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②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如竭泽而渔,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③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④“80年代”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⑤9月12日,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枣庄开幕,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与会选手和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⑥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选B ①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使用正确。②竭泽而渔:放干了池水捕鱼,比喻贪眼前利益,不留余地,不顾长远利益。此处应用“涸辙之鲋”。③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④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错在后面接宾语。⑤纷至沓来:指接连不断地到来。用于此处正确。⑥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用于此处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陆蠡以他清澈如水的散文作品,在战前就与丽尼、何其芳、李广田等几位散文家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并驾齐驱。
B.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陆蠡写成了《囚绿记》,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常春藤,歌颂它的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
C.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D.陆蠡的英年早逝,给世人留下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等散文集。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采,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4
解析:选A B项,成分残缺,“黑暗”后应加“的精神”;C项,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或“的缘故”;D项,搭配不当,将“英年早逝”与“陆蠡”调换位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久久地凝目审视那绿萝修长的藤蔓,绿蓬蓬一簇簇地攀绕在花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一股不达理想境地誓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
①似龙蛇般抖擞的头颈
②枝蔓青瘦而坚挺,叶片柔嫩而坚韧
③又好像在欢快地鸣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
④在微风的轻抚下,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
⑤生机勃勃地向前攀缘
⑥它那坚韧的身躯
A.④③②⑤⑥① B.②④③⑥①⑤
C.⑤⑥①④③② D.②⑤①④③⑥
解析:选B 从语境方面考虑,横线前面写的是“藤蔓”,供排句中②句写“枝蔓”和“叶片”,与其联系最紧密,故②句应为首句。根据“似乎”“又好像”可以判定④③句相连,且④句在③句前。⑤句“生机勃勃地向前攀缘”,与横线后面的“毅力和精神”照应,⑤句应放在最后。故选B。
4.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
B.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
C.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
D.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
解析:选C A项,“不期”“取”“便”为书面语词汇,口语中不宜使用。B项,求人做事而先引名言,颇有逼人就范之嫌。D项,反问句语气强烈,有失谦和。
5.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句子。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答:
参考答案:我怀念着绿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急盼着甘霖!我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奉为神明。
4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散文毕竟不是诗,仅就散文的抒情而言,___①___,否则,这感情为何不用诗来抒发呢?它们之间的不同,从整体上看,___②___,而更在于情感形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诗更倾向于一种想象世界中的“独白”式的抒情,因而___③___,而散文抒情常以客观的景和事为依托。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并不完全与诗等同 ②还不完全是形式和手法的不同 ③诗的抒情具有更强的主观色彩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怒 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4
④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⑤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⑥那绿令我景仰。
7.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的“只觉得心灵在充电”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意在形象地表达作者感到绿枝对自己有所激励,有所鼓舞,使内心得到充实。
B.文题用“怒”来形容“绿”,使“绿”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使文章由物及人,托物喻理,显得自然含蓄。
C.本文在写国槐的同时,又写了什刹海的一株古柳、国外美术馆的观察、丰子恺的漫画,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D.文章第⑤段说“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这棵槐树绿得“非同一般”是说这棵槐树的绿色比一般槐树的绿色更深、更浓。
解析:选D D项,“是说这棵槐树的绿色比一般槐树的绿色更深、更浓”错,应该是表现其被汽车撞断几乎不保的遭遇悲惨和其生命顽强。
8.文中画线语句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
答:
(2)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
答: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把槐树流下的汁液比作眼泪,形象地写出了遭受的重创之深。
(2)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古柳在遭雷劈之后长出绿枝的顽强和生机。
9.“我”对那棵槐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心悸气闷——惊喜或震惊——景仰。
②突出了要像树一样,面临困境和打击,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