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马 说
1.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循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2.主题解说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仅不能识别人才,而且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3.文言文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式
【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如“其真不知马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等标志性词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隐含被动义,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3)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如“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千里”为“马”的定语)。
(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如“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了“食马者”。
(5)固定句式。例如“不亦……乎”“得无……乎”“如……何”“然则……”等。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ī)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才美不外见(xi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2)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4)策之不以其道(规律,方法)
(5)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
食不饱,力不足(吃)
(2)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以鞭打马)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3)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表示诘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4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才能)
4.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限标一处)
(3)才美/不外见(限标一处)
5.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7.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伯乐”喻指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愤懑之情。
10.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之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控诉之情。
11.《马说》中作者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那么它一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上。
【示例】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即使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如果千里马自己不发愤图强的话,它也成不了千里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才能,为将来成为“千里马”做好准备。
03 拓展阅读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4
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③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
【注释】 ①涓人:宫中打扫清洁的人。②捐:丢失。③隗:即郭隗,战国时燕国大臣。此文即为郭隗所说。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闻古之君人 闻:听说
(2)君遣之 遣:派遣
(3)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买
(4)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反:同“返”,返回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
14.《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听说古时的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宫中打扫清洁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经死了,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报告给国君。国君大怒,说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那个人答道:“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视,何况比我贤能的人呢?
04 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5.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1)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
(2)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
(3)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吕布 ②乌骓马:项羽
③的卢马:刘备 ④黄骠马:秦琼
17.“马”字演变的历程是(A)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4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