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型 07 动态问题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矩形 中, , , 为 的中点, 为 上一动点, 为 中点,连
接 ,则 的最小值是( )
A.2 B.4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点 P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 P1P2,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 BP⊥P1P2 时,PB 取
得最小值;由矩形的性质以及已知的数据即可知 BP1⊥P1P2,故 BP 的最小值为 BP1 的长,由勾股定理求解即
可.
【详解】解:点 P 为 DF 的中点,
当 F 运动过程中,点 P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 P1P2
因此可得当 C 点和 F 点重合时,BP1⊥P1P2 时使 PB 最小为 BP1.
当 C 和 F 重合时,P1 点是 CD 的中点
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中的动点问题,关键在于问题的转化,要使 PB 最小,就必须使得 DF 最长.
2.如图,在 中, , , .点 P 是边 AC 上一动点,过点 P 作 交 BC
于点 Q,D 为线段 PQ 的中点,当 BD 平分 时,AP 的长度为( )
ABCD 4AB = 2AD = E AB F EC P DF
PB PB
2 2 2
1 2CP∴ =
2 2 2 2
1 1 2 2 2 2BP BC CP∴ = + = + =
Rt ABC∆ 90°∠ =C 5AB = 4BC = PQ AB∥
ABC∠2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得到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 , , ,
,
,
,又 ,
,
,
,
,
,
,即 ,
解得, ,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是函数 的图象,直线 轴且过点 ,将该函数在直线 l 上方的
图象沿直线 l 向下翻折,在直线 1 下方的图象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若新图象对应的函数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 5,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8
13
15
13
25
13
32
13
QBD BDQ∠ = ∠
=QB QD
90C °∠ = 5AB = 4BC =
2 2AC AB BC 3∴ = − =
PQ AB ∥
ABD BDQ∴∠ = ∠ ABD QBD∠ = ∠
QBD BDQ∴∠ = ∠
QB QD∴ =
2QP QB∴ =
PQ AB ∥
CPQ CAB∴∆ ∆
CP CQ PQ
CA CB AB
∴ = = 4 2
3 4 5
CP QB QB−= =
24
13CP =
15
13AP CA CP∴ = − =
2 2 3(0 4)y x x x= − − ≤ ≤ / /l x (0, )m3
A. B. C. D. 或
【答案】C
【分析】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刚好等于 5 的时刻,则 M 的范围可知.
【详解】解:如图 1 所示,当 t 等于 0 时,
∵ ,
∴顶点坐标为 ,
当 时, ,
∴ ,
当 时, ,
∴ ,
∴当 时,
,
∴此时最大值为 0,最小值为 ;
如图 2 所示,当 时,
此时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1.
综上所述: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问题,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刚好为 5 的 m 的值为解题
关键.
4.矩形 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点 A 在 x 轴上,点 C 在 y 轴上,P 是
对角线 OB 上一动点(不与原点重合),连接 PC,过点 P 作 ,交 x 轴于点 D.下列结论:①
;②当点 D 运动到 OA 的中点处时, ;③在运动过程中, 是一个定
m 1≥ 0m ≤ 0 1m≤ ≤ m 1≥ 0m ≤
2( 1) 4y x= − −
(1, 4)−
0x = 3y = −
(0, 3)A −
4x = 5y =
(4,5)C
0m =
(4, 5)D −
5−
1m =
4−
0 1m≤ ≤
(2 3, 2)B
PD PC⊥
2 3OA BC= = 2 2 7PC PD+ = CDP∠4
值;④当△ODP 为等腰三角形时,点 D 的坐标为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D
【分析】①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 ;故①正确;
②由点 D 为 OA 的中点,得到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
,故②正确;
③如图,过点 P 作 于 F,FP 的延长线交 BC 于 E, ,则 ,根据三
角函数的定义得到 ,求得 ,根据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得到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 ,故③正确;
④当 为等腰三角形时,Ⅰ、 ,解直角三角形得到 ,
Ⅱ、OP=O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到 ,故不合题意舍去;
Ⅲ、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到 ,故不合题意舍去;于
是得到当 为等腰三角形时,点 D 的坐标为 .故④正确.
【详解】解:①∵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
;故①正确;
②∵点 D 为 OA 的中点,
,
,故②正确;
③如图,过点 P 作 A 于 F,FP 的延长线交 BC 于 E,
,四边形 OFEC 是矩形,
,
2 3 ,03
2 3OA BC= =
1 32OD OA= =
2 2 2 2 2 72 ( 3)PC PD CD OC OD+ = = + = + =
PF OA⊥ PE a= 2PF EF PE a= − = −
3 3BE PE a= = 2 3 3 3(2 )CE BC BE a a= − = − = −
a
3
FD = 60PDC °∠ =
ODP∆ OD PD= 3 2 3
3 3OD OC= =
105 90OCP ° °∠ = >
OP PD= 105 90OCP ° °∠ = >
ODP∆ 2 3 ,03
(2 3, 2)B
2 3OA BC∴ = =
1 32OD OA∴ = =
2 2 2 2 2 2 22 3 7PC PD CD OC OD∴ + + += = = ( )=
PF OA⊥
PE BC∴ ⊥
2EF OC∴ = =5
设 ,则 ,
在 中, ,
,
,
,
,
,
,
,
,
,
,
,
,
,故③正确;
④ ,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
,
,
当 为等腰三角形时,
Ⅰ、
PE a= 2PF EF PE a= ﹣ =﹣
Rt BEP∆ PE OC 3
BE BC 3tan CBO∠ = = =
3 3BE PE a∴ = =
2 3 3 3(2 )CE BC BE a a∴ = − = − = −
PD PC⊥
90CPE FPD °∴∠ ∠ =
90CPE PCE °∠ + ∠ =
,FPD ECP∴∠ = ∠
90CEP PFD °∠ = ∠ =
CEP PFD∴∆ ∆∽
PE CP
FD PD
∴ =
3(2 )
2
a a
FD a
−∴ = −
3
aFD∴ =
tan 3
3
PC aPDC aPD
∴ ∠ = = =
60PDC °∴∠ =
(2 3,2)B
2 3, 2OA AB∴ = =
3tan 3
ABAOB OA
∠ = =
30AOB °∴∠ =
ODP∆
OD PD= ,
30DOP DPO∴∠ ∠ = = ,
60ODP∴∠ = ,
60ODC∴∠ = ,6
Ⅱ、
,
,故不合题意舍去;
Ⅲ、 ,
,
故不合题意舍去,
∴当 为等腰三角形时,点 D 的坐标为 .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了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构造出相似三角形表示出 CP 和 PD 是解本题的关键.
5.如图,在 中, , ,点 在边 上,且 ,点 为 的中点,
点 为边 上的动点,当点 在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 周长最小的点 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AB=OB=4,∠AOB=45°,求得 BC=3,OD=BD=2,得到 D(0,2),C(4,3),作 D
关于直线 OA 的对称点 E,连接 EC 交 OA 于 P,则此时,四边形 PDBC 周长最小,E(0,2),求得直线 EC 的
3 2 3
3 3OD OC∴ = =
OP OD=
75ODP OPD∴∠ ∠ = =
90COD CPD∠ ∠ = = ,
105 90OCP∴∠ = >
OP PD=
30POD PDO∴∠ ∠ = =
150 90OCP∴∠ = >
ODP∆ 2 3 ,03
Rt ABO 90OBA∠ = ° ( )4,4A C AB 1
3
AC
CB
= D OB
P OA P OA PDBC P
( )2,2 5 5,2 2
8 8,3 3
( )3,37
解析式为 y= x+2,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在 Rt△ABO 中,∠OBA=90°,A(4,4),
∴AB=OB=4,∠AOB=45°,
∵ ,点 D 为 OB 的中点,
∴BC=3,OD=BD=2,
∴D(0,2),C(4,3),
作 D 关于直线 OA 的对称点 E,连接 EC 交 OA 于 P,
则此时,四边形 PDBC 周长最小,E(0,2),
∵直线 OA 的解析式为 y=x,
设直线 EC 的解析式为 y=kx+b,
∴ ,
解得: ,
∴直线 EC 的解析式为 y= x+2,
解 得, ,
∴P( , ),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找到 P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
键.
6.如图,菱形ABCD的顶点B、C在x轴上(B在C的左侧),顶点A、D在x轴上方,对角线BD的长是2
3 10,点E( -2,0)
为BC的中点,点P在菱形ABCD的边上运动.当点F(0,6)到EP所在直线的距离取得最大值时,点P恰好落在AB的
中点处,则菱形ABCD的边长等于( )
1
4
1
3
AC
CB
=
2
4 3
b
k b
+
=
=
1
4
2
k
b
=
=
1
4
1 24
y x
y x
+
=
=
8
3
8
3
x
y
=
=
8
3
8
38
A.10
3 B. 10 C.16
3 D.3
【答案】A
【分析】如图 1 中,当点 P 是 AB 的中点时,作 FG⊥PE 于 G,连接 EF.首先说明点 G 与点 F 重合时,FG 的
值最大,如图 2 中,当点 G 与点 E 重合时,连接 AC 交 BD 于 H,PE 交 BD 于 J.设 BC=2a.利用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如图 1 中,当点 P 是 AB 的中点时,作 FG⊥PE 于 G,连接 EF.
∵E(-2,0),F(0,6),
∴OE=2,OF=6,
∴EF= 22 + 42 = 2 10,
∵∠FGE=90°,
∴FG≤EF,
∴当点 G 与 E 重合时,FG 的值最大.
如图 2 中,当点 G 与点 E 重合时,连接 AC 交 BD 于 H,PE 交 BD 于 J.设 BC=2a.9
∵PA=PB,BE=EC=a,
∴PE∥AC,BJ=JH,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BD,BH=DH= 10
3 ,BJ= 10
6 ,
∴PE⊥BD,
∵∠BJE=∠EOF=∠PEF=90°,
∴∠EBJ=∠FEO,
∴△BJE∽△EOF,
∴BE
EF = BJ
EO,
∴ a
2 10 =
10
6
2
,
∴a=5
3,
∴BC=2a=10
3 ,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
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7.如图,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 是以点 (0,3)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上的动
点, 是线段 的中点,连结 .则线段 的最大值是( )
21 44y x= − x A B P C
Q PA OQ OQ10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点 A(-4,0),B(4,0),故 O 点为 AB 的中点,又 Q 是 AP 上的中点可知 OQ=
BP,故 OQ 最大即为 BP 最大,即连接 BC 并延长 BC 交圆于点 P 时 BP 最大,进而即可求得 OQ 的最大值.
【详解】∵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
∴A(-4,0),B(4,0),即 OA=4.
在直角三角形 COB 中
BC=
∵Q 是 AP 上的中点,O 是 AB 的中点
∴OQ 为△ABP 中位线,即 OQ= BP
又∵P 在圆 C 上,且半径为 2,
∴当 B、C、P 共线时 BP 最大,即 OQ 最大
此时 BP=BC+CP=7
OQ= BP=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求长度,二次函数解析式求点的坐标及线段长度,中位线,与圆相离的点到
圆上最长的距离,解本题的关键是将求 OQ 最大转化为求 BP 最长时的情况.
8.如图,△ABC 中,AB=AC=10,tanA=2,BE⊥AC 于点 E,D 是线段 BE 上的一个动点,则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10
【答案】B
【分析】如图,作 DH⊥AB 于 H,CM⊥AB 于 M.由 tanA= =2,设 AE=a,BE=2a,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
出 a,再证明 DH= BD,推出 CD+ BD=CD+DH,由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如图,作 DH⊥AB 于 H,CM⊥AB 于 M.
3 41
2
7
2 4
1
2
21 44y x= − x A B
2 2 2 23 4 5+ = + =OC OB
1
2
1
2
7
2
5
5CD BD+
2 5 4 5 5 3
BE
AE
5
5
5
511
∵BE⊥AC,
∴∠AEB=90°,
∵tanA= =2,设 AE=a,BE=2a,
则有:100=a2+4a2,
∴a2=20,
∴a=2 或-2 (舍弃),
∴BE=2a=4 ,
∵AB=AC,BE⊥AC,CM⊥AB,
∴CM=BE=4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DBH=∠ABE,∠BHD=∠BEA,
∴ ,
∴DH= BD,
∴CD+ BD=CD+DH,
∴CD+DH≥CM,
∴CD+ BD≥4 ,
∴CD+ BD 的最小值为 4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
助线,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如图,已知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点 分别是直线 和 x 轴上的动点,
,点 是线段 的中点,连接 交 轴于点 ;当⊿ 面积取得最小值时, 的
值是( )
BE
AE
5 5
5
5
5sin 5
DH AEDBH BD AB
∠ = = =
5
5
5
5
5
5 5
5
5 5
A B、 ( ) ( )8,0 0, 8, C F、 5x = −
CF 10= D CF AD y E ABE tan BAD∠12
A. B. C. D.
【答案】B
【分析】如图,设直线 x=-5 交 x 轴于 K.由题意 KD= CF=5,推出点 D 的运动轨迹是以 K 为圆心,5 为半
径的圆,推出当直线 AD 与⊙K 相切时,△ABE 的面积最小,作 EH⊥AB 于 H.求出 EH,AH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如图,设直线 x=-5 交 x 轴于 K.由题意 KD= CF=5,
∴点 D 的运动轨迹是以 K 为圆心,5 为半径的圆,
∴当直线 AD 与⊙K 相切时,△ABE 的面积最小,
∵AD 是切线,点 D 是切点,
∴AD⊥KD,
∵AK=13,DK=5,
∴AD=12,
∵tan∠EAO= ,
∴ ,
∴OE= ,
∴AE= ,
作 EH⊥AB 于 H.
8
17
7
17
4
9
5
9
1
2
1
2
OE DK
OA AD
=
5
8 12
OE =
10
3
2 2 26
3OE OA+ =13
∵S△ABE= •AB•EH=S△AOB-S△AOE,
∴EH= ,
∴ ,
∴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
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如图, 是 的直径, 、 是弧 (异于 、 )上两点, 是弧 上一动点,
的角平分线交 于点 , 的平分线交 于点 .当点 从点 运动到点 时,则 、 两
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连接 BE,由题意可得点 E 是△ABC 的内心,由此可得∠AEB=135°,为定值,确定出点 E 的运动
轨迹是是弓形 AB 上的圆弧,此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在 AB 的中垂线上,根据题意过圆心 O 作直径 CD,则 CD⊥
AB,在 CD 的延长线上,作 DF=DA,则可判定 A、E、B、F 四点共圆,继而得出 DE=DA=DF,点 D 为弓形 AB
所在圆的圆心,设⊙O 的半径为 R,求出点 C 的运动路径长为 ,DA= R,进而求出点 E 的运动路径为
弧 AEB,弧长为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连结 BE,
∵点 E 是∠ACB 与∠CAB 的交点,
∴点 E 是△ABC 的内心,
∴BE 平分∠ABC,
∵AB 为直径,
1
2
7 2
3
2 2 17 2
3AH AE EH= − =
7 2
73tan 1717 2
3
EHBAD AH
∠ = = =
AB O M N AB A B C MN ACB∠
O D BAC∠ CD E C M N C E
2 2
π 3
2
5
2
Rπ 2
2
2 Rπ14
∴∠ACB=90°,
∴∠AEB=180°- (∠CAB+∠CBA)=135°,为定值, ,
∴点 E 的轨迹是弓形 AB 上的圆弧,
∴此圆弧的圆心一定在弦 AB 的中垂线上,
∵ ,
∴AD=BD,
如下图,过圆心 O 作直径 CD,则 CD⊥AB,
∠BDO=∠ADO=45°,
在 CD 的延长线上,作 DF=DA,
则∠AFB=45°,
即∠AFB+∠AEB=180°,
∴A、E、B、F 四点共圆,
∴∠DAE=∠DEA=67.5°,
∴DE=DA=DF,
∴点 D 为弓形 AB 所在圆的圆心,
设⊙O 的半径为 R,
则点 C 的运动路径长为: ,
DA= R,
点 E 的运动路径为弧 AEB,弧长为: ,
C、E 两点的运动路径长比为: ,
故选 A.
1
2 AD BD=
AD BD=
Rπ
2
90 2 2
180 2
R R
π π× =
2
2
2
R
R
π
π
=15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运动路径,涉及了三角形的内心,圆周角定理,四点共圆,弧长公式等,综合性
较强,正确分析出点 E 运动的路径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如图,矩形硬纸片 ABCD 的顶点 A 在 轴的正半轴及原点上滑动,顶点 B 在 轴的正半轴及原点上滑动,
点 E 为 AB 的中点,AB=24,BC=5,给出下列结论:①点 A 从点 O 出发,到点 B 运动至点 O 为止,点 E 经过的
路径长为 12π;②△OAB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144;③当 OD 最大时,点 D 的坐标为 ,其
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②③
【分析】①由条件可知 AB=24,则 AB 的中点 E 的运动轨迹是圆弧,最后根据弧长公式即可计算出点 E 所经
过的路径长;②当△OAB 的面积最大时,因为 AB=24,所以△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OA=OB,可求出最
大面积为 144;③当 O、E、D 三点共线时,OD 最大,过点 D 作 DF⊥y 轴于点 F,可求出 OD=25,证明△DFA∽△
AOB 和△DFO∽△BOA,可求出 DF 长,则 D 点坐标可求出.
【详解】解:∵点 E 为 AB 的中点,AB=24,
∴AB 的中点 E 的运动轨迹是以点 O 为圆心,12 为半径的一段圆弧,
∵∠AOB=90°,
∴点 E 经过的路径长为 ,故①错误;
y x
25 26 125 26( , )26 26
1 122OE AB∴ = =
90 12 6180
π π× × =16
当△OAB 的面积最大时,因为 AB=24,所以△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OA=OB,
∵E 为 AB 的中点,
,故②正确;
如图,当 O、E、D 三点共线时,OD 最大,过点 D 作 DF⊥y 轴于点 F,
∴OD=DE+OE=13+12=25,
设 DF=x,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DAB=90°,
∴∠DFA=∠AOB,
∴∠DAF=∠ABO,
∴△DFA∽△AOB
∵E 为 AB 的中点,∠AOB=90°,
∴AE=OE,
∴∠AOE=∠OAE,
∴△DFO∽△BOA,
1, 122OE AB OE AB∴ ⊥ = =
1 24 12 1442AOBS∴ = × × =
15, 122AD BC AE AB= = = =
2 2 2 25 12 13DE AD AE∴ = + = + =
2 2 2 225OF OD DF x∴ = − = −
DF DA
OA AB
∴ =
5
24
x
OA
∴ =
24
5
xOA∴ =17
解得 舍去,
,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直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
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2.如图,在边长为 的菱形 中, ,将 沿射线 的方向平移得到 ,
分别连接 , , 则 的最小值为____.
【答案】
【分析】过 C 点作 BD 的平行线 ,以 为对称轴作 B 点的对称点 ,连接 交直线 于点 ,当
三点共线时 取最小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过 C 点作 BD 的平行线 ,以 为对称轴作 B 点的对称点 ,连接 交直线 于点
根据平移和对称可知 ,当 三点共线时 取最小值,即 ,又
,
根据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
OD OF
AB OA
∴ =
2 225 25
2424
5
x
x
−∴ =
25 26 25 26,26 26x x= = −
125 26
26OF∴ =
25 26 125 26,26 26D
∴
1 ABCD 60ABC∠ = ° ABD∆ BD A B D′ ′ ′∆
A C′ A D′ B C′ A C B C′ ′+
3
l l 1B 1AB l 1C 1 1, ,A B C
1 1AC BC+
l l 1B 1AB l 1C
1 1A C B C AC BC+ = +′ ′ 1 1, ,A B C 1 1AC BC+ 1AB
1AB 1BB= =
1 3AB = 318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移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13.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DCA=30°,点 F 是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DF,以 DF 为斜边
作∠DFE=30°的直角三角形 DEF,使点 E 和点 A 位于 DF 两侧,点 F 从点 A 到点 C 的运动过程中,点 E 的运
动路径长是________.
【答案】 .
【分析】当 F 与 A 点重合时和 F 与 C 重合时,根据 E 的位置,可知 E 的运动路径是 EE'的长;由已知条件可
以推导出△DEE'是直角三角形,且∠DEE'=30°,在 Rt△ADE'中,求出 DE'= 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
E 的运动路径是 EE'的长;
∵AB=4,∠DCA=30°,
∴BC= ,
当 F 与 A 点重合时,
在 Rt△ADE'中,AD= ,∠DAE'=30°,∠ADE'=60°,
4 3
3
2 3
3
4 3
3
4 3
319
∴DE'= ,∠CDE'=30°,
当 F 与 C 重合时,∠EDC=60°,
∴∠EDE'=90°,∠DEE'=30°,
在 Rt△DEE'中,EE'=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轨迹;能够根据 E 点的运动情况,分析出 E 点的运动轨迹是线段,在 30 度角的直角
三角形中求解是关键.
14.如图,点 是双曲线 : ( )上的一点,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直线 :
于点 ,连结 , .当点 在曲线 上运动,且点 在 的上方时,△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
【答案】3
【分析】令 PQ 与 x 轴的交点为 E,根据双曲线的解析式可求得点 A、B 的坐标,由于点 P 在双曲线上,由双
曲线解析式中 k 的几何意义可知△OPE 的面积恒为 2,故当△OEQ 面积最大时△ 的面积最大.设 Q(a,
)则 S△OEQ= ×a×( )= = ,可知当 a=2 时 S△OEQ 最大为 1,即当 Q
为 AB 中点时△OEQ 为 1,则求得△ 面积的最大值是是 3.
【详解】
∵ 交 x 轴为 B 点,交 y 轴于点 A,
∴A(0,-2),B(4,0)
即 OB=4,OA=2
2 3
3
4 3
3
4 3
3
P C 4y x
= 0x > P x AB 1 22y x= −
Q OP OQ P C P Q POQ
POQ
1 22 a − 1
2
1 22 a − 21
4
−a a 21( 1) 12
− +a
POQ
1 22y x= −20
令 PQ 与 x 轴的交点为 E
∵P 在曲线 C 上
∴△OPE 的面积恒为 2
∴当△OEQ 面积最大时△ 的面积最大
设 Q(a, )
则 S△OEQ= ×a×( )= =
当 a=2 时 S△OEQ 最大为 1
即当 Q 为 AB 中点时△OEQ 为 1
故△ 面积的最大值是是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几何图形面积问题,二次函数求最大值,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反比例函数中 k 的几何意义,并且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大值.
15.如图,正方形 ABCD 中, ,点 P 在 BC 上运动(不与 B、C 重合),过点 P 作
,交 CD 于点 Q,则 CQ 的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4
【分析】先证明 ,得到与 CQ 有关的比例式,设 ,则 ,代入解
析式,得到 y 与 x 的二次函数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最值.
【详解】解:
又
设 ,则 .
,化简得 ,
POQ
1 22 a −
1
2
1 22 a − 21
4
−a a 21( 1) 12
− +a
POQ
112 4AB AE AB= =,
PQ EP⊥
BPE CQP∆ ∆∽ CQ y BP x= , = 12CP x= ﹣
90 90BEP BPE QPC BPE∠ + ∠ ° ∠ + ∠ ° = , = ,
BEP CPQ∴∠ ∠= .
90B C∠ ∠ °= = ,
BPE CQP∴∆ ∆∽ .
BE BP
PC CQ
∴ =
CQ y BP x= , = 12CP x= ﹣
9
12
x
x y
∴ =− ( )21 129y x x= − −21
整理得 ,
所以当 时,y 有最大值为 4.
故答案为 4.
【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几何最值用二次函数
最值求解考查了树形结合思想.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一次函数 y=﹣4x+4 的图象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C、D 在第一象限,顶点 D 在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上.若正方形 ABCD 向左平移 n 个单位
后,顶点 C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 n 的值是_____.
【答案】3.
【分析】过点 D 作 DE⊥x 轴过点 C 作 CF⊥y 轴,可证△ABO≌△DAE(AAS),△CBF≌△BAO(AAS),则可求
D(5,1),C(4,5),确定函数解析式 ,C 向左移动 n 个单位后为(4﹣n,5),进而求 n 的值.
【详解】过点 D 作 DE⊥x 轴,过点 C 作 CF⊥y 轴,
∵AB⊥AD,
∴∠BAO=∠DAE,
∵AB=AD,∠BOA=∠DEA,
∴△ABO≌△DAE(AAS),
∴AE=BO,DE=OA,
21 ( 6) 49y x= − − +
6x=
ky x
=
5y x
=22
y=﹣4x+4,当 x=0 时,y=4,
当 y=0 时,0=-4x+4,x=1,
∴A(1,0),B(0,4),
∴OA=1,OB=4,
∴OE=OA+AE=5,
∴D(5,1),
∵顶点 D 在反比例函数 上,
∴k=5,
∴ ,
易证△CBF≌△BAO(AAS),
∴CF=4,BF=1,
∴C(4,5),
∵C 向左移动 n 个单位后为(4﹣n,5),
∴5(4﹣n)=5,
∴n=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
平移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 1,在四边形 中, ∥ , ,直线 .当直线 沿射线 方向,从点
开始向右平移时,直线 与四边形 的边分别相交于点 、 .设直线 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线段
的长为 ,且 与 的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则四边形 的周长是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图 1 直线 l 的平移过程分为三段,当 F 与 A 重合之前,x 与 y 都不断增大,当当 F 与 A 重合之
后到点 E 与点 C 重合之前,x 增加 y 不变,E 与点 C 重合后继续运动至 F 与 D 重合 x 增加 y 减小.结合图 2
可知 BC=5,AD=7-4=3,由 且∠B=30°可知 AB= ,当 F 与 A 重合时,把 CD 平移到 E 点位置可得
ky x
=
5y x
=
ABCD AD BC 30B °∠ = l AB⊥ l BC B
l ABCD E F l x
EF y y x ABCD
10 2 3+
l AB⊥ 2 323
三角形 AED′为正三角形,可得 CD=2,进而可求得周长.
【详解】由题意和图像易知 BC=5,AD=7-4=3
当 BE=4 时(即 F 与 A 重合),EF=2
又∵ 且∠B=30°
∴AB= ,
∵当 F 与 A 重合时,把 CD 平移到 E 点位置可得三角形 AED′为正三角形
∴CD=2
∴AB+BC+CD+AD= +5+2+3=10+
故答案时 .
【点睛】本题考查了 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对四边形中动点问题几何图像的理解,解本题的关
键是清楚掌握直线 l 平移的距离为 ,线段 的长为的图像和直线运动的过程的联系,找到对应线段长度.
18.如图,在矩形 中, ,点 是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作点 关于直
线 的对称点 ,连接 ,设 的中点为 ,当点 从点 出发,沿边 运动到点 时停止运动,
点 的运动路径长为_____.
【答案】
【分析】如图,连接 BA1,取 BC 使得中点 O,连接 OQ,BD.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 =定值,
推出点 Q 的运动轨迹是以 O 为圆心,OQ 为半径的圆弧,圆心角为 120°,已解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连接 ,取 使得中点 ,连接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 ,
l AB⊥
2 3
2 3 2 3
10 2 3+
x EF
ABCD 3 , 3AB AD= = P AD BP A
BP 1A 1AC 1AC Q P A AD D
Q
3
3
π
3
2OQ =
1BA BC O ,OQ BD
ABCD
90BAD∠ = °
tan 3ADABD AB
∠ = =
60ABD∠ = °
1 ,AQ QC BO OC= =24
∴ ,
∴点 的运动轨迹是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弧,圆心角为 ,
∴点 的运动路径长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9.如图, 是⊙O 的内接三角形,且 AB 是⊙O 的直径,点 P 为⊙O 上的动点,且 ,⊙O
的半径为 6,则点 P 到 AC 距离的最大值是___.
【答案】 .
【分析】过 O 作 OM⊥AC 于 M,延长 MO 交⊙O 于 P,则此时,点 P 到 AC 距离的最大,且点 P 到 AC 距离的最
大值=P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过 O 作 于 M,延长 MO 交⊙O 于 P,则此时,点 P 到 AC 距离的最大,且点 P 到 AC 距离
的最大值 ,
∵ , ,⊙O 的半径为 6,
∴ ,
∴ ,
∴ ,
1
1 1 3
2 2 2OQ BA AB= = =
Q O OQ 120°
Q
3120 32
180 3
π
π
⋅ ⋅
= =
3
3
π
ABC∆ 60BPC °∠ =
6 3 3+
OM AC⊥
PM=
OM AC⊥ 60A BPC °∠ = ∠ =
6OP OA= =
3 3 6 3 32 2OM OA= = × =
6 3 3PM OP OM= + = +25
∴则点 P 到 AC 距离的最大值是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
键.
20.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AB=8,AC 与 BD 交于点 O,N 是 AO 的中点,点 M 在 BC 边上,且 BM=6. P 为对
角线 BD 上一点,则 PM—PN 的最大值为___.
【答案】2.
【分析】如图所示,以 BD 为对称轴作 N 的对称点 ,连接 ,根据对称性质可知, ,由此
可得 ,当 三点共线时,取“=”,此时即PM—PN 的值最大,由正方形的性质求
出 AC 的长,继而可得 , ,再证明 ,可得 PM∥AB∥CD,∠
90°,判断出△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 长即可得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以 BD 为对称轴作 N 的对称点 ,连接 ,根据对称性质可知, ,∴
,当 三点共线时,取“=”,
∵正方形边长为 8,
∴AC= AB= ,
∵O 为 AC 中点,
∴AO=OC= ,
∵N 为 OA 中点,
∴ON= ,
∴ ,
∴ ,
∵BM=6,
∴CM=AB-BM=8-6=2,
∴ ,
∴PM∥AB∥CD,∠ 90°,
∵∠ =45°,
6 3 3+
6 3 3+
N′ PN′ PN PN= ′
PM PN MN′− ≤ ′ , ,P M N′
2 2ON ON′ = = 6 2AN′ = 1
3
CM CN
BM AN
′= ′ =
CMN′ = N CM′ N M′
N′ PN′ PN PN= ′
PM PN MN′− ≤ ′ , ,P M N′
2 8 2
4 2
2 2
2 2ON ON′ = =
6 2AN′ =
1
3
CM CN
BM AN
′= ′ =
CMN′ =
N CM′26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M= =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最值问题
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1.如图,抛物线 C1:y=x2﹣2x 与抛物线 C2:y=ax2+bx 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它们相交于 O,C 两点,
且分别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B,点 A,OA=2OB.
(1)求抛物线 C2 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 C2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A+PC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
明理由;
(3)M 是直线 OC 上方抛物线 C2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MO,MC,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MOC 面积最大?并求
出最大面积.
【答案】(1)y=﹣x2+4x;(2)线段 AC′的长度 ;(3)S△MOC 最大值为 .
【分析】(1)C1、C2:y=ax2+bx 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 a=-1,将点 A 的坐标代入 C2 的表达式,即可
求解;
(2)作点 C 关于 C1 对称轴的对称点 C′(-1,3),连接 AC′交函数 C2 的对称轴与点 P,此时 PA+PC 的值最
小,即可求解;
(3)S△MOC= MH×xC= (-x2+4x-x)= - x2+ ,即可求解.
N CM′
N M′
34= 45
8
1
2
3
2
3
2
9
227
【详解】(1)令:y=x2﹣2x=0,则 x=0 或 2,即点 B(2,0),
∵C1、C2:y=ax2+bx 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 a=﹣1,
则点 A(4,0),将点 A 的坐标代入 C2 的表达式得:
0=﹣16+4b,解得:b=4,
故抛物线 C2 的解析式为:y=﹣x2+4x;
(2)联立 C1、C2 表达式并解得:x=0 或 3,
故点 C(3,3),
作点 C 关于 C1 对称轴的对称点 C′(﹣1,3),
连接 AC′交函数 C2 的对称轴与点 P,
此时 PA+PC 的值最小为:线段 AC′的长度 ;
(3)直线 OC 的表达式为:y=x,
过点 M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 OC 于点 H,
设点 M(x,﹣x2+4x),则点 H(x,x),
则 S△MOC MH×xC (﹣x2+4x﹣x) x2 ,
∵ 0,故 x ,
S△MOC 最大值为 .
2 2(4 1) 3 34= + + =
1
2
= 3
2
= 3
2
= − 9
2
+
3
2
− < 3
2
=
45
828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要注意将三角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求
解;还要注意求最大值可以借助于二次函数.
22.如图一,在射线 的一侧以 为一条边作矩形 , , ,点 是线段
上一动点(不与点 重合),连结 ,过点 作 的垂线交射线 于点 ,连接 .
(1)求 的大小;
(2)问题探究:动点 在运动的过程中,
①是否能使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线段 的长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 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 的大小;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
如图二,当动点 运动到 的中点时, 与 的交点为 , 的中点为 ,求线段 的长
度.
【答案】(1) ;(2)①能, 的值为 5 或 ;②大小不变, ;(3)
.
【分析】(1)在 中,求出 的正切值即可解决问题.
(2)①分两种情形:当 时,当 时,分别求解即可.
② .利用四点共圆解决问题即可.
(3)首先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 垂直平分线段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如图一(1)中,
DE AD ABCD 5 3AD = 5CD = M AC
A BM M BM DE N BN
CAD∠
M
AMN∆ MC
MBN∠ MBN∠
M AC AM BN F MN H FH
30°∠ =CAD CM 5 3 30°∠ =MBN
5 3
6
=FH
Rt ADC∆ DAC∠
NA NM= AN AM=
30MBN∠ =
ABM∆ BN AM29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2)①如图一(1)中,当 时,
∵ , , ,
∴ ,
∴ ,
在 中,∵ , ,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如图一(2)中,当 时,易证 ,
∵ ,
∴ ,∵ ,
∴ ,
∴ ,
∴ ,
ABCD
90ADC∠ =
DC 5 3tan AD 35 3
∠ = = =CAD
30°∠ =CAD
AN NM=
90BAN BMN °∠ = ∠ = BN BN= AN NM=
Rt Rt ( )BNA BNM HL∴ ∆ ≅ ∆
BA BM=
Rt ABC∆ 30ACB DAC °∠ = ∠ = 5AB CD= =
2 10AC AB= =
60BAM °∠ = BA BM=
ABM∆
5AM AB= =
5CM AC AM= − =
AN AM= 15AMN ANM °∠ = ∠ =
90BMN °∠ =
75CMB °∠ = 30MCB °∠ =
180 75 30 75CBM ° ° ° °∠ = − − =
CMB CBM∠ = ∠
5 5CM CB= =30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的值为 5 或 .
②结论: 大小不变.
理由:如图一(1)中,∵ ,
∴ 四点共圆,
∴ .
如图一(2)中,∵ ,
∴ 四点共圆,
∴ ,
∵ ,
∴ ,
综上所述, .
(3)如图二中,
∵ ,
∴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
∴ 垂直平分线段 ,
∴ ,
CM 5 3
30°∠ =MBN
180BAN BMN °∠ + ∠ =
, , ,A B M N
30MBN MAN °∠ = ∠ =
90BMN BAN∠ = ∠ =
, , ,A N B M
180MBN MAN °∠ + ∠ =
180DAC MAN °∠ + ∠ =
30MBN DAC °∠ = ∠ =
30°∠ =MBN
AM MC=
BM AM CM= =
2AC AB=
AB BM AM= =
ABM∆
60BAM BMA °∠ = ∠ =
90BAN BMN °∠ = ∠ =
30NAM NMA °∠ = ∠ =
NA NM=
BA BM=
BN AM
5
2FM =31
∴ ,
∵ , ,
∴ .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边三
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3.如图,在 中, , , ,点 分别是边 上的动点(点 不与
重合),且 ,过点 作 的平行线 ,交 于点 ,连接 ,设 为 .
(1)试说明不论 为何值时,总有 ∽ ;
(2)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试说明理由;
(3)当 为何值时,四边形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答案】(1)见解析;(2)当 时,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3)当 时,四边形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MQB=∠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
(2)根据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
(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用 x 表示出 QM、BM,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列出二次函数
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解:(1)∵ ,
∴ ,
∴ ,又 ,
∴ ∽ ;
(2)当 时,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
5 3
cos30 3
FMNM °= =
90NFM °∠ = NH HM=
1 5 3
2 6FH MN= =
ABC∆ 90A∠ = 3AB = 4AC = ,M Q ,AB BC M
,A B MQ BC⊥ M BC MN AC N NQ BQ x
x QBM∆ ABC∆
Q BMNQ
x BMNQ
BQ MN= BMNQ 45
8x = BMNQ
75
2
MQ BC⊥
90MQB °∠ =
MQB CAB∠ = ∠ QBM ABC∠ = ∠
QBM∆ ABC∆
BQ MN= BMNQ
/ /MN BQ BQ MN=32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3)∵ ,
∴ ,
∵ ∽ ,
∴ ,即 ,
解得, ,
∵ ,
∴ ,即 ,
解得, ,
则四边形 的面积 ,
∴当 时,四边形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定理、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在菱形 ABCD 中,连结 BD、AC 交于点 O,过点 O 作 于点 H,以点 O 为圆心,OH 为半径
的半圆交 AC 于点 M.
①求证:DC 是⊙O 的切线.
②若 且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③在②的条件下,P 是线段 BD 上的一动点,当 PD 为何值时,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BMNQ
90 , 3, 4A AB AC°∠ = = =
2 2 5BC AB AC= + =
QBM∆ ABC∆
QB QM BM
AB AC BC
= =
3 4 5
x QM BM= =
4 5,3 3QM x BM x= =
/ / BCMN
MN AM
BC AB
=
53 3
5 3
xMN −
=
255 9MN x= −
BMNQ
21 25 4 32 45 7552 9 3 27 8 2x x x x = × − + × = − − +
45
8x = BMNQ 75
2
OH BC⊥
4AC MC= 8AC =
PH PM+33
【答案】①证明见解析;② ③
【分析】①作 ,证明 OH 为圆的半径,即可求解;
②利用 ,即可求解;
③作 M 关于 BD 的对称点 N,连接 HN 交 BD 于点 P, ,此时 最小,
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过点 O 作 ,垂足为 G,
在菱形 ABCD 中,AC 是对角线,则 AC 平分∠BCD,
∵ , ,
∴ ,
∴OH、OG 都为圆的半径,即 DC 是⊙O 的切线;
②∵ 且 ,
∴ ,
,
∴ ,
在直角三角形 OHC 中, ,
∴ , ,
∴ ,
;
③作 M 关于 BD 的对称点 N,连接 HN 交 BD 于点 P,
∵ ,
∴ ,此时 最小,
∵ ,
,
2 3 π− 2 3
OH BC⊥
21 1 90= 4 2 360OCHS S S CH OH OHπ− = ⋅ − ⋅
阴影 圆
OH PM PH PN HN+ = + = PH PM+
OG CD⊥
OH BC⊥ OG CD⊥
OH OG=
4AC MC= 8AC =
2 4OC MC= =
2MC OM= =
2OH =
1 CO2HO =
30OCH °∠ = 60COH °∠ =
2 2 2 3HC CO OH= − =
21 1 90= 2 34 2 360OCHS S S CH OH OHπ π− = ⋅ − ⋅ = −
阴影 圆
PM NP=
PH PM PH PN HN+ = + = PH PM+
ON OM OH= =
60MOH °∠ =34
∴ ,
∴ ,
∴ ,
即:PH+PM 的最小值为 ,
在 Rt△NPO 中,
,
在 Rt△COD 中,
,
则 .
【点睛】本题为圆的综合运用题,涉及到圆切线的性质及应用、点的对称性、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其中
③,通过点的对称性确定 PH+PM 最小,是本题的难点和关键.
25.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AB 边上的一点,以 DE 为边作正方形 DEFG,DF 与 BC 交于点 M,延长 EM
交 GF 于点 H,EF 与 GB 交于点 N,连接 CG.
(1)求证:CD⊥CG;
(2)若 tan∠MEN= ,求 的值;
(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E 在运动过程中,EM 的长能否为 ?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 ;(3)EM 长不可能为 .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ADC=∠EDG=90°,AD=CD,DE=DG,即∠ADE=∠CDG,由 SAS 证明△ADE
≌△CDG 得出∠A=∠DCG=90°,即可得出结论;
(2)先证明△EDM≌△GDM,得出∠DME=∠NMF,,再证明△DME∽△FMN,得出 , ,
30MNH °∠ =
MNH HCM∠ = ∠
2 3HN HC= =
2 3
2 3tan30 3OP ON °= =
4 3tan30 3OD OC °= =
2 3PD OP OD= + =
1
3
MN
EM
1
2
1
3
MN
ME
= 1
2
MN FM
ME DM
= MN HF
ME EF
=35
在 Rt△EFH 中,tan∠HEF= ,所以 ;
(3)假设 EM= ,先判断出点 G 在 BC 的延长线上,同(2)的方法得,EM=GM= ,得出 GM= ,再判断出
BM< ,得出 CM> ,进而得出 CM>GM,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DEFG 是正方形,
∴∠A=∠ADC=∠EDG=90°,AD=CD,DE=DG,
∴∠ADE=∠CDG,
在△ADE 和△CDG 中,
∴△ADE≌△CDG(SAS),
∴∠A=∠DCG=90°,
∴CD⊥CG;
(2)解:
∵CD⊥CG,DC⊥BC,
∴G、C、M 三点共线
∵四边形 DEFG 是正方形,
∴DG=DE,∠EDM=∠GDM=45°,
又∵DM=DM
∴△EDM≌△GDM,
∴∠DME=∠DMG
又∠DMG=∠NMF,
∴∠DME=∠NMF,
又∵∠EDM=∠NFM=45°
1
3
HF
EF
= 1
3
MN
ME
=
1
2
1
2
1
2
1
2
1
2
AD CD
ADE CDG
DE DG
=
∠ = ∠
=36
∴△DME∽△FMN,
∴
又∵DE∥HF,
∴ ,
又∵ED=EF,
∴
在 Rt△EFH 中,tan∠HEF= ,
∴
(3)EM 的长不可能为 。
理由:假设 EM 的长为 ,
∵点 E 是 AB 边上一点,且∠EDG=∠ADC=90°,
∴点 G 在 BC 的延长线上,
同(2)的方法得,EM=GM= ,
∴GM= ,
在 Rt△BEM 中,EM 是斜边,
∴BM<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BC=1,
∴CM>
∴CM>GM,
∴点 G 在正方形 ABCD 的边 BC 上,与“点 G 在 BC 的延长线上”相矛盾,
∴假设错误,
即:EM 的长不可能为
【点睛】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
MN FM
ME DM
=
HF FM
ED DM
=
MN HF
ME EF
=
1
3
HF
EF
=
1
3
MN
ME
=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37
相似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用反证法说明 EM 不可能为 是解本题的难度.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 ,动点 在 的图像上运动(不与 重合),连接
,过点 作 ,交 轴于点 ,连接 .
(1)求线段 长度的取值范围;
(2)试问:点 运动过程中, 是否问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当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 的坐标.
【答案】(1) ;(2) 为定值, =30°;(3) , ,
,
【分析】(1)作 ,由点 在 的图像上知: ,求出 AH,即可得解;
(2)①当点 在第三象限时,②当点 在第一象的线段 上时,③当点 在第一象限的线段 的延长
线上时,分别证明 、 、 、 四点共圆,即可求得 =30°;
(3)分 , , 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1)作 ,则
∵点 在 的图像上
∴ ,
∵ ,
∴
∴
(2)①当点 在第三象限时,
由 ,可得 、 、 、 四点共圆,
1
2
xOy (0 , 2)A P 3
3y x= O
AP P PQ AP⊥ x Q AQ
AP
P QAP∠
OPQ∆ Q
3AP ≥ QAP∠ QAP∠ 1(2 3 4 , 0)Q + 2 (2 3 4 , 0)Q −
3( 2 3 , 0)Q − 4
2 3( , 0)3Q
AH OP⊥ P 3
3y x= 30HOQ∠ = °
P P OH P OH
Q P O A QAP∠
OP OQ= PO PQ= QO QP=
AH OP⊥ AP AH≥
P 3
3y x=
30HOQ∠ = ° 60HOA∠ = °
(0 , 2)A
sin 60 3AH AO= ° =
3AP ≥
P
90QPA QOA∠ = ∠ = ° Q P O A38
∴
②当点 在第一象的线段 上时,
由 ,可得 、 、 、 四点共圆,
∴ ,又此时
∴
③当点 在第一象限的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
由 ,可得 ,
∴ 、 、 、 四点共圆,
∴
(3)设 ,则 :
∵ ,∴
∴ :
∴
∴ ,
①当 时,则
整理得: 解得:
∴ ,
②当 时,则
整理得:
解得: 或
当 时, 点与 重合,舍去,
30PAQ POQ∠ = ∠ = °
P OH
90QPA QOA∠ = ∠ = ° Q P O A
180PAQ POQ∠ + ∠ = ° 150POQ∠ = °
180 30PAQ POQ∠ = °− ∠ = °
P OH
90QPA QOA∠ = ∠ = ° 180APQ AOQ∠ + ∠ = °
Q P O A
30PAQ POQ∠ = ∠ = °
3( , )3P m m APl 3 6 23
my m
−= +
PQ AP⊥ 3
2 3PQ
mk
m
=
−
PQl 3 3( ) 32 3
my x m m
m
= − +
−
4 2 3( , 0)3
mQ
−
2 24
3OP m= 2 216 16 439 9 3OQ m m= − +
2 24 4 439 9 3PQ m m= − +
OP OQ= 2 24 16 16 433 9 9 3m m m= − +
2 4 3 3 0m m− + = 2 3 3m = ±
1(2 3 4 , 0)Q + 2 (2 3 4 , 0)Q −
PO PQ= 2 24 4 4 433 9 9 3m m m= − +
22 3 3 0m m+ − =
3
2m = 3m = −
3
2m = Q O39
∴ ,∴
③当 时,
则
整理得:
解得:
∴
【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以
及圆的相关性质等知识点,其中(2)(3),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
27.如图 1,在正方形 中,点 是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与点 不重合),连接 ,过点
3m = − 3( 2 3 , 0)Q −
QO QP=
2 216 16 4 4 4 43 39 9 3 9 9 3m m m m− + = − +
2 3 0m m− =
3m =
4
2 3( , 0)3Q
ABCD E AB E ,A B CE B40
作 于点 ,交 于点 .
(1)求证: ;
(2)如图 2,当点 运动到 中点时,连接 ,求证: ;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过点 作 于点 ,分别交 于点 ,求 的
值.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 .
【分析】(1)先判断出 ,再由四边形 是正方形,得出 ,
,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 作 于 ,设 ,先求出 ,进而得出
,再求出 , ,再判断出 ,进而判断出
,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 ,再求出 ,再判断出 ,求出 ,再用勾股定
理求出 ,最后判断出 ,得出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 ,
∴ ,
∴ ,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 ,
∴ ;
(2)证明:如图 2,过点 作 于 ,
BF CE⊥ G AD F
ABF BCE∆ ∆≌
E AB DG DC DG=
C CM DG⊥ H ,AD BF ,M N MN
NH
5
4
MN
NH
=
90GCB CBG∠ + ∠ = ° ABCD 90CBE A∠ = ° = ∠
BC AB=
D DQ CE⊥ Q 2AB CD BC a= = = 1
2EA EB AB a= = =
5CE a= 2 5
5BG a= 4 5
5CG a= ( )CQD BGC AAS≅
GQ CQ=
8
5CH a= 6
5DH a= CHD DHM
9
10HM a=
4
5GH a= NGH GCH
2 2
5
HGHN aCH
= =
BF CE⊥
90CGB∠ = °
90GCB CBG∠ + ∠ = °
ABCD
90 ,CBE A BC AB∠ = ° = ∠ =
90FBA CBG∠ + ∠ = °
GCB FBA∠ = ∠
( )ABF BCE ASA∆ ∆≌
D DQ CE⊥ Q41
设 ,
∵点 是 的中点,
∴ ,
∴ ,
在 中,根据面积相等,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解:如图 3,过点 作 于 ,
2AB CD BC a= = =
E AB
1
2EA EB AB a= = =
5CE a=
Rt CEB∆ BG CE CB EB⋅ = ⋅
2 5
5BG a=
2 2 4 5
5CG CB BG a= − =
90 , 90DCE BCE CBF BCE∠ + ∠ = ° ∠ + ∠ = °
DCE CBF∠ = ∠
, 90CD BC CQD CGB= ∠ = ∠ = °
( )CQD BGC AAS∆ ∆≌
2 5
5CQ BG a= =
2 5
5GQ CG CQ a CQ= − = =
, 90DQ DQ CQD GQD= ∠ = ∠ = °
( )DGQ DCQ SAS∆ ∆≌
CD GD=
D DQ CE⊥ Q42
,
∴ ,
在 中, ,
∴ ,
∵ ,
∴ ,
∴ ,
∴ ,
∴ ,
在 中, ,
∴ ,
∵ ,
∴ ,
∴ ,
∴ ,
∴ ,
∴ ,
1 1
2 2CDGS CG DQ CH DG∆ = ⋅ = ⋅
8
5
CG DQCH aDG
⋅= =
Rt CHD∆ 2CD a=
2 2 6
5DH CD CH a= − =
90 , 90MDH HDC HCD HDC∠ + ∠ = ° ∠ + ∠ = °
MDH HCD∠ = ∠
CHD DHM∆ ∆∽
3
4
DH HM
H DHC
= =
9
10HM a=
Rt CHG∆ 4 5 8,5 5CG a CH a= =
2 2 4
5GH CG CH a= − =
90 , 90NGH CGH HCG CGH∠ + ∠ = ° ∠ + ∠ = °
NGH HCG∠ = ∠
NGH GCH∆ ∆∽
HN HG
HG CH
=
2 2
5
HGHN aCH
= =
1
2MN HM HN a= − =43
∴
【点睛】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
理,判断出 是解本题的关键.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矩形 ABCD 的边 AB=4,BC=6.若不改变矩形 ABCD 的形状和大小,
当矩形顶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 D 始终在 y 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
(1)当∠OAD=30°时,求点 C 的坐标;
(2)设 AD 的中点为 M,连接 OM、MC,当四边形 OMCD 的面积为 时,求 OA 的长;
(3)当点 A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 C 到点 O 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 cos∠OAD 的
值.
【答案】(1)点 C 的坐标为(2,3+2 );(2)OA=3 ;(3)OC 的最大值为 8,cos∠OAD= .
【分析】(1)作CE⊥y 轴,先证∠CDE=∠OAD=30°得 CE= CD=2,DE= ,再由∠OAD
=30°知 OD= AD=3,从而得出点 C 坐标;
(2)先求出 S△DCM=6,结合 S 四边形 OMCD= 知 S△ODM= ,S△OAD=9,设 OA=x、OD=y,据此知 x2+y2=36,
xy=9,得出 x2+y2=2xy,即 x=y,代入 x2+y2=36 求得 x 的值,从而得出答案;
(3)由 M 为 AD 的中点,知 OM=3,CM=5,由 OC≤OM+CM=8 知当 O、M、C 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 有最大值
8,连接 OC,则此时 OC 与 AD 的交点为 M,ON⊥AD,证△CMD∽△OMN 得 ,据此求得 MN=
,ON= ,AN=AM﹣MN= ,再由 OA= 及 cos∠OAD= 可得答案.
【详解】(1)如图 1,过点 C 作 CE⊥y 轴于点 E,
1
52
2 4
5
aMN
NH a
= =
DGQ DCQ≅
21
2
3 2 5
5
1
2
2 2 2 3CD CE− =
1
2
21
2
9
2
1
2
CD DM CM
ON MN OM
= =
9
5
12
5
6
5
2 2ON AN+ AN
OA44
∵矩形 ABCD 中,CD⊥AD,
∴∠CDE+∠ADO=90°,
又∵∠OAD+∠ADO=90°,
∴∠CDE=∠OAD=30°,
∴在 Rt△CED 中,CE= CD=2,DE= =2 ,
在 Rt△OAD 中,∠OAD=30°,
∴OD= AD=3,
∴点 C 的坐标为(2,3+2 );
(2)∵M 为 AD 的中点,
∴DM=3,S△DCM=6,
又 S 四边形 OMCD= ,
∴S△ODM= ,
∴S△OAD=9,
设 OA=x、OD=y,则 x2+y2=36, xy=9,
∴x2+y2=2xy,即 x=y,
将 x=y 代入 x2+y2=36 得 x2=18,
解得 x=3 (负值舍去),
∴OA=3 ;
(3)OC 的最大值为 8,
如图 2,M 为 AD 的中点,
1
2
2 2CD CE− 3
1
2
3
21
2
9
2
1
2
2
245
∴OM=3,CM= =5,
∴OC≤OM+CM=8,
当 O、M、C 三点在同一直线时,OC 有最大值 8,
连接 OC,则此时 OC 与 AD 的交点为 M,过点 O 作 ON⊥AD,垂足为 N,
∵∠CDM=∠ONM=90°,∠CMD=∠OMN,
∴△CMD∽△OMN,
∴ ,即 ,
解得 MN= ,ON= ,
∴AN=AM﹣MN= ,
在 Rt△OAN 中,OA= ,
∴cos∠OAD= .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知识点.
29.在等腰三角形 中, ,作 交 AB 于点 M, 交 AC 于点 N.
(1)在图 1 中,求证: ;
(2)在图 2 中的线段 CB 上取一动点 P,过 P 作 交 CM 于点 E,作 交 BN 于点 F,求证:
;
(3)在图 3 中动点 P 在线段 CB 的延长线上,类似(2)过 P 作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E,作
交 NB 的延长线于点 F,求证: .
2 2CD DM+
CD DM CM
ON MN OM
= = 4 3 5
3ON MN
= =
9
5
12
5
6
5
2 2 6 5
5ON AN+ =
5
5
AN
OA
=
ABC∆ AB AC= CM AB⊥ BN AC⊥
BMC CNB∆ ≅ ∆
/ /PE AB //PF AC
PE PF BM+ =
/ /PE AB //PF AC
· · ·AM PF OM BN AM PE+ =46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利用 AAS 定理证明;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证明 、 ,根据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证明结论;
(3)根据 ,得到 ,证明 ,得到 ,根据比例的性
质证明即可.
【详解】证明:(1)∵ ,
∴ ,
∵ , ,
∴ ,
在 和 中,
,
∴ ;
(2)∵ ,
∴ ,
∵ ,
∴ ,
∴ ,
∵ ,
∴ ,
∴ ,
ABC ACB∠ = ∠
BM NC= CEP CMB∆ ∼ ∆ BFP BNC∆ ∼ ∆
BMC CNB∆ ≅ ∆ MC BN= AMC OMB∆ ∼ ∆ AM OM
MC MB
=
AB AC=
ABC ACB∠ = ∠
CM AB⊥ BN AC⊥
90BMC CNB∠ = ∠ = °
BMC∆ CNB∆
MBC NCB
BMC CNB
BC CB
∠ = ∠
∠ = ∠
=
( )BMC CNB AAS∆ ≅ ∆
BMC CNB∆ ≅ ∆
BM NC=
/ /PE AB
CEP CMB∆ ∼ ∆
PE CP
BM CB
=
/ /PF AC
BFP BNC∆ ∼ ∆
PF BP
NC BC
=47
∴ ,
∴ ;
(3)同(2)的方法得到, ,
∵ ,
∴ ,
∵ ,
∴ ,
∵ ,
∴ ,
∴ ,又 ,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0.已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将 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记
旋转角为 ,当 时,作 ,垂足为 , 与 交于点
(1)如图 1,当 时,作 的平分线 交 于点 .
①写出旋转角 的度数;②求证: ;
(2)如图 2,在(1)的条件下,设 是直线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 ,若 ,求线段
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①旋转角为 ;②见解析;(2) 的最小值为 .
【分析】(1)①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即可解决问题.
②连接 ,设 交 于点 .在 时截取 ,连接 .首先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再
1PE PF CP BP
BM BM CB CB
+ = + =
PE PF BM+ =
PE PF BM− =
BMC CNB∆ ≅ ∆
MC BN=
90ANB∠ = °
90MAC ABN∠ + ∠ = °
90OMB∠ = °
90MOB ABN∠ + ∠ = °
MAC MOB∠ = ∠ 90AMC OMB∠ = ∠ = °
AMC OMB∆ ∼ ∆
AM OM
MC MB
=
· ·AM MB OM MC=
( ) ·AM PE PF OM BN× − =
· · ·AM PF OM BN AM PE+ =
ABC∆ 90BAC∠ = ° ABC∆ C A B C∆ ′ ′
α 90 180α° < < ° A D AC′ ⊥ D A D′ B C′ .E
15CA D′∠ = ° A EC′∠ EF BC F
α EA EC EF′+ =
P A D′ PA PF 2AB =
PA PF+
105° PA PF+ 6 2 6+
A CD′∠
A F′ EF CA′ O EF EM EC= CM CFA′∆48
证明 ,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 2 中,连接 , , ,作 交 的延长线于 .证明 ,
推出 ,推出 , 关于 对称,推出 ,推出 ,求出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①旋转角为 .
理由:如图 1 中,
∵ ,
∴ ,
∵ ,
∴ ,
∴ ,
∴旋转角为 .
②证明:连接 ,设 交 于点 .在 时截取 ,连接 .
∵ ,
∴ ,
∵ 平分 ,
∴ ,
∵ ,
∴ ,∵ ,
∴ ,
∴ ,
∴ ,
∵ ,
∴ ,
( )FCM A CE SAS′∆ ≅ ∆ =
A F′ PB′ AB′ B M AC′ ⊥ AC M A EF A EB′ ′ ′∆ ≅ ∆
EF EB′= B′ F A E′ PF PB′= PA PF PA PB AB′ ′+ = + ≥ AB′
105°
A D AC′ ⊥
90A DC′∠ = °
15CA D′∠ = °
75A CD′∠ = °
105ACA′∠ = °
105°
A F′ EF CA′ O EF EM EC= CM
45 15 60CED A CE CA E′ ′∠ = ∠ + ∠ = °+ ° = °
120CEA′∠ = °
FE CEA′∠
60CEF FEA′∠ = ∠ = °
180 45 75 60FCO∠ = °− °− ° = °
FCO A EO′∠ = ∠ FOC A OE′∠ = ∠
FOC A OE′∆ ∆
OF OC
A O OE
=′
OF A O
OC OE
′=
COE FOA′∠ = ∠
COE FOA′∆ ∆49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
∴ .
(2)解:如图 2 中,连接 , , ,作 交 的延长线于 .
由②可知, , , ,
∴ ,
∴ ,
∴ , 关于 对称,
∴ ,
∴ ,
在 中, , ,
∴ , ,
∴ .
∴ 的最小值为 .
【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
60FA O OEC′∠ = ∠ = °
A OF′∆
CF CA A F′ ′= =
EM EC= 60CEM∠ = °
CEM∆
60ECM∠ = ° CM CE=
60FCA MCE′∠ = ∠ = °
FCM A CE′∠ = ∠
( )FCM A CE SAS′∆ ≅ ∆
FM A E′=
CE A E EM FM EF′+ = + =
A F′ PB′ AB′ B M AC′ ⊥ AC M
75EAF EA B′ ′ ′∠ = ∠ = ° A E A E′ ′= A F A B′ ′ ′=
A EF A EB′ ′ ′∆ ≅ ∆
EF EB′=
B′ F A E′
PF PB′=
PA PF PA PB AB′ ′+ = + ≥
Rt CB M′∆ 2 2CB BC AB′ = = = 30MCB′∠ = °
1 12B M CB′ ′= = 3CM =
( )22 2 22 3 1 6 2 6AB AM B M′ ′= + = + + = +
PA PF+ 6 2 6+50
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