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全套练案(52套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全套练案(52套含解析)》 共有 5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2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武汉市联考) “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B )‎ A.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C.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 D.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 ‎[解析] 根据“无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可知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没有体现勤俭节约是美德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中国人的习惯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守财,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故排除D项。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故选B项。‎ ‎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B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项。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19·陕西榆林一模)《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南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 ( C )‎ 省份(今)‎ 隋朝(次)‎ 唐朝(次)‎ 浙江省 ‎2‎ ‎44‎ 江苏省 ‎1‎ ‎18‎ 安徽省 ‎1‎ ‎12‎ A.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 D.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解析] 本题做题的关键有两个信息,一是文字信息二是表格信息,两个信息共同指向的主旨是“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通过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即经济重心的南移,故答案选择C选项。A选项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在隋朝仍被执行,且材料中无明显体现,故排除;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北方或者其他地区水利工程的信息或其他农业发展的信息,故不能够以偏概全,所以B和D选项错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 A )‎ A.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 B.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 C.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 D.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 ‎[解析] 根据“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可知屯田制有利于抛荒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故选A项;井田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随着商鞅变法的推行而被废除,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所以屯田制不是促进井田制恢复,故排除B项;屯田制实行的目的在于恢复农业生产,而非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更不是加速自耕农的破产,故排除C、D项。‎ ‎5.(2018·沧州模拟)《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A )‎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解析] 材料的译意是“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周公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这表明周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故选A项;B、C两项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与材料所述史实不符。‎ ‎6.(2018·湖南岳阳市一模)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C )‎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C项正确;A项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材料无法体现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排除D。所以选C。‎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7.(2018·安徽马鞍山市三模)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田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 )‎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从主户和客户分离到主户和客户并列,体现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A项符合题意;均田制的瓦解原因在于土地兼并,B项不正确;材料所述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C项不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农村户籍的变化,D项不正确。‎ ‎8.(2018·四川资阳模拟)《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 D )‎ A.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 B.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 C.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 D.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 ‎[解析] 材料反映了桃花源式的生活是心理上的“返祖”现象,“返祖”是一种退步现象,故体现了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故D项正确;桃花源式的生活并不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故A项错误;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不符合“返祖”的含义,故B项错误;桃花源式生活被推崇与其“返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故选D项。‎ ‎9.(2018·四川成都二诊)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母。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D )‎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项;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所以答案选D项。‎ ‎10.(2018·广东惠州二模)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D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不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依旧属于耕织结构的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这一重农抑商实施主体,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只是没有男耕女织那么明确的分工界限,故D项正确。‎ ‎11.(2018·华中师大附中)唐朝武周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C )‎ A.新的经济形态萌芽   B.封建经济持续繁荣 C.政府税收大幅下降   D.君主专制受到影响 ‎[解析] 据材料“庄园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政府的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小农经济,庄园制的发展导致小农数量减少,不利于政府税收的稳固,故C项正确;新的经济形态萌芽指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且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A项错误;唐宋明清时期封建经济仍然在发展繁荣,故B项错误;小农数量减少与君主专制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C项。‎ ‎12.(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著作 作者 时间 记载内容 历史结论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 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明代 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通向现代世 黄邦和 现代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界的500年》‎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 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 B )‎ 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 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 ‎[解析] 题目三则材料就玉米来华描述虽有一定的出入,但是都能从不同方面证明玉米在明中叶以后传入中国,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推论有误;D项判断欠妥。‎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西宜春诊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材料三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 ‎[答案] (1)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 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 ‎(2)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 ‎(3)变化: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背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从政治、经济以及争霸战争需要等与人口增长有关的因素,可以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来考虑。‎ ‎(3)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来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国人口特征,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角度来考虑。‎ ‎14.(2019·山东安丘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 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唐宋时期 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 明清时期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一: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部到东部的过程,东西部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 示例二: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 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沟通了中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 综上所述,由于开发较早、生产技术先进、政治等因素,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东部经济相对落后。‎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如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论证时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材料“(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来分析。如果确定选题为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就必须要强调西部地区开发早、经济发展快;而江南地区则开发晚、较为贫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