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中测评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4 分)
那片浩翰汹涌的水,仍旧尽日横冲直滚,倒悬飞溅,汹涌澎湃,雷鸣山崩;那些虹霓仍旧在它下面
一百英尺的空中弯亘横跨。太阳照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仍旧像玉液金波,晶萦清澈。天色暗淡的时
候,它仍旧像玉霰琼雪,纷纷飞洒;像轻屑细末,从白垩质的悬崖峭璧上阵阵剥落;像如絮如棉的浓烟,
从山腹幽岫里蒸腾喷涌。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横冲(hèng) 飞溅(jiàn)
B.弯亘(gèng) 琼(qióng)
C.屑(xiè) 剥落(bō)
D.絮(xù) 喷涌(rǒng)
(2)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晶萦清澈 B.浩翰 C.悬崖峭璧 D.虹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 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 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 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 就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校庆,我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对于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去掉“使”)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成“虽然”,或把“但”
改为“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2
A.“这个暑假我们去黄山旅游,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弟弟急切地问,一脸兴奋。
B.有这样一些文章,我们读的时候会流泪;有这样一些瞬间,我们的内心因感动变得柔软。
C.那个学生——校刊主编、文学社社长,人气高到只要说他的名字,整个年级的人都知道。
D.初三年级学生会组织了“感动初三”征文比赛,晓萌的作品《瞬间》获得了一等奖。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7.综合性学习。(5 分)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
照要求,回答第(1)~(2)题。
材料一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
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
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 西汉时期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
匡衡便在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 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
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 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
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材料
是 、 。(2 分)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3 分)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8~9 题。(6 分)
陆浑山庄
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3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8.前两句在表现诗的主题上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3 分)
9.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尾联有何妙处。(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16 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雾凇沆砀(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11.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3 分)
A.名之者谁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3.《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
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18 题。(18 分)
亲人不是永远在
叶倾城
①姐姐当年执意要嫁的时候,爸是掀了桌子的。妈回忆起来,就说:“你姐,太像你爸了。”一样的
薄嘴唇、窄窄眼角,固执,主意正,讷于言,却会在突然间爆发。
②婚礼爸当然没参加:“我不是嫁姑娘,我是姑娘不要脸,跟人跑了。”姐姐回:“你没姑娘,你
姑娘今天就死了。”5
③狠话,毒话,绝话。——谁也没想到,这就是爸和姐今生的最后一次对话。
④那时火车也没提速,去一趟姐姐家,得转两趟汽车两趟火车。妈带着妹妹去过一次,一路都在
晚点,到了地方,姐姐已经在风雪里等了 10 小时,劈头一句:“我爸呢?”自己答:“不来算了,谁稀
罕。”
⑤妈住了一段时间,算是对姐姐的日子安了心。城市里什么都有,姐夫也是个老实人,上班走得
早,还摸黑先在厨房把早饭做上。姐姐是娘家的娇女儿,现在还是婆家的娇媳妇。姐夫喜欢问姐姐
小时候的事,妈就长一句短一句地讲,姐姐怎么跟小男生打架,怎么坐在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兜风,摔
下来了爸也不知道。生物课,爸帮着姐姐做植物标本,熊掌一样的大笨手轻轻拈下一片嫩叶,端详半
晌:“这……是蕨类植物吧?回头对对。”
⑥姐夫真心实意地说:“下次咱爸也来吧,我买车了,我带咱爸去草原捡蘑菇。”
⑦父亲听了转告,冷笑一声:“他是准备带我去野外毁尸灭迹吧?正好,娘家人都灭了,他再怎么
往死里欺负老婆,都没人管了。”一推门,扬长而去。
⑧母亲只骂:“看武打电影看多了吧?脑子坏掉了吧!”
⑨有一天,妹妹起夜,只见墙根站了一人,原来是父亲。窗外有薄薄的夜光,父亲就借着那点光,
在看墙上贴着的中国地图,手指在两点之间,迟疑地画一道曲线,又画一道直线;再画一次曲线一次
直线……突然回头看到妹妹,惊,窘,不好意思,化作一声大吼:“睡觉!”
⑩第二天,妹妹在地图前摸索父亲的手迹,突然领悟,那两点分别是自己家与姐姐家,曲线是实
际路途,而直线则是虚拟的、两点之间最近的捷径。而事实上,姐连打电话来,爸都不接的。
这几年,交通越来越发达,直线成为现实。孩子大了,姐也终于要回家过年了。妈乐得奔走相
告,爸只哼一声。妈故意逗他:“女婿也来呢。”爸翻个白眼:“不该来?还没叫过我一声爸呢,白养
这么大个姑娘给他。”而小外孙女都还没叫过外公呢。
姐夫工作忙,回来的时间就定在年二十九。年二十八下午,爸突然站起来:“她爱吃干笋,我去
买。”妈说都备一桌子菜了,妹说我去买,爸谁的也不听,戴上帽子,骑着自行车就出去了。
一去就没有回来。到下午五点多,打遍所有亲友的电话,妈和妹妹沿着门口到超市短短 500 米
的路走了几十遍,忽然看见垃圾箱上有一角灰色,那是父亲戴了几十年的毛线帽子。赶紧到最近的
医院去问,下午 110 送来过一位从自行车上摔下昏迷的老人,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她们找到了爸的自行车,筐里还有一袋干笋,一张超市的小票——爸居然不是在门口小店
买的,他去的,是很远的超市。
姐回来的时候,家里和往常一样,爸常坐的沙发一角,遥控器还在扶手上,他每天必看的晚报,
准时送来了,只是没人看了。窗外的枯树很静,冬日天空像死亡本身一样凛冽。姐一遍遍不知道该
问什么:“他不是四月才体检过什么病都没有吗?他、他是不是不想见我呀?”渐渐号啕大哭,“我
怎么不早点儿回来呀,我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呀……”瘫倒在地。姐夫,另一个女儿的父亲,轻轻抱
住她。
父亲没有等到她,而她,永远忘不了他。
来不及说的爱,迟一步就永远没机会说了。这一生,我们与父母子女相聚的时间,没有我们想
象的那么多,不要带着憾事离开,也不要活在世上而永存愧疚。等不到,忘不了,是多么绝望。
(有改动)
14.文章依次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6
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3 分)
突然回头看到妹妹,惊,窘,不好意思,化作一声大吼:“睡觉!”
16.第 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窗外的枯树很静,冬日天空像死亡本身一样凛冽。
17.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前半部分多处描写父亲与姐姐的争执与不和有什么作用。(4 分)7
18.“亲人不是永远在”与“来不及说的爱”,你认为哪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9~22 题。(10 分)
谈独立思考
茅 盾
①有人问:如何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
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
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
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
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达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
明。
⑦儿童知识的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
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
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
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
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人。8
⑩“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有改动)
19.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1 分)
20.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3 分)
21.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3 分)
22.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3 分)
三、写作(50 分)9
23.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
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 600 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C 解析 A 项,“横”应读“héng”;B 项,“亘”应读“gèn”;D 项,“涌”应读“yǒng”。
(2)D 解析 A 项,“萦”应为“莹”;B 项,“翰”应为“瀚”;C 项,“璧”应为“壁”。
2.D 解析 “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
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3.D 解析 “熏陶”表示好的影响,“熏染”表示不好的影响;“五彩缤纷”才能与上文的“死寂
荒凉”形成对照,“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
4.B 解析 B 项,语序不当,应把“征集”和“研究”的位置调换。
5.A 解析 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6.A 解析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承接语。⑤是总起句,接下来抓住①中的“深思和遐想”,⑥⑦
与①对应,②是总结句。据此可选出答案。
7.(1)材料三 材料五
(2)示例 (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二、阅读理解
8.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诗人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
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在叙事抒情中亦含有对景致的刻画,从侧面表现了陆浑
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
9.尾联“去去”两字叠用,表现出诗人想要归隐的急迫心情。表面在说自己无才无德,愧对此生,实
则隐约透露退隐山林之意。
10.(1)白汽弥漫的样子 (2)茂盛的样子
11.C
12.(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
翁亭啊。
1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
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
达情怀。
14.父亲反对姐姐的婚姻并拒绝参加婚礼;父亲无法消除对女婿的成见,无法接受女婿的好意邀请;
父亲夜里借着光看地图上“我”家和姐姐家的路线;骑自行车去买姐姐最喜欢的干笋却遭到了不幸。
15.“惊”是指惊讶的意思,父亲没有料想到妹妹会半夜起来,回头看见妹妹,便感到了惊讶。“窘”
原意是难堪,父亲和姐姐明面上已经决裂,虽然固执倔强的父亲不肯表现出来,但父亲内心仍爱着姐
姐,夜里借着光看地图上“我”家和姐姐家的路线图,被妹妹发现后感到不好意思。10
16.环境描写。用“枯树”“冬日天空”等意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也表现了作者痛苦、凄凉的感
情。
17.(1)表现了父亲与姐姐两人性格的固执,照应了开头母亲的话“你姐,太像你爸了”。(2)与后文
父亲为给姐姐买干笋而去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父亲对自己女儿深深的爱。
18.示例 (1)我认为“亲人不是永远在”更好。“亲人不是永远在”,告诉我们要及时表达对亲人
的爱,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认为以《亲人不是永远在》为题更好。
(2)我认为“来不及说的爱”更好。文章第③段写到,父亲和姐姐吵架是两人最后一次对话,尽
管两人都深爱着对方,但爱始终没有再说出口,等到醒悟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以《来不及说的爱》
为题,更能令人反思。
19.解析 本文从独立思考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很明显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对比论证(答“对比”不得分)
20.“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
知埋头苦干的人。
21.解析 原文第⑦段中“做大人的……却又骂他‘不肖’”,这里的矛盾是大人前后做法的矛盾,
是与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正确做法的矛盾。
参考答案 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的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
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22.解析 从“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这一
句可以得出两个条件: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后面写“诗礼之家”“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
是书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
力的人”“‘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据此可以
看出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答案 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写作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