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创造宣言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
B.懦夫(nuò) 鲁钝(dūn) 崇拜(chóng)
C.监牢(jiān) 遭遇(zhāo) 喑哑(yǎ)
D.懒惰(duò) 豢养(huàn) 创伤(chuā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历这次劫难后,一度春风得意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
B.须放开时,挥亳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
C.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B.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了自己准备的精彩节目,不论是吹拉弹唱,还是舞
蹈小品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懂得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借助外力帮助自己克服弱点或弥补不足。
D.操场上的两棵西府海棠繁花满树,粉红与鲜红纷纭交错,宛如天边粉红色的彩云,同学们禁不住赞
美这花开得真是别具匠心。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道理论证)
C.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
产生了《正气歌》。(举例论证)
D.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类比论证)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文章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
创造力。
C.课文列举了大量事实论据,构成排比句式,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增强了语言的气
势。
D.课文采用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召力。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2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
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
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
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
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
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
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
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选文中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7.如何理解选文中画线的语句?
8.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句话?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1 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
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
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 50 岁前是经济学教
授,50 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 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
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
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
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
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3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
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
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
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 30 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
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
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
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
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
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
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
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
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
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4 月 18 日,有删改)
9.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0.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1.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表达交流
12.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
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
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
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景致。
体验中考
13.(2017·浙江绍兴中考)探究下面的图文材料,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
议》。4
要求:语言简洁连贯,150 字以内。
快递业迅猛发展,产生的垃圾带来很多问题。环保志愿小组组织了“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
践活动。以下是队员们从《人民日报》等媒体找到的有关资料:
·2016 年快递邮件达到 300 亿件,其包装垃圾总量有 400 多万吨,但垃圾的实际回收率不足 10%。
·常见的快递垃圾有纸箱、包装袋、胶带、运单、填充泡沫等。
·快递包装胶带的主要原料为 PVC(聚氯乙烯),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才可能被有效降解。
答案:
1.D 解析 A 项,“遁”应读“dùn”;B 项,“钝”应读“dùn”;C 项,“遭”应读“zāo”。
2.C 解析 A 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B 项,“挥亳”应为“挥毫”;D 项,“金钢”应为
“金刚”。
3.D 解析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这个成语
与句意不符。
4.D 解析 D 项是道理论证。
5.D 解析 “以叙为主”的说法有误。
6.一是“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另一个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
造”。
7.被人们认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8.只要有勇气,人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9.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10.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中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
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11.示例 (1)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2)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形象地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
进而有力地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12.示例 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繁茂/生机),依然遗憾
13.示例 快递业产生的垃圾存在很多问题:垃圾数量巨大,回收率却很低。人们乱扔垃圾也给垃圾
的处理带来了困难。快递包装中有难降解的材料,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建议:对快递垃圾进行严格
分类,不能随便乱扔;要提高垃圾的回收率;选用环保的包装材料;还可建立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