1,延长 CO 交 AB 于点 D,则 .因为凹 四边形 ABOC 形似箭头,其四角具有“ ”这个规律,所以我们把这个模型叫做“箭 头四角形”.模型应用: (1)直接应用: ①如图 2, . ②如图 3, 的 2 等分线(即角平分线) 交于点 F,已知 ,则 ③如图 4, 分别为 的 2019 等分线 .它们的交点从上 到下依次为 .已知 ,则 度 (2)拓展应用:如图 5,在四边形 ABCD 中, .O 是四边形 ABCD 内一点,且 .求证:四边形 OBCD 是菱形. 【答案】(1)① ,② ,③ ;(2)见解析. 【分析】(1)①由 可得答案; ②由 且 知 ,从而得 ,代入计算 可得; ③由 , 知 , 代入 得 , 1BOC B A C B∠ ∠ + ∠ ∠ + ∠ + ∠= = . BOC A B C∠ ∠ + ∠ + ∠= A B C D E F∠ + ∠ + ∠ + ∠ + ∠ + ∠ = ABE ACE∠ ∠、 BF CF、 120 50BEC BAC∠ = ∠ = , BFC∠ = i iBO CO、 ABO ACO∠ ∠、 1 2 3 2017 2018i = …( ,,, , , ) 1 2 3 2018O O O O…、 、 、 、 BOC m BAC n∠ = ∠ = , 1000BO C∠ = 2BC CD BCD BAD= ∠ = ∠, OA OB OD= = 2α 85 1000 1019 2019 2019m n +     A B C BOC D E F DOEα α∠ + ∠ + ∠ ∠ ∠ + ∠ + ∠ ∠= = , = = BEC EBF ECF F F ABF ACF A∠ ∠ + ∠ + ∠ ∠ ∠ + ∠ + ∠= , = EBF ABF ECF ACF∠ ∠ ∠ ∠= , = BEC F A F∠ ∠ − ∠ + ∠= BEC A 2F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1019 2019BOC OBO OCO BO C ABO ACO BO C∠ ∠ + ∠ + ∠ = ∠ + ∠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2019BO C ABO ACO BAC ABO ACO BAC∠ ∠ + ∠ + ∠ ∠ + ∠ + ∠= = ( ) 1000 2019 1000ABO ACO BO C BAC∠ + ∠ ∠ ∠= ( ﹣ ) 1000 1019 2019BOC ABO ACO BO C∠ ∠ + ∠ + ∠= ( ) 1000 1000 1019 2019 2019 1000BOC BO C BAC BO C∠ × ∠ ∠ + ∠= ( ﹣ )51 据此得出 ,代入可得答案; (2)由 知 ,结合 得 ,连接 O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解答即 可. 【详解】解:(1)①如图 2, 在凹四边形 ABOC 中, , 在凹四边形 DOEF 中, , ②如图 3, ,且 , , ; ③如图 4, 由题意知 , 1000 1000 1019 1000 1019 2019 1000 2019 2019BO C BOC BAC BOC BAC∠ ∠ + ∠ ∠ + ∠= ( )= , OAB OBA OAD ODA∠ ∠ ∠ ∠= , = 2BOD BAD ABO ADO BAD∠ ∠ + ∠ + ∠ ∠= = 2BCD BAD∠ ∠= BCD BOD∠ ∠= A B C BOC α∠ + ∠ + ∠ ∠= = D E F DOE α∠ + ∠ + ∠ ∠= = 2A B C D E F α∴∠ + ∠ + ∠ + ∠ + ∠ + ∠ = ; BEC EBF ECF F F ABF ACF A∠ ∠ + ∠ + ∠ ∠ ∠ + ∠ + ∠ = , = EBF ABF ECF ACF∠ ∠ ∠ ∠= , = , BEC F A F∴∠ ∠ − ∠ + ∠= , BEC A 2F ∠ + ∠∴∠ = 120 , 50BEC BAC° °∠ = ∠ = 85F∴∠ = 1000 1000 1000 1019 2019 2019ABO ABO OBO ABO∠ ∠ ∠ = ∠= ,52 则 代入 得 解得: , ; 故答案为:① ;② ;③( ); (2)如图 5,连接 OC, , OC 是公共边, , 1000 1000 1000 1019 2019 2019ACO ACO OCO ACO∠ ∠ ∠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019BOC OBO OCO BO C ABO ACO BO C∴∠ ∠ + ∠ + ∠ ∠ + ∠ + ∠=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2019BO C ABO ACO BAC ABO ACO BAC∠ ∠ + ∠ + ∠ ∠ + ∠ + ∠= = ( ) , 1000 2019 1000ABO ACO BO C BAC∠ + ∠ = ∠ ∠( ﹣ ), 1000 1019 2019BOC ABO ACO BO C∠ ∠ + ∠ + ∠= ( ) 1000 1000 1019 2019 2019 1000BOC BO C BAC BO C∠ × ∠ ∠ + ∠= ( ﹣ ) 1000 1000 1019 2019 1019 2019 2019 1000 2019BO C BOC BAC BOC BAC∠ ∠ + ∠ = ∠ + ∠= ( ) BOC m BAC n∠ ∠  = , = 1000 1000 1019 2019 2019BO C m n∴∠ + = 2α 85 1000 1019 2019 2019m n+  OA OB OD = = OAB OBA OAD ODA∴∠ ∠ ∠ ∠= , = , 2BOD BAD ABO ADO BAD∴∠ ∠ + ∠ + ∠ ∠= = , 2BCD BAD∠ ∠ = , BCD BOD∴∠ ∠= , BC CD OA OB OD = , = = , OBC ODC SSS∴∆ ∆≌ ( ) BOC DOC BCO DCO∴∠ ∠ ∠ ∠= , = , BOD BOC DOC BCD BCO DCO∠ ∠ + ∠ ∠ ∠ + ∠ = , = ,53 ∴ , 又 , 又 ∴四边形 OBCD 是菱形. 【点睛】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箭头四角形”的性质 及其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点. 21.如图 1,在 Rt△ABC 中,∠B=90°,BC=2AB=8,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连接 DE,将△EDC 绕 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 α. (1)问题发现 ① 当 时, ;② 当 时, (2)拓展探究 试判断:当 0°≤α<360°时,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 2 的情况给出证明. (3)问题解决 当△EDC 旋转至 A、D、E 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线段 BD 的长. 【答案】(1)① ,② .(2)无变化;理由参见解析.(3) , . 【分析】(1)①当 α=0°时,在 Rt△ABC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值是多少;然后根据点 D、E 分别是 边 BC、AC 的中点,分别求出 AE、BD 的大小,即可求出 的值是多少. ②α=180°时,可得 AB∥DE,然后根据 ,求出 的值是多少即可. (2)首先判断出∠ECA=∠DCB,再根据 ,判断出△ECA∽△DCB,即可求出 的值是多 1 1 2 2BOC BOD BCO BCD∠ ∠ ∠ ∠= , = BOD BCD∠ ∠= BOC BCO∴∠ ∠= , BO BC∴ = , OB OD BC CD= , = , OB BC CD DO∴ = = = , BOC A B C∠ ∠ + ∠ + ∠= 0α °= AE BD = AE BD = AE DB 5 2 5 2 4 5 12 5 5 AE BD AC BC AE BD = AE BD 5 2 EC AC DC BC = = AE BD54 少,进而判断出 的大小没有变化即可. (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①点 A,D,E 所在的直线和 BC 平行时;②点 A,D,E 所在的直线和 BC 相交 时;然后分类讨论,求出线段 BD 的长各是多少即可. 【详解】(1)①当 α=0°时, ∵Rt△ABC 中,∠B=90°, ∴AC= , ∵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 ∴ ,BD=8÷2=4, ∴ . ②如图 1, , 当 α=180°时, 可得 AB∥DE, ∵ , ∴ (2)如图 2, , 当 0°≤α<360°时, 的大小没有变化, ∵∠ECD=∠ACB, ∴∠ECA=∠DCB, AE BD 2 2 2 2(8 2) 8 4 5AB BC+ = ÷ + = 4 5 2 52AE = = 2 5 5 4 2 AE BD = = AC BC AE BD = 4 5 5 8 2 AE AC BD BC = = = AE BD55 又∵ , ∴△ECA∽△DCB, ∴ . (3)①如图 3, , ∵AC=4 ,CD=4,CD⊥AD, ∴AD= ∵AD=BC,AB=DC,∠B=9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D=AC= . ②如图 4,连接 BD,过点 D 作 AC 的垂线交 AC 于点 Q,过点 B 作 AC 的垂线交 AC 于点 P, , ∵AC= ,CD=4,CD⊥AD, ∴AD= , ∵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 ∴DE= =2, ∴AE=AD-DE=8-2=6, 由(2),可得 , 5 2 EC AC DC BC = = 5 2 AE EC BD DC = = 5 2 2 2 2(4 5) 4 80 16 8AC CD− = − = − = 4 5 4 5 2 2 2 2(4 5) 4 80 16 8AC CD− = − = − = 1 1 1(8 2) 42 2 2AB = × ÷ = × 5 2 AE BD =56 ∴BD= .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 或 . 22.操作体验: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F 分别在边 AD、BC 上,将矩形 ABCD 沿直线 EF 折叠,使点 D 恰好与点 B 重合,点 C 落在点 C′处.点 P 为直线 EF 上一动点(不与 E、F 重合),过点 P 分别作直线 BE、BF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M 和 N,以 PM、PN 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 PMQN. (1)如图 1,求证:BE=BF; (2)特例感知:如图 2,若 DE=5,CF=2,当点 P 在线段 EF 上运动时,求平行四边形 PMQN 的周长; (3)类比探究:若 DE=a,CF=b. ①如图 3,当点 P 在线段 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试用含 a、b 的式子表示 QM 与 Q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如图 4,当点 P 在线段 FE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请直接用含 a、b 的式子表示 QM 与 QN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 要求写证明过程)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PMQN 的周长为 2 ;(3)①QN﹣QM= ,证明见解析;②QM﹣QN = . 【分析】(1)根据矩形的对边平行可得∠DEF=∠EFB,根据翻折性质可得∠DEF=∠BEF,由此可得∠BEF=∠ EFB,即可求得结论; (2)如图 2 中,连接 BP,作 EH⊥BC 于 H,则四边形 ABHE 是矩形,EH=AB,先求出 AB 的长,继而利用面积 法求出 PM+PN=EH= ,再根据平行形的周长公式求解即可; (3)①如图 3 中,连接 BP,作 EH⊥BC 于 H,先求出 EH=AB= ,再根据面积法求得 PM﹣PN=EH= ,继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 QN﹣QM=(PM﹣PN)= , ②如图 4,当点 P 在线段 FE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同法可证:QM﹣QN=PN﹣PM= . 【详解】(1)如图 1 中, 6 12 5 55 2 = 4 5 12 5 5 21 2 2a b− 2 2a b− 21 2 2a b− 2 2a b− 2 2a b− 2 2a b−57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D∥BC, ∴∠DEF=∠EFB, 由翻折可知:∠DEF=∠BEF, ∴∠BEF=∠EFB, ∴BE=BF; (2)如图 2 中,连接 BP,作 EH⊥BC 于 H,则四边形 ABHE 是矩形,EH=AB, ∵DE=EB=BF=5,CF=2, ∴AD=BC=7,AE=2, 在 Rt△ABE 中,∵∠A=90°,BE=5,AE=2, ∴AB= , ∵S△BEF=S△PBE+S△PBF,PM⊥BE,PN⊥BF, ∴ •BF•EH= •BE•PM+ •BF•PN, ∵BE=BF, ∴PM+PN=EH= , ∵四边形 PMQN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PMQN 的周长=2(PM+PN)=2 ; (3)①如图 3 中,连接 BP,作 EH⊥BC 于 H, 2 25 2 21− = 1 2 1 2 1 2 21 2158 ∵ED=EB=BF=a,CF=b, ∴AD=BC=a+b, ∴AE=AD﹣DE=b, ∴EH=AB= , ∵S△EBP﹣S△BFP=S△EBF, ∴ BE•PM﹣ •BF•PN= •BF•EH, ∵BE=BF, ∴PM﹣PN=EH= , ∵四边形 PMQN 是平行四边形, ∴QN﹣QM=(PM﹣PN)= , ②如图 4,当点 P 在线段 FE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同法可证:QM﹣QN=PN﹣PM= .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面积法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l1、l2,点 A、B 在直线 l2 上,过点 A、B 两点分别作直线 l1 的垂线,垂足分别 为 A1、B1,我们把线段 A1B1 叫做线段 AB 在直线 l2 上的正投影,其长度可记作 T(AB,CD)或 T(AB,l2),特别地, 线段 AC 在直线 l2 上的正投影就是线段 A1C,请依据上述定义解决如下问题. (1)如图 1,在锐角△ABC 中,AB=5,T(AC,AB)=3,则 T(BC,AB)= ; (2)如图 2,在 Rt△ABC 中,∠ACB=90°,T(AC,AB)=4,T(BC,AB)=9,求△ABC 的面积; (3)如图 3,在钝角△ABC 中,∠A=60°,点 D 在 AB 边上,∠ACD=90°,T(AD,AC)=2,T(BC,AB)=6,求 T (BC,CD). 2 2a b− 1 2 1 2 1 2 2 2a b− 2 2a b− 2 2a b−59 【答案】(1)2 ;(2)△ABC 的面积=39;(3)T(BC,CD)= 【分析】(1)如图 1,过 C 作 CH⊥AB,根据正投影的定义求出 BH 的长即可; (2)如图 2,过点 C 作 CH⊥AB 于 H,由正投影的定义可知 AH=4,BH=9,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CH 的 长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 3,过 C 作 CH⊥AB 于 H,过 B 作 BK⊥CD 于 K,求出 CD、DK 即可得答案. 【详解】(1)如图 1,过 C 作 CH⊥AB,垂足为 H, ∵T(AC,AB)=3, ∴AH=3, ∵AB=5, ∴BH=AB-AH=2, ∴T(BC,AB)=BH=2, 故答案为:2; (2)如图 2,过点 C 作 CH⊥AB 于 H, 则∠AHC=∠CHB=90°, ∴∠B+∠HCB=90°, ∵∠ACB=90°, ∴∠B+∠A=90° ∴∠A=∠HCB, ∴△ACH∽△CBH, ∴CH:BH=AH:CH, ∴CH2=AH·BH, ∵T(AC,AB)=4,T(BC,AB)=9, ∴AH=4,BH=9, ∴AB=AH+BH=13,CH=6, ∴S△ABC=(AB·CH)÷2=13×6÷2=39; (3)如图 3,过 C 作 CH⊥AB 于 H,过 B 作 BK⊥CD 于 K, ∵∠ACD=90°,T(AD,AC)=2, ∴AC=2, ∵∠A=60°, 7 3260 ∴∠ADC=∠BDK=30°, ∴CD=AC·tan60°=2 ,AD=2AC=4,AH= AC=1, ∴DH=4-1=3, ∵T(BC,AB)=6,CH⊥AB, ∴BH=6, ∴DB=BH-DH=3, 在 Rt△BDK 中,∠K=90°,BD=3,∠BDK=30°, ∴DK=BD·cos30°= , ∴T(BC,CD)=CK=CD+DK= + = .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投影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理解题意,正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问题的关键. 24.(1)(探究发现) 如图 1, 的顶点 在正方形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处, ,将 绕点 旋转, 旋转过程中, 的两边分别与正方形 的边 和 交于点 和点 (点 与点 , 不 重合).则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应用) 如图 2,若将(1)中的“正方形 ”改为“ 的菱形 ”,其他条件不变,当 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 3, , , , 平分 , ,且 ,点 是 上一点, ,求 的长. 3 1 2 3 3 2 3 3 32 7 32 EOF∠ O ABCD 90EOF °∠ = EOF∠ O EOF∠ ABCD BC CD E F F C D , ,CE CF BC ABCD 120BCD∠ =  ABCD 60EOF∠ =  120BOD = ∠ 3 4OD = 4OB = OA BOD∠ 13AB = 2OB OA> C OB 60CAD∠ =  OC61 【答案】(1) (2)结论不成立. (3) 【分析】(1)结论: .根据正方形性质,证 ,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 可得结论;(2)结论不成立. .连接 ,在 上截取 ,连接 .根据菱 形性质,证 , 四点共圆,分别证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 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证 ,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可得结论;(3)由 可知 是钝角三角形, ,作 于 ,设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到 ,由 ,得 四点共圆,再证 是等边三角形,由(2) 可知: ,故可得 . 【详解】(1)如图 1 中,结论: .理由如下: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CE CF BC+ = 1 2CE CF BC+ = 1 4 CE CF BC+ = ( )BOE COF ASA∆ ≅ ∆ 1 2CE CF BC+ = EF CO CJ CF= FJ 180EOF ECF °∠ + ∠ = , , ,O E C F EOF∆ CFJ∆ ( )OFJ EFC SAS∆ ≅ ∆ 2OB OA> BAO∆ 90BAO∠ >  AH OB⊥ H =OH x 2 1OA OH= = 180COD ACD °∠ + ∠ = , , ,A C O D ACD∆ OC OD OA+ = OC CE CF BC+ = ABCD AC BD⊥ OB OC= 45OBE OCF °∠ = ∠ = 90EOF BOC °∠ = ∠ = BOE OCF∠ = ∠ ( )BOE COF ASA∆ ≅ ∆ BE CF= CE CF CE BE BC+ = + = CE CF BC+ =62 (2)如图 2 中,结论不成立. . 理由:连接 ,在 上截取 ,连接 . ∵四边形 是菱形, , ∴ , ∵ , ∴ 四点共圆,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 , (3)如图 3 中,由 可知 是钝角三角形, ,作 于 ,设 . 1 2CE CF BC+ = EF CO CJ CF= FJ ABCD 120BCD∠ =  60BCO OCF °∠ = ∠ = 180EOF ECF °∠ + ∠ = , , ,O E C F 60OFE OCE °∠ = ∠ = 60EOF °∠ = EOF∆ OF FE= 60OFE °∠ = CF CJ= 60FCJ °∠ = CFJ∆ FC FJ= 60EFC OFE °∠ = ∠ = OFJ CFE∠ = ∠ ( )OFJ EFC SAS∆ ≅ ∆ OJ CE= 1 2CF CE CJ OJ OC BC+ = + = = 2OB OA> BAO∆ 90BAO∠ >  AH OB⊥ H =OH x63 在 中, , ∵ , ∴ , 解得 (舍弃)或 , ∴ , ∵ , ∴ 四点共圆, ∵ 平分 , ∴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由(2)可知: , ∴ . 【点睛】考核知识点:正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圆的性质.综合运用 各个几何性质定理是关键;此题比较综合. 25.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我们把四个角分别相等,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叫做相似四边形.相 似四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1)某同学在探究相似四边形的判定时,得到如下三个命题,请判断它们是否正确(直接在横线上填写“真” 或“假”). ①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 命题) 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 命题) ③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相似.( 命题) (2)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1B1C1D1 中,∠ABC=∠A1B1C1,∠BCD=∠B1C1D1, Rt ABH∆ 213 3BH x= − 4OB = 213 3 4x x− + = 3 2x = 1 2 2 1OA OH= = 180COD ACD °∠ + ∠ = , , ,A C O D OA COD∠ 60AOC AOD °∠ = ∠ = 60ADC AOC °∠ = ∠ = 60CAD °∠ = ACD∆ OC OD OA+ = 3 11 4 4OC = − =64 ,求证: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1B1C1D1 相似. (3)如图 2,四边形 ABCD 中,AB∥CD,AC 与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 EF∥AB 分别交 AD,BC 于点 E,F.记 四边形 ABFE 的面积为 S1,四边形 EFDE 的面积为 S2,若四边形 ABFE 与四边形 EFCD 相似,求 的值. 【答案】(1)①假,②假,③真;(2)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即可判断. (2)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证明四边成比例,四个角相等即可. (3)四边形 ABFE 与四边形 EFCD 相似,证明相似比是 1 即可解决问题,即证明 DE=AE 即可. 【详解】解(1)①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是假命题,角不一定相等. 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是假命题,边不一定成比例. ③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相似.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假,假,真. (2)证明:分别连接 BD,B1D1 ,且 , , , , , 1 1 1 1 1 1 AB BC CD A B B C C D = = 2 1 S S 1 2 1S S = 1 1 1BCD B C D∠ = ∠ 1 1 1 1 BC CD B C C D = 1 1 1BCD B C D∴ ∽ 1 1 1CDB C D B∴∠ = ∠ 1 1 1C B D CBD∠ = ∠ 1 1 1 1 1 1 BD BC CD B D B C C D = = 1 1 1 1 BD AB B D A B ∴ =65 , , , , , , , , , , 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1B1C1D1 相似. (3)如图 2 中, ∵四边形 ABFG 与四边形 EFCD 相似 , , , , , , , , , , ,即 AE=DE 1 1 1ABC A B C∠ = ∠ 1 1 1ABD A B D∴∠ = ∠ 1 1 1ABD A B D∴ ∽ 1 1 1 1 AD AB A D A B = 1A A∠ = ∠ 1 1 1ADB A D B∠ = ∠ 1 1 1 1 1 1 1 1 AB BC CD AD A B B C C D A D ∴ = = = 1 1 1ADC A D C∠ = ∠ 1A A∠ = ∠ 1 1 1ABC A B C∠ = ∠ 1 1 1BCD B C D∠ = ∠ ∴ DE EF AE AB ∴ = EF OE OF= + DE OE OF AE AB +∴ = EF AB CD   DE OE AD AB ∴ = DE OC OF AD AB AB = = DE DE OE OF AD AD AB AB ∴ + = + 2DE DE AD AE ∴ = AD DE AE= + 2 1 DE AE AE ∴ =+ 2AE DE AE∴ = +66 , 【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 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6.在△ 中,已知 是 边的中点, 是△ 的重心,过 点的直线分别交 、 于点 、 . (1)如图 1,当 ∥ 时,求证: ; (2)如图 2,当 和 不平行,且点 、 分别在线段 、 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 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 3,当点 在 的延长线上或点 在 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 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中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 G 为重心可知 ,由 EF∥BC 可知 , ,故 (2)过点 作 ∥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则 , ,故要求式子 ,又 ,D 是 的中点,即 ,故有 ,所以原式 ,又有 ,得 ,故结论成立; (3)由 G 点为重心可知,当 点与 点重合时, 为 中点, ,故当点 在 的延长线上 时, , ,则 ,同理:当点 在 的延长线上时, ,故结论 不成立. 【详解】(1)证明: 是△ 重心 1 2 1S S ∴ = ABC D BC G ABC G AB AC E F EF BC 1BE CF AE AF + = EF BC E F AB AC E AB F AC 1 2 DG AG = 1 2 = =BE DG AE AG 1 2 CF DG AF AG = = 1 1 12 2 BE CF AE AF + = + = A AN BC EF N FE CB M BE BM AE AN = CF CM AF AN = BE CF BM CM BM CM AE AF AN AN AN ++ = + = BM CM BM CD DM+ = + + BC BD CD= 2BM CM BM BD DM DM DM DM+ = + + = + = 2BE CF DM AE AF AN + = 1 2 DM DG AN AG = = 12 12 BE CF AE AF + = × = F C E AB BE AE= F AC BE AE> 1>BE AE 1BE CF AE AF + > E AB 1BE CF AE AF + >  G ABC67 , 又 ∥ , , , 则 . (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 作 ∥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 则 , 又 而 是 的中点,即 又 结论成立; (3)(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 ∴ 1 2 DG AG =  EF BC 1 2 BE DG AE AG ∴ = = 1 2 CF DG AF AG = = 1 1 12 2 BE CF AE AF + = + = A AN BC EF N FE CB M BE BM AE AN = CF CM AF AN = ∴ BE CF BM CM BM CM AE AF AN AN AN ++ = + =  BM CM BM CD DM+ = + + D BC BD CD= ∴ 2BM CM BM BD DM DM DM DM+ = + + = + = ∴ 2BE CF DM AE AF AN + =  1 2 DM DG AN AG = = ∴ 12 12 BE CF AE AF + = × =68 当 点与 点重合时, 为 中点, , 点 在 的延长线上时, , ,则 , 同理:当点 在 的延长线上时, , 结论不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分类讨论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通过三角 形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 2:1 与相似比结合来解题,并合理作出辅助线来解题. 27.如图,在等腰 中, .点 D,E 分别在边 AB,BC 上,将线段 ED 绕点 E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º 得到 EF. (1)如图 1,若 ,点 E 与点 C 重合,AF 与 DC 相交于点 O.求证: . (2)已知点 G 为 AF 的中点. ①如图 2,若 ,求 DG 的长. ②若 ,是否存在点 E,使得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 CE 的长;若不存在,试说明理 由. 【答案】(1)见解析;(2)① ,②存在,CE 的长为: ,2 或 , . 【分析】(1)先证明 CD=BD=AD,再证明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由此 即可证得结论;(2)①分别过点 D,F 作 与点 N, 与点 M,连接 BF,先求得 BF 的长, 再证明 DG 是△ABF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得 DG 的长;②分∠DEG=90°和∠EDG=90° 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详解】解:(1)由旋转性质得: , 是等腰三角形, , F C E AB BE AE= F AC BE AE> 1BE AE ∴ > 1BE CF AE AF + > E AB 1BE CF AE AF + > ∴ Rt ABC 90 , 14 2ACB AB∠ = = AD BD= 2BD DO= , 2AD BD CE= = 6AD BD= DEG△ 5 22DG = 6 2 2− 6 2 2+ 18 2 14− ADO FCO∆ ≅ ∆ DO CO= DN BC⊥ FM BC⊥ CD CF= 90DCF °∠ = ABC∆ AD BD= 90ADO °∴∠ = CD BD AD= = DCF ADC∴∠ = ∠69 在 和 中, (2)①如图 1,分别过点 D,F 作 与点 N, 与点 M,连接 BF, 又 , , 又 , , , 点 D,G 分别是 AB,AF 的中点, ②过点 D 作 与点 H , , , 当 时,有如图 2,3 两种情况,设 , ADO∆ FCO∆ AOD FOC ADO FCO AD FC ∠ = ∠ ∠ = ∠  = ADO FCO∴∆ ≅ ∆ DO CO∴ = 2BD CD DO∴ = = DN BC⊥ FM BC⊥ 90DNE EMF °∴∠ = ∠ = NDE MEF∠ = ∠ DE EF= DNE EMF∴∆ ≅ ∆ DN EM∴ = 7 2BD = 45ABC °∠ = 7DN EM∴ = = 5BM BC ME EC∴ = − − = 5MF NE NC EC∴ = = − = 5 2BF∴ =  1 5 22 2DG BF∴ = = DH BC⊥ 6AD BD= 14 2AB = 2 2BD∴ = 90DEG °∠ = CE t=70 , , 点 E 在线段 AF 上, , , , , ,即 ,解得 , 或 , 当 时,如图 4, 图 4 过点 F 作 与点 K,延长 DG 交 AC 于点 N,延长 AC 并截取 ,连接 FM, 则 , , 设 ,则 , , , , , , ,得 , , , 四边形 GECN 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 GECN 是矩形, 当 时,有 MN NA= 2NC DH= = 10MC = GN t= 2FM t= 14 2BK t= − DHE EKF∆ ≅ ∆ 2KE DH∴ = = 14 2KF HE t∴ = = − MC FK= 14 2 10t∴ − = 2t = 2GN EC= = GN EC∥ ∴ 90ACB °∠ = ∴ 90EGN °∴∠ = ∴ 2EC = 90DGE °∠ = 90DEF °∠ = 90DEG °∠ = ∴ 2BH DH∴ = = 14BE t= − 12HE BE BH t= − = − DHE ECA∆ ∽ DH HE EC CA ∴ = 2 12 14 t t −= 6 2 2t = ± 6 2 2CE∴ = + 6 2 2CE = − DG BC FK BC⊥71 当 时,如图 5, 图 5 过点 G,F 分别作 AC 的垂线,交射线 AC 于点 N,M,过点 E 作 于点 K,过点 D 作 GN 的垂线,交 NG 的延长线于点 P,则 设 ,则 , 由 可得: , 由 可得: 即 解得 , (舍去) 所以,CE 的长为: ,2 或 ,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 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8.(1)方法选择 如图①,四边形 是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 , , .求证: . 90EDG °∠ = EK FM⊥ 12PN HC BC HB= = − = GN t= 2FM t= 12PG PN GN t∴ = − = − DHE EKF∆ ≅ ∆ 2FK = 2 2CE KM t∴ = = − 12 (2 2) 14 2HE=HC CE t t∴ − = − − = − 14 2EK HE t∴ = = − 14 14 2 28 2AM AC CM AC EK t t= + = + = + − = − 1 142MN AM t∴ = = − NC MN CM t= − = 2PD t∴ = − GPD DHE∆ ∆∽ PG PD HD HE = 12 2 2 14 2 t t t − −= − 1 10 14t = − 2 10 14t = + 2 2 18 2 14CE t∴ = − = − 6 2 2− 6 2 2+ 18 2 14− ABCD O AC BD AB BC AC= = BD AD CD= +72 小颖认为可用截长法证明:在 上截取 ,连接 … 小军认为可用补短法证明:延长 至点 ,使得 …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 (2)类比探究 (探究 1) 如图②,四边形 是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 , , 是 的直径, .试用等 式表示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 2) 如图③,四边形 是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 , .若 是 的直径, ,则 线段 , ,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______. (3)拓展猜想 如图④,四边形 是 的内接四边形,连接 , .若 是 的直径, ,则线段 , ,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______. 【答案】(1)方法选择:证明见解析;(2)【探究 1】: ;【探究 2】 ;(3)拓展猜想: . 【分析】(1)方法选择: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60°,如图①,在 BD 上截取 DM=AD,连 接 AM,由圆周角定理得到∠ADB=∠ACB=60°,得到 AM=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M=CD,于是得到结 论; (2)类比探究:如图②,由 BC 是⊙O 的直径,得到∠BAC=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 ACB=45°,过 A 作 AM⊥AD 交 BD 于 M,推出△AD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 DM= A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得到结论; 【探究 2】 如图③,根据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0°,∠ACB=60°,过 A 作 AM⊥AD 交 BD 于 M,求得∠ AMD=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MD=2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M= CD,于是得到结论; (3)如图④,由 BC 是⊙O 的直径,得到∠BAC=90°,过 A 作 AM⊥AD 交 BD 于 M,求得∠MAD=90°,根据相 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M= CD,DM= AD,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1)方法选择:∵ , DB DM AD= AM CD N DN AD= ABCD O AC BD BC O AB AC= AD BD CD ABCD O AC BD BC O 30ABC∠ = ° AD BD CD ABCD O AC BD BC O : : : :BC AC AB a b c= AD BD CD 2BD CD AD= + 3 2BD CD AD= + c aBD CD ADb b = + 2 3 c b a b AB BC AC= =73 ∴ , 如图①,在 上截取 ,连接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 ∴ ; (2)类比探究:如图②, ∵ 是 的直径, ∴ , ∵ , ∴ , 过 作 交 于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 ∵ , ∴ , ∴ , ∴ ; [探究 2]如图③,∵若 是 的直径, , ∴ , , 过 作 交 于 , ∵ , ∴ , ∴ , ∵ , , 60ACB ABC∠ = ∠ = ° BD =DM AD AM 60ADB ACB∠ = ∠ = ° ADM∆ AM AD= ABM ACD∠ = ∠ 120AMB ADC∠ = ∠ = ° ( )ABM ACD AAS∆ ≅ ∆ BM CD= BD BM DM CD AD= + = + BC O 90BAC∠ = ° AB AC= 45ABC ACB∠ = ∠ = ° A AM AD⊥ BD M 45ADB ACB∠ = ∠ = ° ADM∆ AM AD= 45AMD∠ = ° 2DM AD= 135AMB ADC∠ = ∠ = ° ABM ACD∠ = ∠ ( )ABM ACD AAS∆ ≅ ∆ BM CD= 2BD BM DM CD AD= + = + BC O 30ABC∠ = ° 90BAC∠ = ° 60ACB∠ = ° A AM AD⊥ BD M 60ADB ACB∠ = ∠ = ° 30AMD∠ = ° 2MD AD= ABD ACD∠ = ∠ 150AMB ADC∠ = ∠ = °74 ∴ , ∴ , ∴ , ∴ ; 故答案为 ; (3)拓展猜想: ; 理由:如图④,∵若 是 的直径, ∴ , 过 作 交 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 ABM ACD∆ ∆ 3BM AB CD AC = = 3BM CD= 3 2BD BM DM CD AD= + = + 3 2BD CD AD= + c aBD BM DM CD ADb b = + = + BC O 90BAC∠ = ° A AM AD⊥ BD M 90MAD∠ = ° BAM DAC∠ = ∠ ABM ACD∆ ∆ BM AB c CD AC b = = cBM CDb = ADB ACB∠ = ∠ 90BAC NAD∠ = ∠ = ° ADM ACB∆ ∆ AD AC b DM BC a = = aDM ADb = c aBD BM DM CD ADb b = + = + c aBD CD ADb b = +75 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9.(1)证明推断:如图(1),在正方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 于点 ,点 , 分别在边 , 上, . ①求证: ; ②推断: 的值为   ; (2)类比探究:如图(2),在矩形 中, ( 为常数).将矩形 沿 折叠,使点 落在 边上的点 处,得到四边形 , 交 于点 ,连接 交 于点 .试探究 与 C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在(2)的条件下,连接 ,当 时,若 , ,求 的 长.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解:结论: .理由见解析;(2)结论: .理由见解析; (3) . 【分析】(1)①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B=DA,∠ABE=90°=∠DAH.所以∠HAO+∠OAD=90°,又知∠ADO+∠OAD=90°, 所以∠HAO=∠ADO,于是△ABE≌△DAH,可得 AE=DQ.②证明四边形 DQFG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 如图 2 中,作 GM⊥AB 于 M.证明:△ABE∽△GMF 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 2-1 中,作 PM⊥BC 交 BC 的延长线于 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PM,CM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①证明:∵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 ABCD E Q BC AB DQ AE⊥ O G F CD AB GF AE⊥ DQ AE= GF AE ABCD BC kAB = k ABCD GF A BC E FEPG EP CD H AE GF O GF AE CP 2 3k = 3tan 4CGP∠ = 2 10GF = CP 1GF AE = FG kAE = 9 55PC = FG kAE = ABCD AB DA= 90ABE DAQ∠ = = ∠ 90QAO OAD∠ + ∠ =  AE DH⊥76 ∴ . ∴ . ∴ ≌ , ∴ . ②解:结论: . 理由:∵ ,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故答案为 1. (2)解:结论: . 理由:如图 2 中,作 于 . ∵ , ∴ , ∴ , , ∴ , ∴ ∽ , 90ADO OAD∠ + ∠ =  QAO ADO∠ = ∠ ABE∆ DAQ∆ ( )ASA AE DQ= 1GF AE = DQ AE⊥ FG AE⊥ / /DQ FG / /FQ DG DQFG FG DQ= AE DQ= FG AE= 1GF AE = FG kAE = GM AB⊥ M AE GF⊥ 90AOF GMF ABE∠ = ∠ = ∠ =  90BAE AFO∠ + ∠ =  90AFO FGM∠ + ∠ =  BAE FGM∠ = ∠ ABE∆ GMF∆77 ∴ , ∵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3)解:如图 2﹣1 中,作 交 的延长线于 . ∵ , , ∴ , ∴ , ∴可以假设 , , , ∵ , , ∴ , ∴ , ∴ 或﹣1(舍弃), ∴ , , ∵ , ∴ , ∴ , , ∵ , ∴ , , ∴ , ∴ ∽ , GF GM AE AB = 90AMG D DAM∠ = ∠ = ∠ =  AMGD GM AD= GF AD BC kAE AB AB = = = PM BC⊥ BC M / /FB GC / /FE GP CGP BFE∠ = ∠ 3tan tan 4 BECGP BFE BF ∠ = ∠ = = 3BE k= 4BF k= 5EF AF k= = 2 3 FG AE = 2 10FG = 3 10AE = 2 2 2(3 ) (9 ) (3 10)k k+ = 1k = 3BE = 9AB = : 2:3BC AB = 6BC = 3BE CE= = 6AD PE BC= = = 90BEF FEP PME∠ = ∠ = ∠ =  90FEB PEM∠ + ∠ =  90PEM EPM∠ + ∠ =  FEB EPM∠ = ∠ FBE∆ EMP∆78 ∴ , ∴ , ∴ , , ∴ , ∴ . 【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 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 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30.在 , , .点 P 是平面内不与点 A,C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 AP,将线段 AP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 α 得到线段 DP,连接 AD,BD,CP. (1)观察猜想 如图 1,当 时, 的值是   ,直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 (2)类比探究 如图 2,当 时,请写出 的值及直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并就图 2 的情形说明 理由. (3)解决问题 当 时,若点 E,F 分别是 CA,CB 的中点,点 P 在直线 EF 上,请直接写出点 C,P,D 在同一直线上时 的值. 【答案】(1)1, (2)45°(3) , 【分析】(1)如图 1 中,延长 CP 交 BD 的延长线于 E,设 AB 交 EC 于点 O.证明 ,即 EF BF BE PE EM PM = = 5 4 3 6 EM PM = = 24 5EM = 18 5PM = 24 935 5CM EM EC= = = − = 2 2 9 55PC CM PM= + = ABC∆ CA CB= ACB α∠ = 60α °= BD CP 90α °= BD CP 90α °= AD CP 60° 2 2− 2 2+ ( )CAP BAD SAS∆ ≅ ∆79 可解决问题. (2)如图 2 中,设 BD 交 AC 于点 O,BD 交 PC 于点 E.证明 ,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 3﹣1 中,当点 D 在线段 PC 上时,延长 AD 交 BC 的延长线于 H.证明 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 3﹣2 中,当点 P 在线段 CD 上时,同法可证: 解决问题. 【详解】解:(1)如图 1 中,延长 CP 交 BD 的延长线于 E,设 AB 交 EC 于点 O. , , , , , , , , , ,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 故答案为 1, . (2)如图 2 中,设 BD 交 AC 于点 O,BD 交 PC 于点 E. , , DAB PAC∆ ∆ AD DC= DA DC= 60PAD CAB °∠ = ∠ = CAP BAD∴∠ = ∠ CA BA= PA DA= ( )CAP BAD SAS∴∆ ≅ ∆ PC BD∴ = ACP ABD∠ = ∠ AOC BOE∠ = ∠ 60BEO CAO °∴∠ = ∠ = 1BD PC ∴ = 60° 60° 45PAD CAB °∠ = ∠ = PAC DAB∴∠ = ∠80 , , , , , , 直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为 . (3)如图 3﹣1 中,当点 D 在线段 PC 上时,延长 AD 交 BC 的延长线于 H. , , , , , , , , , , , , , , , , , , , 2AB AD AC AP = = DAB PAC∴∆ ∆ PCA DBA∴∠ = ∠ 2BD AB PC AC = = EOC AOB∠ = ∠ 45CEO OAB °∴∠ = ∠ = ∴ 45° CE EA= CF FB= EF AB∴ ∥ 45EFC ABC °∴∠ = ∠ = 45PAO °∠ = PAO OFH∴∠ = ∠ POA FOH∠ = ∠ H APO∴∠ = ∠ 90APC °∠ = EA EC= PE EA EC∴ = = EPA EAP BAH∴∠ = ∠ = ∠ H BAH∴∠ = ∠ BH BA∴ = 45ADP BDC °∠ = ∠ = 90ADB °∴∠ = BD AH∴ ⊥ 22.5DBA DBC °∴∠ = ∠ = 90ADB ACB °∠ = ∠ =81 A,D,C,B 四点共圆, , , , ,设 ,则 , , c. 如图 3﹣2 中,当点 P 在线段 CD 上时,同法可证: ,设 ,则 , , , . 【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 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 22.5DAC DBC °∠ = ∠ = 22.5DCA ABD °∠ = ∠ = 22.5DAC DCA °∴∠ = ∠ = DA DC∴ = =AD a DC AD a= = 2 2PD a= 2 2 2 2 AD a CP a a ∴ = = − + =DA DC =AD a CD AD a= = 2 2PD a= 2 2PC a a∴ = − 2 2 2 2 AD a PC a a ∴ =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