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件教案及练习(共25套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件教案及练习(共25套北师大版)》 共有 2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选择题 ‎1.   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2.   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 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3.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 B. 在②开始消化淀粉                                        ‎ C. 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 D. 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 ‎4.   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18‎ A. 唾液                         B. 胃液                         C. 肠液                         D. 胰液 ‎5.   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消化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无机物的过程 B. 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也是消化 C. 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能让馒头变甜,这也是消化 D.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也能消化脂肪 ‎6.   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 A. 水                         B. 唾液淀粉酶                         C. 淀粉                         D. 糖 ‎7.   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几种成分(蛋白质、葡萄糖、尿酸和尿素)在各种液体中百分含量的变化,字母表示肾脏的有关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内的液体是原尿                                        ‎ B. 图中表示有重吸收功能的是[C]                                        ‎ C. [D]内的液体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 D. 曲线甲、乙所示物质分别是蛋白质、葡萄糖 ‎8.   小明早餐吃的是鸡蛋和稀饭,那么这些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依次开始于(  )‎ A. 口腔和胃                         B. 胃和口腔                         ‎ C. 小肠和胃                         D. 大肠和小肠 ‎9.   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18‎ A. 水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淀粉 ‎10.   如图表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  ) ‎ A. 甲是糖类,乙是脂肪,丙是蛋白质                                        ‎ B. 甲是脂肪,乙是糖类,丙是蛋白质                                        ‎ C. 甲是蛋白质,乙是糖类,丙是脂肪                                        ‎ D. 甲是脂肪,乙是蛋白质,丙是糖类 ‎11.   小明平时最爱吃红烧肉,其中的肥肉部分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和最终分解物为(  )‎ A. 胃   氨基酸                         B. 小肠   氨基酸                         ‎ C. 胃  甘油和脂肪酸                         D.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被在消化道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维生素                         D. 菜油 ‎13.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8‎ A. ③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葡萄糖                                       ‎ ‎ B.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 C. 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 D. ②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填空题 ‎14.   消化系统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 三、探究题 ‎1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 18‎ ‎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______ ,其中实验组是 ______ 号试管;2、3两号试管 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______ .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 ______ 色. (3)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什么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______ A.咀嚼            B.唾液               C.温度            D.PH (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消化道的 ______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并最终被分解成 ______ . (5)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 ______ 消化.(选填:物理性或化学性)‎ 四、简答题 ‎16.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为A、B、C、D、E)被消化程度,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______表示脂肪消化过程. (2)淀粉是在[______]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脂肪是在[______]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蛋白质是在[______]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 (3)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17.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 ‎ 试管 加入物质(各2毫升)‎ 水温 时间 试剂 加碘后的现象 ‎①‎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 ‎ ‎②‎ 淀粉+唾液 ‎80℃‎ ‎10分钟 碘液 ‎ ‎ ‎③‎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 ‎ ‎④‎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 ‎ ‎(1)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 18‎ ‎ (2)③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 ______ 将淀粉初步分解成了 ______ . (3)上述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______ 号试管.‎ ‎18.   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变化情况,请你据图分析,并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图中看,曲线甲表示的是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从图中看,表示“脂肪”消化的是曲线 ______ . (3)从图中看,蛋白质被消化的最初部位是 ______ . (4)淀粉最终在 ______ 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5)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 ______ 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19.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 ‎ 试管号码 A B C D E 加入物质 浆糊 清水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盐酸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温度 ‎37℃‎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是 ______ 对照组, ______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2)若以B和C为一组,则其中是 ______ 对照组, ______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3)若以B、D和E为一组,则其中 ______ 是对照组, ______ 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2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8‎ ‎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③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 . (2)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 ______ 号试管. (3)若以唾液为变量,应选用 ______ 号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 ‎1.  D       2.  C       3.  C       4.  A       5.  A        6.  B       7.  D       8.  B       9.  D       10.  B        11.  D       12.  D       13.  D       ‎ ‎14.  消化道;消化腺        15.  唾液;1;不可以;麦芽糖;蓝;A;口腔;小肠;葡萄糖;物理性        16.  Y;A;口腔;D;小肠;C;胃;D;小肠        17.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③        18.  淀粉;丙;胃;小肠;胰岛素        19.  A;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C;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D和R;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0.  不搅拌;①;①②       ‎ ‎【解析】‎ ‎1.  ‎ 18‎ 解: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约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选:D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内表面积大、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 ‎2.  ‎ 解: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错误;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正确;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错误; 故选:C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淀粉最最先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情况.‎ ‎3.  ‎ 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淀粉,B错误; ‎ 18‎ ‎ C、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胰腺上有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C正确; D、④是大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错误. 故选:C 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大肠,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4.  ‎ 解: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唾液中只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故选:A.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口腔中的唾液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对淀粉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对蛋白质和脂肪没有消化作用.‎ ‎5.  ‎ 解:A、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A错误. B、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B正确. C、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属于物理性消化,唾液的分泌能让馒头变甜,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属于化学性消化,C正确; D、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D正确. 故选:A ‎ 18‎ ‎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例如淀粉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6.  ‎ 解:人体的口腔与唾液腺相连,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唾液中有淀粉酶,淀粉无甜味,但是它能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因此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据此回答. 此题关键要理解淀粉的消化过程,要重点掌握淀粉在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 ‎7.  ‎ 解:A、由分析可知:B是肾小囊,其内的液体是原尿.正确. B、C是肾小管,对原尿具有重吸收作用,正确. C、D内的液体是尿液,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曲线甲和乙所示物质分别是尿素和葡萄糖.错误. 故选:D 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②分析图示:甲物质在流经C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乙物质在流经C结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由此可知C是肾小管、B 肾小囊、A是肾小球. 解答的关键是知道:肾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不吸收尿素等废物.‎ ‎8.  ‎ 18‎ 解:鸡蛋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小米粥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小米粥主要含淀粉,化学性消化开始于口腔.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鸡蛋主要含蛋白质,化学性消化开始于胃. 故选:B.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 此题考查了淀粉、蛋白质、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 ‎9.  ‎ 解:ABC、“水”、“维生素”、“无机盐”,都是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直接吸收; D、“淀粉”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所以,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淀粉”. 故选:D.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10.  ‎ 解: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乙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丙被消化,最后是甲被消化,可以判断甲代表脂肪,乙是淀粉,丙代表蛋白质. 故选:B ‎ 18‎ ‎ 做这类的题首先要学会识图.还要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情况.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记住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开始消化的起始部位,注意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只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11.  ‎ 解: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D 该题要从脂肪的消化过程考虑解答.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口腔和胃对脂肪没有消化能力,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12.  ‎ 解: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能够直接被人体的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后分别变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菜油是脂肪,属于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变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故选:D.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此题考查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知识点,要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 ‎13.  ‎ 解:A、③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A错误. B、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错误. C、⑤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C错误; ‎ 18‎ ‎ D、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D 图中结构: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 读图题是生物试题的一种常见形式,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再根据题意完成题目.这样对同学们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图文结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14.  ‎ 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 故答案为:消化道;消化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如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5.  ‎ 解:(1)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为实验组,2号试管为对照组.2号试管和3号试管有两个变量(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不能形成对照试验. ‎ 18‎ ‎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麦芽糖.而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因此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 (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以及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可以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 (1)唾液;1;不可以; (2)麦芽糖;蓝; (3)A; (4)口腔;小肠;葡萄糖; (5)物理性.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是否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16.  ‎ 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因此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Y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 18‎ ‎ (2)从图示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淀粉的消化开始于A口腔;脂肪的消化开始于D小肠;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C胃;这些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的、溶于水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淀粉→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 (3)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与此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三大营养物质在D小肠里被彻底消化. 故答案为:(1)Y; (2)A 口腔;D小肠;C胃 (3)D小肠. (1)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2)图示中横坐标依次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被消化的程度;曲线X、Y表示淀粉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据此解答. 明确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消化终产物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7.  ‎ 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甚至使酶丧失活性,①号试管处于低温环境中,酶不能发挥催化作用,试管中的淀粉不会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处于高温环境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丧失,淀粉不会被消化,滴加碘液会变蓝色;③号试管处于适宜的温度(37℃,是酶活性最适的温度)环境中,淀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④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为:①变蓝;②变蓝;③不变蓝;④变蓝. (2)由于③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③试管与④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③试管与 ‎ 18‎ ‎①、②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对照组是③;实验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 ‎ 试管 加入物质(各2毫升)‎ 水温 时间 试剂 加碘后的现象 ‎①‎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变蓝 ‎ ‎②‎ 淀粉+唾液 ‎80℃‎ ‎10分钟 碘液 变蓝 ‎ ‎③‎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 不变蓝 ‎④‎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变蓝 ‎ ‎(2)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3)③ (1)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这一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环境条件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37℃.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③试管与④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③不变蓝④变蓝;另一组是③试管与①、②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低温或高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8.  ‎ 解:(1)(4)图中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可见丙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3)图中曲线乙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5)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 18‎ ‎ 故答案为: (1)淀粉 (2)丙 (3)胃 (4)小肠 (5)胰岛素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质,丙代表脂肪据此解答. 正确理解曲线图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  ‎ 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共有四组对照实验:A试管和B试管、B试管和C试管、B试管和D试管、B试管和E试管. (1)若以A和B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加入唾液的B组是实验组,未加入唾液的A组为对照组. (2)若以B和C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盐酸(即溶液的酸碱度),目的是探究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加入盐酸的C组是实验组,没有加入盐酸的B组为对照组. (3)若以B、D和E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高温或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1)A;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B;C;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B;D和E;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18‎ ‎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此题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20.  ‎ 解:(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 (2)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3)1与2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唾液;1试管中有2ml唾液,为保证变量的惟一性,2试管中要加入2ml清水. 故答案为:(1)不搅拌;(2)①;(3)①②.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经常用到.‎ 1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