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一、文言基础专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林修竹 修:高,长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日期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引申为阅读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情致
解析:选B B项,期:至、及。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A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B项,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都是动词,是。D项,都是介词,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B.或取诸怀抱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选C A项,“其次”古义为“水的旁边”;今义为: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B项,“怀抱”,古义为“胸怀抱负”;今义为: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C项,古今义都为“有所感触而慨叹”。D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 B.少长咸集
C.齐彭殇为妄作 D.越国以鄙远
解析:选C A项、B项、D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贤能的人;年纪小的人,年纪大的人;远方。C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把……看作相等。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序”又称叙、叙言、序言、引、引言等,它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包括赠序和书序两种,《兰亭集序》就属于赠序。
B.“修禊”就是做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癸丑”,在《兰亭集序》中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7
D.“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解析:选A 《兰亭集序》属于书序。书序是说明书籍编著或出版意旨、作者情况等的文章,而赠序则是古代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或文字。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译文: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参考答案:(1)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2)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
(3)(我)当然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3)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其中形象地概括了躁者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 , 。”
答案:(1)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2)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3)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7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以骨鲠称 骨鲠:正直,刚强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同志:志同道合的朋友
(3)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匹敌,相当
(4)使人耽之若是 耽:沉迷
(5)述深以为恨 恨:遗憾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为飘若浮云 以为:动词,认为
(2)乃羲之也 乃:动词,就是
(3)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遂以女妻之 名词作动词,嫁给
(2)笼鹅而归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盛着
(3)未必后之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深被他的伯父王敦、王导所看重。
7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解析:选C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B.门生: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业者为门生。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
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绍作者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解析:选D D项,“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错,应该是“春秋晚期”。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解析:选D 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辞职治丧”。
7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译文: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
(3)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译文:
参考答案:(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2)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3)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被他的伯父王敦、王导所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房屋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客人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衣襟吃饭,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
7
,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非常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迎接他。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王述深感遗憾。
三、语言表达专练
12.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见上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_①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_②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④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前“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后面另起一层意思。因此,①处是总结字体之美。“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言字的外在之美,选D。②前言结构变化之美,“强调欹侧、揖让、对比”,选C。③前有“筋骨”“血肉”,与之相照应,“秉性、精神、风仪”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选A。④前“异字异构,同字别构”言字的构成即运笔的方法,选B。
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13.请仿照下面示例,就王羲之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7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答:
参考答案: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大。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___①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 ___②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__③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 ②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或者:文学就会改变他们的心灵) ③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或者:不会成为真正的坏人)(意思相近即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