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人,原籍浙江诸暨。1917-192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实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主要作品
教育论著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评价
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中国近代美育的倡导者,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二)人物轶事
蔡元培逸事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有志节、有操守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有所不为、无所不包”,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逸事。
(一)家中遭火
蔡元培毕生勤于治学,小时已初见端倪。一次,他在楼上读书,家中忽然遭火,举家惶恐,家人急呼其下楼。不想,他仍读书自若,态度极为镇定。还有一次,蔡元培随女佣下楼,由于他年龄小加之楼梯又高,所以必须让人抱着下。女佣先抱另一孩子下楼,令他坐在楼梯上等候。这时因有其他事情打岔,女佣一急竟然忘了上楼。蔡元培便端坐楼口数小时,不移位置,亦不呼其他家人,其举止安详如此,实令人诧异。
(二)脱帽回礼
16
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
(三)爱生如子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五千名学生游行示威,三十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大学生二十名。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元培。
(四)仁者之心
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周济别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此人早年投身革命,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妻女以织履为生,家无隔夜之粮。廖平子非常敬慕蔡元培的为人,时常将他写的诗作呈蔡元培。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所以每逢廖平子送诗册,即赠廖法币拾元,每月皆然,历数年而不断。
(五)清廉清风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九龙。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其清廉几乎叫人落泪。出殡时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学生许地山找来十面锣,在出殡的队伍前敲打,很多香港人闻声出来看热闹,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蔡元培是什么人。
(一)背景链接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的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多数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搞毁了;但也有少数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去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职务。1917年9月,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演讲辞
16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其特点如下: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Ⅱ.文化常识
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后泛指钻营当官,追名逐利。
(三)博览悦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赏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在演讲中,蔡元培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
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16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点,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蔡元培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肄业(yì) (2)提携(xié)
(3)弭谤(mǐ) (4)孜孜(zī)
(5)造诣(yì) (6)敷衍(fū yǎn)
(7)贻误(yí) (8)砥砺(lì)
(9)切磋(cuō) (10)相勖(xù)
(11)会晤(wù) (12)商榷(què)
(13)聘请(pìn) (14)卓绝(zhuó)
Ⅱ.多音字
16
1.组词辨析法
(1)干 (2)塞
(3)轴 (4)裨
2.语境辨析法
(5)该公司应该对因不如实记载(zǎi)装载(zài)重量所造成的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6)深度游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今年依旧会有不少新鲜(xiān)产品上线,带游客去发现不同的城市风貌、节庆活动,探寻鲜(xiǎn)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7)话音一落,一个蓬头童子顶开匣盖跳出来,向众人稽(qǐ)首,这一滑稽(jī)可笑的动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刮目相见: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4)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5)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6)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7)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8)开诚布公: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9)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语境运用(辨析修改)
咱俩还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吧,我认为你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早就应该改一改了。别人说话,你就旁征博引,当耳旁风能行吗?
辨析:“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原话是“不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意思。
Ⅱ.易混辨析
1.正轨vs正规
16
课本原句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辨析
二者词性和意义不同:“正轨”,名词,它指正常轨道,正常道路,如“工作走上正轨”;“正规”,形容词,指符合规定标准,如“正规教育”。
即境活用
世行报告呼吁将东欧非正规经济纳入正轨。
2.商榷vs商量
课本原句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辨析
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可重叠成“商量商量”;“商榷”含有尊敬、客气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多指学术问题,如“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尚待商榷”。
即境活用
如果仅仅因老师普通话不够标准,便鼓动孩子采取激烈的方式“弹劾”教师,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其实,要想科学合理地处理此事,可由家长委员会出面与学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作者为什么一上来先点明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答:
明确:蔡元培一上来不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居高临下,而是非常谦逊地介绍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这样可以拉近自己与北大的情感距离,也拉近了自己与台下听众的情感距离,从而更好地为下面自己的观点被听众接受做铺垫。
2.读完全文,你认为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所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怎样的核心?
答:
明确:都围绕着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这一核心。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本文简洁凝练而古朴典雅的语言特色。
一、研习第2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6
1.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
答:
明确: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反映了蔡元培当北大校长之始,最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北大的办学方向,即北大应该改革和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大学,北大的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中心问题,也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最重要的期望。
2.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有怎样的“宗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宗旨”?
答:
明确: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为求学而来”,光明正大,而不以“做官”“致富”为志。因为,“宗旨”偏斜,就会唯分数是争,潦草塞责,虚度光阴,而难有真才实学,从而导致误己、误人、误国的恶果。
3.“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一句在第2自然段中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承上启下。“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承接上文“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委婉地指出北大存在的腐败问题,“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提出“弭谤”的举措,为下文阐述“抱定宗旨”的观点做铺垫。
二、研习第3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4.本段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请划分层次并概述每一层的意思。
层次
起止
层意
第一层
段首句
向学子提出的第二条希望
第二层
方今风俗日偷……当能束身自爱
①
第三层
②
从国家兴衰的高度说明大学生为什么尤其要修德讲学
第四层
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而于身体有益
③
第五层
诸君入分科时……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④
第六层
段尾句
回应段首,结束本段演讲
明确:①说明为什么现在要特别提出砥砺德行 ②然国家之兴替……更何足以感人 ③提出通过正当的娱乐活动陶冶高尚的情操 ④从校规的角度说明砥砺德行的必要,以启发学生自觉
5.“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一句中的“卓绝之士”指什么?
答:
明确:“卓绝之士”是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期盼,指那些以身作则,力矫颓俗的有识之士。作者希望眼前的学生们能成为“卓绝之士”。
16
三、研习第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6.本段中“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一句应如何理解?
答:
明确:爱友之第一层是“相亲”,因为只有相亲,在学问和道德上,方可“开诚布公”;爱友之第二层是“相勖”,因为“同处此校,毁誉共之”。作者如此深刻论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7.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用意是什么?
答:
明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四、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8.对应文中原句,试简要分析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的这些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论证方法
文中原句
表达效果
举例论证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①
理论论证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
对比论证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②
明确:①作者用触目惊心的事例说明了当时做官热的现实及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9.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
答:
明确: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色。如开篇第一段,只几十个字,就把历史、现在、演讲要旨说得明明白白。再如说“砥砺德行”的必要性时,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用几句话概括,既点明现状,又略有含蓄,不直接指出师生中的此类情况,而听者自明。和别的演讲不同,本文靠的是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说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恳切,热情洋溢,极富鼓动性。
16
如何使作文语言凝练典雅
[写法领悟]
简洁凝练,古朴典雅
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这给我们的作文颇多启示。
一、巧用句式——“看天上云卷云舒”
写作时,我们要善于根据抒发的感情、体现的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长短句错落有致,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令人深思。文章若能综合运用这些句式,或特意安排这些句式,定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如满分作文《邂逅黄姚》片段:
黄姚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绘。斜晖晚照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衣舂米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闾巷间的生息歌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是“吱呀”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从沉睡中醒来,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迈进去便有一脚踏空的晕眩,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夕是何年。
片段中多用长句,在缓缓的述说中给人的是古朴、厚重,是那种宁静、充满檀香味的历史沧桑感。再如《回望女子的命运》片段:
有人说,女子都是风中的芦苇,身子是芦苇,而命运如风。忘不了,那悄无声息的桐花,随女儿河的水漂流而去;忘不了,莲莲死时的那张脸,那不闭的眼睛,还有那眼角的一粒泪珠。她仍在望着这个世界,她很想再活下去,并不甘心这么早就离开,但这个世间又给了她什么呢?白色的桐花,纷纷飘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飘飘洒洒,漫天飞舞。一瓣瓣雪白的桐花好像在幽幽地哭泣,为自己,还是为风中的女子?桐花啊,你为谁哭泣?
片段中长短句交替使用,错落有致;反问句、排比句的运用,不仅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细腻,而且强烈地引起了读者对莲莲命运的关注以及对造成这种命运的原因的深刻思考。
二、善用修辞——“映日荷花别样红”
16
修辞是写文造句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灵活运用修辞,不仅会使语言有生命力,还能使句子化腐朽为神奇、化静为动,使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下面关于“诚信”的片段:
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片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诚信”具体形象化,语言鲜活灵动。
三、借用诗文——“清词丽句必为邻”
要使文章在汪洋恣肆中尽显非凡气势,在朴素平淡中见工整雅致,在波澜起伏间忽显惊世之言,或以睿智的妙语引人入胜,即可巧妙地借用诗文,加强语言的厚重感、深邃感。如下面两个片段:
(一)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派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我曾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所感动,也曾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真情所感动;我曾被梁祝化蝶的痴情所感动,也曾为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的执着所感动;我曾被苏州五义士舍生取义的从容所感动,也曾被荆轲易水诀别的悲壮所感动;我曾被《阳关三叠》那充满离愁的琴音所感动,也曾被《楚辞》那无奈的凄凉所感动。
四、美用意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文意境的不同,表达效果亦不同,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用语言营造优美的画面,并将其组合,用镜头推出一些深奥难以诠释的东西。如考场佳作《童年写真》的片段:
葱茏的油菜田中,躲藏着我童年追逐的身影,还躲藏着小伙伴遗落的欢笑与淘气。平整的禾场间,旋转着我童年钟情的陀螺,还旋转着不知疲倦的潇洒与痴迷。高大的桑树上,摇曳着我童年吃剩的桑葚,还摇曳着被桑果染红的自豪与甜蜜。
片段运用镜头组合的方式剪辑成文,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诗情画意,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意境。一唱三叹,散点辐射,布局样式优美典雅。
五、情用极处——“欲语泪先流”
真情实感一直是评判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若能使文章句句含情,字字含泪,能把细腻的感情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定会感人至深。这就要求我们有些时候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能传情的语言。如作文《生日》的片段:
妈妈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我:“孩子,大声念,使劲念,让我听见!”
我用尽力气读着:“儿子,我爱你,如果你不在了,我也会死去,为了咱们两个人的生命,你一定要活下去!”我的,妈妈的全屋病友的,医生护士的眼泪都流下来了。我抱着妈妈,心里喊着:“活下去!”
16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母亲的心声,勾勒了一个坚强无畏的母亲形象,让我们觉得,其实爱在平淡处、爱在点滴处。
请以“静”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注意语言尽量凝练典雅,不少于150字。
答:
参考答案:当孔子的马车直驶向诸侯的府邸向他们宣扬“仁”的时候,当孟子出入于宫殿向齐王传播“道”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远离尘世,静立乡野,垂钓濮水,“冷眼向洋看世界”。翻开《庄子》,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只在河里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一个自得其乐的斥,一只自由翱翔的大鹏……他用他特有的安静的文字告诉我们如何在混浊乱世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在他文字的感召下,我们的心也仿佛穿过千年的时光,回到那个安静的午后,去和这位老人鼓盆而歌,去享受生命的安静与简单,去学会超然地看待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浮沉。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德行
1.从教材中积累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蔡元培先生站在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希望北大学子“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在教育领域,德育永远在智育和体育之前,德行修养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
2.从历史中积累
16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晏殊用自己的言行捍卫了诚信的可贵,正因这一美德,皇帝才格外青睐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美德不但是个人的立根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
3.从现实中积累
日前,有影评人发布自评的华语电影咖演技排行榜,其中林志玲、韩庚居然被评零分。
当天下午,林志玲在出席一项活动时,有记者问她:“虽然你是名模出身,但最近也演了不少电影,你的努力和成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今天有人评判你的演技为零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是吗?我还不知道耶。”林志玲一脸轻松地说,“演电影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时间可以让人与时俱进。对于演戏,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做到精益求精。演最好的电影,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它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我一路追逐狂奔不止。逐梦的轨迹,自己看得见最重要。至于被评零分,我想是不是我的名字里有个玲(音同零)?我没多想!”面对尴尬的评论,林志玲以良好的德行说出自己的心声:努力最重要!展现了她幽默睿智的人格魅力。
4.从名言中积累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4)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契诃夫
(5)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5.从佳作中积累
美好的德行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带给我们雨过天晴的喜悦与欢欣。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时,美好的德行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当我们自暴自弃时,美好的德行会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时,美好的德行会使我们振作,从而走出那愁云密布的黑暗;当我们受到挫折时,美好的德行会促使我们奋勇前行,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时代的使命降临时,美好的德行又会使我们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勇敢地、毫不畏惧地承担起一切……可以说,美好的德行是我们生活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生命的支撑点。
(二)这样运用素材
16
失去了财富,失去了一些;失去了今天,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美德,失去了一切。加尔多斯说过:“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美德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心灵,思想能反射出一个人的本质。“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蔡元培先生站在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希望北大学子“以身作则,力矫颓俗”,砥砺自己的德行。可见,美好的德行修养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具有何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在社会生活中“小心行得万年船”,然而为了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我们一定更会认同“美德行得万年船”!
[领悟] 片段论述的中心是美德的重要性。作者在论述时,先用排比句式,引出话题“美德”,然后引用加尔多斯的名言阐述美德的重要,并顺势对美德的本质加以阐释。接下来引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和德行相关的课文素材,从教育家对德行的重视,证明美好的德行修养的重要性。结尾化用俗语,以“美德行得万年船”作结,论述思路清晰,自然流畅。
①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记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记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②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③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论之,如以北大牺牲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全国之模范省。
佳作赏析
马寅初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蔡元培之后的下一任北京大学校长。这篇演讲是1927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29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在演讲中作者全面阐释了北大精神就是牺牲精神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揭露了造成国家社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他伸张正义,振臂疾呼,以北大精神激励人们去“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字里行间,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写作借鉴
1.学入题
作为演讲稿,入题要快。本篇演讲稿从北大被取消的危机形势入笔,在北大形质暂时虽去的遗憾中点出北大精神,并强调北大精神依然存在,这是一种对照式的入题方式。
2.学抓根本
16
④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如寅初回浙未久,而请寅初代谋统捐局长者,不知凡几,且有欲寅初推荐往禁烟局者。彼辈之心理,以为寅初现正在反对禁烟局,则寅初推荐之人员,禁烟局不敢不留用。际此生活困难之时,在政界谋事,果属生活问题,情尚可原。然来寅初处谋事之人,甚至预先说价,必须月薪至若干元以上,或有其他不正当之收益者而后可。是故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象。故公家观念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之苍蝇,群相鹜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而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为目的。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⑤且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不负责任。如寅初此次反对鸦片,时有人以“在此种社会何必做恶人”之语来相劝勉。若寅初家中妇女如作此语,寅初本可不加深责,然此种浅薄之语,竟发诸现在之官吏与夫东西留学生之口。呜呼!一人公正之勇气能有几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浇头,人心至此,可深浩叹!中国人以“不”字为道德,如不嫖不赌,不饮酒,不吸烟,果属静止之道德,然缺乏相当之努力,与夫牺牲之精神,以尽人生应有之义务。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西人谓life is activity,否则,反不如截发入山,做和尚之为愈,何必在世上扰扰哉。
⑥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有人说,北大精神就是五四精神,而对于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概括历来五花八门,其中本篇演讲稿的说法最为别致。不但“精神”,而且“主义”,将为了国家与社会,“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作为“北大之精神”,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
3.学举例
为了说明北大精神的可贵,第③段特举浙江省事例,假设浙江省以北大精神办公可在一年内为全国模范省。举身边事例亲切,说明道理清晰。
4.学笔法
第④段文字运用犀利的笔法,以描画社会家庭主义者的丑态,来揭示当时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的观点,强调“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的重要性,而这种团体观点、国家主义和牺牲精神就是北大精神。
5.学讽刺
第⑤段文字笔锋仍很犀利,先是讽刺“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浇头”的某些官吏与东西留学生,说他们不如家妇的见识;继而又讽刺以“不”字为道德的国人,喻其为腐尸,贬其不如和尚。有力地讽刺彰显了作者对时弊的痛恶和对北大精神的肯定。
16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①之气。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注释:①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翻译] 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明理知义]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特用的一个名词。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学说中具有的神秘主义因素。
不修边幅
成语释义: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成语原文: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
翻译:这时公孙述在蜀称帝,隗嚣派马援去蜀观察。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向来相好,以为他去后公孙述会与他握手像过去一样高兴,而这次公孙述却盛陈御林军,引马援相见,交拜完毕,把马援带到馆舍,再为马援制作都布衣,给他帽子, 在宗庙中会见百官,放上旧交的座位。公孙述拥着皇帝用的銮旗和旄骑,左右侍卫之人全都像对皇帝一样上车,屈身如磬而入,掌管仪礼和宴会的官员都很多,想授予马援以封侯大将军爵位。宾客们都乐于留下,马援晓示众人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殷勤礼让以迎国中有才能之士,以共商成败,反修饰边幅,像木偶一样,这种人怎么能久留天下的人才呢?”因而告辞而去。对隗嚣说:“公孙述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而他却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
16
夏书章出生在五四运动前夕,中学期间曾两度辍学,饱受贫穷、战争、离乱之苦,但他依然坚持读书,并如愿考上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当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数理化,而他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行政管理学。大学毕业后,夏书章在学术上依然执着探索,前往美国攻读行政学学位,成为最早在国外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的中国留学生。1947年,28岁的夏书章从哈佛大学学成归来,成为中山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1979年,当听到国家要重振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时,夏书章激动地提笔给《人民日报》写信,呼吁“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很快得到学界的响应。夏书章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开讲习班,办学术会议,编专著教材,积极组建学术队伍。在他心中,引入MPA学位教育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1999年,他首次倡导引进MPA,至今,全国已有100多所院校拥有MPA学位授予点,学界尊称他为“中国MPA之父”。
而今,年近百岁的夏书章并没有选择静享天伦之乐,依然孜孜不倦地培养一届届博士生。他说:“做学问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不断地读书、充电和加油。我从来不同意‘人到中年万事休’‘七十老翁复何求’这类说法,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人生教益]
尊重选择,执着以求无捷径。夏书章能成为“中国MPA之父”,在于他在人生路上的选择与执着。跨越两个世纪,历经社会变迁,他在当时的冷门专业上执着地进行学术深造,在国内零起点的基础上引进开拓,所以才取得如此成就。选择了就要做好,执着以求没有捷径,这是事业有成的秘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