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题。
(甲)桥边的老人
[美]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
19
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乙)我见到了海明威
19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①
①海明威的作品全都显现了他如昙花一现般灿烂的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对技巧那种严格的掌控所建构出的内在张力,在长篇小说广泛而冒险的范围中无法维系下去。这是他出类拔萃的特质,也是他不该企图逾越的局限。就因为如此,海明威的余文赘语比其他作家的更显眼,他的小说就像是写过了头、比例不相称的短篇小说。对比之下,他的短篇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正是其神秘优美之所在。当代大作家博尔赫斯也有同样的局限,但他懂得不要贸然逾越。
②弗朗西斯·麦康伯一枪射死狮子,可以说给读者上了一堂打猎课,但也正是写作方法的总结。海明威在一篇短篇小说中描写一头来自里瑞亚的公牛,从斗牛士胸前擦过,又像“转角的猫”似地快速跑回来。容我斗胆一言,我相信这样的观察,就是那种最伟大的作家才会冒出来的傻气小灵感。海明威的作品充满了这种简单而令人目眩的发现,显示此时他已经调整了他对文学写作的定义:文学创作犹如冰山,有八分之七的体积在下面支撑,才会扎实。
③对技巧的自觉无疑是海明威无法以长篇小说著称,而以较工整的短篇小说扬名立万的理由。谈到《丧钟为谁而鸣》,他说并没预先计划好故事架构,而是每天边写边想。这用不着他说,看也看得出来。对比之下,他那些即兴创作的短篇小说却无懈可击。就像某个5月天因为暴风雪,使得圣伊西德罗庆典的斗牛表演被迫取消,那天下午他在马德里的自助式公寓写了三个短篇小说,据他自己跟乔治·普林顿说,这三篇分别是《杀人者》、《十个印第安人》和《今天是星期五》,全都非常严谨。照这样说来,我个人觉得他的功力最施展不开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雨中的猫》。
④虽然这对他的命运似乎是一大嘲讽,我倒觉得他最迷人最人性的作品就是他最不成功的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就像他本人透露的,这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不料误打误撞成了长篇小说,很难理解以他如此卓越的技巧,会出现这么多结构上的缺失和方法上的错误,极不自然,甚至矫揉造作的对话,竟然出自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此书在1950年出版,遭到严厉批评,但这些书评是错误的。海明威深感伤痛,从哈瓦那发了一封措词激烈的电报来为自己辩护,像他这种地位的作家,这么做似乎有损颜面。这不只是他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具个人色彩的长篇小说。他在某一秋天的黎明写下此书,对过往那些一去不回的岁月带着强烈的怀念,也强烈地预感到自己没几年好活了。他过去的作品尽管美丽而温柔,却没有注入多少个人色彩,或清晰传达他作品和人生最根本的情怀:胜利之无用。书中主角的死亡表面上平静而自然,其实变相预示了海明威后来以自杀终结自己的一生。
⑤长年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对他又如此热爱,会让人分不清小说和现实。曾有许多日
19
子,我在圣米榭勒广场的咖啡厅看上老久的书,觉得这里愉快、温暖、友善、适合写作,我总希望能再度发现那个漂亮清新,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斜过脸庞的女孩,海明威用文笔中的那种无情的占有力量,为她写道:“你属于我,巴黎属于我。”他所描写的一切,他曾拥有的每一刻都永远属于他。每回经过欧德翁大道12号,就会看到他和西尔维亚·毕奇在一家现在早就变了样的书店聊天消磨时间,直到傍晚6点,詹姆斯·乔伊斯可能正好经过。在肯亚平原,才看了一次,那些水牛和狮子还有最秘密的打猎秘诀就归他所有了,斗牛士、拳击手、艺术家和枪手,一出现就纳入他的麾下。意大利、西班牙、古巴,大半个地球的地方,只要提过,就给他侵占了。哈瓦那附近的小村子寇吉马是《老人与海》那个孤独渔夫的家,村里有块纪念老渔夫英勇事迹的匾额,伴随着海明威的箔金半身像。费加德拉维吉亚是海明威在古巴的避难所,他死前没多久还在那儿住过,阴凉树下的房子还保持原状,里面有他各式各样的藏书、打猎的战利品、写作台、他巨大的肖像剪影,还有他周游列国收集来的小饰品,这些都是属于他的,但凡曾被他拥有的,就让他赋予了灵魂,在他死后,带着这种灵魂,单独活在世上。
⑥几年前,我有缘坐上了卡斯特罗的车,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文学读者,我在座位上看到一本红皮小书。卡斯特罗告诉我:“这是我景仰的大师海明威。”真的,海明威在死后20年依然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就像那个早晨一样永恒不灭然而又昙花一现,那应该是个5月天,他隔着圣米榭勒大道对我说:“再见,朋友。”
(节选自加西亚·马尔克斯《我见到了海明威》)
【注】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甲)文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②老人的善良和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2. 阅读(甲)文,分析“我”这一人物的形象。
“我”是一个执行侦察任务的军人。“我”担忧老人的处境,劝说老人离开并从精神上安慰老人,可见其善良。“我”对于战争带给老人的苦难深表同情,可见其反对战争向往和平之心。
3. 阅读(甲)文,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中“仅有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强调老人的不幸命运,复活节、天气不好成为老人暂时幸存的原因;猫会照顾自己,成
19
为老人唯一的精神安慰。表现了在战争环境中生命的脆弱和卑微,表达了我对战争的控诉。
4.(甲)文中有两处关于“注视”的描写,看似闲笔,却用意颇深,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1)“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2)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这两处场景描写烘托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与老人的“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描写暗示了老人不幸的命运。这两处在内容上相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写出三点就可以)
5.阅读(乙)文,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C )
A.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长于技巧,所以短篇小说都非常成功,而长篇小说却乏善可陈。
B.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的效率极高,一个下午便可完成三篇;但他对于生活的认识却很肤浅:在肯亚平原,才看了一次,那些水牛和狮子还有最秘密的打猎秘诀就归他所有了。
C.在圣米榭勒广场,“我总希望能再度发现那个漂亮清新,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斜过脸庞的女孩”。作者认为,长年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对他又如此热爱,会让人分不清小说和现实。
D.海明威的作品全都显现了他如昙花一现般灿烂的精神,可见海明威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传世经典。
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海明威是借助“冰山”原则进行创作的,因而他的作品也就显得极为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感情无论是恐惧、悲愤还是失望,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中,这些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海明威以简洁有力的对话、干净的修辞、自然的韵调,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节选自张华《海明威小说的创作风格》)
(1)阅读(乙)文,说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如何评价海明威创作所依从的“冰山”原则的。
对比之下,他的短篇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正是其神秘优美之所在。文学创作犹如冰山,有八分之七的体积在下面支撑,才会扎实。
19
(2)( 甲)文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读者只能通过“我”对故事进行了解;“我”的视野是有限的,读者就不可能知晓故事的全貌。这样一来反而“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去联想“冰山”那水下八分之七的体积。请结合链接材料,从景色描写、人物动作或语言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从(甲)文中举一例来阐述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例如:“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这是一处语言描写,语言平实简单。但是联系全文,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潜台词很丰富。老人即使到了那边也不一定能走出战争的阴影,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更何况他的那些小动物还是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从中感受到老人对前途的迷茫、精神的孤独,可以看出那些小动物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寄托,对于小动物实在是难以割舍。“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表明老人很想结束和我的对话,他对前途绝望,死心塌地不再做任何挣扎,听天由命。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题。
灯景旧情怀
琦 君
①灯节(即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备祭品迎龙。大龙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来看热闹。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阿标叔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起来了。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②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a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b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告结束了。
19
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c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 ”我不大明白。
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
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枱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⑩吃汤团的时侯,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 ”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节选部分,有删改)
琦君笔下的东瓯民俗
①读琦君的作品,我最喜欢她对故乡民情风俗的抒写。故乡的民情风俗,是琦君一道道情感的风景线,也是一幅幅瑰丽的东瓯民俗画卷。画面中可以听到声音,看到人物活动,更有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再现了19世纪初东瓯商贸名镇瞿溪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
②旧日,古镇瞿溪还有正月初七迎灯和十五元宵节舞龙的习俗。
③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琦君是这样过的:“最最盛大的迎灯庙戏一过,只剩下十五元宵节最后一场热闹场面了。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躲在大人身后,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的来了。我有点害怕。主祭者念完一段词儿,锣鼓又响起,大龙开始滚舞了。每个舞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
④琦君笔下的民俗风情,真像纪实大片一样,有近景和远景,场面开阔有气势,细节丰
19
富多彩,更是声情并茂,原汁原味再现了东瓯古老的民俗风情。
⑤琦君在作品《故乡的婚礼》中再现温州旧日婚宴习俗。她写道:嫁女儿当晚的酒席,称作“请辞嫁”,是做女儿的最后一顿在娘家吃饭。所以酒菜丰富,而且有一道菜必定是母亲亲手做的。做母亲的为女儿做这道菜,一边抹眼泪,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说的都是“早生贵子”、“五世其昌”等吉利话……有支歌儿是这样唱的:“妈妈呀,今夜和你共被单,明天和你隔重山。左条岭,右条岭,条条山岭透天顶哟!妈妈呀,娘边的女儿骨边的肉,你怎么舍得这块肉啊!”家乡的酒席最讲究的是八盘八,其次是八盘五。四周八样冷盘,四角是山楂糕、烫熟的虾或者蛤子、剥开的桔子、油炸的甜点心,另四样是白切肉、猪肝、鳗鱼鲞、笋片,中间八道或五道熟菜,最后一道一定是莲子红枣汤。娶儿媳妇的喜宴叫做“坐筵”。一坐起码两个小时,这是为了要训练新娘子的耐心。
⑥如今,这些传统的婚宴习俗已渐行渐远。
⑦琦君还在她《月光饼》中写道:“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扳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
⑧“月光饼”,一个多么美丽的称呼,让中秋节蒙上如月光一样皎洁的光芒,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今天,中秋节的“月光饼”,以及祭拜“月光菩萨”习俗业已消逝不见。
⑨琦君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度过“爽兮爽”的童年。看琦君笔下的民俗风情,再思当下民俗现状,真令人感慨万千。在努力保护民族民俗文化的当下,琦君的作品可谓是挖掘东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更是研究东瓯古老民俗的重要史料。
(选自温州日报,有删减)
【资料链接】
有人说琦君是当代台湾第一代散文家的翘楚,这种说法很是恰当。琦君念中学时就是班里的国文大将,踏入散文园地之后,辛勤耕耘,终于成为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著称的散文名家。琦君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情真意善,笔素文美。尤其是那些描写童年故家的怀旧散文,在许许多多生动而又真切的画面中,展示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心灵的伊甸园;散发着浓郁的人情人性美,显示了颇为高超的叙事艺术。这些怀旧散文是琦君文学创作中最为精彩、最受人称道的部分,在台湾当代散文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联读感知
19
1.“故乡的民情风俗,是琦君一道道情感的风景线,也是一幅幅瑰丽的东瓯民俗画卷”,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用简洁语言概括琦君故乡的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元宵节
展花灯 ① 看舞龙 ②搓汤圆许心愿
婚宴
请辞嫁 ③ 坐筵
中秋节
吃“月光饼” ④ 祭拜“月光菩萨”
2.选文一第③段中,外公希望“我”在汤团里许个心愿。请你结合选文一,合理想象少年琦君可能许的心愿。(写出四点)
(1)做一个正直的人。(2)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3) 能读好书。(4)家人、亲戚、朋友等能永远团聚在一起。
品读赏析
3.过年过节,祝愿之话、祝福之语不绝于耳。听,外公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请你仿照外公的这句话写一句。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 洁身自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味。请任意选择a、b、c三句之一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进行批注。
我选【 】句,批注:
示例之一:选( a)句,本句通过将先前的“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和后来的“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进行对比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幽默感地写出了“我”当时既欢心雀跃又胆小害怕、充满好奇的心理,表现了灯节的热闹场景对“我”的吸引力之大。示例之二:选( b)句,句中运用比喻,将农夫比作龙身体的一部分,形象地写出了农夫对舞龙的热爱和熟练至极。也可指明“看得我目瞪口呆”是运用了衬托写法,突出地表现了农夫和大龙的契合程度,表现了“我”的惊叹之情。示例之三:选( c)句,句中“汤团”表层意思是指吃汤团时许个心愿,深层意思是祝愿所许的心愿能像汤团一样美满,且能圆圆满满地实现。
联读发现
5.阅读两篇文章与“资料链接”,并结合相关的内容,谈谈琦君是如何在她的作品中传达“旧情怀”的?
由于海峡两岸人为的阻隔,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渐长,琦君浓浓的思乡怀旧情结,只能将其诉诸笔端,对故乡的一花一木,一人一事,使她禁不住选择了童年时在故乡过元宵、
19
过中秋、女儿出嫁等习俗来写,以表达她对故乡、对童年、对乡邻们的怀恋。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无华,“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把“月饼”叫做“月光饼”,这些地方的俗语、俚语等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将读者带入了琦君的故乡、琦君的童年世界。
6.阅读选文二第⑨段,提出一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设计:
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
(言之有理即可)
(三)(2018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她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
19
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捧过场,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注】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
19
1.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
女儿的成长
作者的态度
小时候喜欢写诗
① 觉得好玩,并不鼓励
长大后一直写诗
有意思,不要发表
诗作不断发表
② 惊讶、感叹、羡慕
③ 出版第一部诗集
写信祝贺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女儿受到鼓励之后,激发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
(2)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通过描写姿态、语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疼爱。
3.“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哪些道理?
提醒女儿道路漫长,锲而不舍;告诫女儿专心投入,淡泊名利;鼓励女儿心怀梦想,开拓进取。
4.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角度,80字左右)
推荐给 同学 ,推荐语两篇文章深情款款,读完之后我被这份父女之情深深打动了。父母之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读一读,慢慢领会吧!给父母:读过两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贾平凹父女那有趣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刻被这种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吸引了,也快快让这动人的场景出现在我们家吧!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也说“佛系青年”
刘念
①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②“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
19
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③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④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⑤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⑥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⑦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⑧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⑨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⑩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乙】“佛系青年”只是自我调侃
辛省志
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总是风水轮流转。上个月的爆款是手捧保温杯的油腻中年男。这个月就轮到了90后,一大批《第一批90后已经xxx》的文章出炉。尤其是《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让“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
19
当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说青年们对生活、工作的态度,怎么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已经修炼到了佛祖的境界,做到了无欲无求,不喜不悲,心如止水。
生活中无所谓:“中午吃什么?这个行不行?”“行。”“要不那个吧?”“也可以。”工作中无所谓:“你觉得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好些?”“都可以吧。”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但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显然含义更广。
“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佛系的生活态度,似乎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教导。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生活,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因为进步,总是因为渴望更好生活的欲望引起的,如果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
不过,“长者们”也不必为90后太过担忧,所谓“佛系”,也只是他们的一种宣泄而已,打开这篇热文,点个赞,回头还是该奋斗的时候奋斗,该精致的时候精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尽管上一代总是觉得下一代是“堕落”的一代,但是年轻人总会取代上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
(选自2017年12月21日《南方周末》)
1.2017年的年末,“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对“佛系”现象,社会评价不一。请仔细阅读上面甲、乙两篇文章,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观点。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
甲:云淡风轻固然好,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坚持与随意相结合,把握分寸感)乙:“佛系青年”只是自我调侃,长者不必为90后担忧。
2.【甲】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有力证明自然界的“佛系动物”也是抓大放小,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从而证明全文的观点:总要有走心的地方。
3.倘若你的好友是个“佛系学生”,下面是你们两人的对话,你会怎么劝说他(她)呢?请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40字左右。
我:快点跑,要打铃了!
佛系学生:别急,看开就好。
19
我: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规则,经常迟到,影响学习成绩。终日碌碌无为,理想就实现不了。
4.下列说法不符合以上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B )
A.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青年”的含义与2014年日本媒体所说的“佛系男子”的含义是不同的。
B.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唯一选择。
C.古人多有好闲者,北宋苏轼与佛印禅师相交颇深,在黄州归诚佛教,但他心怀百姓、务实为民,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非现在所说的“佛系青年”。
D.两篇文章的作者都认为若大家都过着不走心,看淡一切的“佛系”的生活,美好生活就实现不了,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戏剧知识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反映,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其中,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等等。
莫里哀及《吝啬鬼》
19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吝啬鬼》,五幕喜剧,又译《悭吝人》,莫里哀的代表作,与《欧也妮葛朗台》、《死魂灵》、《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角同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法语中,“阿巴贡”已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此剧自1668年首演以来,尽管经历了300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戏剧人争相排演的作品。
相关评论
莫里哀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在嬉笑中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更深刻的讽刺效果。《吝啬鬼》的语言具独特的魅力,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的火花,间接反讽可以说是贯穿着《吝啬鬼》的始终。
《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
第三场 第一幕
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噢,真见鬼!你老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瓦赖尔: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哦,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了。你听好了,这连笨蛋都能够做得到。可是,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雅克师傅: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瓦赖尔:那当然了。
雅克师傅: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
阿巴贡: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19
阿巴贡:(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嘘!(双手平放)
雅克师傅:(放低声音)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还有烤肉?
阿巴贡:(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还有甜食?
阿巴贡:还有?
瓦赖尔:难道你想把大家都撑死吗?难道先生请客,是为了让他们拼命吃东西而杀死他们吗?你去看一看有关健康的劝告吧!你去问一问大夫吧!再也没有比暴饮暴食,对身体更有害的了。
阿巴贡:他说得对!(指瓦赖尔)
瓦赖尔: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去办吧。
雅克师傳: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19
雅克师傅: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您说呢?(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衣)说吧。
阿巴贡:(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它们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老爷,对近邻都没有半点同情,心肠太狠了。
阿巴贡:(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不!先生!
阿巴贡:(拍掌)住嘴
1.【戏剧·语言】
(1)舞台说明:分析剧中划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表达效果。
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表达了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的不满。这种幽默的戏剧语言间接讽刺了阿巴贡的贪婪吝啬,令人发笑,具有很好的喜剧效果。
(2)人物语言:分析剧中画“——”句瓦赖尔台词的表达效果。
这句古话,原意是要强调人要有精神追求,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瓦赖尔巧妙地借此来表达不要去讲究吃什么,有得吃就可以了,正合阿巴贡之意,这句话把瓦赖尔对阿巴贡的讨好巴结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极富个性化。
2.【戏剧·人物】
19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巴贡的吝啬?
阿巴贡让雅克师傅一个人干两份差事;阿巴贡极尽吝啬的请客之道;阿巴贡对待马的狠心肠。
(2)同为著名“吝啬鬼”,文中的阿巴贡与课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性格上有何区别?
从选文来看,同为“吝啬鬼”,阿巴贡虚伪自私,又好面子又舍不得花钱,守财但并不害人;而夏洛克,作为商人,阴险狡诈,更为狠毒,守财又欲害人。
3.【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简要概括文中的三组矛盾冲突并探究其作用。
阿巴贡与雅克师傅之间的冲突,雅克师傅与瓦赖尔的矛盾冲突,阿巴贡自身性格的矛盾冲突。作用: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戏剧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4.【戏剧·表演】某校要举办“课本剧展演”,901班决定选择这幕剧进行演出,推选你作为本剧的导演,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剧中画波浪线处需要背景音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音乐?并简述理由。
A.优美舒缓B.忧伤凝重
C.活泼欢快D.激烈昂扬
示例1:选择A,理由:因为阿巴贡听到瓦赖尔的话,为自己的吝啬找到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他开心、兴奋。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正可以渲染他这一愉悦心理。示例2:选择C,理由:活泼欢快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起到讽刺作用,讽刺阿巴贡为了达到守财的目的,把那句古话当成了救命稻草,音乐烘托了他的丑态,强化了喜剧效果。
(2)扮演“阿巴贡”的同学对剧中画双横线部分表情、动作、台词都演不到位,你会如何指导他?
这段台词主要表现了阿巴贡的愤怒。阿巴贡视钱如命,别人提到向他要钱等于是在要他的命。表演时一定要把他愤怒,甚至有点歇斯底里的样子表现出来。捶桌子、握拳的动作一定要有力,说台词时尽量加快语速,渐进地放大声音,尤其是说到“钱”字时要大声、重音,连续说“钱”字时同时要加快语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