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写作专题课件训练(共37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写作专题课件训练(共37套)》 共有 3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训练(二) 古代诗歌鉴赏 ‎◇ 第一批应考必练28首重点诗歌 ◇‎ ‎                  ‎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8·福建]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 ‎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2018·玉溪红塔区四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 ‎ ‎ ‎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28‎ ‎ ‎ ‎ ‎ ‎ ‎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1)[2018·孝感改编]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3分)‎ ‎①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 ‎ ‎ ‎ ‎②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 ‎ ‎ ‎ ‎ ‎(2)[2018·咸宁]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①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②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3分)‎ ‎ ‎ ‎ ‎ ‎ ‎ ‎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28‎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10分)‎ ‎(1)全曲中,暗含标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曲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7分) ‎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1分) ‎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分)‎ ‎ ‎ ‎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2018·曲靖一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 ‎ ‎ ‎ ‎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D.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2018·恩施]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28‎ ‎ ‎ ‎ ‎ ‎(2)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 ‎ ‎ ‎ ‎(3)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分)‎ ‎ ‎ ‎ ‎ ‎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品诗如品人。品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 ‎ ‎ ‎ ‎(2)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2分)‎ ‎ ‎ ‎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2017·昆明西山区一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 ‎(1)诗的第一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 ‎ ‎ ‎ ‎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  ‎ 28‎ ‎ ‎ ‎ ‎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9.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1)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3分)‎ ‎ ‎ ‎ ‎ ‎ ‎ ‎(2)“诗贵含蓄”,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分)‎ ‎ ‎ ‎ ‎ ‎ ‎ ‎ ‎ ‎ ‎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2018·宜宾改编]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1)诗中的“征蓬”是什么含义?(2分)‎ ‎ ‎ ‎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 ‎ ‎ 钱塘湖春行 28‎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2分)‎ ‎ ‎ ‎ ‎ ‎(2)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 ‎ ‎ ‎ ‎ ‎ ‎(3)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2分)‎ ‎ ‎ ‎ ‎ ‎ ‎ ‎ ‎ ‎ ‎ ‎ ‎ ‎ ‎ ‎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十六)‎ 陶渊明 28‎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1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15分)‎ ‎(1)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庐屋,其写作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 ‎ ‎ ‎ ‎ ‎ ‎ ‎ ‎ ‎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 ‎ ‎ ‎ ‎[甲]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3.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 ‎ ‎ ‎ 28‎ ‎ ‎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2分)‎ ‎ ‎ ‎ ‎ ‎ ‎ ‎ ‎ ‎ ‎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本诗是咏史诗,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抒发                           的情感。(2分) ‎ ‎(2)赏析诗歌画线句的妙处。(2分)‎ ‎ ‎ ‎ ‎ ‎ ‎ ‎ ‎ 浣溪沙 晏 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阅读这首词,完成问题。(4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                   之情。(2分) ‎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词牌,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8‎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2018·安顺]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7分)‎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 ‎ ‎ ‎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 ‎ ‎ ‎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 ‎ ‎ ‎ ‎ ‎ ‎ ‎ ‎ ‎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7.[2018·南阳一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 ‎ ‎ ‎ ‎ ‎ ‎ ‎(2)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分)‎ ‎ ‎ 28‎ ‎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8.阅读诗歌,完成问题。(8分)‎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4分)‎ ‎ ‎ ‎ ‎ ‎ ‎ ‎ ‎ ‎(2)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4分)‎ ‎ ‎ ‎ ‎ ‎ ‎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2018·河北]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28‎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分)‎ ‎ ‎ ‎ ‎ ‎ ‎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对李煜的《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请指出本首诗中运用的一个典故,并说出借用此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 ‎ ‎(2)请谈谈你对“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的理解。(2分)‎ ‎  ‎ ‎ ‎ 水调歌头 苏 轼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8‎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 ‎ ‎ ‎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 ‎ ‎ ‎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 (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 ‎ ‎ ‎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2分)‎ ‎ ‎ ‎ ‎ ‎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28‎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6分)‎ ‎(1)[2018·黄石]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2018·黄石] 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2分)‎ ‎ ‎ ‎ ‎ ‎ ‎ ‎(3)[2018·十堰] 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2分)‎ ‎ ‎ ‎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幸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25.[2018·百色]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6分)‎ ‎(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壮词”,十分妥帖。(3分) ‎ ‎(2)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3分)‎ ‎ ‎ ‎ ‎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8‎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6.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 (1)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限40字)(2分)‎ ‎ ‎ ‎ ‎ ‎ ‎ ‎ (2)请仿照下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赏析文字,对“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进行赏析。(3分)‎ ‎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 ‎ ‎ ‎ ‎ ‎ ‎ ‎ ‎ ‎ ‎ ‎ ‎ ‎ ‎ ‎ ‎ ‎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8‎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7.[2018·昆明初三联考]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4分)‎ ‎(1)这首诗的首联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分)‎ ‎ ‎ ‎ ‎ ‎ ‎ ‎(2)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2分)‎ ‎ ‎ ‎ ‎ ‎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8.[2018·哈尔滨]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下面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 第二批复习选用篇目8首 ◇‎ ‎                  ‎ 木兰诗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8‎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 ‎ ‎ ‎ ‎ ‎ ‎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 ‎ ‎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 ‎ ‎ ‎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2018·仙桃]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3分)‎ 28‎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1分) ‎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 ‎ ‎ ‎ ‎ ‎ ‎ ‎ ‎ ‎ ‎ ‎ 渔家傲 李清照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2018·北京大兴一模]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2分)‎ ‎ ‎ ‎ ‎ ‎ ‎ ‎ ‎ ‎(2)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2分)‎ ‎ ‎ ‎ ‎ ‎ ‎ ‎ ‎ ‎ ‎ 卖炭翁 白居易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28‎ ‎5.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2分)‎ ‎ ‎ ‎ ‎ ‎ ‎ ‎ ‎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 满江红 秋 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6.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 ‎ ‎ ‎ ‎ ‎ ‎ ‎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分)‎ ‎ ‎ ‎ ‎ ‎ ‎ ‎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28‎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阅读诗歌,完成问题。(5分)‎ ‎(1)请简要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妙处。(2分)‎ ‎ ‎ ‎ ‎ ‎(2)本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分)‎ ‎ ‎ ‎ ‎ ‎ ‎ ‎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28‎ 参考答案 ‎◇ 第一批应考必练28首重点诗歌 ◇‎ ‎1.(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机盎然之感。故C错。‎ ‎(2)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群星的景象。分析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景象描绘。常见的答题技巧第一步:名词(时间地点)+形容词(景物特点);第二步:复述诗句内容,列举诗中有关意象。从“日月”“星汉”两处来体会其意象,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2.(1)悲苦哀怨。‎ ‎[解析] 本题考查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需要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景中所寄寓的情感,需要抓住该诗句中表情达意的重点意象“杨花”“子规”进行回答。“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这两种意象,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2)拟人。将明月拟人化,让它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 诗歌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答题时首先答出修辞方法,接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修辞方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拟人的修辞效果。‎ ‎3.(1)①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诗人情感。《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诗中“客路”二字表明诗人远离故乡,“乡书”“归雁”等诗歌意象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妙在诗人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28‎ ‎[解析] 此题考查古诗中名句赏析。解答此题,可从作者注重炼意着眼,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再来解答这样写的妙处在于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2)①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D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可待,选项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错误。‎ ‎ ②“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风正一帆悬”这个句子的赏析点首先是炼字,其中“正”字写出了风的和顺,“悬”字写出了船帆端直高挂的样子。其次,结合句子的意思,这句话借帆“悬”表现了江面开阔、和风吹拂的特点,“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4.(1)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旅途中寂寞悲凉 ‎(3)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 ‎5.(1)“秋”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做此类题时,一是要准确知道句子的意思,二是从诗歌的词句着手,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概括。‎ ‎(2)B [解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巴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不是想象之景。‎ ‎6.(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答题时,可以抓住诗歌中的景物,如“曾云”“归鸟”;再扣住重点词语,如“荡胸”的意思是“心胸摇荡”,“决眦”的意思是“裂开眼眶”。在此基础上,描绘出诗句的画面。‎ ‎(2)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情感。答题时,先概括描述诗歌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解其思想内涵,由登绝顶联想到人生志向。‎ ‎(3)“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表现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词语表达效果。答题时,需要抓住品析的角度,结合诗歌意境、情感来回答。如“钟”字,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再结合诗人对泰山的情感来表述;对于“割”字,可以从所表现的景物特征来分析。‎ ‎7.(1)胸怀宽广、眼界开阔、抱负远大、渴望建功立业等。‎ 28‎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提炼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诗句,从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借登飞来峰,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诗中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从诗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如“飞来山上千寻塔”运用了夸张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千寻塔”是极言塔高,诗人明写塔高,暗示自己立足点之高。‎ ‎8.(1)“浩荡”一般用来修饰流水,这里用来修饰“离愁”,使抽象的情绪具体可感,表现了诗人愁绪之浓。‎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浩荡:流水的广大无边。离愁:离别的愁思。用“浩荡”修饰“离愁”,形容愁思无穷无尽,使抽象的情绪具体可感,抒写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心境,表现出诗人的忧虑以及失落。‎ ‎(2)诗人以“落红”自喻,借“落红”与“春泥”的关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表现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所表达的心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虽然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这里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懂诗句内容,了解写作背景是作答的关键。‎ ‎9.(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感情。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理解。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最后两句议论,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抨击的是那些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此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首句写景,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特点。结合全诗内容逐句进行分析理解。全诗先写景后叙事然后引出歌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歌女为人作乐,不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全诗虽没有直接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愤懑不满的情感,但借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抨击那些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由此体会本诗含蓄委婉的特点。‎ ‎10.(1)“征蓬”指飘飞的蓬草,比喻诗人自己(或:比喻漂泊的旅人,又泛指远行之人)。‎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的能力。“征蓬出汉塞”就是“飘飞的蓬草出使汉朝的边塞”,“征蓬”字面意思是“飘飞的蓬草”,诗人被人排挤,形单影只,出使边塞,见到这“征蓬”,睹物生情,自己不就是这“征蓬”吗?所以,此处诗人用其比喻自己。‎ ‎(2)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使至塞上》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28‎ ‎11.(1)最爱。‎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的尾联有“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其中“最爱”是表达感情之词。‎ ‎(2)示例:有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来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檐下不停地衔泥筑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拓展。结合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以从“争”“啄”两个字进行想象,并用优美通顺的语言表述即可。‎ ‎(3)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2.(1)不相同。《饮酒(其五)》中诗人借修建人境的庐屋来表现自己虽身处闹市,内心却宁静悠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饮酒(十六)》中作者借破旧的“敝庐”来表现自己虽饱受饥寒之苦,但仍固守节操,穷困而不改其志的人生态度。‎ ‎(2)时近黄昏,南山云雾缭绕,景色怡人,不远处,几只飞鸟结伴而行,自由自在,飞返山林。‎ ‎13.(1)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赏析。先要看到这四个地方本来相距遥远,然后要明确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它们巧妙地把这几个地方贯穿在一起,表现诗人行动迅速,从中要分析出诗人的喜悦和迫切归乡的心情。‎ ‎(2)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联系诗歌内容,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从诗人描述的眼前所见之景,借景抒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能分析出诗人因国家沦丧,骨肉分离而产生的伤心之情。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突出的是一个“喜”字,从“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看出。因此,这里的泪是欣喜的泪。‎ ‎14.(1)历史兴亡之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提炼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的时候,要联系诗歌内容,《赤壁》通过一支断戟,联想到了三国的赤壁之战,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发表议论,表明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①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28‎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分析这两句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这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制胜的因素“东风”来写,并从反面落笔,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同时,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显得更有情致。“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15.(1)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2)C ‎16.(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诗句景物描写概括出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并抓住景物“蒹葭”“白露”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是对古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二看诗风,三看写作背景;四看关键词,借助意象,传达诗人情感;五看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诗通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此题考查诗句赏析。《蒹葭》全篇三章,通过重章叠唱的方式,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17.(1)示例: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并奏起音乐来亲近、取悦“淑女”,让她快乐。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诗歌的意思可知本诗描写了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并奏起音乐来亲近、取悦“淑女”,让她快乐。 ‎ ‎(2)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开篇以雎鸠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解析] 此题考查对比兴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比兴手法,以雎鸠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8‎ ‎18.(1)作者以无法望见的“五津”表明友人将要远去的地点,以“风烟”喻指友人远去旅途的艰难。所以作者用想象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怀、送别之意以及牵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既要从眼前之景来考虑“五津”,代表着友人远去的地点,同时理解“风烟”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透过“弥漫的风烟”来理解作者对友人旅途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出作者通过“风烟”“五津”所表达出的对朋友去远方的送别之意,关怀、牵挂之情。‎ ‎(2)这首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大多数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诗人的创作意图。本诗与其他的送别诗的区别在于本诗没有表现出一般诗歌的悲苦缠绵与依依不舍,诗句还透露出“天涯虽远”却有“知己”,更多的是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 ‎19.(1)D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情感的把握和诗歌的表达方式。D项,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故错误。‎ ‎(2)加线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角度包括修辞、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选择什么角度来赏析,需要分析句子最大的特色在哪里。加线句子从内容上是写景,显著特点是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所以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在解答的过程中要分析出这些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出的画面:“飞”写出了茅草此时的状态, “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的“洒”在“江郊”,“挂罥”表示很难弄下来,“飘转”也很难收回来。之后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鲜明的图画,而且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都表现了出来。‎ ‎20.B [解析] 这句不只是写满院清秋冷景,更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21.(1)“闻笛赋”,表现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回到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怀念。(或:“烂柯人”,诗人以烂柯人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 觉得人事全非,表现了岁月流逝、世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的理解。结合诗歌的意思来回答即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运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结合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和诗歌的内容来回答。‎ ‎(2)“长精神”,即增长精神、振作精神。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虽有惆怅,更多的却是达观和坚韧,所以才有了尾联“长精神”的词句,“长”意为增长、振作,“长精神”、即增长精神、振作精神。‎ ‎22.(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一种孤独、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 28‎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结合前面的内容及写作背景可知,中秋月夜,词人孤单一人,想念亲人,所以“清影”营造了孤独、凄清的环境氛围,表达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作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词句内容,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看出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3.(1)点明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内容、情感:诗句以“蚕丝”象征情思,再以“蜡泪”比喻相思之泪,最后用“方”“始”二字使痴情之意尽显,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4.(1)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天净沙·秋思》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意在衬托游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衬。‎ ‎(2)《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情感的理解能力。《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的意思,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的意思。这些语句展现的是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3)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相距万里,归乡无计而乡愁更浓。‎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中的词语赏析。赏析词语要从哪个字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方面考虑。“浊酒一杯”,酒入愁肠化作思乡泪,而家在“万里”,更让将士们产生思乡之情。驻守边疆的处境与思念远在万里的家乡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便是此时戍边将士们的心怀。‎ ‎25.(1)军营中的雄健、壮美的场景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豪放悲壮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全词的内容、主题及语言风格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第一空填写内容,题材内容根据“连营”“麾下”“塞外”“沙场”等词语,可知是军营生活;第二空填写的是情感,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看出作者欲为国立功的壮志;再从“飞快”“弦惊”“天下事”等,可看出此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悲壮”的。‎ ‎(2)“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醉”点明作者的神态,“挑灯看剑”点明时间,这两个词语,使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跃然纸上。‎ 28‎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如“醉”是为什么而醉?为何要“看剑”?“挑灯”说明什么?这几个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与形象?然后结合全词的主题即希望为国杀敌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26.(1)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2)示例: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27.(1)这首诗首联叙述了文天祥考中状元,步入仕途,后来抗元事业失败,自己被俘的经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这首诗的首联叙述了文天祥考中状元,步入仕途,后来抗元事业失败,自己被俘的经历。‎ ‎(2)用双关的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表达了诗人惶恐和孤寂的心情,写出形势的险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两句一语双关,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表达了诗人惶恐和孤寂的心情,写出形势的险恶。‎ ‎28.D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评价诗歌的内容、语言、主题能力。A.从题目“潼关怀古”来看,这是一支怀古的曲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此项正确;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前者的“聚”形容“峰峦”,着眼于视觉,后者的“怒”形容“波涛”,着眼于听觉,此项正确;C.“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作者遥望当年盛极一时的西都长安,不禁联想到古往今来长安的盛衰变化,感慨万端,引出了最后的抒怀,此项正确;D.句子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它强调的是,无论兴亡,老百姓都非常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此项错误。‎ ‎◇ 第二批复习选用篇目8首 ◇‎ ‎1.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2.(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3.(1)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概括即可。‎ 28‎ ‎(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 ‎4.(1)示例: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中汹涌的波涛真像将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让我感受到困境中的李清照不甘心在寂寞困苦中沉默,正奋力抖落身上的忧郁与疲惫,以大鹏展翅的雄姿,去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5.(1)这两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诗人用“可怜”二字,展现了卖炭老人生活的贫困、愿望的卑微,倾注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不能只答“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 ‎(2)C ‎ ‎ 6.(1)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民族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词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义,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忧虑。‎ ‎7.(1)一个“始”字可见战争时间之长,表现出诗人对于无尽战事的不满以及对长久服役在外的战士的同情。‎ ‎(2)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作用:语言描写能通过“乡里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表现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8.B 2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