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下数学第1章直角三角形课件及练习(共19套湘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春八下数学第1章直角三角形课件及练习(共19套湘教版)》 共有 1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课时作业(三) [1.2 第 1 课时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2018·滨州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为 3,股为 4,则弦为 (  ) A.5 B.6 C.7 D.8 2.如图 K-3-1,在边长为 1 个单位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 A,B 都是格点,则 线段 AB 的长度为(  ) 图 K-3-1 A.5  B.6  C.7  D.25 3.如图 K-3-2,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 BC 于点 E,连接 AE.若 CE=5,AC=12,则 BE 的长是(  ) 图 K-3-2 A.5  B.10  C.12  D.13 4.如图 K-3-3,长方形 OABC 的边 OA 的长为 3,边 AB 的长为 2,OA 在数轴上,以原 点 O 为圆心,对角线 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 图 K-3-3 A.3.5 B.2 2 C. 5 D. 13 5.2018·泸州“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 骄傲.如图 K-3-4 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 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 a,较短直角边长为 b,若 ab=8,大正方形 的面积为 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 图 K-3-4 A.9 B.62 C.4 D.3 6.2017·大连如图 K-3-5,在△ABC 中,∠ACB=90°,CD⊥AB,垂足为 D,E 是 AB 的中点,CD=DE=a,则 AB 的长为(  ) 图 K-3-5 A.2a B.2 2a C.3a D. 4 3 3 a 二、填空题 7.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 和 8,则斜边中线的长是__________. 8.如图 K-3-6,在△ABC 中,CD⊥AB 于点 D,E 是 AC 的中点.若 AD=6,DE=5,则 CD=________. 图 K-3-6 9 . 直 角 三 角 形 斜 边 长 是 5 , 一 条 直 角 边 的 长 是 3 , 则 此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为 ________. 10.如图 K-3-7,直线 l 上有三个正方形 a,b,c,若 a,c 的面积分别为 5 和 11, 则 b 的面积为________.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 图 K-3-7 11.2017·徐州如图 K-3-8,已知 OB=1,以 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 1BO, 再以 OA1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2A1O……如此下去,则线段 OAn 的长度为________. 图 K-3-8 12.2017·黑龙江在△ABC 中,AB=12,AC=39,∠B=30°,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13.如图 K-3-9,在 Rt△ABC 中,∠BAC=90°,点 D 在 BC 边上,且△ABD 是等边三 角形.若 AB=2,则△ABC 的周长是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图 K-3-9 三、解答题3 14.如图 K-3-10,在 Rt△ABC 中,∠ACB=90°,CD⊥AB,垂足为 D,BC=6,AC=8, 求 AB 与 CD 的长.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 图 K-3-10 15.如图 K-3-11 所示,在 Rt△ABC 中,∠C=90°,BD 平分∠ABC 交 AC 于点 D,DE⊥ AB 于点 E,且 E 为 AB 的中点,DE=1. (1)求∠A 的度数; (2)求 AB 的长度. 图 K-3-11 16.2017·徐州如图 K-3-12,已知 AC⊥BC,垂足为 C,AC=4,BC=3 3,将线段 AC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60°,得到线段 AD,连接 DC,DB. (1)线段 DC=________; (2)求线段 DB 的长度. 图 K-3-124 17. 如图 K-3-13,在 Rt△ABC 中,AC=8,BC=6,一个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C 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A 运 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AQ 和 CP 的长. (2)当 t 为何值时,AP=AQ? (3)是否存在某一个 t 值,使 AP=BP?若存在,请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图 K-3-13 数形结合题在 Rt△ABC 中,∠ACB=90°,以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如图 K-3-14 所 示,过点 C 作 CH⊥AB 于点 H,延长 CH 交 MN 于点 I. (1)若 AC=3 2,BC=2 3,试通过计算证明:四边形 AHIN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 AEFC 的面积; (2)请结合图形,证明勾股定理:AC2+BC2=AB2.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 图 K-3-145 详解详析 课堂达标 1.[解析] A 根据勾股定理直接求得弦长为 32+42=5. 2.[解析] A 如图,AB= AC2+BC2=5.故选 A. 3.[解析] D 在 Rt△CAE 中,CE=5,AC=12,由勾股定理,得 AE=CE2+AC2= 52+122 =13.又∵D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BE=AE=13. 4.[解析] D 由勾股定理可知 OB= 32+22= 13,∴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13. 5.[解析] D 设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c,根据勾股定理,得 c2=a2+b2.∵大正方形的面 积为 25,∴c2=25,即 a2+b2=25.∵ab=8,∴(a-b)2=a2+b2-2ab=25-2×8=9,即 a -b=3,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3. 6.[解析] B 因为 CD⊥AB,CD=DE=a,所以 CE= CD2+DE2= a2+a2= 2a.又△ABC 中,∠ACB=90°,E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E=BE=CE,所以 AB=2CE=2 2a. 7.[答案] 5 [解析]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8,则斜边长为 62+82=10,故斜边 的中线长为 1 2×10=5.故答案为 5. 8.[答案] 8 [解析] 因为 CD⊥AB 于点 D,E 是 AC 的中点,且 DE=5,所以 AC=10.在 Rt△ADC 中,CD = AC2-AD2= 102-62=8. 9.[答案] 6 [解析]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5,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3,∴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52-32=4,∴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S= 1 2×3×4=6. 10.[答案] 16 [解析] ∵a,b,c 都是正方形, ∴AC=CD,∠ACD=90°. ∵∠ACB+∠DCE=∠ACB+∠CAB=90°, ∴∠CAB=∠DCE.又∵∠ABC=∠CED=90°,AC=CD, ∴△ACB≌△CDE, ∴AB=CE,BC=ED. 在 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AC2=AB2+BC2=AB2+ED2, 即 Sb=Sa+Sc=5+11=16. 11.[答案] 2n [解析] ∵△OBA1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1, ∴A1B=OB=1,OA1= 2OB= 2. ∵△OA1A2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1A2=OA1= 2,OA2= 2OA1=2. ∵△OA2A3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6 ∴A2A3=OA2=2,OA3= 2OA2=2 2; ∵△OA3A4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3A4=OA3=2 2,OA4= 2OA3=4…… ∴OAn 的长度为 2n. 12.21 3或 15 3 13.[答案] 6+2 3 [解析] ∵△ABD 是等边三角形,∴∠B=60°. ∵∠BAC=90°,∴∠C=180°-90°-60°=30°, ∴BC=2AB=4. 在 Rt△ABC 中, 由勾股定理,得 AC= BC2-AB2= 42-22=2 3,∴△ABC 的周长是 AC+BC+AB=2 3+4+2=6+2 3. 14.解:在 Rt△ABC 中,BC=6,AC=8. ∵AB2=BC2+AC2, ∴AB=10. ∵S△ABC= 1 2AB·CD= 1 2BC·AC= 1 2×6×8, ∴CD= 6 × 8 10 =4.8. 15.解:(1)由 DE 垂直平分 AB, 得 AD=BD,从而得∠A=∠DBE. 又∵BD 平分∠ABC, ∴∠DBE=∠DBC=∠A. 又∵∠C=90°, ∴∠A=30°. (2)∵DE=1,DE⊥AB,∠A=30°, ∴AD=2DE=2, ∴AE= AD2-DE2= 3, ∴AB=2AE=2 3. 16.解:(1)4 (2)过点 D 作 DE⊥BC 于 E. ∵AC=AD,∠CAD=60°, ∴△CAD 是等边三角形, ∴CD=AC=4,∠ACD=60°. ∵AC⊥BC,∠ACD=60°, ∴∠BCD=30°. 在 Rt△CDE 中,CD=4,∠BCD=30°, ∴DE= 1 2CD=2,CE=2 3, ∴BE= 3. 在 Rt△D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DB= 7.7 17.解:(1)∵在 Rt△ABC 中,AC=8,BC=6, ∴AB=10, ∴AQ=10-2t,CP=8-t. (2)AP=t,AQ=10-2t, 令 t=10-2t,解得 t= 10 3 . 故当 t 为 10 3 时,AP=AQ. (3)不存在. 理由:在 Rt△PCB 中,∠PCB=90°, ∴CP2+BC2=BP2. ∵CP=8-t,BC=6,BP=AP=t, ∴(8-t)2+62=t2,解得 t= 25 4 . ∵ 25 4 >10÷2=5, ∴不存在使 AP=BP 成立的 t 值. 素养提升 证明:(1)∵在 Rt△ABC 中,∠ACB=90°,AC=3 2,BC=2 3, ∴AB= AC2+BC2= (3 2)2+(2 3)2= 30, ∴S△ABC= 1 2AC·BC= 1 2AB·CH, 即 1 2×3 2×2 3= 1 2× 30CH, ∴CH= 6 5 5 , ∴AH= AC2-CH2= 3 30 5 . ∵四边形 ABMN 为正方形, ∴AN=AB= 30. ∵S 四边形 AHIN=AH·AN= 3 30 5 × 30=18,S 四边形 AEFC=AC2=(3 2)2=18, ∴四边形 AHIN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 AEFC 的面积. (2)∵四边形 AHIN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 AEFC 的面积, ∴AC2=AH·AB, 同理可得 BC2=BH·AB, ∴AC2+BC2=AH·AB+BH·AB=AB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