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全套练案(52套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全套练案(52套含解析)》 共有 5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3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黄冈质检)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B )‎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工业发展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故A项错误。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举措,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 ‎2.(2019·山东德州期末)“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商业的自由也恢复了,91.4%的商业企业是私人企业,手工业和私人小工业可以自由发展,实物工资也取消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联)实行(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 从材料“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手工业和私人小工业可以自由发展”中可以看出,当时苏俄农民可以出售农副产品,私人企业和中小企业自由发展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有关,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故A项排除;农业集体化与“农民能保存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不符,故C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不符合“91.4%的商业企业是私人企业”,故D项排除。‎ ‎3.(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 )‎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 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农业税制度的影响,而是强调该规定有利于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项。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了,排除C项。该政策出台时,工农联盟已经联合,苏联已经成立,排除D项。‎ ‎4.(2018·安徽芜湖市模拟) 1921年,列宁认为“小商品生产者合作社必然产生出小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1923年,列宁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这表明( B )‎ A.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完成 B.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 C.新经济政策内容不断调整完善 D.合作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解析] 1921年列宁认为小生产者就是资本主义,1923年提出“文明的合作社”也是符合社会主义,说明对于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B项正确;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完成材料未体现,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合作社认识,C项错误;D项中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 ‎5.(2018·辽宁丹东市模拟)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A )‎ 播种机 收割机 牲畜 集体农主 ‎2.2台/100俄亩 ‎2.07台/100俄亩 ‎13.8头/100俄亩 个体小农 ‎0.3台/100俄亩 ‎0.6台/100俄亩 ‎17头/100俄亩 A.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B.农业机械化基本完成 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集体农庄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有利于机械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只是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在播种机、收割机和牲畜方面的数据对比,没有涉及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总体成就,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6.(2018·广东湛江调研)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B )‎ 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解析] 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中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设立,体现了计划性的一面,而当时新经济政策鼓励市场货币手段发展经济,越来越重要的计划与新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矛盾,故B项正确;计划委员会体现的是苏俄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不能反映国际形势的情况,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故D项错误。‎ ‎7.(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D )‎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解析] 1933年的苏联刚刚完成了一五计划(1928~1932年),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这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苏联一五计划(计划手段)是不切实际幻想的看法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干预(计划手段)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美苏冷战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故A项错误;该漫画体现了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并没有反映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该漫画是1933年的苏联漫画,其意图在于表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并没有说明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8.(2018·山东青岛调研)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C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解析] 私有土地的存在说明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政策是收取农业税,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集体农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余量收集制),故D项错误。‎ ‎9.(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为70多个,1931年增至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B )‎ A.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推进工业化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解析] 根据题干“1929~1932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此时苏联利用机会,大量购买西方机器设备,推动苏联经济建设,B项正确。1929~1932年,苏联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打破”说法错误,排除A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承认和认可苏联,排除。D项说法错误,苏联没有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排除。‎ ‎10.(2019·云南大理模拟)斯大林在1931年2月、1935年5月先后提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两个口号。提出这两个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D )‎ A.为国家培养大量科技人才 B.促使苏联科技快速发展 C.保持国家政权的工农性质 D.加快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解析] 1931年2月、1935年5月从时间可以推断,苏联进行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进程,D项正确;计划经济并非培养人才,A项错误;五年计划加快了工业化,没体现科技发展,排除B项;题意与工农性质无关,排除D项。‎ ‎11.(2019·陕西榆林一模)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里的“政策”是(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工业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和工业化政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俄的经济建设,答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扩大商品流转”说明此时苏联仍然坚持新经济政策,但是根据“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推知在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工业建设,为此答案选择D选项。1926年战时共产主义早已经被放弃,故A选项和B选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农业集体化,故C选项错误。‎ ‎12.(2019·安徽宣城期末)1942年11月,苏联发布了《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根据这一决议,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造成这一变化原因是( B )‎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 B.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 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 D.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2年11月”来看,苏联发布《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是为了筹集粮食支援苏联卫国战争。故答案为B项。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在1929年,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国内没有出现阶级矛盾激化现象,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自1928年实行“一五”计划后逐步形成,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林毅大《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 ‎[答案] (1)列宁的市场观: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因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实施,已引起了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 ‎(2)罗斯福关注的是:贫困和失业等。‎ 不赞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 ‎(3)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举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可知,列宁主张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根据材料一“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可知,列宁主张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根据材料一“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知,列宁主张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可知,列宁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受到启发;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可知,罗斯福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贫困和失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不是“社会主义代言人”;“理由”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不触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自我调整与完善,并未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可知,主要使用计划经济手段,但开始承认物质利益;根据材料三“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可知,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以计划为主的同时,也承认市场的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可知,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承认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知,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认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主动对外开放;第二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主动与世界接轨;第三阶段,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西周市场价格评定工作由政府专门委任的“贾师”担任,商品价格由他评定后才能出售。……西周还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例如喜欢价昂之奢侈品意味着“志淫”者多,风气就坏,如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 ‎——摘编自曹蕊《先秦两汉价格思想研究》‎ 材料二 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 材料三 他(罗斯福)建议农场主削减生产,或者什么也不生产,损失由政府补贴。……政府决定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杀了600万头猪,捣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清除这场灾难的最佳办法,是把食品搞得更贵,这得需要特殊的头脑才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托马斯·伍兹《另类美国史》‎ ‎(1)材料一中西周是如何干预经济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前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所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有何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统一对商品价格进行规范管理;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评价:有利于稳定市场,净化民风,巩固统治秩序;但把市场价格与民风相联系的这种伦理价格观违背了市场规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价格的本质还缺乏了解。‎ ‎(2)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后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牲畜数量和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看法: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 ‎(一)同意。理由: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为达到供求平衡,毁掉了大量作物和牲畜,造成了巨大浪费;人为的抬高农产品价格,违背了市场规律,加重了经济困难。‎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二)不同意。罗斯福的农业政策缓解了供求矛盾,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以上两种观点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4)启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政策的调整。从西周干预经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罗斯福新政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退出集体农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根据材料“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 ‎(3)从材料“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可以分析出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认为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第二小问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同意材料中看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即可。‎ ‎(4)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等。‎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