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无水硫酸铜 D.蔗糖
2.下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认识。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
A.用洗洁精除油污属于乳化作用B.火炉旁放盆石灰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缺铁性贫血”中“铁”指铁单质 D.厨房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3.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A.物质形成溶液的pH:
B.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D.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4.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5.利用给定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氯化钠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天平
用固体碳酸钠配制5%的溶液
5
D.
烧杯、玻璃棒、石蕊试液、玻璃片
测定雨水的酸度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浓
B.高温环境下更利于碳酸饮料的保存
C.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
D.可以用水来区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7.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A.量筒 B.蒸发皿 C.烧杯 D.玻璃棒
8.有100 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提示:盐酸易挥发)(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
C.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9.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食盐水是透明的液体
C.食盐水的熔点小于0℃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10.从200g 20%的KNO3溶液中取出100 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0% C.25% D.40%
11.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
C.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溶质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C.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
D.用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二、填空题
1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5
(1)当温度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或“无法判断”)乙的溶解度。
(2)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
14.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左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甲
__________________
乙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丙
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为
5
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三、推断题
15.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四、实验题
16.下图是某同学配制100g 6.2%的食盐水的全过程。
(1)找出图中的错误(答出两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置过程中,该同学将食盐放于天平的右盘,游码移到0.2g处,左盘上放置砝码质量是6g,则该同学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是_________g,此时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水________6.2%(大于、小于、等于),若操作正确,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要分离出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通常选择_____
5
(选填“过滤”或“蒸发”)的方法。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要______,该仪器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
(2)天然水多为硬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水是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下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配制85g 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Ⅰ.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置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Ⅱ.若上图②中砝码的质量为8g,游码的读数为0.5g,则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实际为_________g;
Ⅲ.若小敏同学在量取水的体积时,操作如下图B所示,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0%(填“<”、“>”或“=”);
(4)如果人类再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请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条节水措施________。
五、计算题
18.某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废液进行如下处理:取140.05g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9.
5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反应前,烧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质量
10g
10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9.8g
159.8g
163.8g
(1)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
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A、面粉难溶解于水,不能得到溶液,错误;B、食盐易溶解于水,能得到溶液,正确;C、无水硫酸铜易溶解于水,能得到溶液,正确;D、蔗糖易溶解于水,能得到溶液,正确。故选A。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
2.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渍起乳化作用,故可用于除油污,正确;
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石灰水反应,所以在火炉旁放盆石灰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缺铁性贫血”中“铁”是指铁元素,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而打开电器开关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将液化气引爆,开窗通风可以减小室内天然气的浓度,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液化气开关,再开窗通风,错误。故选A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氧化碳的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3.A
【解析】
试题分析:纯碱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错误,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合价是计算,固体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A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A、硝酸铵加入水中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故A正确,B、食盐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B错误,C、生石灰加入水中反应放热会使温度升高,故C错误,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大多数物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7
5.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还需要铁架台;B浑浊过滤时还需要漏斗;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正确;测定PH需要PH试纸,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错误。故选C。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6.B
【解析】A、由于未知温度及溶质的种类,故无法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故说法错误;
C、降温不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硝酸铵晶体溶解会吸热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易错点是选项A,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只能说同温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7.B
【解析】
试题分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时要用到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溶解时要用到玻璃棒和烧杯。故选B。
考点:配制溶液
8.B
【解析】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100g×10%+200g×25%100g+200g ×100%=20%,该选项说法正确;C、设加入溶质质量为x,100g×10%+x100g+x×100%=20%,x=12.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掉溶剂的同时,溶质也会挥发,故选项采用的方法不正确。故选B。
7
【点睛】
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溶剂,或和其它一定量的溶液混合。
9.D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的微粒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均匀的分散到水中而形成的。糖水是溶液,是因为糖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形成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B
【解析】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200g 20%的KNO3溶液中取出100g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比例没有改变,即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20%;
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A.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此选项正确;
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此选项正确;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此选项错误;
D.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单质,此选项正确。故选C。
12.C
【解析】A. 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羊毛有烧焦羽毛气味。故A正确。B. 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前者吸热,后者放热。故B正确。C. 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前者碱性,后者酸性。故C错误。D. 用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后者可盐析。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1)无法判断(2)不变(3)冷却热饱和溶液
7
【解析】
试题分析:(1)在t1℃到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在温度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2)由图可知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也会升高,所以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不发生变化;(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14.<能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固体逐渐增加小降温(或加压)a
【解析】①Ⅰ、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同,并根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40℃时,可形成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所以升高温度烧杯中的固体将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丙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将逐渐增加;
故答案为:
Ⅰ、<;
Ⅱ、能;
Ⅲ、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甲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乙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丙
固体逐渐增加
7
Ⅱ、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由图2可知:t1时的溶解度要大于t2时的溶解度;所以t2对应的温度对应的温度要大于40℃;
故选a.
15.过滤FeFe + CuSO4=Cu + FeSO4Cu、Fe Fe + H2SO4 =FeSO4 + H2↑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1是过滤;
(2)为除去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金属X 是Fe,铁加入废水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固体A中含有Cu、Fe。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蒸发(或者蒸发浓缩)。操作2是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16.①瓶塞没有倒放;②天平左码右物;③用温度计搅拌5.8g小于6.2g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瓶塞应倒放,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等进行分析;
(2)根据天平正确称量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进行分析。
【详解】
(1)图中瓶塞应倒放,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等,所以图中的错误是①瓶塞没有倒放;②天平左码右物;③用温度计搅拌等;
(2)(2)天平正确称量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6g-02g=5.8g;根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可知,此时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水小于6.2%,若操作正确,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6.2g。
7
17.过滤,玻璃棒,引流;(加热)煮沸;④②①⑤③ ;7.5 ;<;洗衣服水拖地、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详解】
(1)过滤是将固液分离的过程,故实验室要将自来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时的方法是过滤。该操作中还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过滤中起引流作用。
(2)煮沸可以使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配制溶液的顺序为:称量固体,转移固体,量取液体,溶解,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4)该操作中将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根据天平平衡原理,砝码的质量= 物体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故实际质量=8g-0.5g=7.5g。
(5)如仰视读取水的体积时,则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有:洗衣服水拖地、及时关闭滴水水龙头等。
18.5%
【解析】由图可知,与氯化钡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等于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是相等;
设与氯化钡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117
x 9.85g y
x=5.3g
y=5.85g
设5.3g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3g z
7
z=2.2g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
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19.(1)乙;(2)56%;(3)11.7%
【解析】根据反应数据和计算解答。
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0.2g。甲同学所用稀硫酸有剩余,乙同学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丙同学所用铁样品过量;
(2)设应聘者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x y 0.2g
x=5.6g
y=15.2g
56%
(3)样品中杂质的质量=10g-5.6g=4.4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7%
答:(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7